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商业大片:“星海战术”的透支实验_阿波罗_新浪博客

  由胡玫执导的电影《孔子》锁定今天零点在各大院线全面上映,该片将周润发、周迅、陈建斌、焦晃、陆毅、任泉等老戏骨和偶像派一举囊括。早前,《建国大业》汇集172位明星,《十月围城》“九帝一后”联袂主演,《刺陵》、《风云2》也能数出六七位明星,即将上映的《越光宝盒》也宣称演员阵容包含近60位明星——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影片、讲的是什么故事,先“砸”十个八个明星再说,“星海战术”俨然成为近期国产大片制作的一股风潮。

  观众掏腰包到底是去看电影还是看明星?采访中,许多业内人士表示,“xx组合”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必经阶段,因为目前的国产电影尚需依赖明星的号召力来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明星越多,片酬总和势必越高,扶摇直上的投资将让电影成本回收的压力也增大。

  中国电影正闹“星”荒

  “现在是影片多、明星少。比如我们做投资策划的就经常遇到同一个问题:剧本弄好了、导演找好了,却不知道找谁来演,因为国内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资深电影投资人和发行人高军的一席话道出了中国电影正在闹的“星”荒。以眼下正在鏖战的贺岁档为例,50余部影片密集上映,平均不到两天便有一部新片亮相,可谓创历年之最。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在银幕上来回折腾的就是那么一拨明星:周杰伦、赵薇、甄子丹、周迅……只要是有点影响力的,大多主演两部以上贺岁片,明星“自己打自己”便成了难以避免的奇怪局面。如赵薇主演了《花木兰》和《锦衣卫》,周迅主演了《苏乞儿》和《孔子》,胡军主演了《我的唐朝兄弟》和《花木兰》,谢霆锋主演了《风云2》和《十月围城》。有趣的是,“四大天王”竟也难得地在今年贺岁档的银幕上团聚了一回。刘德华奉献出《未来xx》,郭富城主演了《风云2》,黎明出演《十月围城》,就连近年很少露脸的张学友也一口气接了《全城热恋》和《十月围城》。

  拉动票房手段单一

  “关键是拉动票房的手段太过单一!”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石川一语道破“全明星阵容”背后的原因。他指出,与国内电影市场单纯依靠明星效应不同,国外影片产生票房的筹码有很多,比如丰富的类型、高超的{tx}技术等。但目前国产片类型还非常单一。《赤壁(下)》、《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麦田》、《花木兰》、《刺陵》、《孔子》……从年头数到年尾,上映的国产影片不是古装片便是喜剧片,类型不超过三种。至于中国电影的{tx},据业内人士的说法,关键技术与国外有15年的差距。

  于是,各家制片方只能铆足了劲在“明星阵容”上做文章。有关专家分析,对于制片方来说,集合观众熟悉的明星,在影片上映阶段是最简单有效的广告;在影片启动、拍摄阶段也是片方容易“起蓬头”的宣传卖点,光哪位明星出演、多少明星加盟、何时进剧组就可以发上好几轮新闻,占足版面,为影片未来的上映造足声势。

  收回成本压力趋大

  然而,水涨船高的“星海战术”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电影收回成本的压力巨大。“12部国产电影票房过亿元”、“去年全国电影业总票房达到60亿元”。对于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频频传来的喜讯,专家认为,国产电影的票房其实是虚胖,持续增长的数字只能说明资本对电影的热情在增加,电影的利润却是被掩盖的真相。

  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曾计算过,一部投资8000万元的电影,要2亿元票房才能收回成本。换算一下,每投资1元钱,需要产出2.5元票房才能做到不赔钱。

  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来算一算细账。以口碑不错的《十月围城》为例,按照之前的估算,最终是要突破3亿元票房。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但即便如此,投资电影真能赚到钱吗?电影发行公司、院线公司和影院的分账比例一般是40誜10誜50。也就是说,电影公司能拿到最终票房收入的40%,具体到《十月围城》应该是1.2亿元。而这部电影对外公开宣称的是,投资额高达1.5亿元。在如此火爆的票房收入面前,单单靠票房收入竟然是亏本!

  再比如,国产电影票房之最的《建国大业》,以3000多万元的投资创造了4.19亿元的票房,但前提是172位明星零片酬。有人统计,如果所有明星都拿片酬,这部电影的成本将翻5倍以上。由此可见,“星海战术”透支的何止是明星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国产商业大片:“星海战术”的透支实验_阿波罗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