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设定闲置土地大限_上海房老大_新浪博客
上海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局近日发布的《关于本市开展闲置土地登记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要求:对未按要求登记、未说明原因的建设单位,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照土地出让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对土地闲置满两年的,将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注销土地登记,并在诚信档案中予以记载。

  加上1月初上海市规土局挂牌督办闲置土地处置工作,这几乎是上海多年以来对闲置土地作出的最严厉系列举措。

  但是,开发商的反应与舆论的“兴高采烈”形成鲜明对比。

  “这有什么紧张的,真正捂地的我觉得不多,闲置不能动工,责任多半能推到政府身上,很多地为什么闲置政府部门比谁都清楚。”提起最近有没有紧张上述大限,一位国资背景的国内知名房企投资部人士甩给本报记者这么一句话。

  闲置,谁比谁清楚?

  2010年1月至今,上海市已经对闲置土地接连发出两道“xx”,出手力度不可谓不重。

  1月初, 上海外高桥俱乐部有限公司天平地块等8幅地块被点名,被定性为“近期拟收回和督促开工的闲置土地”。这在上海闲置土地处理历史中,尚属首次。

  上周,上海市规土局的公告,则掀开了上海全市今年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具体步骤正式启动的序幕,{dy}步从摸底闲置土地开始,并设登记说明时间大限。

  3月22日前,凡依法取得的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有相关闲置情形的,均应登记,说明未开工原因。目标指向土地包括:确定开工时间的,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中约定开工时间,逾期未开工的,建设单位应当登记,实际开工时间以《施工许可证》批准时间为准;未确定开工时间的,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中未约定开工时间,但已领取《建设用地批准书》的,以《建设用地批准书》批准时间为准,即自《建设用地批准书》批准之日满一年未开工的,建设单位应当登记等情况。

  从公告来看,市规土局态度强硬:属于登记范围内的建设单位应当按时进行登记,如实说明未开工原因。

  这一周,则是上海规土局要求的闲置土地登记的{dy}周,但本报走访了多家在上海有较大体量土地储备的房地产企业,并未发现企业的一丝惊慌。多数企业的反应是:这只不过是在走流程。

  上述房企投资部人士坦言,除了资金出现问题的捂地外,开发商真正捂地的比例并不多。确实有不少土地一直没法开工建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以前很多地并非净地出让,出让后一直存在拆迁问题,另外就是政府要开发商改方案。

  本报记者了解到,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一幅商办用地,2005年出让至今未动工,主要原因既不是拆迁也不是开发商没钱,而是项目公司两大股东在股权方面的纠纷迟迟未能解决,导致项目拖延至今。据对该项目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土地一直也没被收回或其他处置,关键则在于项目公司其中一位股东为上海当地一家知名的国资背景公司,一直在与有关部门‘沟通解决’。”

  闲置或有增无减

  登记摸底闲置土地,上海并不是{dy}次。几乎每年初,上海有关部门都会对开发商发出类似的登记要求,例如2008年登记的截止时间甚至更早。

  上海闲置土地的问题有多严重?

  据上海市规土局披露的{zx1}数据,2009年,市规土局对全市批而未用闲置土地做了专项清理,近年来收回闲置土地40幅、136公顷,盘活了一批闲置土地。

  但据2007年上海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的报告,从1988-2005年,上海出让的土地使用权面积共43666.37公顷、可建面积42131.96万平方米,但1986-2005年,上海商品房建设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仅分别为25698.58万平方米和22037.45万平方米。可建面积和商品房供应这两套数据有着近2亿平方米的差额。

  可建面积2亿平方米的土地体量,或许才是今后多年中上海需处理的闲置土地的一个总量参考值。

  上海市政府部门对闲置土地难题的认识,从来都不曾轻视过。尤其经过2009年土地市场的疯狂后,2010年显然成为政府部门攻坚这个顽疾的重要阶段。

  上海市规土局表示,进一步加大预防和处置力度,市和区县规土部门将构建有效的闲置土地发现和处置机制,对于未按时缴纳出让金或未按时开发的,限制其进入土地市场继续拿地。

  土地交易热并未退潮。中原土地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09年12月,12个被监测城市居住用地供应1132公顷,较前12月均值增加73%;成交1320公顷,较前12月均值增加157%,面积创全年单月{zg}成交量。

  开发商对调控的无视和麻木,多少体现在拿地策略上。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研究主任许芹指出,尽管2009年下半年中央不断收紧土地政策,并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进一步敦促地方政府严格自查闲置土地,但上述一系列举措尚未立竿见影,估计一线城市土地市场之热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来源: 

郑重声明:资讯 【上海设定闲置土地大限_上海房老大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