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宝宝]二岁游戏- tongtongtt的博客

 
游戏是幼儿与周围世界交流的方式,游戏的过程,就是幼儿对这个大千世界的探索和对万事万物进行最初的体验和实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慢慢地了解及建立起他和周围世界的关系,他们的身体、情绪、社会性、智慧、知识及创造力等方面在发展成长。在游戏中,孩子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生活经验中取材,通过游戏将想像力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当你望着孩子在专注地游戏,并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时,你会感到小家伙的创造力是多么惊人,多么地令人不可思议。

  2岁--2岁半的孩子是器官协调、肌肉发展和对物品发生兴趣的敏感期,是改进动作、时间、空间概念加强的时期,是感觉xx化的敏感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敏感期,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吸收性思维和各种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此时帮助孩子与小朋友平等友爱地玩耍以及更多亲子间交流是培养其社会性的良机。父母要设法带孩子到公园或广场等孩子较多聚集的场所,使他们融入群体之中。此时期孩子若缺少玩伴,可能会在心理中制造"想象中的朋友",面对着房间墙壁或图书好像与人说话似地游戏着,这并不是不正常现象,而是渴求玩伴的心理表征。这时的游戏非常重要。下面向你推荐几种非常好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游戏:

  1、 妈妈事先准备好一张房间布景的图片,让孩子看房间里有什么?哪些在上面?哪些在下面?孩子有了初步的概念后,可以进行游戏。游戏时妈妈对孩子说:我们去看看家里哪些东西在上面,哪些东西在下面。花瓶放在哪里?桌子在哪里?椅子在哪里?电视机在哪里?枕头被子在哪里?拖鞋在哪里?等等。孩子说对了,给予表扬鼓励,说得不对给他指出。
此项游戏可让孩子感知物品的空间方位,认识上下左右,并学习用语言来表达。

  2、 游戏前准备一个大盆,以及能浮上或沉下的物品,如塑料玩具、瓶盖、布块、纸片、海绵、积木、皮球、树叶、石头、贝壳、果核、硬币、铁块、瓷勺、小帆船等。
  游戏时妈妈先出示一块积木和一块石头,并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回答:积木和石头。妈妈将它们同时扔进水里让孩子一边观察一边回答,哪一个浮上来了,哪一个沉下去了。这时孩子会看到积木浮上来,石头沉下去了。孩子有了初步沉浮的感知后,再将其它物品一一投入水中进行观察,然后先将浮在水上的物品捞起来放在桌子右边,再将沉在水下的物品捞起来,放在桌子左边。让孩子通过看、摸、掂、敲等运用,比较这两种物品有什么不同。
此游戏可让孩子初步认识各种常见物品在水中的特性,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可以沉下去,而有些在水中可以浮起来。

  3、在室内或室外,用粉笔画出一大一小两个圆,圆的大小以宝宝和你的双脚能站进去为准。你告诉孩子,大圆是大人的家,小圆是孩子的家,游戏开始时宝宝和你先在圆外自由活动,但听到你说:"大灰狼来了"就迅速跑回自己的家。可反复玩。可锻炼跑和记忆能力。

  4、给宝宝一双小巧的筷子作为玩具餐具,同宝宝一起玩"过家家"时,让宝宝练习用手握筷子。让宝宝用拇、食、中指操纵{dy}根筷子,用4、5指固定第二根筷子,练习用筷子夹起碗中的枣子和纸包的糖果。一旦宝宝能将东西夹住就要给以表扬,奖励糖果一块。以后在用餐时为宝宝准备筷子,使他同爸爸、妈妈一样,都用筷子吃饭,只要能将食物送到嘴里就应得到赞扬。可锻炼手的技巧。

  5、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你可带孩子到室外开阔平坦的地面上玩踩影子游戏,教孩子踩大人的影子,你可不断变换方位,锻炼孩子跑的动作和灵活反应。可练习跑和动作敏捷、灵活。

  6、家长和孩子一起作画,是茶余饭后的快乐时光。用一张大纸放在桌上,大人先教孩子正确握笔,让孩子自由在纸上涂鸦。当他无意中画了一个近似圆形的封口曲线时,先竖起拇指给以"真棒"的表扬,然后家长在孩子画的图中添加几笔,如果它是扁的、椭圆,加上盘子的底部就成了盘子;如果它是圆形带尖,加上一柄便成梨子。从乱画过渡到画图画,提高兴趣。

  7、家长和孩子手拉手绕圈走,边走边念儿歌"吹泡泡,吃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当心不要吹破了。"家长说:"泡泡吹破了",孩子把手松开,当家长发出"砰"的声音时,孩子向外跑开。可反复玩。可练习走圆圈和按信号做动作。

  8、找出不同大小的三个瓶子,先让孩子学习拧开螺口瓶盖,然后按不同大小将瓶子配上盖,拧好。让孩子自己玩一会,待他能准确无误为三个瓶口配盖并拧上盖子之后,再做第三套游戏。可认识大、中、小及其容量,锻炼手的精细动作。

