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保健食品行业xx事件点评[转]-SPAQ12315-搜狐博客

第1名:《食品安全法》颁行,要求严格监管功能声称

  事件叙述:
  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6月1日生效。《食品安全法》明确了保健食品属于食品范畴,法中第51条规定“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职,承担责任。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依据此条法律规定,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围绕保健食品的定义、监管体制、许可范围、广告监管等问题,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调查。5月31日《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发布管理办法》等法规起草工作相继开始。

  专家点评:“严格监管”的目的是促进发展
  经济发达的国家普遍高度xx发展营养与功能食品产业,因为发展这个产业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当前,我国的营养与功能食品行业的发展状况严重落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其根本原因是国家对发展这一民生产业重视不够、监管不力,因此导致出现法规滞后、投资不足、秩序混乱等现象。《食品安全法》从法律层面提出了“严格监管”的要求,从中可以深切体会到党和政府发展保健食品产业的迫切心情和规范决心。“严格监管”不等于抽检和罚款,而应当是:以保障安全为宗旨、以风险管理为手段、以质量监管为重心、以广告规范为突破,以促进行业有序繁荣发展为根本目的。

第2名:金融危机延续,保健产业成为投资热点

  事件叙述:
  2009年12月15日,2009第四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峰会上,国内外各类基金纷纷看好2010年医改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围绕中国经济将逐步转向内需拉动增长的趋势,2009年消费领域受到风投追捧,医疗保健更是成为了投资者最xx的行业。在此之前举办的2009创业邦年会上,与会专家也表示2010年医疗保健产业将会有重大的投资机会。与之呼应的情况已经出现,999健康网等一批国内企业,已被国内知名度极高的美国风投IDG公司率先囊入旗下,待价而沽;国内企业的佼佼者北京碧生源、益生康健公司等成为多家投资机构竞投的明星;排名前列的跨国企业美国GNC、NBTY、日本DHC等已经登陆中国市场。

  专家点评:营养保健食品是大型食品企业的新战场
  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保健行业的先行企业已初具规模、制造技术与世界同步、专业人才储备丰富、管理系统正趋成熟。经济多年快速发展积蓄了数以千亿计的购买能力,但是消费信誉危机、基础薄弱和科技创新不足等瓶颈仍然牢不可破,市场的潜力没有获得充分挖掘。投资机构作为前瞻性的盈利机构,凭借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应该会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具备先进研发能力、拥有竞争优势的新技术、新产品等类型的企业注入资金,帮助他们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塑造出行业的xxx,借助市场手段突破行业瓶颈,进而发挥出xx行业整体健康发展的作用。

第3名:“理大维固健胶囊”被撤销批准文号

  事件叙述:
  2009年10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北京化工大学和郑州视欣保健品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理xx理大维固健胶囊”进行了重新审查。经查,该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擅自将已批准的产品注册名称更改为“李辅仁理大维固健胶囊”等违法违规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注销其批准文号“国食健字G20060438”。

  专家点评:保健食品监管体制亟需调整和完善
  这是一件处理厂商擅自篡改注册信息违规销售的典型案件,在《食品安全法》出台后,首次展现了药监系统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的力量和决心,令行业内外拍手称快。然而必须清醒看到,保健行业还存在诸多混乱现象,比如不依方生产、发布虚假广告、违法添加违禁成分等,此等恶习不改,在日益完善的法律环境下,必将遭到与“理大维固健胶囊”同样的下场。但是,保健行业的一些肇事者往往是强势的利益部门,药监系统甚至更高机构也许也无可奈何,比如“侯吹吹事件”中侯先生说:“我带这个头,但电视台退吗?他们退我一定跟着。”一语道出了实行“严格监管”将面临更多的难题,落实严格监管任重而道远。

