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半边天之东方红太阳升,红太阳(1)|06年梦想中国__UTV

在中国农药化工行业,随着中国化工集团的组建和中国农化集团对农化行业子公司的重组整合,中化国际对江山股份的股权并购及随后的中化系农资资产的整合战略浮出水面,华星化工、新安股份借助草甘膦新技术生产做大做强农药生产,同时,国际农化工业巨头孟山都、先农达又对中国农药需求市场虎视眈眈,作为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资销售{dy}名的红太阳集团如何在这场中国农化行业发展整合的大局中抢占先机cctv梦想中国,获取优势,实现集团战略目标,是一个值得认真分析的问题。作为一个投资者,基于个人爱好,对红太阳的财务运作思路和发展战略进行了自己的分析,提供给对红太阳有兴趣的朋友,一起学习、探讨,共同进步。{dy}次写这东东,思维、逻辑还比较错乱,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红太阳简介 南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000525)是红太阳集团公司控股的集产业经营、资本经营为一体的xxxx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司主要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的第三代仿生性拟除虫菊酯类和第四代杂环化合物类杀虫剂。 公司产品不仅符合国际市场需求,而且符合世界产业化发展要求。公司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为世界上产品结构最合理、系列化程度{zg}的超高效农药生产基地。 红太阳集团是以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以南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红太阳种业、红太阳海邦医药、红太阳科邦肥料、红太阳农资连锁、红太阳国际贸易、红太阳澳洲海力国际企业等32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组建的集团公司。目前集团总资产46.2亿元,年销售收入36.65亿元,出口创汇7000万美金。 红太阳令资本市场瞩目是因为其成功开发并拥有庞大产能的吡啶农药中间体项目,该项目利润及其丰厚。投资者xx的是该吡啶资产是否以及如何注入。分析认为,吡啶项目如置入上市公司,按对该资产增发1亿股计算,将使得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由目前的每股0.11元(07年前三季度)增加到每股(集团吡啶项目合计3.7万吨产能,按照每吨成本2.7万元,每吨售价7万元,25%企业所得税计算,年净利润将达到惊人的11.9亿元,加上公司其他经常性利润,以总股本为3.8亿计算,则每股利润为)3.29元,以25倍市盈率计算,保守估计注入吡啶资产的红太阳股价应为82元,这与目前红太阳股份一月内平均价20.59元,上升空间巨大。在此获利空间巨大的引诱下,我当然期望知道,究竟有没有这种可能,如有,是否能够把握,以获得资产增值,这即是我研究红太阳内在价值的初始原因。 然而,吡啶会注入上市公司么? (1)上市公司业务及利润构成 红太阳股份公司2006年年报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为28.27亿元,主营业务利润为2.47亿元,净利润为0.67亿元;在其主营业务收入中农药(百草枯/三氯氯氰/毒死蜱/高效氯氰/吡虫啉)收入为6.86亿元,化肥(尿素/复合肥/钾肥)收入为21.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控股公司, 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公司和红太阳农资连锁集团公司。其中,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为20.68亿元, 主要业务是化肥销售,为股份公司贡献了0.15亿元净利润。南红太阳农资连锁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5.58亿元, 主要业务是农药销售,为股份公司贡献了0.32亿元净利润。