澡塘会(此文在《石月亮》》《保山金融》上已发表)
澡 塘 会(此文在《石月亮》》《保山金融》上已发表)(2010-01-26 10:43:27)



澡 塘 会

马永欢

 

127早上9时,我和妻子驰车抵达泸水县澡塘会的会址。下车后,沿着山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行走,边走边远望怒江上溜索上飞渡的山民, 2人一起,非常自如,非常大胆。溜索下是的湛蓝的湍息的怒江,两岸是又高又陡的大峡谷,峡谷云雾缭绕,给节日着上神秘的面纱。

走近一棵高大的木棉花,花鲜红,大朵大朵的,仿佛红灯笼,仿佛大峡谷升起的鲜红的朝阳,走到大箐树旁,走到露天澡塘。澡塘热闹极了,有外国游客,有省外游客,有省内游客,说的说,笑的笑,摄影的摄影,大家都把兴奋的目光投向澡塘。澡塘有三塘,热气袅袅,20多个女人在塘中洗澡。有的边洗边与好奇的游客微笑、说话。她们虽只穿一条裤衩,却显得非常自然;虽塘水不深,却洗得爽快、坦然、虔诚。洗后,她们将怀着阳光般的心情参加一年一度的澡塘会,享受民族神圣的新春盛宴。她们似乎还没有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你看,你摄,你问这,你问那,她们都很友好的一一回答……这一切的一切,一分钱都不收;她们对生活的热爱,爱得十分纯朴,爱得十分自然,她们的真善美的心灵,像那棵大箐树古老而常青,像那大朵大朵绽放的木棉花,像那热乎乎的清泉源远而流长;她们敬畏自然,沐浴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在生命的舞台上演绎着精彩的生命,在人生的舞台上上演着动人的人生。

观赏后,又走到了江石上,我摸着江石,感觉滑滑的,硬硬的;看着江石,满眼是深黑色,奇形怪状。石有大有小,无论大还是小,都深深植入江边,相互连接,像傈僳族人民那样,总是手牵手,肩并肩,心连心,共同挚着地守望涛声依旧的怒江,守望神秘的大峡谷。走着,走着,我看见几个少男少女在浪花飞溅的江畔礁石上照像,我心动这一美景,问摄影师多少一张,他说:“快照,8元一张”,我说:“好,请你把我照一张。”我小心地从一个礁石跳到那个大礁石上,由于心虚,虚石畔深不可测的江水,不敢站着照,只好坐在大礁石上照,咔嚓,留下了永恒的生命印记,记住那晶莹的浪花,记住那雄性十足的怒江,记住那大峡谷优美的玉带。我依依不舍地离开,走到小路上,突然听到清脆的歌声,我驻足,循着歌声回望,见我照像处站着穿着傈僳族服装的两个女人,一个是60岁左右的老人,另一个是12岁左右的少女,她俩手牵手地左摆一下,右摆一下,唱着傈僳族的民歌,给对面的游客尽情地摄像。歌,我听不懂,但感觉非常好听,那歌声恰似江水奔流的春天的歌。

回味着奔流的春天的歌,走到澡塘会场,刚好一点半,由于人多,只好站在山坡上看,金光闪闪的“2009年怒江大峡谷澡塘会”会标,跃入眼帘,先看上刀山,其次,看傈僳族民歌,弹三弦,此时是下午三时,由于要返回永平,路远,所以想看也不能看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上刀山。上刀山,刀杆的杆是十多米长的钢管,杆间固定着36把钢刀,未立前,我摸了一下刀,非常锋利,杆两侧系上绿叶、花朵。比赛分两组,每组选一个优秀选手。随着鼓、镲声响起,两个50岁左右的男子,身着崭新的傈僳族服装,赤脚,快捷地向刀杆攀登。攀登,迅速攀登,凭着那熟练的技术,凭着那无畏的胆识,凭着那刚毅的意志,向生命的{zg}目标攀登,经几分钟就登上了第36把刀刃,向对手致意,恭祝胜利,在猎猎的旗帜下他俩伸伸腿,扭扭腰,摇摆一下,盛放沧桑而乐观的微笑。我惊叹、惊喜、鼓掌,内心感到傈僳族是从来就不怕困难的民族,虽在艰难的自然环境中,却像怒江一样,无俱地勇往直前。刀杆,像千壁万仞的大峡谷,在岁月中,他们以豪迈的性格在大峡谷繁衍、生息、攀登,从谷底攀登到谷峰,从贫穷的过去攀登到美好的现在,从苦难的昨天攀登到甜蜜的今天。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澡塘会(此文在《石月亮》》《保山金融》上已发表)】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