第4名:甲流爆发,促进“xxx”市场增量

  事件叙述:
  2009年6月11日,中国出现{dy}例甲流人感染病例,从这天开始,如何预防甲流?“xxxxx”被认为是{zh0}的预防手段,因此“xxxxx”受到消费者欢迎,而企业也利用此契机推广具有xxx功能的产品。据庶正康讯顾问机构数据发现,2009年维生素C、多糖等具有“xxxxx”功能的保健产品销量增幅明显,同时大蒜、干辣椒也被热炒,销量大增。

  专家点评:企业须把握好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09年底前卫生部公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并表示“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应该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这表现政府正在积极主动的推进国民健康素养教育。相反甲流来袭(包括2003年的非典)却是一种突发疾病危机带来的被动教育。这两种教育方式不同,但同样能惊醒国民提升健康意识、xx保健的知识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疾病危机恰恰为提升国民健康意识,和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做了免费宣传教育。健康产业内企业,理当运用好这一发展机会,树立品牌。

第5名:新医改迫使药店经营重心转向保健产品

  事件叙述:
  2009年8月18日,《国家基本xx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等三个文件公布,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xx制度工作正式实施。受医改政策的冲击,药品零售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各大连锁药店纷纷创新经营思路,在经营药品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等商品的比例,可以预期:把药店做成健康相关产品零售店,成为未来连锁药店机构争夺市场的必然选择。

  专家点评:诚信企业洗牌的好时机
  医疗卫生重点从“诊疗”向“预防”转移,这属于宏观调控,这种调控会促进产业机构的改变。俗话说“渠道为王”,虽然保健行业已经发展了近20年,但一直没有自己的专业推广渠道,要么向药品靠拢,在药店中进行销售;要么向普通食品靠拢,在商超里面销售。目前,受宏观政策以及竞争加剧影响,药店经营遇到困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药店发现保健行业恰恰缺少专业推广渠道,而其本身又具有专业背景的优势,那对于药店来讲,也是一种蜕变式发展的机会。

第6名:王老吉遭遇“加药门”,夏枯草一夜成名

  事件叙述:
  2009 年5月11日,有卫生部成员公开指出王老吉在饮料中添加夏枯草的现象可能违规,震惊饮料市场引发媒体xx。时隔3天后,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指出王老吉添加夏枯草“没问题”,王老吉暂告化险为夷。事情并未结束,6月3日,因认为王老吉凉茶中非法添加中药材“夏枯草”,而且“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宣传误导消费者,职业打假人赵建磊将销售该饮料的华联超市告上法院。此案尚在审理中。

  专家点评:龙抬头势必促进行业整体腾飞
  按照卫生部的批文,王老吉“可以喝”;按照《食品安全法》王老吉又有非法添加的罪过。虽然法律大于部令是一个很显然的事实,但是在陈旧的规章没有理清,有缺憾的法律没有完善的环境下,部门多头管理和各自为政使企业和消费者不知如何侍从。除夏枯草之外,本年度“蜂胶”和“鳌合钙”均被炒得火热,其实这个问题不是今年才有,只是在今年尤为突出,孰是孰非难以判断,皆因源于部门多头管理和各自为政。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多头管理的问题不仅被企业认识到,而且得到消费者和媒体高度xx,消费者的维权行动与媒体的曝光批评力度越来越强,已经形成了促进管理问题尽快解决的市场监督力量。

第7名:xxx部署保健食品生产经营情况摸底调查

  事件叙述:
  2009年7月21日,国家xxx发出通知,针对2009年6月30日前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持有者的基本情况及其已获批准产品的产品名称、变更转让、生产销售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确认,这是保健食品诞生以来的{dy}次大规模摸底调查。同时,伴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和《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的起草,xxx在过去的一年不仅连续召集企业、专家就监管中的问题广泛的开展研讨,而且将重要的课题委托第三方机构深入的开展,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执政精神。

