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案用品欣赏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大家都知道。而笔墨纸砚以外的文房用品知道的就不多了。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本文在这里对部分常见的文房用品(笔筒、笔洗、笔舔、笔格、水盂、墨床、印泥盒、镇纸)进行介绍,经过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们的发展,这些文房用品的文化品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笔筒:笔筒的出现最早也应在毛笔出现之后,汉及汉以后就有了贮笔的器具,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其他形的。笔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爱的文房用品之一,它既可供使用,又可作观赏。
宋代出现陶瓷笔筒。到了明代,文人对文具爱好之风兴盛,书房的陈设高雅成为品评文采的标准,因此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应运而生,瓷、木、竹、牙、玉等材质都可用来制作。到了清代,笔筒制作工艺更为讲究,许多供皇室御用的笔筒,成为中国历代工艺品宝库中的精品。清代乾隆时期的苏州,曾用玉雕镂出各种山水、花鸟图案,并刻上皇帝写的诗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出现用象牙刻成的笔筒,将中国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亭台楼阁等章法再现在笔筒表面,表现出当时文人隐逸的思想情趣。而一般文人还是喜欢用竹木来制作笔筒,木制笔筒尤以用珍贵硬木雕刻成的笔筒更受藏家青睐,硬木的品种主要以紫檀、乌木、红木、黄花梨木、楠木等为贵。紫檀素有木中{zw}的美称;乌木、铁力木价值相当;黄花梨木、红木略逊。木制笔筒讲究以整块木挖雕而成,若是拼接、修补或加底均大大影响其价值。对雕花的笔筒,要讲究纹饰、布局和雕工。也有木镶五彩玉石、螺甸,更显得富贵雅致。
笔筒造型多数为圆筒形,大口大腹易于置笔,也有器口为梅花、葵花、云头、卷书、八方不规则等不同形态的。表面纹装饰一般为文人雅会图或魁星站鳌鱼等,也有山水花鸟等图案,经过文人和艺匠的合作,笔筒更显现其丰富的艺术魅力。它能给主人的案头及书斋平添一种不可言喻的高雅之气,也一向为鉴赏者所珍爱和收藏。
笔洗:笔洗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笔使用后用以濯洗余墨之具。古用贝壳、玉石制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笔洗问世;明代还用铜制的小盂作笔洗;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历代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括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丰富多彩,基本都属于名贵材质。各种笔洗中,最常见的是瓷笔洗,多为扁圆形,以青花瓷为多,上饰各种花纹图案,极富朴素、文雅和庄重感。
瓷笔洗传世量最多。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作品是宋代五大名窑的产品。这些瓷笔洗一般为敞口,浅腹,形状多种多样,包括花果、鱼、兽等形象。如桃式洗做成半个桃实形,一端有枝茎,桃叶包绕,造型饱满,风趣,讨人喜欢。宋代官窑、龙泉窑都烧有这种桃式洗,但传世品不多见。现在能见到的桃式洗,大都是明清景德镇、宜兴窑及广窑的产品。葵瓣洗通体呈葵花瓣形,六瓣、八瓣不等,有敞口、撇口、折沿之分。宋代官窑、哥窑有此类型笔洗烧制。明清景德镇也有,但一般为青花瓷,以青花鱼藻纹为多。莲花笔洗器身为莲花形,明清两代均有烧制。蔗段洗是将洗的形状塑造成短粗的蔗段样。这种形式的笔洗基本上是宋元时期产品,以景德镇青白釉和龙泉青釉的产品为多。堪称瓷洗中佳作的传世品有:汝窑青釉三足瓷笔洗,官窑青釉瓷笔洗,哥窑米黄色五足瓷洗,青灰釉海棠式笔洗等。