股份公司尚有其他几个子公司,但由于销售收入过低或持有股份较少,目前对上市公司的利润组成并无太大影响。 仅就农药销售而言,红太阳股份在中国农药市场其实是一个规模较小的公司,其尿素、复合肥、钾肥的销售更多依赖于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当然,红太阳集团公司的农药实际销售额以及销售产品品种构成究竟如何,因未取得相关数据,不好妄加评论。但比较国内规模较大型农药生产企业,沙隆达公司的农药销售量应该是排{dy}位,而控股沙隆达、大成股份、河池化工三家上市农药公司的中国农化集团公司(系中国化工集团农化专业公司)2005年销售额已达35亿元。同时,中国农化集团公司拥有沙隆达集团公司、广西河池化工工业集团公司、佳木斯黑龙农药股份公司、江苏安邦电化公司、山东大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成农药股份公司多家农化行业内知名生产厂家。而新安股份、江山股份、升华拜克这些上市公司的农药销售额分别为13.4亿/8.19亿/7.24亿,皆大于红太阳股份公司6.86亿的农药销售金额。 至于红太阳利用苏农农资网络销售的化肥产品,其在国内的竞争对手更多,而且大多规模庞大、实力强劲。红太阳在这方面占据的仅仅是网络渠道的优势而已,尽管红太阳在生态肥生产制造方面有技术、有规模梦想中国视频,但毕竟目前在全国农业生产中尚未开展大规模应用,因而其对上市公司竞争力优势构造方面,并无显著贡献。同时,对于销售渠道而言,红太阳股份能够有效依托的也仅仅是江苏省内原农村供销社系统改制而来的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而已,这种渠道,本身兼具垄断性,很难继续复制。而对于省外销售渠道,其下属红太阳农资连锁集团公司的销售额和影响力尚小,尚不能在红太阳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提供足够的渠道保护和利润屏障。 对于红太阳战略规划中的渠道建设而言,省内已基本没有更多拓展空间,未来的壮大需更多依靠红太阳农资连锁集团公司在其他省份的开疆拓土。然而,在中国各省市根深蒂固的地方利益保护及错综复杂的农资系统利益纠葛情况下,在中国农化集团开始对下属众多农化子公司业务、组织的整合与改造中,在中化国际购并江山股份意图整合中化集团农化资产及销售网络的战略图谋氛围间,建立或并购以获取隶属于红太阳体系的销售网络,可谓困难重重,任重道远。可如果不能在全国各地农资销售渠道摧营拔寨,缔结更多的区域销售渠道联盟,获得更多网络销售终端,那么,红太阳战略规划下的庞大农药制造产能很难在短期内获得爆性的销售增长,而由此带来的销售额增长的缓慢和利润归集的迟滞,必将严重限制红太阳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尽管红太阳声称已经掌握了占据世界环保农药市场70%份额的三大农业产业链(拟除虫菊酯产业链,有机膦类产业链和杂环类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整合,但是值得忧虑的却是红太阳集团目前尚不具备对上述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整合的大规模生产能力,而大规模生产产能,是决定红太阳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空间的关键所在,也是决定红太阳资本价值的最重要指标。 总之,红太阳集团和股份公司面临着前狼后虎的重重包围,如何实现并继续保持其所谓的中国农化行业连续五年生产/销售{dy}的地位,并实现公司自身的产业经营目标和战略发展规划,是需要红太阳管理层和决策者认真研究决策的问题。

(2)集团公司的优势及核心价值 红太阳集团主营业务和经营方向为农药生产、农资经营、生态肥料、生物制药、种子、涂料等。其中,农药生产、农资连锁经营以及生物肥料是集团目前重点发展产业;

