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殊车间”成立的缘由_石灵_新浪博客

 

在南通,有家老企业成立了个新车间。

这家老企业叫江苏三友集团,这个车间人称“特殊车间”。

老企业为什么要成立“特殊车间”?“特殊车间”怎么个特殊法儿?

几天前,记者来到三友集团,了解了其中的缘由。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大妈大婶”,才有了七车间的诞生,有了“特殊车间”的称谓

江苏三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南通市友谊服装厂,是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

三友集团地处南通市区,分南北两个生产厂,有裁剪、缝纫、整烫、包装等10多个车间和近1600名工人,一线职工绝大多数是女工。“特殊车间”设在北厂,在生产车间排序中为第七车间。

七车间是缝纫车间,是去年3月组建的,车间里全是清一色的女工。七车间设在生产大楼的第五层,场地和设备与其它缝纫车间没有太大的区别。五六百平方米大的车间内,缝纫机、上袖机、钉扣机、撬边机等一字排开,组成了四条流水线,工人们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七车间与其它车间{zd0}的区别是工人们的年龄结构。

在七车间,女工们的平均年龄为47岁。最小的45岁,{zd0}的49岁,在厂里属于不折不扣的“大妈大婶”。其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大妈大婶”,才有了第七车间的诞生,才有了“特殊车间”的称谓。

要知道,全国上规模的服装纺织企业有一万多家,可是专为45岁以上女工成立一个车间的却凤毛麟角。三友集团的领导们基于什么考虑,要成立这个“特殊车间”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璞向记者道出了个中原委。

“三友是个老企业,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尤其是在近20年的企业发展中,这些姐妹们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都贡献给了企业。如今她们岁数大了,手脚慢了,眼睛花了,身体大不如前。如果让她们和年轻人在一起上流水线,很难适应劳动强度。另外客观地说,企业也没有太多的后勤岗位照顾老职工。所以,我们考虑把这些人集中起来,专门成立一个车间,目的是尽量减轻她们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力争在基本不降低她们收入的同时,做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量,切实保护老职工的身心健康。”张璞如是说。

那么,岁数偏大的女工们有何工作和心理压力呢?

“服装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我们的收入主要是基本工资加计件提成。比如说,在一条流水线上有年轻的,有年纪大的。如果你年龄大干活手脚慢,很可能影响下一道工序,也就意味着影响别人的收入,所以年龄大也要跟着流水线拼命地干。久而久之,身体受不了不说,心理压力也感到越来越大。”47岁的缝纫工李竹云对记者说。

在缝纫车间,记者做了一个比对:一位年轻的女工在给电动缝纫机针头穿线为3秒,而岁数大的女工为5秒;操作钉扣机,年轻人钉一个扣子为7秒,岁数大的为11秒。从有关的生产报表中记者也看到,制作同样面料同样款式的女士西装,{dy}车间人均日产量为9件,第七车间为7.8件。

“ 这些数据除了说明,人到了一定年龄,体能有所下降,动作灵活度会受到影响外,什么也说明不了。”党委副书记谢金华说。

“拿七车间和一车间生产的同样产品对比,质量上没有任何差异。”生产部经理王继征补充道。

为了{zd0}限度地减轻老职工的劳动强度,缓解大流水作业的紧张,在张璞的提议下,三友集团决定,建立一个由45岁以上女工组成的“特殊车间”,实行“弹性生产”,让她们自行调节生产节奏。

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厂领导决定先建一个试点“特殊班组”,各个生产车间的老职工,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以自愿报名。

2008年10月18日,“特殊班组”的“招工启事”贴了出来。没想到,几天过去了,却没一个人报名。

原来,老职工们怕调到“特殊班组”后,没过几天就让下岗回家,再就是怕到了“特殊班组”以后影响收入。

了解到老职工们的这种想法后,集团领导又专门召开职工座谈会,讲明成立“特殊班组”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办法。最终,有13名45岁以上的女工报了名。

经过近半年的实践,这些女工明显地感到,“大家在流水线上动作快慢差不多。所以,干活时心里舒坦多了。劳动强度也比从前小了许多。而且工资收入,影响不大。”

有了成功的经验,集团领导决定正式成立“特殊车间”。这一次,老职工们没有了原先的顾虑,争先恐后地去报名。

2009年3月19日,由93名老职工组成的“特殊车间”正式成立了。刚开始,这个车间定名为“老龄车间”,可老职工们不爱听。在她们的要求下,公司决定按车间排序改叫七车间。

生产任务再紧张,七车间也可以不加班,而且制定了自己专门的工资分配制度

“特殊车间”成立后,{zd0}的问题是一些女工需要改换工种。

93名女工来自全厂10个不同车间的不同岗位,有烫板工、手工、缝纫工等七八个工种。到七车间后,需要重新组合,重新搭配。由于这些人都是进厂20多年的老职工,在原先的工种岗位干的年头长了,谁都不愿意调换工种。所以,不但需要合理调配,还要做好思想工作。

