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品牌三方创作•生产•销售研讨会记录(1)_陶瓷设计师谢炼勇_新浪博客

2009-05-28 03:02:21来自:

 

中国创意品牌三方创作•生产•销售研讨会
时间:2009.05.16
地点:深圳F518时尚创意园
主持人:胡传建(创意中国网,iMART创意市集创办人之一)
刘琼雄(《城市画报》编辑总监、iMART创意市集发起人、创办人之一)

『实录内容』

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能出席这次研讨会,在中国创意市集做了三年,有一些品牌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包括原来很多研讨会也xx于在创作方面的研讨,这一次主要是把生产跟销售方面的代表拉进来,希望有一个对创意品牌的整体研讨。
先说一下活动的流程,开始由十个品牌的代表大概说一下目前品牌遇到的一些问题,介绍在册子上都有了,每个人大概两三分钟,所以{dy}个议题就是创意品牌案例的解析,这个解析更多是每个品牌目前所遇到的问题。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出席的嘉宾:
斐思态广告公司执行创意总监张文主;智慧工场传播机构高级副总裁、《广告导报》执行主编朱磊;快乐购有限责任公司品牌管理运营经理侯建兵。厂商代表:珠海祥锦五金电器公司谢盛瑚先生;溢达服装李先生。香港xx设计师、跨界创意人欧阳应霁。
大家手里有一个牌子,其实我们也不是一个讲座论坛,这个牌子就是每个嘉宾可以打断或赞成、支持,以赞成或不支持的方式、或提出你的看法,你有意见可以举手,我们可以选择让你回答问题。
下面的流程是创意品牌十个代表各自对自己品牌目前的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

James Chang:我们的品牌叫MRKT,来自于上海,我们的公司成立差不多有九个月的时间,非常年轻的一个公司。现在公司的结构还是比较系统化的一个管理模式,公司有市场部、制作部、设计部,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构架。公司大概有五六个人在操作整个品牌。我们的品牌最主要的精神就是生活时尚,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多姿多彩的一些色彩跟生活的情趣。除此之外,其实在外观的基础之上我们还是比较注重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功能,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用的,不光是好看,它还有非常好的实用性,这也是我们品牌比较注重的一个方面。其实我们的产品以比较平面的元素结合,上面有很多很多的花纹,所以公司的设计师也花很多时间研究什么样的花纹可以放在这些产品上,可以放在这些钱包上。这个产品本身的材料是目前我们主打的方向,就是毛毡这个材料。这个材料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一个卖点,因为它有一种柔和度,而且毛毡本身可以染各种各样的颜色,对我们来说有很多颜色可以选择的余地。这个材料是一个软性的材料,但可以看到我们有做一个垃圾桶,这个垃圾桶在普通人的观念里应该是硬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用软的东西做硬的东西,改变大家对毡这个东西可用性。

主持人:我们更多想知道你们在品牌创建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分享问题,因为接下来的探讨可能会由此展开。

James Chang:作为一个小的品牌,像我们MRKT品牌,其实每个人都会碰到类似同样的问题,一个品牌的创建到市场推广,所以我们不光有好的设计,让更多的人知道你这个好的设计的存在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怎么样对自己的品牌进行推广,我是做市场跟推广的,也做公司总体设计的顾问,所以我的背景跟专业做市场的人可能有些不一样:我还是从设计师的角度。刚才我也跟其他设计师也提到过这个问题,就是有一个品牌以后怎么做推广跟市场,很多设计师也许不愿意做这个事情,因为他们只想在工作室做自己的设计,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跟别人交流、交涉。

主持人:关于推广跟渠道或生产方面的沟通对吗?