①农药生产:农药产业是红太阳的主导产业,其产品涵盖杀虫剂、xx剂、除草剂及三药中间体。目前,红太阳集团已建成亚洲{zd0}的杀虫剂生产中心和亚太地区{zd0}的三药及三药中间体生产中心,已经在全球{dj2}完成了占据世界环保农药市场70%份额的三大农药产业链(拟除虫菊酯产业链、有机磷类产业链和杂环类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整合,并陆续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大生产。 全球销售额达3亿美元的农药品种/亿美元 农药品种 销售额 排名 种类 草甘膦 22.0 1 除草剂 百草枯 6.5 2 除草剂 咪草烟 4.9 3 除草剂 毒死蜱 4.6 4 杀虫剂 吡虫啉 4.5 5 杀虫剂 异丙甲草胺 3.6 6 除草剂 二甲戊乐灵 3.0 7 除草剂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除草剂中草甘膦市场份额{zd0},在全球销售额3亿美元以上的农药品种总销售额中,草甘膦销售额占据了44%的份额,而百草枯、毒死蜱、吡虫啉这三种以吡啶农药中间体做原料合成的除草剂、杀虫剂销售额占据了31%的份额。 红太阳规划在未来三年中,滚动投资60亿元人民币,建成全球{wy}的以三大农药及三药中间体产业链为主体的循环经济的生命科学等四大工程。其中农药产业将重点建设如下项目: 1.年产10万吨吡啶碱项目,2007-2009年底全部建成达产。 2.年产10万吨毒死蜱项目,2010年底全部建成达产。 3.年产10万吨草甘膦项目,2009年底全部建成达产。 4.年产30万吨新工艺双甘膦产业链项目工程,2009年底全部建成达产。 5.年产30万吨甲醛项目工程2007梦想中国总决赛,2009年底建成达产。 6.年产15万吨乙醛项目工程,2009年底建成达产。 7.年产2.5万吨氰基吡啶项目工程,2009年底建成达产。 8.年产1.0万吨2氯-5氯甲基吡啶项目工程,2009年底建成达产。 9.年产1.0万吨吡虫啉系列农药项目工程,2009年底建成达产。 10.年产2万吨四氯吡啶和一氯吡啶项目工程,2009年底建成达产。 11.年产1万吨其它杂环类三药中间体项目工程,2010年底建成。 12.年产1万吨二氯烟酸项目工程,2010年底建成。 13.年产1万吨拟除虫菊酯产业链项目工程,2009年底建成。 14.年产1万吨xx剂项目工程,2010年底建成。 15.年产1万吨氟啶脲、氟虫清、高效盖草能、使它隆等项目工程,2010年底建成。 上面一系列大规模农药生产线中,双甘膦生产线是为草甘膦生产提供原料,甲醛、乙醛则是合成吡啶的原料,吡啶则是合成百草枯、毒死蜱、吡虫啉必须的农药中间体。据此,全球销量前五位的农药制剂,红太阳占有四席,而且规模庞大。如果其建成全球{wy}的120万吨以三大农药及三药中间体产业链为主体的农药生产线规划得以实现,红太阳成为中国{dy},全球三甲的农药制造企业的梦想将指日可待。 目前公开资料显示,上述15个农药生产项目中,红太阳已投入运行和正在建设的有3.7万吨吡啶、4000吨毒死蜱、2万吨草甘膦、4万吨双草膦项目;其中毒死蜱项目为马鞍山红太阳生化公司在建,尚未投产。双草膦经氧化可以生成草甘膦, 因而双甘膦项目可归为草甘膦项目。按产能计,红太阳在2008年中期,将有4.4万吨产能。目前的草甘膦获利能力引人瞩目。但2008年以后,国内众多企业的草甘膦产能集中释放,竞争必然激烈,未来利润并不能过于乐观。吡啶项目2010年远景规划为10万吨,目前产能为3.7万吨,扩大产能为5.5万吨,基于不断增长的农药需求和红太阳对吡啶生产技术的专属性,可以预期,吡啶项目将是红太阳集团的农药主打产品和主要利润来源。

②农资连锁:南红太阳农资连锁集团有限公司是红太阳依靠信息技术为平台,实施红太阳企业流程再造,创新市场营销观念,开创以现代流通为新型业态和经营模式,专致于农资产品连锁经营的大型流通集团。1999年,在全国率先{dy}家实施“千县万镇十万村亿万农户”农资连锁新业态的建设,按照统一经营理念、统一店面标识、统一产品采购、统一商品配送、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信息管理的原则进行农资连锁经营,成为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样板工程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重点扶持项目。 目前已在全国15个农业大省投资设立14家独立法人资格的一级直营物流配送中心,计划在未来五年,通过信息网络搭建一个适应中国农村市场的“千县万镇十万村”农资连锁销售服务网络,成为以资产为纽带的股权多元化、交易现代化、经营规模化的现代农资流通企业集团,成为中国{zd0}的农业生产资料连锁集团公司。 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直属企业。苏农连锁集团作为江苏农资流通和全省供销社农资系统为农服务的xxxx,借鉴连锁经营的成功经验,大力实施向上游资源和终端市场“两头延伸”战略;已在全省粮棉主产区建立了1260家农资连锁店,农资连锁服务的触角遍及全省各地。