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保险信息不对称难题_万事助理雲雨浪-新理财规划培训 ...
在公司内部信息系统通常被定位成公司运营的支撑角色。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与发展,IT技术又被赋予了创新的角色。笔者从信息不对称入手,通过对市场环境、行业发展、IT技术的发展趋势,类比传统行业的发展过程,对信息系统在保险行业中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

  在保险行业中相对于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相对很高。保险市场是公认的严重充满不xx信息的场所,保险产品交易成本的高企最根本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因为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才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销售保险产品。者买一件衣服与买一份保险,交易中{zd0}的差别是买衣服消费者很容易知道衣服质地与功能,而买保险则不同。

  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

  信息不对称还导致大量不诚信的行为出现,投保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保险人的销售误导等等。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还导致了监管成本的高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投保人不了解保险产品造成易被误导;保险人不了解投保人造成投保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投保人不了解保险人的财务及风险状况,影响了投保人的购买决策。

  二、保险公司与中介机构及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被中介牵着鼻子走;一些不法的修理点欺上瞒下骗保;保险市场中的“三假”现象。

  三、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结果是市场行为混乱,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等。

  信息不称对保险市场的影响理论界已有了很多研究,很多已被运用到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站在IT的立场上看用信息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应该是更直接的方法。下面笔者就想讨论一下针对上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如何用IT技术来解决。

  通过网站降低搜索成本

  销售误导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的不了解;如何通过IT技术来普及保险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保险是我们面临的{dy}个课题。就普及而言最方便的就是网络了。但如果仅是把产品条款贴到网上并不能吸引潜在客户的目光。

  保险条款大多生硬难懂,条款本身严谨是必要的,但对条款的说明和产品的推广应该可以灵活多样的。对保险产品的说明和推广可以使用语音、视频、flash、动画、网络游戏等等。其实有很多流媒体技术可以将内容变的生动有趣,而现在的大多数保险公司网站并没有这些,做的好一些的会有在线客服。

  当然没有一种技术能取代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但网站可以大幅减少保险客户的搜索成本,在线客服可以减少沟通的人力成本。我们是否可以引入人工智能进一步减少沟通成本呢?聊天已不是新事物了,如果我们建立一个保险知识库引入聊天机器人,是否能使沟通更便捷、更规范、成本更低呢?

  此外,保险人的财务及风险状况信息公开将提高投保人、投资者等在内的市场参与者的价值判断能力,有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信用评级将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它还可以提高保险监管效率。监管层可以利用评级结果实施分类监管。

利用IT资源支持保险营销

  中介市场的乱象与营销人员销售误导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国内的销售渠道有很多种,可大致上分为两大类:以代理佣金为主要特征的保险营销制;另一种是保险公司员工制。由于营销制使保险公司把不确定性与签约成本转嫁给了保险营销员,从而降低了公司营运的交易费用,所以得到了快速发展。

  保险公司的员工制体制下业务员是最应该得到IT资源支持的,因为他们在公司的外围直接为公司带来保费收入,也是直接面对客户的群体。但他们确一直没有得到过信息系统的支持。这与他们的工作性质与环境有关,外勤的工作地点不固定,流动性大,过去的IT系统都是有线的很难支持。但3G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和无线设备的随身携带将解决所有技术上的障碍。对于业务人员的系统设计不会也不应该是将现有的系统移植到无线终端上,而应该是按他们的工作性质、环境、需求专门设计的。系统应该帮助他们实现资料的查询、工作调度、日程安排、后台业务专家的技术支援、业务资源的申请调用、培训教育、团队内的沟通协调等。

  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时时刻刻感受到来自公司的支持,也会带来对公司的认同感,这才是长期合作的基础,而不是仅靠合同维持的雇佣关系。IT技术成为一种新的工具、手段将范围延伸了。很多公司都在强调要实现精细化管理,但大多只停留在口头,IT技术将会成为保险公司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利器。这里让笔者想到另一个问题,大多数公司普遍重视客户关系的管理,有很多公司都有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什么不建立一个员工行为管理系统。

  保险IT系统介入中介市场

  如果将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扩展到不属于公司编制的营销员或者中介等周边的合作伙伴那会怎样。在目前的保险市场各主体中,保险公司都有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其运营,而各种中介渠道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处于弱势,有的根本就没有。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结果必然是信息不对称,交易、监管成本高昂。有人会说为什么要保险公司投钱为他人做嫁妆,这种认识不够长远。

  首先保险公司与中介服务公司应该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保险市场的扩大产业分工是不可避免的,这就离不开各类中介服务公司提供优质服务。目前保险公司与中介即爱又恨,其原因是角色定位的冲突,两者的定位不是互补而是竞争。如果保险公司除了手续费之外还能提供其它方式的帮助,那么就多了一种话语权,中介公司开展业务也更顺利,这是双赢。

  其次把现在保险公司全包的产业模式拆分成产业链是一个趋势。更精细的社会分工是为了提高效率,但另一方面研究表明社会分工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使信息传递更复杂,从而造成效率的降低。例如DELL在接到客户订单后,信息系统会自动生成订单给供应商下单。供应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产品送到指定的装配厂,这个时间通常是以小时计算的,延误两个小时就会被警告。零售行业中沃尔玛的供应商可以通过沃尔玛的信息系统查看自已的商品的销售情况,甚至竞争对手的销售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补货,销售策略是否要调整。从这两个传统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出,行业的龙头不再仅仅是生产和销售产品,它们已经成为行业资源的整合人。谁能以更高的效率整合产业链上的资源谁才能在竞争中胜出成为{ldz}。

  与传统的制造业零售行业不同,在保险市场中监管机构也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传统的行政式依靠大量人力投入的监管模式将难以适应这个行业赋予它的职责。除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信息技术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监管工具与手段,当然信息技术本身也是重要的创新力量,或者说是支持创新的保证。它可以节省大量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作为监管层对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应该有更长远的考虑。比如要求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开业时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能力逐渐抛弃手工处理的方式。应该看到监管当局已开始了相关工作,比如保险的标准化工作就一直在稳步推进。标准化建设会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石,但这还不够,监管者应该从全局角度重点考虑如何逐步提高各类主体信息化能力,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如各类市场主体的信息系统的接口标准。鼓励保险公司对中介开放系统接口;鼓励中介机构提高自身的信息化能力;主导或鼓励社会资本力量进入保险中介信息统一平台建设。要统一考虑各种信息系统建设,而不是零星的孤立的建设信息系统。比如为了解决从业人员的诚信问题建设了保险营销员个人执业信用信息系统,那么对于保险公司、中介机构诚信是否也应一并考虑。保监会定期公布的信访投诉处理情况通报,这种信息为何不在网上公布让公众监督呢。 2010年01月18日 14:33 来源: 中国保险报



郑重声明:资讯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保险信息不对称难题_万事助理雲雨浪-新理财规划培训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