  专家点评:政府参与是最有力的教育营销
  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接手保健食品管理职能后,面临三大工作挑战:首先是要求高,刚接管保健食品管理职能,很多监管环节尚在建立,而《食品安全法》要求严格监管;其次是问题多,xxx接手的不是一页可以任意描绘的白纸,从法规起草到清理换证问题成山;再次是变化快,保健食品市场环境风云突变,原料、技术、概念更新推陈出新不堪应对。如何才能迅速、客观、准确掌控全局?国家xxx决定从调研入手,全面了解行业情况,并着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新“父母官”的新工作作风得到行业高度认可。

第8名: 我国保健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启动

  事件叙述:
  2009年11月25日,由中国保健协会发起的全国各省、市保健行业协(学)会联席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保健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正式启动。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是由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联合国资委协会办共同推动的一项具体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旨在通过这一具体步骤增强我国企业的信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中国保健协会经过严格的考核和答辩,获批成为我国保健行业{wy}有资格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的行业协会,可报名参评的单位包括经营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的企业。

  专家点评:金融危机虽是小冲击却是大机会
  但如何才能让老百姓主动消费、大胆消费保健产品,解决信任危机是首要任务。如何短时间内解决信任危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公正客观的信用评价,把企业分成三六九等,告诉消费者哪些产品能买,哪些广告可信。这样那些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不法分子就现形于众目睽睽之下。对于企业来讲,信用等级不是一个贴在标签上的奖项,而是和真金白银切实挂钩的生死牌,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国家信誉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产业的不断推进和各项金融体制的日趋完善,无论是否愿意,这块生死牌迟早要挂到企业的脖子上。当那些信用等级低劣的企业不断死去之时,也就是保健产业跨步成长之日。

第9名:云南等地将保健产品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事件叙述:
  2009年5月26日,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扩大医疗保险个人帐户支付范围的通知》,云南省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增加了六个支付项目,此次增加的六个项目为:药品目录以外的“国药准字号”药品、保健食品、中药饮片及药材、医疗器械、xx用品、疫苗注射;无独有偶,从今年开始山东潍坊市医保定点药店的刷卡范围扩大了,除了“药准字”药品外,保健食品、xx卫生用品等也被列入刷卡消费范围……


  专家点评:维护市场秩序是行业协会的使命
  在我国将保健食品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尚属首次,此举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对保健消费的认可、学术界对保健产品的认可,以及政府对保健产业的认可。其实,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被认为确实对健康有帮助的保健产品早已纳入了“报销”范围。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新医改”的深入,将有更多的区域甚至全国都有可能将“保健食品”纳入报销序列,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保健产品的信任度,鼓励学术界增加对保健科技的投入,影响政府把保健产业发展成为新兴的民生产业。

第10名:32家企业联名向国务院提交保健食品发展建议

  事件叙述:
  2009年6月4日,中山xx、安利中国、庶正康讯、加多宝等数十家行业内{zj1}代表性的企业,自发来京研讨《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送审稿)》,会后32家企业联名上书国务院,陈述促进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的建议,得到国务院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随着《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制定工作的不断推进,企业的参与热情不减,涉及研发准入、生产经营、广告监管和产品标准等主题研讨会依次召开,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行业共识,11月中旬又有企业再次联名上书国务院和xxx为《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的制定献计献策。

  专家点评:模式创新仍然是保健企业的发展出路
  市场经济包括四大主体:消费者、企业、政府和第三方机构,四大主体相辅相成,哪家薄弱都会使发展失衡。消费者是强大的,自己可以决定买与不买;政府是强大的,可以决定行业发展的去从;第三方机构有时也是强大的,既可以大肆吹捧,也可以落井下石。而企业是弱小的,只有在“抱成团”时才有力量。这个力量源于企业的自省决定着消费者、政府和第三方机构的生存品质。《食品安全法》草案审定期间,百家企业联名上书争取到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当前“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在制定,条例将对今后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企业要想争取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必须发扬“秋菊精神”,继续通过合法的形式表达企业的意愿,而且,坚持不懈地将谏言行动常态化。

    来源: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  时间:2010/01/25  作者:王大宏

郑重声明:资讯 【2009年保健食品行业xx事件点评[转]-SPAQ12315-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