2006年苏农连锁集团实现网络销售61亿元,初步形成了全省{zd0}的农资连锁xxxx的网络优势,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苏农连锁集团将紧紧围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将苏农建设成为主业突出、供应链稳固、核心竞争力强、跨环节跨区域发展、具有一定区域竞争力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成为全国服务xx和农资连锁业的xx品牌。 目前来说,农资销售连锁网络是上市公司最有价值资产:一个是面向江苏省内的苏农连锁2008年梦想中国,一个是力图把苏农农资连锁模式全面复制到全国各地的红太阳农资连锁;对于生产及服务企业来说,控制终端,控制网络就等于获得了市场竞争胜利的钥匙,红太阳对其农资连锁的经营战略意图即在与此。但对于红太阳而言,其农资连锁在全国的布局并不严密,精细。全国农资销售渠道仍处于初步开发阶段,同各省区农资供销系统的融合、并购或者渠道自建皆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设立的14家一级直营物流配送中心目前作为先头xx,成功的为后续大规模开发、整合打下锲子,这在战略层面,是非常好的布局。然而,再好的战略实施与执行{zh1}都要反映为现金流入和经营利润的增加,表现为利润的变化,进而反映到股价变化上。仅凭两项农资连锁资产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利润和增长空间来支持上市公司14元左右的股价。

③生态肥:红太阳生态肥采用国际专利技术生产,以全xx物质为原料,添加经专有生物技术处理的高效活性体加工而成,可固定、分解和利用空气、土壤中作物所不能吸收形态的养分,制造和提供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农作物所需的养分。产品经作物施用和试验证实,能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降低农业污染。同时,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改进农产品品质,促进增产稳产,还可以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农业持续发展。 安徽当涂红太阳生化工业园区,最主要投资就是和李嘉诚旗下长江生命科技公司合资的生态肥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远景规划(3-5年)生产复合肥100万吨,生产生态肥25万吨,成为全球前列,亚洲{zd0}的生态肥生产基地,目标销售规模为60亿元(生态肥)。目前的产能是20万吨复合肥,5万吨生态肥,但公开资料显示,马鞍山科邦生态肥项目一期工程仍然尚未xx投产。 “科邦生产的生态肥及绿营高”尽管处于农业肥料xx,但随着中国农产品出口量的逐渐提升,尤其是2007年全球范围内又大规模的爆发了对中国制造产品和食品安全的忧虑和怀疑,因而,以出口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生产企业在产品质量和环保指标方面必然面临苛刻要求和重重压力,在社会对生态农业和环保品质要求趋于明朗之后,科邦公司生态肥必能凭借其{lx1}科技和庞大规模占尽先机。 农药生产制造、农资连锁和生态肥三个项目的发展态势将决定红太阳集团到2010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市值突破300亿元,亚洲{zd0},世界前十的农化生产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实现。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困难重重。 农药生产与制造是红太阳集团最给予厚望的产业,其中,吡啶、草甘膦、毒死蜱的生产和销售境况将直接决定红太阳集团在未来三年内的销售规模、市场地位、盈利水平以及资本市场影响力。目前,安徽马鞍山红太阳生化公司4000吨毒死蜱生产线尚无投产信息,未来在庞大吡啶生产规模驱动下的10万吨毒死蜱生产线能否、何时建成投产,不得不让人心生疑窦。 而草甘膦生产,红太阳正在进行环保评价和已经开工建设的草甘膦(含双甘膦)生产规模为4.4万吨,最快投产并达至产能预计时间为2008年中。