  9、在离孩子滚球1-2米的地方,放些孩子喝饮料剩下的塑料瓶。家长教孩子蹲下使球向目标滚去,若击中目标,要表扬鼓励孩子;若击不中目标,让孩子把球拾回重来。可练习滚球,手眼协调能打中目标。 10、在活动范围内画两条10-15厘米宽的平行线。家长边教孩子分别把两只手指放在头顶上,边说:"我学小兔跳一跳",然后双脚轻轻向前跳,跳到平行线前,家长说:"遇到小河跳过去",教孩子双脚用力跳过"小河"。"离家太远了,咱们该回去了",再带孩子跳回原处。可练习双脚跳的动作,提高平衡能力。

  11、
   1)向孩子介绍电话机的用途;
   2)教他怎样拨号、听声、问话、答话以及对拔号音、忙音等提示音的识别;
   3)与孩子模拟打电话。在这个过程中向孩子传授电话用语,如:你好,请问XX在吗?您好,请问找哪位?他不在,需要我为您转告吗?对不起,您打错了等等;
   4)父母带上手机去另一间房间,让孩子试着打电话和接电话。熟练后可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打电话,让孩子体验一下。
打电话是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除了教会孩子使用电话外,文明用语的传授是十分重要的。

  12、
   1)寻找脏衣服;
   2) 分开深色和浅色的衣服,以免染花。
   3) 数数衣服有几件,说说衣物的名称;
   4) 倒洗衣粉,接电源,开水龙头,启动;
   5) 仔细听洗衣和脱水的不同声音,计算时间,想想等待洗衣结束时可以再干些什么
   6) 取出洗干净的衣服,找合适的衣架来晾晒;
   7) 晾晒干后,分清各家庭成员的衣服,再将衣、裤等分类,折叠。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可学会归类,掌握生活小常识、使用洗衣机的方法,了解衣服的原料、干湿的区别,同时也了解父母做家务的辛苦,有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游戏之前先准备一些脏衣服、洗衣机、洗衣粉、晾晒衣物的工具等。

  13、
   1)先让孩子观察超市货架上的各种食物以及其它物品。根据他的注意视线,不断地告
诉他们叫什么,引导他多看不同种类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类、糕点面包类、肉类、饮料类、糖果类、炒货类、调味类等。问他:"那是什么食物?"看他能够知道多少种不同食物的名称,看他能否从食物标签图形中辨认出食物来。袋装食物,他很容易透过塑料袋辨别,罐头或放在盒子里的就难了,如果他辨别,罐头或放在盒子里的就难了,如果他辨别到就夸奖!
   2)告诉孩子今天的购买额度是多少,让孩子自行选择有用的物品,不用给他太多限制。
   3)根据金额多少让孩子最终定下可买的东西,让他自己带着钱去收银台交钱,大人可跟在身后帮助,但不要包办;
   4)回家后让孩子分门别类将东西放好;
   5)如果孩子有兴趣,可与他在家模拟超市里的买卖行为,帮助孩子形成消费的概念。
  此项游戏可让孩子熟悉买卖东西的过程,观察周围人言行举止,知道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买东西要排队等社会文明常识,培养节约、科学的消费观念。其方法是:

14、
   1)扶腋下跳
   早在1岁以前就可以扶着小儿腋下让他学跳。此时期可复习巩固孩子跳跃的动作。妈妈面对小儿,双手扶着小儿腋下说:"宝宝跳呀跳,跳呀跳!"边说边向上提起他的身体做跳起的动作。
   2)拉手跳
   妈妈和小儿对面站立,两手拉着小儿的双手说:"拉小手,跳一跳。拉得高,跳得高。"
边说边向上提起做跳起的动作。
   3) 椅跳
   教小儿双手扶着椅子,自己蹬脚跳。妈妈在旁边指导,并念儿歌:"宝宝扶着椅,向上跳一跳。跳呀跳得好,跳呀跳得高!"以提高小儿学着自己跳的兴趣。
   4) 自跳
   小儿学会扶跳后,可让他在床上自己独自跳,自跳自乐,并教他从被子褥上跳下。因床上有被褥,比较安全,即使跌跤也致受到伤害。但妈妈仍应在床边保护。
   5) 模仿跳
   模仿妈妈做跳的动作。在游戏前,先让小儿观察小鸟跳、小兔跳、青蛙跳,然后妈妈示范,边说边教小儿做各种动物跳的动作,让小儿跟在后面模仿跳的动作。
   此项游戏可训练小儿跳跃的基本动作及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15、 事先在大纸盒内放入小儿及家庭各成员的照片数张。游戏时,对小儿说:"这个纸盒中有许多照片,请你找一张自己的照片出来。"小儿找对了,要及时鼓掌表示赞扬,以鼓励他对此游戏的积极性。若是找错了,可先取包括小儿在内的2-3张照片,让他在少量的照片中选择。以后再逐步增加数量,扩大选择范围。当小儿学会了选择照片后,再教他学说自己的名字:"我叫×××"并教他从照片中找出爸爸、妈妈、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的照片。同时学会称呼他们。
此项游戏可感知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特征,以及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解语言,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家庭成员的称呼,并学会说。