James Chang:对。


主持人:先简单介绍到这里,下一位是来自深圳的魔力猫,由何静介绍。

何静:大家好,我们魔力猫是在2003年的时候设计出这个形象,真正开始做产品、生产和销售这一块是从2006年开始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从最初的一些艺术类、DIY类的产品慢慢走向一些实用型的产品,最初的时候我们会通过一些艺术展览或者是一些展会的形式,还有通过画廊这些形式来做我们这些公仔雕塑。就是先通过大家对它的了解和其他类型的一些产品,慢慢我们会走实用型的路线,比如后来我们会做一些公交卡套等,就是希望我们这些产品能够更多的切合到大家的生活当中去。因为魔力猫有一个性格,它是比较反叛的,它有一句口头禅叫做“我怎么知道”,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会用比较冷漠的一种外表来掩饰内心比较热情的状态。在大家提问到他的时候都会以我怎么知道来回答,给它取这个名字也是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形象搭建起大家沟通的桥梁,让大家有这样一个贴心的朋友。
目前来说我们的产品在国内有一些销售,看到刚才的介绍中有其他的产品,我们会以授权的方式做出口外销,目前我们出一款新的产品就是儿童图书,在全国的新华书店进行销售。

主持人:目前可能要说的是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家如何分享推广的方式,接下来可能有这样的流程,比如魔力猫目前的发展状况遇到什么样的瓶颈?

何静:目前我们{zd0}的问题是在市场方面,之前当我们的品牌知名度比较小的时候,找到国内一些工厂来进行我们的生产和加工,就有很多生产公司跟我们说你们的订单量很小或者说知名度不够,我们更愿意生产国外的xxxx,对他们来说有眼前的更大利润所在。这样的话我们大概经历了两三年的时间,当魔力猫在深圳或国内慢慢有一些知名度的时候,工厂才会更愿意去帮你生产和加工你的产品,而且对你的产品品质才会有更大的把握。

主持人:谢谢。

嘉宾:谈一谈你们在思考的东西。之所以请大家过来主要是想了解大家在思考和想解决的问题,把这两点首先抛出来,然后有效的进行交流。


主持人:下面有请湃PET的刘锋。

刘锋:我叫刘锋,事务所叫湃PET。我们遇到了大家正在思考的问题,今天在座的有的做玩偶类的、有的做家居类的、有的做服装类的。我是做家居类的,从家具到家居用品,我们遇到的{dy}个问题是设计师的身份认知,尤其是在北方和北京,设计师自身的身份认定很不清晰,设计师和艺术家之间在不停地转换,因为有时候这两者确实很模糊。贯穿到产品之后它到底是设计品还是艺术品,我觉得有很多不同的方面,我们花了一段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设计。
第二个问题,目前国内的创意产业轰轰烈烈,但我认为创意产业是一种创意没有产业,也是我今天来最想解决的问题,就是整个创意产业链条的断裂,从渠道、学术研究包括制造的平台等等,也包括媒体。我觉得以前设计师只是关起门来做很多的创意,怎么把这个链条有效的整合起来,这是我很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下面有请广州的+D TEAM的曾健。

曾健:+D TEAM发展到现在,我们现在感觉到有两个比较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座每一个创意品牌都会遇到的,就是创意品牌和市场需求的错位,特别因为我们是在广州,这种错位是实实在在的。比如说很多创意品牌是从设计者或品牌经营者的角度去运作,但很多时候就忽略了市场到底有没有这种需求。比如说我要制造更好的产品出来,但消费者是不是真正需要这种这么好的产品呢,这是{dy}个。第二个是说像我们的团队主要是做产品专业出身的,我们有信心可以做到90分的产品,但缺乏了后面很好的推销,形成的是90分的产品、10分的营销,所以怎么在推销营销方面有一个战略性的操作,这是我们最最急切的问题。


主持人:下面邀请北京的陈幸福,设计师的名称叫张啸吟。

张啸吟:大家好,陈幸福现在已经发展了将近五年的时间,在市场运作这一块我们不是特别地有信心,但是相对来说时间比较长,所以我们在经营这一块相对可能会成熟一些,除了我们自己的店铺之外——专卖店和代理商,我们在市场上已经尝试了一系列的产品,除了玩偶之外还有一些中间产品在运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很多大家都经历过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一方面是在销售形式的局限性上通过品牌专卖店的形式并没有做到{zd0}化,扩张速度比较慢,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商业经验不是很丰富。还有就是在{zd0}化的过程中有一些同种类的产品或者是一些模仿性质的平台,我们并没有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平台,我想接下来除了完善自身的情况下可能更需要一些更好的商业模式的运作,这就是我比较希望看到的。谢谢。