好在老职工的素质比较好,进取心强,基础也不错。经过动员和培训,没过多久,职工们就适应了新岗位。

49岁的顾云芳原来是缝纫工。来到七车间后,被安排在钉垫肩的岗位上。由于是初学,刚开始怎么都干不好。车间主任曹建萍就手把手地做示范,并且帮着她完成任务。顾云芳心存感激,不忍心拖累主任,就下班后把活儿拿回家去干去琢磨,很快掌握了新技术。

曹建萍动情地对记者说:“老职工的工作精神,让我十分感动。但我不提倡大家把活儿带回家。公司安排老职工到新车间,就是要减轻她们的劳动强度,减少她们的工作时间。否则,就事与愿违了。”

曹建萍是1985年进厂的老职工,还是南通市“三八红旗手”和“五一巾帼标兵”。由于身体原因,45岁的她几年前从车间主任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七车间成立后,她再次出山。

“过去当车间主任,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严格管理,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现在当车间主任,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亲情管理,减轻老职工的工作压力,让她们身心愉快地在劳动岗位上度过每{yt}。”曹建萍说。

减轻老职工工作压力,三友集团注意从细微处着手。

公司规定,七车间自行安排工作时间,即使生产任务紧张也可以不用加班。为保证七车间的职工收入不受太大影响,公司专门为她们制定了工资分配制度。别的车间是在完成生产定额的基础上,拿基本工资加超产计件提成;七车间的工人没有生产定额,xx拿计件工资,但计件金额要略高于其他车间,干多少拿多少。这样,与其他车间工人的工资收入就没有了可比性,有利于保护不同车间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45岁的羌宗美原来是{dy}车间的缝纫工,有心律不齐等疾病。她过去在南厂上班,骑电动车5分钟就能到家,现在到北厂上班要骑20分钟。“那我也愿意来。”羌宗美说,“自己到北厂图的是精神放松”。

提到收入,她告诉记者:“原来在一车间上班时,刨去个人社会保险应缴纳的部分,我每月拿1400元到1500元。到七车间以后,每月拿1200元到1300元。这中间的差距主要是加班所得。过去要经常加班,现在不用加班了。工资虽然少了点,但身体不像过去那样疲惫了。”

“车间的计件工资非常透明,每个人每天挣多少钱大家非常清楚。拿我们班组来说,流水线一共有16个人。生产一件连衣裙的工时费是6.60元。如果{yt}完成100件,就是660元。然后除以16,每人可以挣41.25元。” 46岁的朱美平举例说。

为了给老职工“减压”,三友集团的领导们动了许多脑筋。在订单的安排上,生产部门交给七车间的任务,一般都是交货期不急的,以避免加班加点。再就是制作难度不复杂的;对视力要求不高的;面料薄厚适中的;尽量选配纯色浅色的。

如果是大批量的订单,优先考虑给七车间,因为大批量订单规格更换不频繁,操作上易于掌握,而且产量容易提高。如果是小批量的订单,就尽量安排xx产品。

“公司处处替我们老职工着想。考虑到我们的眼神不好,在每个电动缝纫机机头上,还安装了特制照明灯,从这些细微处,让你体会到企业的温暖。” 45岁的张丽云说。

三友集团的产品大部分出口日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到目前为止,七车间共完成各种服装生产10.9万件,产值1141万元,所有产品无一返工。

他们的做法,不但充分体现了对女职工的关爱,也显示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

中国是全球{zd0}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服装来自于中国制造。低利润的服装加工在为我国服装业发展积累了雄厚资本的同时,也为社会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就业问题。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服装企业劳动力资源萎缩的状况也越来越明显。

“过去,我们厂每年只招一次工。你看吧,春节过后的大年初八,厂子大门还没开,门口就排起了长队。那时候,要想进厂当工人,必须头天晚上在厂传达室排队等着领牌。天亮后,凭牌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厂。现在呢,只要你想进厂当工人,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就能上岗,都是因为招工难哟。”谢金华说。

也难怪,20多年前,南通的服装加工企业只有十几家,现在大大小小有近3000家。

对于服装加工企业来说,一方面是劳动力资源紧缺,另一方面是服装企业员工老龄化呈加速发展态势。

以三友集团为例,目前在现有的一线员工中,40岁以上的职工已经占到60%以上。从行业特点来说,她们的体能、精力都越来越不适应快节奏的流水线生产。

面对金融危机,许多服装纺织企业借着订单减少,生产能力不足的机会,纷纷辞退老员工。把体力不支,眼力不行了的老员工推向了社会。但三友集团却对老职工不抛弃,不放弃。他们的做法,不但充分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和对女职工的关爱,也显示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

“45岁与20岁的人相比,身体素质、家庭负担都决定了这两个年龄段的职工不应该在同等条件下竞争。我们成立这个车间,为企业内部劳动力分年龄段管理,找到了一个新方法。这么做,企业肯定会增加人力成本,但从长远看,更能凝聚人心,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三友集团工会主席蔡国新说。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一个“特殊车间”成立的缘由_石灵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