  16、 游戏前,和硬纸板在上面剪两个圆洞,分别贴上红色和绿色的透明纸,代表红灯和绿灯。再准备一个手电筒。如果没有手电筒,也可用纸板剪成圆形,分别在正面贴上红纸表示红灯,反面贴上绿灯表示绿灯。下面是两种游戏的玩法。
   1)爸爸扮演xx,指挥交通,用手电筒揿在绿纸后(或举起绿纸板)表示绿灯亮,妈妈和小儿扮演行人,迅速在地上的横线之间通过。然后,爸爸再用电筒揿在红纸后(或举起红纸板)表示红灯信号,妈妈和小儿停止行走。
   2)用玩具小汽车进行交通游戏。妈妈出示"红灯"的信号时,要求小儿立即停止小汽车行驶;妈妈再出示"绿灯"信号时,小儿可开起小汽车前进并发出"嘀嘀"声。 此项游戏可认识红色、绿色,遵守交通规则,按指令行动,培养小儿动作的控制能力。
  17、 事先准备圆形的绒布或硬纸板,再另用厚纸剪成眉毛、眼睛、鼻子、嘴和耳朵的形状。游戏时,先给小儿照镜子,同时问他:"宝宝的脸在哪里?"让小儿指出,然后妈妈再提问眉毛、眼睛、鼻子,嘴和耳朵在何处,边问边要求小儿指出,以巩固对五官的认识。再将绒布(或硬纸板)出示,对小儿说:"这像你的脸,请你将眼睛和眉毛放在脸上。有了眼睛宝宝才能看见;再放上鼻子就会闻到香味;放上嘴才能吃东西;放上耳朵就能听声音。"边说边让小儿自己动手去做。即使小儿放错了,也不要动手帮他去放,只能用语言来指导,也可以让他再照一次镜子,看看自己的脸,然后自己动手去改正。

 方法:
  1)游戏中的指导应以语言为主,可以向小儿示意:两只眼睛在上面,鼻子在中间,嘴在下面,两只耳朵在两边。使小儿的游戏中逐渐发展方位知觉。
  2)游戏的玩法可逐步加深。例如:放上不同的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可以改变所做的人脸模样,有笑脸、哭脸等不同形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可以加上不同的发型,来表示男、女、老、幼的不同脸型。
此项游戏可培养小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以及启发最初的创造性思维,巩固对五官的认识。

  18、游戏前,用一根小竹竿,在一端挂上一个塑料兜,模拟钓鱼人捕鱼用的钓鱼竿和鱼网。游戏时,爸爸扮演钓人,妈妈扮演大鱼,小儿扮演小鱼。爸爸说:我要钓鱼啦。同时,站在场地中间,挥动着钓竿去触碰大鱼和小鱼的头部,妈妈和小儿四处奔跑躲避。若是谁的头部被鱼网套住或者触碰到,谁就被钓到了。被钓到的就站到一边去。如果两个人都未被碰到,游戏重新开始。反复多次进行,看谁被触碰到的次数多。

  此项游戏可练习自由走步,动作灵敏,学会避开鱼网。

  19、事先收集一些废报纸,将报纸捏成团,再用橡皮筋或胶纸带缠绕几圈,制成纸球数个。
玩法有多种:
  1) 远:小儿站在画好的圆圈内,将纸球向前抛。每抛一次,妈妈就在纸球落下处的地上画一条线,以示小儿每次抛多远。
  2) 高:孩子将纸球向上抛,可与大树、小树比高低。
  3) 自抛自接:孩子将纸球向自己头顶上方抛去,待落下时,自己接住纸球。
  4) 传球:孩子和爸爸妈妈分开站成三角形,相距1--1.5米,相互传球,接球。

  此项游戏可训练小儿手臂的肌肉及肩关节活动。手眼协调地抛、接、传球。

  20、将玩具放在高处,在大人监护下,看看宝宝是否学会先爬上椅子,再爬上桌子站在高处将玩具取下。家长要先检查桌子和椅子是否安放牢靠,并在旁监护不让宝宝摔下来。学会了上高处够取物品之后,家长要注意,洗涤剂、化妆品、药品等凡是不能让孩子够取下来误吞误服的东西,都应锁入柜子内,不能让宝宝自己取用。当宝宝能取到玩具时应即时表扬,"看宝宝多棒,真能干!" 学会四肢协调,身体灵巧。

  21、学习用8-10块积木造塔,要求每砌一块积木要四角对正,使砌的高楼平稳。学习用3块积木造桥,桥下面能让"小船"通过,在两块积木之间留出一个空隙上面再塔一块做桥。在桥的一面两边各放一块,成为上三块下两块的门楼。家长可先作示范,再让宝宝学着做。可手眼协调,能砌小桥之后,可以学砌{dy}排互相间开的三块,第二排如同搭桥顶那样在二个间隙上面放两块,第三排在{wy}的间隙上放一块,成为金字塔形。可学习构形及平衡。
 

 

    发布于2008年06月03日 11:44 | 阅读数(513)

上一篇:

下一篇:已经是{zh1}一篇啦!

发表评论  

郑重声明:资讯 【[2岁宝宝]二岁游戏- tongtongtt的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