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促西吉农业实现新跨越

  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是温家宝总理对于西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嘱托。20多年来,从西吉的普通农民到政府官员,44万西吉人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经过艰难曲折的辛苦创业,将总理的这句话变成了现实--

  问计与谋计

  完善的产业体系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西部农业发展至今,更需要完善的产业体系来提升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以宁夏为例,进入新世纪,宁夏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特色农业生产条件的独特性和消费市场需求特点,产业布局取得突破,初步形成了枸杞、奶牛、牛羊肉、马铃薯、淡水鱼、葡萄、绒毛、硒砂瓜、红枣、设施蔬菜、农作物制种、优质牧草等特色优势产业带。这些地区通过调整和优化品种,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确保产品特色优势,形成了区域性主导产业,并逐渐向现代农业迈进。

  2009年10月,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与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同时举行,显示出了农业在整个西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发展特色农业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特别是对西部发展特色农业从资金、物资、人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这都是西部难得的机遇。继续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物流业的发展,对于西部地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加大资金投入,企业带动产业

  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主要是农村的差距。xx农村问题专家党国英曾提出,要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对于西部地区尤其如此,强化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解决国家投入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尤为重要。

  西部地区干旱少雨,而农业始终是靠天吃饭,要减少自然资源对农业发展的制约,特色农业发展基地,重点解决特色农业区域内基本农田、旱作节水设施、保护性耕作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还应当利用中央农业投资向西部倾斜的机遇,争取特色农业开发专项资金。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中列出专项资金,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增加对特色农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同时吸引外资和鼓励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投资;支持特色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培育、开发和推广。

  西部地区应重点建设一批骨干xxxx和xxxx群体,根据市场的需要,彻底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界限,把产供销、贸工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优化组合,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尤其要扶持农产品加工xxxx,采取以“企业+农户”为主的产业化形式,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上规模、上档次,确保农民的利益.

  加快物流业的发展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应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各类流通组织,积极推行和发展现代化的商品流通方式,建立能够牵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资料、农畜产品、绿色食品等大型骨干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和商业网点建设,特别要鼓励农牧民进入流通领域,壮大流通产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政府还应划拨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改善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藏和搞好农产品集散、配送、拍卖及营销信息系统的管理中,这样就可确保国内农产品之间的快速流通,并可使特色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在信息流通方面,政府应建立有效的、高质量的信息处理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和发布各种农业信息,避免信息的滞后性和信息到达农民那里出现失真的情况。同时应大力投资电力、道路及市场设施的建设,建立县乡两级信息服务网络,加强农业信息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

  目前,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然而一些地区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等制约因素,生产中栽培技术落后、田间管理粗放、规模化程度低、栽培模式陈旧等问题,导致一些农产品品质退化,大量的优质乡土品种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挖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大特色农业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强化特色农业高新技术的集成和配套,形成完善的特色农业技术体系,并大力推广特色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关键技术,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种植效益。

  农产品加工业对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目前,西部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不足依然是产业发展的掣肘之一。以马铃薯为例,马铃薯加工成淀粉增值5倍,加工成薯片增值15倍,若提炼成薯胶,{zg}可增值60倍。然而,西部的很多企业仍然没有跨越粗加工、出卖原料的阶段,精深加工不足,农副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低,导致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因此,需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体系上增加投入,以拉长产业链条,将比较优势提升为竞争优势,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政府除了要给予政策、金融和其他各个方面的支持外,更要加快卫生标准、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鼓励农产品加工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

  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农民

  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曾经指出:中国问题的根本上是农民问题。发展特色农业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人力资本水平不高,就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然而,农民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势必会经历一个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被动到主动的思想转变过程。为缩短这个过程,调动和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尽快掌握特色农业的生产技术,就应该在加强技术指导和社会化服务的同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特色农业区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参与程度。同时,要形成在职技术人员再教育制度,利用多种教育、多样培训形式,大力开展特色农业专项科技培训,努力培养适应特色农业需要的创新型实用人才,更新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迅速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素质,为特色农业发展、技术攻关和科技开发提供智力和技术保证。

  正确处理好农业和环境的关系

  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用现代要素替代传统要素,怎样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多功能性,也是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xx的问题。xx农业专家马晓河认为,现代农业建设离不开大量现代要素投入。但是,并非所有现代要素投入和生产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都有利。比如,工业化要素大量投入给资源环境带来压力,每年我国因消耗化肥需要1 亿吨煤、100亿立米天然气,而过度使用化学添加剂,在给农业带来高产和高效率的同时,也会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避免因现代化对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带来损害。

  发展特色农业是西部解决“三农”问题、加快迈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重要举措。因地制宜,立足当地自然资源、农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采取得力措施,做到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集约化,技术支撑高新化,经营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郑重声明:资讯 【特色产业促西吉农业实现新跨越】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