主持人:谢谢。下面同样邀请来自北京的山林品牌,设计师叫李习斌。

李习斌:大家下午好,山林品牌是在07年创作出来,是我和一个朋友共同创作这样一个品牌,希望能够把设计的价值放大,变成一个产业,能使设计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前段时间我们也稀稀拉拉出了一些东西,08年之后我们对这个品牌进行整合,包括产品线,现在产品品牌的发展基于的是北京一个比较xx的画廊和艺术品商店进行销售。现在品牌遇到的一个瓶颈或者说问题就是本身的气质使它屏蔽掉了很大一部分族群,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些调整。现在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这是我们现在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怎么使我们的产品能够面对我们跟踪的客户,并且从我们的产品销售和信息了解到客户的需求,这样才知道客户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最终我们希望实现的目的还是建立起一个强势的品牌,品牌的文化性和品牌性能够告诉人们怎么生活。而且山林品牌主要针对的愿景就是构筑中国东方式的文化生活圈,它的品牌包括衣、傢、器三个方面,就目前的渠道和途径来说主要是针对“衣”这方面做的比较多,来这里也希望跟大家多交流一下,思考一下品牌。

主持人:比如说“器”呢。

李习斌:“器”也考虑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身没有找到很好的合作方式,我们怎么保证我们自己的产品,因为我们本身是学工业设计的,它的量产和材料都是很大一部分资金投入,怎么把前期市场渠道打通,保证我们销量的同时不留存积压,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我们在这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所以我们必须在这块寻找到合作或大家对市场的认同共同去努力,做一个中国的品牌。在座的都是做中国的品牌,我们希望未来中国的品牌向世界输出。中国近代的发展是慢慢被落后的、被孤立、自封的状态,但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属于东方的,文化也是属于东方的。


主持人:接下来再讨论品牌方向的问题,下面有请昆明的T.V.DESIGN,设计师是韩笑吟。

韩笑吟:我是来自昆明的T.V.DESIGN,我们是专门做包包的,我们的包包主打的是中国原创现代,“中国制造”不应该只是在标识上,就是不仅仅在你从国外带出来的品牌里面,我觉得应该翻出来贴在外面中国制造才是比较重要的。我们的品牌比较小,有一个小店在昆明,我们{zd0}的困难首先是资金,其次是销售方面,就是这些。


主持人:来自广州的品牌SLOW,请设计师丘雅做介绍。

丘雅:大家好,我是广州的设计师SLOW。SLOW成立的时间是2003年,我们是在国内比较早提出“慢生活”理念的一个品牌,我们自己有一个专售店在广州,销售的渠道还有通过网上的方式售卖,还有是通过全国几个城市的分销商这样。现在与很多原创品牌一样遇到的{zd0}瓶颈和困难就是销售,永远都是销售的问题。对我们来讲,设计和生产占我们的经营里不是花很大的力气,我们最弱的项目是怎么把我们的产品铺开到全国,然后达到一个比较大的销售量。SLOW的产品定位其实是比较普通、大众的年轻人都会用到的最基本的物品,像很简单的T恤、简单的运动包包、小袋子甚至手表。我们面向的客户群实际上是很基层的,不是很xx的那些客户。目前来讲原创品牌是不具有普遍性的面目,我们经常思考怎么把量做出来,这是我们的问题。


主持人:谢谢。通过国内这几个原创品牌大概了解了目前国内本土创意品牌的情况和大概的问题,下面首先邀请三方相关专家谈一谈对这方面的具体看法。我们首先邀请张文主先生。简单介绍一下张先生,他从事广告大概20多年。