草甘膦是世界上{zd0}规模的非转基因植物除草剂,2006年度世界需求量约为53万吨,而我国企业产能达到23万吨。前几年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草甘膦价格在2007年的突然飙升,源于国际市场对该除草剂的旺盛需求、日益高涨的环境保护压力以及草甘膦生产原料供应不足的影响;全球草甘膦生产{dy}厂家,拥有20万吨产能的孟山都公司亦把一条已经关闭的生产线重新恢复了生产,以缓解市场上产品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 在草甘膦原料成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草甘膦每吨获利可增加2万元(2006年均价2.6万元,2007年均价4.5万元),庞大的利润空间、并不特别复杂的生产工艺导致国内草甘膦项目大干快上。公开数据表明,2008年中期,我国的草甘膦产能将达至创记录的34万吨,2010年,将达到50万吨。届时,世界草甘膦总需求量预计为100万吨,我国企业供应量将占据半壁江山。 红太阳2008年产能预计达到4.4万吨,占当时总产能的13%。几家主要草甘膦生产企业及2008年底产能分别是新安股份8万吨(包括江南化工5万吨产能,其中一期已经建设,二期将于2008年中建成);华星化工(1.5万吨产能



,占股份50%的合资公司双甘膦产能为4万吨,该合资公司产能1.2万吨定向销售,1.2万吨自行销售);江山股份产能3万吨(1.5万吨已投产,1.5万吨08年投产);中化国际上海公司与江苏安邦电化公司5万吨双甘膦、3万吨草甘膦项目(合计草甘膦产能6万吨,但2008年底实际产能仅有1万吨)。 在诸多强势竞争对手的重重包围之中,红太阳能否在2008年草甘膦项目达产后,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依然取得预期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是一个值得持续深入观察的事情。随着中国企业庞大草甘膦产能的释放,由此带给国外生产者的压力是否会导致反倾销诉讼的出现,以及庞大产能可能导致的草甘膦原料供应不足也是值得忧虑的问题。草甘膦有两种生产工艺,红太阳采取的是ida新工艺生产方式,这种方式既环保,又由于新科技的使用降低了成本,但需要大量的亚氨基二乙腈作生产原料。而亚氨基二乙腈系利用天然气作原料生产而来,国内产能目前大约在8万吨左右,{zd0}的生产企业为清华紫光化工公司,产能约4万吨。而红太阳竞争对手华星化工重庆公司在建有5万吨产能生产线,2008年年中投产,但仅能维持自用。另一种草甘膦生产工艺是以氨基酸为原料,尽管氨基酸国内供应充足,但此种生产工艺对环境影响较大,随着国内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及进口商对企业环保要求的增加,以氨基酸为原料生产草甘膦的企业产能势必受到限制,然而,近期天然气的涨价和未来环保型ida生产工艺对亚氨基二乙腈需求的激增,两因素综合作用将使得未来一段时间内,红太阳应对其草甘膦项目获利前景进行谨慎保守估计。对红太阳来说,草甘膦项目明年非但不能为集团提供足够的盈利支撑,还可能面临残酷的竞争局面(当然,对于清华紫光化工和华星化工重庆公司而言,2008,或许将赚的盆盈钵盈)。而红太阳2009年前建成10万吨草甘膦项目,30万吨双甘膦项目,最终在2009年底拥有约28万吨草甘膦产能的目标。中国草甘膦企业2010年规划总产能约50万吨,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影响下,如果红太阳完成其草甘膦生产目标的话,表明红太阳将能在草甘膦这一全球{zd0}的除草剂产品上占据近30%的产能梦想中国小熊,亦占据中国企业的60%产能,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目标,当然不象目标制定那样简单。前进路上,不仅需要面对众多草甘膦生产企业的残酷竞争,还必须应对可能突发的国外反倾销诉讼,以及由于原料供给可能短缺造成的成本上涨而导致的销售利润锐减等等,这将是红太阳在拥有超大规模草甘膦产能后所必须一一面对的问题。因而短期内,草甘膦项目对于红太阳的利润贡献,谨慎乐观。 显然,红太阳集团已经注意到了国内大规模草甘膦产能扩张必然面临原料不足的窘状,其实施的新战略举措让投资者对其未来抱有非凡信心。2007年12月22日,红太阳集团在重庆万州投资建设年产100万吨天然气生物化工产业链项目。