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是我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源远流长,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它可以随季节的变化,显示出不同的景色,因而有“活的艺术品”之称。人们把它比作立体的画幅和无声的诗篇,并把它列入了园艺这一学科。可以说盆景是美学、文学和科学的综合体。也有人把盆景比作“凝固的音乐”,这有它一定道理。音乐讲究抑扬顿挫,有节奏,就好比盆景要求有高低、远近和有层次一样。甚至于有人把盆景说成是有生命的艺雕。的确,不管是树木盆景还是山水盆景,几乎都得用刀凿等加以雕琢。这样,说它是有生命的艺雕也是未尝不可的。陈毅同志对盆景曾有“高等艺术,美化自然”的题词,这是对盆景艺术的高度评价。这里,还是咏一首五绝来概括盆景艺术吧:“要知盆艺妙,画意与诗情。神似超形似,无声胜有声”。
园艺这门科学在作物栽培上对技术要求是{zg}的,因此要使盆景中的植物生长良好确非易事,而要令多年老干花繁叶茂,更是艰难。
盆景是凭借“小中见大”取胜的。它是大自然的缩影,虽源于自然,但要胜于自然。所以树木盆景要能“缩龙成寸”,山水盆景要能“缩地千里”,并要求达到以小胜大和以简胜繁的效果。
盆景原来是由大向小发展的,直至发展成微型盆景(即掌上盆景和袖珍盆景),可是现时却有由小向大发展的趋势。当然,盆景与花台应有所区别。盆景在形式上,大小有很大差异;在内容上,无论是树木盆景还是山水盆景都各有其不同的要求。因而,欣赏的角度也就应有所侧重,具体分析,既不能说愈大愈好,也不能说愈小愈好。
我国盆景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流传到全国各地,形成了若干地方风格。当然,在地方风格中,还包含有个人风格。风格的形成主要在于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的不同。所谓流派,指的是“一个系统的分支”。风格经过一个时期的流行,自然就形成了流派。例如江苏就有两大流派,即“扬派”和“苏派”。当然,也不是说江苏就xx两派,其他还有南通、如皋一带流行的剪扎法,被称为“通派”;南京的盆景,被称为“金陵派”等等。同样,现时在全国五大流派中,除上述两大派外,还有岭南派、川派和海派。其他如徽派和浙派等也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对传统的东西,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在传统中,有很多是经过多少代人总结出来的好经验。但这也并不是说在传统中,就没含有一些不合时代要求的成份。因为风格是在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中,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的,更不能存门户之见。已故艺术大师徐悲鸿对国画改革曾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由此可见守、继、改、增、融五学,能道出改革真谛,是继承和创新的辨证观点。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宗旨,实为“推陈出新”的正确途径,同样适用于盆景改革。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创作出更多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的好作品来。
中国盆景素以诗情画意见长,优秀的作品耐人寻味,发人遐思。要使作品产生这种艺术魅力,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艺术创作原则,灵活地运用艺术辨证法,处理好景物造型中的各种矛盾,达到既多样,又统一的效果。
“师法造化”,是盆景作的重要原则。它是指观察、学习自然,掌握其规律,从中吸取创作原料,使作品真实地表现出自然景物。
在师法造化的基础上,还须对所表现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抓住景物特点.“繁中求简”,使作品更加集中和典型。
创作盆景,必须按照自然材料的特点,因势利导,确定造型和表现主题,使作品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这就是“因材处理”。
盆景的布局,首先要做到“主次分明”。应采取各种对比和烘托的手法,使主体突出。
虚与实的辩证关系也是盆景艺术表现的重要问题。盆景布局,要做到有虚有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终而达到“虚实相生”,表现出深远的意境。
在盆景的布局上,不可全部塞满,须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作出一定的“空白处理”,以虚代实,使观赏者有自由想象的余地。
盆景中的景物安排,要做到“疏密得当”,即有疏有密,疏密相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在盆景中,可通过高低、起伏、疏密、开合等有规律的变化,表现一种“节奏韵律”,以传达人的心理情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盆景布局,最忌四平八稳,而须注意取势导向,即有意识地布置出动态,以达到“动静相衬”,使作品显得生动而有气势。
盆景中景物的形体或色彩,应有轻有重,同时要形成不对称的均衡。这就是“轻重相衡”。
盆景中的各个部分之间,要做到相互“顾盼呼应”,才能有机地结合存一起,而不是互不相关。
盆景的造型,既不可一味粗放,也不可过于纤细,而应该有粗有细,“粗中有细”,才能重点突出,对比鲜明,形神兼备。
“景愈藏则境界愈大;景愈露则境界愈小”。盆景中的景物不可全部暴露在外,而应“露中有藏”,以引起观赏者丰富的联想,从而有利于意境的创造。
盆景艺术,既不能太平凡,也不能太奇特。太平凡没有趣味,太奇特又失去自然,只有做到“平中之奇”,方为上乘。
盆景的造型,不可一味刚,也不可一味柔。应该使刚中有柔,柔中见刚,以达到“刚柔互济”的艺术效果。
巧与拙是辨证的。在盆景艺术中,巧固然是一种美,拙也是一种美,二者缺一不可,故应做到“巧拙互用”。
自然界枯荣并存。在盆景中,也常常通过“枯荣对比”,象征生命与死亡的抗争。
盆景要在小小的盆盎中表现出很大的境界,因而必须采用xx法则,做到近大远小,近清晰远模糊。中国盆景除了采用定点xx(即视点固定)以外,还有一种传统的敞点xx(即视点可按照一定规律移动),可以表现出极大范围的景物。
盆景中各种景物的体量,尺度,应处理得“比例恰当”,这样既能合乎自然情理,义可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使作品“小中见大”。
盆景中的“色彩处理”,主要体现任选材和配置上。中国盆景崇尚色彩简炼、含蓄、古朴、素雅。
盆景艺术,不仅要形象逼真地反映自然景物的形貌,而且更要表现景物生动而鲜明的神态情状和独特个性。这就是“形神兼备”。
优秀的盆景作品,要达到“情景交融”,即盆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应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观者能触景生情,从有限的景物中产生无限的联想,领略到景外的意境。景有尽而意无穷,这种意境对人们的感染力是很大的,抓住了这种观赏心理,盆景作品方能耐人寻味,使人觉得百看不厌。
盆景有如中国画,常常配以景题,以扩大和延伸作品所能达到的境界,并有助于欣赏。景题常常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盆景创作既有艺术问题,又有技术问题,实在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注意到“四个适当”,即布局适当、配置适当、组合适当和选石适当。
石料选择应注意做到“四个一致”,即石的种类要一致、质地要一致、色彩要一致和纹理要一致。
植物栽植,尤其是山水盆景,要注意不要太密、太杂和太乱。为了增添盆景美观,须要配上几架。这就是所谓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故通常有一盆、二景、三架三位一体之说。
为了合符时代需要,除在造型上要趋向自然气息外,尚需采用“三结合、 三为主”的方法,即自然与人工结合,以自然为主;剪片与扎片结合,以剪片为主;金属丝扎与棕丝扎结合,以金属丝扎为主。这样,才能简化造型技术,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总的说来,富于诗情画意的盆景艺术要求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康德曾说过:“善是架通真和美的桥梁”。也就是说{dy}步要求真。所谓真,就是真实的意思。第二步是要做到完善无缺,然后才能达到美的境界,使人们感到美的享受。这样来创作和欣赏盆景就不会走入歧途,会对盆景艺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