张文主:大家好,我听了刚刚几位的问题,我觉得我不应该{dy}个回答,因为我擅长在广告包装、品牌建立和品牌维护,但刚才有七个问题都是关于销售渠道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最困惑的一个问题是生产,我们可以请生产的代表,由谢先生回答这个问题,到底为什么不愿意支持我们。

谢盛瑚:是这样的,我们作为生产厂家,我们是做卫浴国际大品牌配套生产的OEM,大家都知道现在外贸市场跟外销市场在大幅度萎缩,在这个形势下我们有考虑国内品牌,从OEM到自主转变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广告品牌的创意,我这段时间在寻找,包括我想做自己的品牌。刚才你说到销售渠道和创意怎么切合的问题,我觉得其实没有一个平台:现在需要一个平台能够让我们几方共同做这个事情。说到一个品牌,我们做外销,其实很多大的卫浴品牌基本上的构件都是我们在生产的,但一个产品投放市场,制造环节是附加值是{zd1}的。这个时候我们也在考虑从生产到销售整个环节一起去做,所以我们需要去做一些品牌。这时候作为我们行业来讲,因为各个行业产品的特性不一样,市场销售的渠道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一个品牌的创造过程是很系统性、长期性的。虽然现在金融危机使我们的外销减少很多,但实际上国内市场在这个行业中并没有萎缩,你怎么样去做,是做常规的市场营销还是根据不同企业不同的特性去做,一个品牌创造作为品牌创意的设计者来说也是要综合考虑的,比如主阶段应该是怎么样去做的。我刚才看到了大家介绍的都是小商品、生活类的商品,跟卫浴可能有很大的区别,从风格的定位包括品牌去走,根据我们的生产能力等方面,如果我们沟通得好由生产厂家去负责。而且我们现在有现成的销售渠道,缺少的是没有人把系统做起来。

主持人:我们尽可能得到厂商的合作。比方我有在珠海和佛山看很多代工厂,比如一个品牌很愿意做这样的东西或者说没有一个平台去施展,或者是没有很好的机会跟设计师去沟通。因为政府一直在说厂子不应该做代工而是做牌子,不应该赚一块钱而是赚十块钱。

谢盛瑚:我之前也一直在想,生产企业运转一段时间后都会扩充到产品升级转型的问题,但转型做自主产品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想是肯定想着,比如很简单的一个问题,我们去给人家贴牌是100块钱,人家贴了牌可以卖到1000块钱,这个利润是很高的。有几个方面的问题要考虑:我们自主品牌销售渠道、销售网络的问题,还有品牌的问题。因为我们之前做的只是考虑生产,人家给我们做少赚就少赚点,这个问题不大。但一个品牌的创建是需要很多过程的,有了{dy}步,你这个品牌的创意构思定位是什么样的。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销售网络的问题,但先要有品牌才会有常规的布点销售,做形象店或是其他,这是作为生产厂家很矛盾的问题。这一块的投入远远会比实际生产设备的投入大得多,因为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你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实际的收益会有多少。如果说我们只是接代工或做OEM,一个单我们可以马上算出赚多少钱的。我相信这是珠江三角洲制造行业里代工企业都面临的问题:他做的规模再大有些东西是可预见性的;但一个品牌的创意和投入没有预见性,你能够保证投入这么多有多少的回报吗?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你们作为一个创意的公司,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阶段去做跟进的系统性的创意,而不是说很简单的做出一个品牌。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的培育是需要长期的过程,我是这样认为的。

