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七月酝酿肥市新变

七月:天空流火 肥市低迷

                              ——中国农资导报网化肥月度分析报告隆重上线


编者按:

     7月,国内氮、磷、钾三个肥种的市场被阴霾笼罩:尿素旺季却跌跌不休,磷铵遭遇出口尴尬,钾肥价格体系几近崩盘。三肥种整体遇挫,定价灵活的复合肥市场更是提前掀起了促销大战。一时间,7月化肥市场混战乱起,看空后市的消极情绪在厂商间弥漫。

    作为内销淡储、出口签单的关键过渡期,7月的化肥市场将对国内秋季化肥走势产生直接影响。认真总结各肥种在7月份的市场表现,分析其涨跌脉络和产销数据,将有助于厂商拨开秋市迷雾,把握备肥节奏。正是本着“以史为鉴、洞悉后市”的初衷,中国农资导报网近期对7月份氮、磷、钾、复合肥的市场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剖析,推出了四份月度分析报告。

    不同于以往分析报告单纯摆数据、画走势的方式,这四份报告更注重挖掘价格表象背后的市场规律和深层原因:从尿素出口量增价减到磷铵价格快速跳水,从钾肥巨头分道扬镳到复肥市场开工大减,这些现象背后的故事在报告中一一得以呈现。本报今日特摘录其中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中国农资导报网氮肥分析师 吴宁

   尿素 期待破冰回升

 

    7月,正值国内农业用肥旺季,同时国内尿素进入出口窗口期,但是伴随着供应市场的扩大,国内尿素走势却没能发生逆转。
    适逢夏季用肥高峰,但国内尿素市场依然维持下行走势。以山东地区为例,当地厂家月初的尿素主流出厂报价在1720元(吨价,下同)左右,到月底报价降至1660元左右。去年同期国内尿素同样处于下滑通道,但是今年7月的尿素价格却比去年同期低了400元不止。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国内尿素从今年3月中下旬以来长期处于跌价状态?在中国农资导报网近期发布的《7月尿素市场分析报告》将为您详细剖析现象背后的原因。
    可以肯定的是,造成国内尿素市场长期走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同样处于“跌跌不休”状态的国际尿素市场。早在今年2月,国际尿素就已经出现急转直下,这次的下跌持续到6月才完成筑底,并于7月出现了小幅回升。尤日内、波罗的海尿素在7月初的离岸价为305~320美元,到月底涨至315~330美元。
    国际尿素之所以能出现反弹,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东欧等地尿素供应商主动限产、埃及因天然气供应问题被迫减产等因素,造成国际市场尿素供应量下降;其二,前期国际尿素贸易商和供应商大量出货,导致中东、东欧等主要尿素供应市场在7月上旬售完已经当月产量。
    尽管国际尿素出现阶段性回暖,但是这并没有帮到中国尿素出口。伴随着一笔笔出口订单的达成,中国贸易商和厂家在与国际买家的博弈中更加被动。
    8月,国际尿素市场能否跟随国际尿素市场的节奏,实现筑底反弹?《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尿素的价格已经回归2009年时水平,在当前尿素价格降幅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同时上游原料煤出现企稳迹象、多省上调化肥用气价格、复合肥厂及板材厂开工率逐渐恢复、合成氨和甲醇价格的上涨等因素也有助于国内尿素市场的回暖。但是受国内供应严重过量问题影响,价格回升阻力仍然很大。

 

    中国农资导报网磷肥分析师 吕海波
    磷铵  这个月是黑色的


    7月或将成为磷铵今年的滑铁卢。
    这一切都因为出口。7月是今年磷铵出口大门打开的第三个月,也是为出口定调的关键月,然而就在这个月,中国磷铵出口却在国际大势和签单策略中遭遇尴尬。
    尴尬源于出乎意料的国际二铵走势。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价格下滑后,中国二铵离岸价在7月{dy}周逆市上扬,较6月底{zg}涨幅达15美元。二铵探涨之际,国内磷铵大厂的出口大单蓄势待签,{zd0}目标是印度。按照往年经验,7月下旬印度雨季来临将刺激其国内用肥,进而拉升二铵价格。在国际二铵价格探涨和印度用肥季将至的双重诱惑下,国内厂家面对较低的国际价格,低价签单仍不甘心,选择等待。
    等来的是黑色7月。数据显示:7月份成为今年以来我国二铵出口价跌幅{zd0}的一月。7月底时我国二铵离岸价已跌至430~440美元,较月初大跌50美元。出口签单再度陷入停滞,港口大量二铵滞压,企业库存暴涨。
这一状况直接改变了国内二铵的秋季备肥节奏。往年8月中旬左右华北才迎来备肥旺季,但是今年从7月中旬厂家就开始全力向国内压价铺货,国内市场陷入一片乱战。
    二铵出口的尴尬境遇也波及至复合肥和一铵。二铵跌价和势弱拖累了复合肥行情,复肥厂家铺货困难、开工低迷,对原料一铵采购也陷入观望,一铵行情一沉再沉……
    中国农资导报网近期发布的《7月磷铵分析报告》显示:在黑色7月之前,国际硫磺、国际其他地区磷铵价格趋势均已对7月中国二铵出口形势给出了暗示。而国内磷铵的供需形势也直接促成厂家改变铺货节奏。
    《报告》显示:7月以来厂家的大幅低价铺货已经对二铵一线批发走货形成影响,尽管8月份以来二铵行情步步走低,而种种迹象似乎也在暗示着二铵探底可期。同时,8月份以来国内厂家的出口策略有所调整,出口困局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扭转,仍需做出进一步分析。

