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里是怎样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多因素参与的特异性的自身免疫病,该病为一广谱性疾病,病谱的一端为DLE,病变主要限于皮肤,另一端为SLE,伴弥漫增殖型狼疮性肾炎,中间还有许多亚型,如;播散性DLE,亚急性皮肤型LE(SCLE),抗核抗体阴性的SLE,深在性LE(LEP)等。SLE患者突出表现为血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双链DNA抗体),有明显的免疫紊乱,并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造成几乎周身每一系统、每一器官都可能受累,所以本病是累及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病。肾功能衰竭、感染、xxxx系统损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本病女性占90%,常为育龄妇女。儿童和老人也可发病。男女比例1:7-10。有色人种比白人发病率高,我国发病率约为70/10万(0.7‰)。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免疫复合物所介导的血管炎。遗传、感染、环境、性xx、xx等综合因素所致的免疫紊乱导致了该病的发生。可同时伴其他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等而出现所谓"重叠综合征"。

    1.自身免疫: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体内可测出多种自身抗体,如抗细胞核抗体(ANA)、抗核糖核酸抗体(RNA)、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NA)等。通过免疫荧光检查,在受损或无病变的皮肤血管壁、表皮和xx的连接处、肾小球血管壁及其他受累组织,可见到IgG、IgG、IgM、C3、C4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同时血清补体水平降低。

    2.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尤其是慢病毒感染在本病发病的意义,已引起普遍重视。狼疮患儿可出现血清抗病毒抗体滴度增高。患儿体内可发现病毒包涵体,核衣壳等。病毒感染是直接因素,或是发病诱因。

    3.遗传因素:在同家族中可有无症状患者,或患其他结缔组织病、高丙球蛋白血症者。亲属中抗核抗体的阳性率也较高。

   4.其他发病因素:本病多见于女性,因此内分泌的影响亦应考虑。日光照射可使病情加重。此外,一些xx也可引起本病,如青霉素、磺胺类、异烟肼、等。又称类狼疮综合征。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目前认为本病是由上述诸因素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自身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补体参与下,沉积于靶器官,从而产生全身血管及相应组织器官的炎性反应,造成组织病理损害。

   【病因及发病机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感染、xx水平、环境因素、xx等。

 关于SLE的发病机理研究颇多,下列结果均证实该病属体内免疫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SLE患者可查到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单链、双链DNa 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RNP抗体,抗Sm抗体等。以上均属抗细胞核物质(抗原)的抗体。其他尚有抗细胞浆抗原抗体,如抗核糖体抗体,抗血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如抗淋巴细胞毒抗体,抗红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等。

 二、SLE主要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病:这是引起组织损伤的主要机理。在70%患者有或无皮疹的皮肤中能查到免疫复合物沉积。多脏器的损伤也多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后引起。在胸水、心包积液、滑液、脑脊液和血液中均能查到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最主要是由DNA和抗DNA抗体形成。

   三、免疫调节障碍在SLE中表现突出:大量自身抗体产生和丙种球蛋白升高,说明B细胞高度增殖活跃。T淋巴细胞{jd1}量虽减少,但T辅助细胞百分比常减少,而T抑制细胞百分比增加,使T4+/T8+比例失调。近年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Ⅰ、白细胞介素Ⅱ在SLE中皆减少,α-干扰素增多而r干扰素减少或增多。SLE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患者的免疫异常可能不尽相同。

    以上既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与病因,为您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病于生育期女性,已是一公认事实。据统计男与女之比,在14~39岁组为1:13,40~59岁组为1:4,前组患者占病人总数至少70%。女性多见是考虑性xx是致病因素中之一的原因。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虽远较女性少见,但一般认为男女患者间在临床化验方面无大差别。应早发现早xx,以免耽误病情!



郑重声明:资讯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里是怎样的?】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