主要包括年产20万吨羟基乙腈项目、年产20万吨草甘膦项目、年产10万吨聚乳酸项目和年产5万吨甘氨酸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不仅是全球{zd0}的双甘膦产业链生产中心,而且也是世界{wy}的利用天然气和生物技术生产聚乳酸的企业。不仅可以解决中国乃至世界高效、低毒、无公害草甘膦短缺的供应矛盾,而且可以很好解快“白色”污染的危害,填补国内生物技术新材料的空白。一期项目为年产10万吨的双甘膦项目,2008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2008年年底投产,一定程度上向2009年底拥有约28万吨草甘膦产能的目标迈进。该生产线的建成将极大的增强红太阳集团在中国草甘膦行业的发言权,从目前高涨的草甘膦价格来看,也必然对红太阳集团未来的经营收益产生积极预期。而从该天然气生物化工产业链项目规划来看,羟基乙腈、甘氨酸分别是双甘膦两种不同生产工艺所必须的原料。在2008、2009年国内草甘膦生产企业将面临旺盛需求形势下,未雨绸缪,充分利用重庆万州天然气储量丰富优势,提前布局草甘膦所需的原料生产,红太阳集团经营规划还是非常具备战略眼光的。而且,羟基乙腈系属天然气生产,相对环保;甘氨酸相对来说污染较大,但能够有效满足国内需求。从生产规模的不同上可以看出红太阳这样安排具有深意,甘氨酸项目更多用于内销,在满足国内草甘膦生产企业需求,并获取不菲利润同时,规避国外需求者对于产品品质及生产全流程符合环保标准的苛刻要求;而羟基乙腈项目产品由于全过程具备环保、低毒、无公害,其更多是着眼于草甘膦项目的直接出口。随着石油突破100美元/每桶大关,美国生物能源法案的通过,以及环保压力的增加,以聚乳酸为原料生产的具备生物可降解功能的各种工业制品,无论从绿色环保,还是从制造成本考虑,都将开始凸显其替代传统塑料制品不可逆转的趋势,而这势必带给相关聚乳酸生产企业丰厚的利润回报。因而,聚乳酸项目果如其规划那样,尽快上马,必然能够为红太阳集团带来不菲的利润。但目前基于有限资料,不能确定红太阳集团是否已经掌握聚乳酸生产所使用的乳酸的生物质(玉米)制作工艺流程。如果已经掌握,不仅完善了红太阳所倡导的绿色环保新材料的产业生产链,同时亦将对红太阳集团未来收益和战略拓展产生重要贡献。 在红太阳已经掌握吡啶生产技术并能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随着集团下的百草枯、毒死蜱、吡虫啉生产线的投入运行,加上规划中庞大的草甘膦生产线,意味着红太阳将在全球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市场取得无庸置疑、无可匹敌的领军地位,而这必将在中国农药生产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然而,农药全行业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红太阳集团如果仅仅利用生产效益进行滚动投资,如此庞大的现代化环保型农药生产线,以及更加雄心勃勃的100万吨复合绿营肥项目和后继的新能源、新材料、新种子及生化医药研制方面的巨大开支,即使自身的生产效益再好,当今后面临银行必然紧缩的信贷政策时,其在2008年和2009年度获得庞大资金来进行上述项目的建设、研发必将面临艰巨挑战。而且集团公司必须面对更加重要、更具战略意义的农资连锁销售网络的收购、兼并或扩建,这更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红太阳集团目标是成为{sjj}生化公司,但在快速有效建设农化系列产品生产线及进行前沿产品研发时,其财务战略需要明确的未来运营规划梦想中国 重庆,分头兼顾,各方统筹,为公司发展提供充沛资金支援,确保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战略举措能够迅速有效的实施。 至此,需要讨论的就是红太阳吡啶生产技术及其3.7万吨(扩大产能5.5万吨)生产线对于红太阳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公司应该怎样正确、充分的以此为支点,顺利有效的实施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

(3)吡啶的价值 吡啶和吡啶碱属于含

郑重声明:资讯 【3.8 半边天之东方红太阳升,红太阳(1)|06年梦想中国__UTV】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