 

    中国农资导报网复合肥分析师 焦培培
    复合肥  为秋季肥市定调


 

    告别清冷的夏季市场,秋季复合肥依旧很难打破沉闷。
    中国农资导报网近期发布的《7月复合肥分析报告》从市场表现分析,至少能从三点判定复合肥秋季从开局就陷入低迷。
    成本失去支撑,秋市开门降价。7月复合肥进入秋季备肥阶段,虽然原料价格连续下滑致使秋季肥难以定价,但迫于压力,还是有厂家选择率先出台低价吸引资金,部分含量降价超过100元,降幅超过上半年总和。然而,原料市场节节败退,仅这一个月,氮、磷、钾三种原料成交吨价降幅都无一例外在百元以上,而且毫无筑底希望。这让复合肥的{dy}轮降价试水远未达市场预期。
    市场需求转淡,备肥止于观望。7月是用肥淡季,市场冷清本在意料之中。但行情持续下滑,令南方零售市场混乱,经销商库存消化困难,部分企业补货接单大幅下滑。同时,北方小麦备肥区市场信心崩溃,部分经销商打款备肥无限推迟,厂家收款陷入困境。此外,“南涝北旱”气候对部分地区种植结构、农作物产量及农时的影响,也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7月装置整体开工率大幅下滑,部分检修企业推迟复产,山东、湖北、江苏等地整体开工率不足三成。
    出口单少量低,产能难以释放。今年二元肥出口窗口期提前半月,但淡季出口并没有带来惊喜。从上半年的二元肥出口数据不难判断下半年出口情况。同时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需求呈现下滑态势。国内二元肥生产仅靠一些零散小单支撑。
    沉闷的表面下却是暗流汹涌。《7月复合肥分析报告》不仅从原料和供需方面对复合肥市场现状和未来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xx到厂家的促销大战从7月初就开始激烈上演。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无论是直接降价,还是保底、补贴、返利,甚至代储、联储,厂家和经销商都期待重构互信共赢的合作模式。同时,终端争夺战也愈演愈烈,将终端用户纳入到营销产业链之中,成为很多企业xx销售困局的全新尝试。要彻底摆脱价格战,复合肥的品牌营销之路如何走,前途如何?中国农资导报网将持续xx,并进一步深入分析。

 

    中国农资导报网钾肥分析师 高妍
    钾肥  今夕不同以往


    《诗经》有词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7月,原本也应该是国内钾肥市场平稳过渡月,生产厂家和贸易商盘整库存正常检修,以备9月秋季用肥的开始。而今年的7月却打破了以往的淡定,变成国内以及国际钾肥市场逆转直下的转折之月。
    7月30日,乌拉尔钾肥公司(Uralkali)在宣布脱离BPC销售联盟的当天,又表示已与中农集团敲定下半年钾肥海运进口大单,将在2013年7月29日~12月31日向中农集团供应50万吨钾肥,此消息一出引发国内外钾肥市场一片哗然。上半年国内钾肥市场受2012年低迷走势的影响,成交虽一直不温不火,但市场在不断释放风险的同时,也在自我调节。供需的不平衡业内人士心知肚明,在大家都以为下半年钾肥合同或许不会签署时,这两则消息打破了众人{zh1}的信心。
    回顾7月国内氯化钾市场,随着夏季用肥的结束,下游复合肥厂多停车检修,整体开工率不足三成,氯化钾原料需求进一步走低。上半年海运合同确认量基本发运结束,港口成交低迷,贸易商出货意愿强烈,港口价格明稳暗降,各单成交返利优惠幅度不断拉大。截至7月底,国内钾肥总供应量近1300万吨(具体数据详见月度分析报告),而2012年全年氯化钾(折纯)总需求量仅1253万吨。国产钾肥一直实行的联储联销政策,已令下游大型复合肥厂的库存基本填满,中小复合肥厂谨慎观望。
    相较氯化钾市场竞价的白热化,硫酸钾市场整体较为平稳。随着下游需求的减少,一些厂家前期xx报价适当下调,或是择机进行装置轮换检修,市场的供需平衡控制较好,总体价格稳定。大部分硫酸钾厂家保持着盈利状态,算是鹤立鸡群地交了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7月已过,但7月底的爆炸性新闻,影响着8月乃至整个下半年钾肥市场。国内钾肥后市将何去何从,边贸、海运和国产钾肥三方货源又将如何三分国内市场?在国际钾肥市场供应量过剩的现状下,国际钾肥供应商又将如何争夺中国市场,中国农资导报网近期发布的《7月钾肥分析报告》将作出分析和总结。
 
(责任编辑:吕海波)

郑重声明:资讯 【黑色七月酝酿肥市新变】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