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一个多月,直到今天,才感觉终于像个家的样子了。既然家里收拾妥当,下一步就是走出家门,去熟悉我们的新邻居了。
下午四点多,对门的小苏小朋友应该放学回来了,我带着丁丁去叫门——丁丁也该交新朋友了。我准备了几颗丁丁的棉花糖,作为交朋友的手信。敲开门刚跨进客厅,丁丁就扯着我的衣服,要折回去拿滑板车。我望着他们家客厅光洁的地面,劝丁丁说:“在家里不玩滑板车,下次一起去广场再玩,好吗?”丁丁不肯,非得回家拿过来。小苏的奶奶看到丁丁的滑板车,马上指着放在客厅角落的自家滑板车,告诉小苏:“去和丁丁一起玩滑板车吧。”哦,原来丁丁刚才看到了小苏的滑板车,难怪要把自己的也拿来呢。两个同龄的小朋友,马上火热地玩了起来,丝毫没有首次交往的陌生和拘谨。
看着看着,我忽然佩服起丁丁来,我只想到准备糖果给对方,而丁丁却能在跨进对方家门一步时,就能从客厅的物品(滑板车)中,洞察出对方的喜好,并马上从这共同的爱好入手,很快和对方打成一片。这比我那几颗糖果的方法高明多了。现在细细想来,小孩子似乎天生具有与人交往的能力,那些和人打交道的技巧运用得非常自如,比如丁丁的一些做法:
一 引起注意
走进一群人里,而那些人可能只顾聊之前的话题,或是逗先到的小朋友玩,这时,丁丁就会让我唱她熟悉的歌,然后她就跳起自己拿手的舞,这样自然会把其他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很快就成为焦点,别的小朋友也会走前来一起跳
二 附和—-打入的{dy}步
遇到一堆小朋友玩游戏,而和她并不怎么熟悉,所以也不会积极邀她参加。她就会主动走上去,看到别人笑,她也跟着笑;别人哟喝,她也跟着哟喝;别人跑,她跟在后面跑得更带劲。玩着玩着,人家也就把她当做同伴,一起玩了
三 做成统一战线
每次她想吃什么零食时,家里当场有几个人,她就会准备几份,然后每人分一份。这么做可以理解为分享,但我觉得她的另一目的是:你们都吃了,总不好意思反对我吃了吧
四 迂回战术
那天坐在客厅看电视,她走到我跟前,看着我说:“妈妈,你说话呀。”我好奇地问她:“我说什么呢?”“你说,‘你要不要喝酸奶呀’?”我就如她所愿,说:“你要不要喝酸奶呀?”“要”她马上响亮的回答。呵呵,这种方式似乎比直接找我要酸奶喝,成功率来得高很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