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音响史上的罪人-飞利浦PHILIPS(原创)

烧音响史上的罪人-飞利浦 PHILIPS(原创)

 

烧音响史上的罪人-飞利浦 PHILIPS(原创) - 安全地带 - 安全地带

   为什么说飞利浦(PHILIPS)是烧音响史上的罪人?看官听我一一细数原由就知道了。

   现在谁都知道,{yl}企业做标准。其实过去也一样,但做了标准不一定就能够讨好,标准做不好就成为千古罪人。在近代音响史上,PHILIPS便是当之无愧的千古罪人。 

  (一)千古罪人之模拟时代篇 

   在模拟时代,PHILIPS推出了盒式磁带。从上世纪60年代延续至今。也许当初推出的时候没想到盒式磁带可以有这么广泛的普及程度,更没想到人们真的拿盒式磁带当成了一回事,当成了家庭HIFI的重要声源,肩负了如此沉重的使命。事实上盒式磁带的规格非常之小儿科和不科学,包括: 

  (1)磁带面预留的孔位太少,乃至于采用了双主导轴设计之后,如果还采用三磁头,那么抹音磁头只能从小孔里伸入 

  (2)狭小的磁头孔位,不便三磁头设计,虽然厂家尽量将两个磁头贴近,但宽度还是比一个磁头要宽,因此当压带垫的毛毡和铜片设计不xx的时候(xx的带子极其少),录放二个磁头不能同时分别与磁带保持{zj0}的紧密接触。 

  (3)设计采取了笨拙的磁头与走带系统(压带轮)伸入带盒的设计,而不是将磁带挑出来的设计(类似大卡带和录像带以及DV,DAT带),因此盒式磁带系统是不可能有准确的线性实时计数器。最初的显示,无非是简单的机械计数器,只能作为粗略记忆某一特定点,或者回零之用。后期的日本高级卡座虽然采用了时间计数器(以分,秒为单位),但实际是粗略的,非线性的。它的计数方法是根据磁带带基厚度,收带轮和卷带轮直径,收带轮和卷带轮之间转速差,这三者的关系来估算时间(轮上卷回的带子越多就越厚,转速就越慢)。如果用户忘记设定磁带的时间(例如C-46,C-60,C-90之类,因为带基厚度不同),或者带子是非标准的(例如某些设计特别的磁带),计数器便会失准。 

  (4)采用双向4磁迹的设计。这些先天不足和缺陷,绑住了无数有才华的设计师和厂家的手脚,使卡座的技术指标很难提升到满足发烧友的水平。但可悲的是,飞利浦盒式磁带已经成了事实上的标准,即使势力强大的SONY等日本厂家推出了大卡式,指标明显高,设计明显的专业,但也只能落得个因为不兼容而退出市场的下场。

 烧音响史上的罪人-飞利浦 PHILIPS(原创) - 安全地带 - 安全地带

(二)千古罪人之数码时代篇之一 

    PHILIPS的本事确实不小,CD的标准又是由它提出。虽然在CD红皮书的制订中也有SONY,但SONY的主要贡献在于CD的数学模型,数字编码和纠错理论等方面,而16bit,44.1KHz的规格则更多是PHILIPS的贡献。这一“贡献”,再一次从80年代延续至今,成为了事实上CD成为发烧友节目源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即使是电脑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然无法在CD规格的基础上,做出音色可以媲美(还没敢说超越)LP的CD重放系统,更不要说开盘机了,当然也不必说SACD和DVD-Audio了。问题就在于制订标准的工程师不是发烧友,他们打算记录的是正弦波而不是音乐。也许他们只希望CD在规格上超过盒带(起码在指标上确实是做到了),但却不能满足发烧友,最可悲的是,CD再一次成为家庭音源的标准。其实即使是在当时条件下(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元器件制造工艺等综合条件看,将CD的标准制订在18bit,50KHz是{jd1}很现实的。如果当时的CD标准是20bit,50KHz的话,发烧友对CD不会再有怨言,HDCD以及SACD的出现也就不那么迫切了。由于PHILIPS的无知和浅见,数码科技在接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在家庭音响的范畴带来的是音质的下降。

 烧音响史上的罪人-飞利浦 PHILIPS(原创) - 安全地带 - 安全地带

  (三)千古罪人之数码时代篇之二 

   到了数码时代,PHILIPS又试图在家庭录音领域重施故伎,让当年的盒式磁带再展开辉煌的一页,于是搞出来一个兼容盒带的数码录音制式DCC,可惜这次终于到了日本厂家说话的时代了,DCC出师未捷便完败于DAT手下,DAT最终不但进入家庭(在日本进入家庭,在中国未能),更进入专业领域(90年代之后世界上新录音出版的CD,恐怕最少有一半是以DAT作为最终母带载体的),而DCC出了几个型号,出了几盘原版带之后便不了了之了。

   到了DVD以及蓝光的时代,PHILIPS虽然仍然是参与者,但已经不再是话事者了。

   虽然说飞利浦(PHILIPS)是烧音响史上的罪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整个世界音响界的影响和贡献至今无人可以取代,特别是他们的产品在平价CD机里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在CD系列林林总总各类型号中,我能亲耳聆听过的也只是有限的几种,还有LHH系列的200和500R、700型。尽管不同型号的CD机有一定的声底差异和各自的性格,但归结起来它们都具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不少人对它们情有独钟的靓声:“飞利浦声”。细细品味过它们之后,个人认为“飞利浦声”是不是可以分为老声底和新声底之别呢?老声底的CD机大多是CDM0/CDM1(MKII)/CDM2/CDM3/CDM4光头和机芯,解码芯片以TDA1540和TDA1541为代表。它们当中有的模拟味道很浓郁,听人声、弦乐多富有感情和韵味。8系列是老声底的{zh1}一个系列,是老声底中最年轻的产品,尤以CD880可谓{df}之作,其次为CD850MKII。由于生产年份较近,所以它们在二手市场上备受青睐,很是抢手。9系列各型号(除CD960以外),还有6系列的CD690、692以及7系列大部分,我想它们应归属“飞利浦声”新声底,通常用CDM9/CDM12.0以后的光头和机芯,解码芯片以TDA1547和1549居多。它们平衡性好,声场开阔,节奏明快,清爽活泼,声音富有弹性和张力。尽管它们演绎的人声不及8系列部分型号那样风情万种情感交融,但最难得的是它们的声音仍然保留了PHILIPS传统的风格和味道。950/951可以说是新声底CD系列的杰出代表,它们的二手价格目前仍然居高不下。根据自己的听音喜好,我早早把目标锁定在CD880、850MKII这两款机子。它们是CD系列中的佼佼者,能买到其中任何一款我都高兴、满意。无奈这三款机子在二手市场里是凤毛麟角,几乎一露面就被买走。都是好器材啊,买一台就少一台,像CD880那样高贵,但很自然,真实通透,干净准确,音染很小。高频甜美透彻,穿透力强,细节和泛音丰富;中频厚润流畅,圆润自然(比CD951厚润不少);低频舒松而不涣散,弹跳感很好。全频段衔接流畅,声线清晰,定位和结像{jj0};声像轮廓鲜明,玲珑浮凸而背景宁静深远。此外声音密度也还算好,瞬态反应和动态较佳,音乐感比较鲜活生动,声场深度和开阔性也比较理想。听过CD880中频虽没有850MKII那么好,但低频和高频都比850MKII好很多。

 

(完)

郑重声明:资讯 【烧音响史上的罪人-飞利浦PHILIPS(原创)】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