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与非正式组织研究_新书速递_新浪博客

作  者: 徐碧琳,陈颉 编著出 版 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6-1
  • 字  数:
  • 版  次: 1
  • 页  数: 370
  • 印刷时间:
  • 开  本: 16开
  • 印  次:
  • 纸  张:
  • I S B N : 9787505880528
  •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管理 >> 一般管理学 >> 组织学定价:¥42.00当当价:¥36.50折扣:87折节省:¥5.50 钻石vip价:¥34.70 送积分:365 积分说明  共有商品评论0条 查看评论摘要 本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研究范畴的创新性。与一般组织行为著作不同,本书嵌入了非正式组织视角,重新审视了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这种审视更接近组织中人的真实行为状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应用研究篇还关注具体的管理对策与建议的研究,对于管理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研究内容构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本书的研究包括个体层面的,如对行为与认知、工作动机的研究,也包括群体层面的,如群体与团队、内聚力、组织冲突,还包括组织层面的,如组织情境与激励系统、组织领导力、组织变革、组织行为矫正等。这些内容既有层次之分,又能相互支撑,构成了完整的组织行为与非正式组织研究体系。
(3)体现了中国文化背景。本书的理论研究篇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非正式组织进行的实证研究。在应用研究篇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展开的管理对策讨论。以往有关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研习过程中,基本上是以介绍西方研究成果为主。本书的出版,将改变这一局面,具有创新性。
(4)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书采用了规范的“理论分析一提出假说一检验假说一结果讨论”实证研究方法完成的理论研究,这在我国同领域的研究中尚不多见。
在研究中,对中国国内20家涉及七个行业的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2600余份,建立了翔实的数据库。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检验了所提出的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理论假说。
(5)本书部分研究内容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部分研究成果被El、SCl、ISTP收录。围绕非正式组织对决策的影响,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商学院相关同行开展了合作研究,国际合作研究一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70510107041),同时,获得了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一五”综合投资规划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支持。
本书适合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方向的研究同行、本科生、研究生阅读。同时,适合那些希望提高管理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阅读。 上篇 理论研究篇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 创新性研究与后续研究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2.2 群体动力学理论
  2.3 非正式组织运行机理
  2.4 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趋势
 第3章 非正式组织的文化基础
  3.1 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
  3.2 非正式组织的文化基础
 第4章 非正式组织的成因
  4.1 非正式组织成因相关理论与研究回顾
  4.2 非正式组织成因理论假设
  4.3 实证分析
  4.4 研究结论
 第5章 非正式组织的识别
  5.1 群体特征相关理论
  5.2 非正式组织特征变量的理论假设
  5.3 实证分析
  5.4 研究结论
 第6章 非正式组织的演化
 6.1 非正式组织演化的机理
  6.2 非正式组织演化理论假设
  6.3 非正式组织演化路径模型实证研究
  6.4 研究结论
 第7章 非正式组织的功能
  7.1 非正式组织功能国内外相关研究
  7.2 非正式组织功能理论假设
  7.3 实证分析
  7.4 研究结论
 第8章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互动关系
  8.1 非正式组织与群体动力
 8.2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动关系理论假设
  8.3 实证分析
 8.4 研究结论
下篇 应用研究篇
 第9章 人性假设
 9.1 X理论与Y理论
  9.2 社会人”假设与非正式组织
  9.3 人性假设的演进与发展
 第10章 个体行为
 10.1 个性与行为
  10.2 能力与行为
  10.3 价值观与行为
  10.4 个体行为与非正式组织
 第11章 认知与行为
 11.1 认知:知觉与行为
  11.2 归因与印象管理
  11.3 非正式组织与认知系统
 第12章 工作动机
 第13章 群体与团队
 第14章 组织内聚力
 第15章 组织冲突
 第l6章 组织领导力
 第17童 组织情境与激励系统
 第18章 组织变革
 第19章 组织行为的矫正
参考文献
后记 上篇 理论研究篇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从古典管理理论的组织理论开始,学者们热衷研究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行为科学的出现,人际关系理论的诞生,人们才逐渐地意识到存在于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活动、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在管理理论发展的“人际关系一行为科学”阶段,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均普遍认可“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其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约,在创立人际关系理论的xx的霍桑实验中,首次提出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并研究了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此后,有关非正式组织的研究一直延续至今。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2.1.1 非正式组织的内涵
在我国理论界所探讨的非正式组织在西方被称为“Informal Group”,即“非正式群体”。在组织行为学中,组织和群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的观点,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而群体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尽管在我国学者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但是,因为在我国一直沿用非正式组织这个词语描述“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在我国非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群体这两个概念是等同的。
  ……
郑重声明:资讯 【组织行为与非正式组织研究_新书速递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