玉笔洗是在数量上仅次于瓷笔洗的一个品种,但它{zd0}的特征是一洗一模样,没有雷同。由于传统琢玉技术相当成熟,玉工们的艺术修养也很高,玉器本身又是珍玩之列,玉笔洗各个雕琢得生动活泼,玲珑有加,艺术性远远超过实用性。美轮美奂的造型带给人们的岂止是一点感官的愉悦?说玉笔洗各个优秀一点都不过分。
犀角、象牙和玛瑙笔洗几乎都是明中晚期和清代的制品,这与当时朝廷的奢靡风气有关。明清两代都有特别爱附庸风雅的皇帝,上行下效的结果就是不论多么贵重的材质,只要能够雕琢,都可以成为制作珍玩的原料。几种珍贵质地的笔洗就说明了这一点,特别是犀角的,这种由蕃国进供的材料原本是作为药材的,有人用它作槎杯等酒器还可以说得过去,用它作笔洗就真正太xx了。可能因为材料贵重吧,犀角、象牙和玛瑙的笔洗雕琢得都非常精细。除此之外,还有用竹根雕的笔洗,这种洗虽然用料一般,制品却都出自名家之手,因此一点不比其他类的逊色。
水盂:水盂起源于汉魏,发展至明清两代。宋人赵希鹄在《沿天清录集》中注:“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之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可知水盂为盛磨墨用水的盛水器,以玉、瓷、紫砂等常见。一般配有铜或玉质的小水匙。目前所见实物以魏晋时为最早。晋代、南北朝时水盂多为青瓷。或鼓腹似罐,或为动物:如青瓷兔形水盂、蛙形水盂等,做工无不精巧雅致。明、清两代水盂传世品较多。品种丰富,有玉、石、瓷、料、紫砂等。除瓷制品外,其他多为观赏器而非实用品。瓷制水盂的实用性较强,其形多为圆形。盂口富有陈设性和工艺性,这也是明、清代两代水盂与以前水盂的本质区别。一般来讲,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利用釉色及纹饰增强观赏性,常见有青花、粉彩、单色釉等品种。古代水盂在当年读书人文房用具中为必备,虽盛水不过数滴,却有积水成渊的雅趣。
墨床:亦称墨架、墨台。研磨墨时稍事停歇,因墨锭磨墨处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故为供临时搁墨锭用的用具。多为玉、瓷所制,通常不会太大,宽不过二指,长不过三寸。造型一般为几案式或床式,或曲折,或简练。目前所见最早的为明代器物,明代由于制墨业的繁荣,墨床也随之流行,它的外形常与墨形相吻合,又因明代尚朴素浑厚之风,因此明代的墨床大都线条劲挺,棱角分明,表面纹饰极浅,呈平面化,有的干脆制成光面通体不加任何雕饰。清代是文房雅玩的鼎盛时期,墨床的制作材质,也从古铜、玉器,发展到紫檀、陶瓷、漆器、琥珀玛瑙、翡翠、景泰蓝。它从单纯的承墨用具,发展到既实用又可赏玩的艺术品。
印泥盒:亦称印奁、印色池。文人用其蓄藏印泥,因宋以前用印一般为泥封、色蜡、蜜色、水色等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印泥。宋以后油印的使用为了防止油料的挥发遂以妇女存放水粉胭脂的瓷质粉盒保存印泥,明代屠隆在《文房器具笺》中将印泥盒列为专项。印泥盒形式不一,以扁圆矮小者为常见,内盛印泥处十分平浅。所用材料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银、铜、铁、象牙等多种,造型各异,雕琢精妙,可用可赏,以瓷质者为{zj0}。前人有“印色池,唯瓷器最宜”之说。
镇纸:所谓镇纸又叫纸镇、文镇或镇尺、书镇等,即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现今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对小型青铜器、玉器等的珍赏,常放置在案头把玩,因其有一定的份量,往往随手拿过来压纸、压书,久而久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在文房用具中,镇纸的传世品较少。镇纸材质选用很宽泛,有铜、玉、石、瓷、木、竹等多种材质。镇纸常做成禽兽鳞介诸形,明代镇纸多为尺状,明朱之蕃诗:“文木裁成体直方,高斋时半校书郎。”铜因其体重为镇纸较为普遍,就目前所见明代镇纸来看,其形多为尺状,上有兽钮,与文献记载相符,清代镇纸材质较明代增加了瓷、象牙、珐琅等,仍以尺形为主。清代铜镇纸在沿袭明代风格的同时有所创新,特别是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装饰味道十分浓郁的镇纸开始出现,可谓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