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号中午,“不穿裤子搭地铁”活动在广州二号线始发站万胜围发起,参与者在地铁上脱去裤子。“该活动并非真的让参与者‘不穿裤子’,而是大家上了地铁之后,再脱掉长裤,把裤子放进事先准备好的背包里,然后拿出书本、报纸或戴上M P3、墨镜,神情自若地专注看书读报、听音乐。”活动组织者称,他们的目的是让所有参加活动的成员、在场媒体及围观乘客都齐齐享受一顿生活娱乐大餐。参与者们的手上举着,或身上贴着宣传标语:低碳迎亚运、洒脱到底、So Hot……用脱裤子的行动表达了环保的呼吁和宣传。
活动的举办引来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无可厚非,有的觉得不太文明。其实说到这个活动,我还较真搜索了一下,它源自于国外“No Pants Subway Ride”的活动,于每年1月10日举办,今年已经第九届了,一开始的时候只有七个人参加,如今已扩大到全世界的44座城市。更进一步搜索,这个活动是由一个叫做改进一切Improv Everwhere的一个组织发起的,这个组织的宗旨就是在公共场所制造混乱,收获快乐。不穿裤子乘地铁只是这个组织策划的活动之一,他们举办的比较xx的活动还有“Best Buy”行动(参与者身着统一蓝T恤进入在百思买商店,不买东西也不故意向消费者介绍产品,但却足以让消费者误认为是店员),“手机交响乐”行动(一组参与人员将手机放在寄包柜,另一组人员统一拨打电话,让60部手机铃声同时响起同时停止,让不明情况的人困惑又好笑),“史上{zyx}特约演出”(为一个不知名的乐队假扮乐迷,使他们的演出获得了成功)……每一个都真的在公共场所制造了混乱,当然这种混乱并没有违法,也没有违反治安条例,只是打破了人们日常活动的规则,也真的为参与者和围观者创造了欢乐。据说它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参与者提供难得的人生经验,好在日后能够津津乐道。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原则,就是不伤害他人地制造快乐。这里给出它的网址:
广州的“不穿裤子乘地铁”活动就是挪用这种活动形式,其实国外的这个活动并没有宣传“环保”和“低碳”,纯属参与者的搞怪娱乐罢了。广州的这个活动打上了环保的口号,宣传少买裤子也是一种低碳的行为。这看似是为无聊的活动增加了“意义”。
其实,不穿裤子宣传环保的手段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吸引眼球,其二才是宣传环保和低碳,在公共场合看,只有达到了{dy}个目的,才有能达到第二个目的的可能。因为只有人们注意到了这些活动参与者的行为,才有可能进一步去了解他们宣传的意义。而要吸引眼球,参与者们采取的是“脱裤子”的行为,因为一般来说这是“不文明”、“不符合城市形象”、“不符合公共场所言行”的。这背后的逻辑是,露大腿这种事情在国人看来不应在公共场所完成,而是属于私人范畴。因为“性”不能在公共场所谈论,所以有关性的话题都很惹眼球。而因为衣服和“性”之间有着特殊联系,所以也成了划分公私领域的标志。如果谁在公共场所穿只有私人场所才能穿的衣服,就会被看成是不文明的。上海为了世博会禁止居民出门穿睡衣,其背后应该也有这层涵义。
不同的国家和时代对性有着不同的划分和规范准则,相比而言,国外对于“无裤日”和“不穿裤子乘地铁”的接受程度肯定比国内要高得多。这也是因为国外对于性的划分、规范不同,要不然国外今年也不会有几千人参加Improv Everywhere倡导的活动了。相比国内的情况,广州地铁上的围观者们反倒显得“不好意思”看。看新闻图片可以发现,参与者们穿的是平底裤,并没有短得过分,甚至比夏天一些美女们穿的超级热裤要好很多。只是因为它们是底裤,就被归入了私人范畴,其实现在划分公私领域的不是衣服的长短,你看颁奖晚会上美女们低胸礼服就知道了,就因为它们是“礼服”,所以再短也不会让人觉得“不文明”,反倒是体现出了“高贵”、“潮流”。这就是性话语,它反映了公众对于性的认知和看法。正因为性平常是不可说的,不可表现的,所以社会运动中如果采用了它,就会获得极大的关注,比如说裸体抗议、裸奔等等。这在国外可能已经成为一种表达某群体或组织意愿的方式,但至少在国内是不能被理解或采纳的。
广州的这次活动,宣传环保的目标未必达到,但是吸引眼球的目的是肯定达到了,因为此行为本身恰好是对性话语的运用,触碰到了国民对于性、对于公私界定的那根敏感的神经。其实这个活动的主题有两个:一是挑战了社会的性话语,不管这是不是组织者预期的目标之一,至少活动本身产生了这样的影响;二是挑战了社会的环保认识,宣传少买裤子也是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大家参与环保。如果活动发起人最重要的目标是宣传环保,那么结果可能令他们失望,因为挑战性话语的主题比挑战环保观念的主题更加引人注目,前者喧宾夺主了。如果挑战社会性话语,引发混乱也是参与者的目标,那么倒也大可不必加上“环保”的字眼来转移注意力,直接做成行为艺术更被人接受了,毕竟人们一般都会把自己不理解的行为称作“行为艺术”来解释自己的不理解。组织者说他们是借鉴了国外的相关活动,并将其“本土化”为低碳的宣传。我倒觉得与其借鉴活动的具体形式,不如借鉴活动之所以产生效果的社会学涵义。Improve Everwhere的各个活动能在公共场合吸引眼球的原因,就在于它违反了常规,而要取得这一效果,却并不一定要通过“不穿裤子”来完成,开头提到的活动都可以为例。如果你非要说“不穿裤子”和“宣传少买裤子能较少碳排放”之间更有关联性,那么我只能说“穿旧裤子旧衣服旧帽子”和“宣传少买裤子能较少碳排放”也有同样的紧密联系。如果参与者们都穿旧衣服乘地铁,宣传环保的效果可能更好,因为“不穿裤子”引发的关注会超过对“低碳”的关注。
我不同意这种宣传环保的方式,不是觉得他们“不文明”,因为“文明”与否本身就是时代所界定,现在认为公共场所穿内裤不和谐,以后说不定会成为一种时尚。现在认为穿睡衣出门不体面,以后说不定能作为上海本土的民俗而被发展。之所以不同意这种方式,是觉得宣传环保可以采用更朴实的方法,勿让宣传手段引发的关注大于宣传内容。当然我们不排除有{yt},人们性话语的态度改变,裸奔也不再为别人所惊愕,“不穿裤子”当真成了一种表达意愿的方式而被大家接受。否则我们只能说这种活动有些华而不实,而公众对此活动的印象也可能只停留在“露大腿”上,当做作秀一场。不然组织者大可以问问大家,你是在看大腿还是在看环保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