主持人:刚才创作方和生产方都归结到一个问题就是销售,生产出来要卖掉、创作出来也要卖掉,下面有请侯先生谈一谈销售方面的。

侯建兵:大家好,我来自湖南卫视快乐购的侯建兵。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快乐购的业态。快乐购目前主要是以24小时的电视购物,发展到现在我们自己称作为“媒体零售”,目前除了电视购物还有杂志购物、网络购物、外部销售,我们统称为“媒体零售”。媒体零售的特点,它类似于虚拟商城,它是一个销售通路同时又是一个宣传通道。快乐购的业绩目前每天可以达到400万、500万的销售额,开播三年以来已经超过了40亿。销售的产品分类里涵盖了各个品类,包括家电、生活用品、数码通讯、家居用品、珠宝首饰、美容护肤,同时有旅游、保险这些虚拟产品。快乐购的企业性质和创意是非常契合的:我们的企业本身非常推崇创意,包括节目的呈现、我们对外的拓展对创意创新都是极力推荐的;同时快乐购还有一个比较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它在品牌推广上推出了一个卡通形象,围绕这个卡通形象我们也开发了一系列产品,这一点跟在座的各位有很多体会是相同的。我们的卡通形象称作为“快乐狗”,我们一方面树立它的品牌个性,另一方面又拓展各方面的产品,这是“快乐狗”卡通形象的介绍。
之前我们在开发“快乐狗”的时候也遇到了与在座各位相似的瓶颈。我们遇到的瓶颈一是在设计上,因为我们没办法养一大批设计师做一系列的产品开发;二是开发的品类的确受限,可能目前只限于一些小的生活用品和公仔的开发。
这次来我所看到的,包括与各位设计师所交流的,包括我们一直想突破创意产业的瓶颈,我的考虑是可以通过快乐购的平台构建一个创意销售平台,这个创意销售平台首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知市场上的需求,我们知道哪些东西符合市场需要,二是通过这个平台把所有创意设计师的灵感激发出来,实现创意设计到生产到销售三方共赢。

主持人:非常感谢!谈到了销售这个方面的问题,包括你们从开播以来也做了40多亿的业绩,你们选择产品类型的时候,比如你们选择十个品牌的生活用品在销售渠道做销售,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

侯建兵:首先选择这个商品肯定会考虑到通道的特殊情况,比如我们以电视购物为主:电视购物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目前我们要免费送货到府,还有十天的鉴赏期,这样从物流方面的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单价方面,我们卖的商品基本都是300块钱以上的产品,这才能保证物流和各方面资金流的支撑。当然我们现在有开通网络购物和杂志购物,这方面可以将一些单价比较低的创意生活用品做一些补充。在产品功能方面如能做到生活实用会更受欢迎;如果是纯粹的创意,在生活方面比较缺乏的话消费群会比较窄。


主持人:谢谢,下面请张文主先生。

张文主:我们还是先谈前面的产品问题,是跟消费者之间、消费者需求跟产品开发之间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是生产厂商觉得成本高的问题。我觉得这里大家的磁场很好,让我想到自己年轻时的样子,因为我年轻时候也是画漫画的。我觉得中国的{dy}代创意去设计一些产品,你们会有一些牺牲,这是一定的;每一代{dy}波人都要牺牲,你们要做好牺牲的准备。每个人说要中国文化输出、要做大中国品牌,你的理想这么远大就要有牺牲的准备,你的心态要好。所以你们应该用自己创意的力量解决生产的问题。我相信尤其是深圳、南方地区做生产的就知道,这里随随便便找一家就能做。所以我觉得南方的配合度已经非常高了,剩下的问题自己解决。
消费者的问题,的确看到很多作品有些时候偏向自己的创意;这很难免,因为你们很年轻。有一个很简单的做法提醒你们,比如做抱枕的做出来就是抱枕,做包包的做出来就是包包,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有一些小吊饰设计的很可爱,比如你与现在公交卡做结合,我举个例子:现在{dy}个厂商出来的笔记本山寨xx,接下来所有人都去买。可是突然有一个厂商认为,既然你有这么一个大面积的东西放在桌上,那我可不可以加一个外接的资源,这样消费者就产生一种消费的必要性,所以一定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再去创作,自己的灵魂不能掉、消费者的需求也不能掉,并不是大家要做什么我就做什么,那不是消费者的需求,那是商业的需求,你们是具有原创精神的一群人,如果是那样你们不如跑到设计公司做设计师,不用维持自己的原创精神。

主持人:谢谢。下面有请做市场营销的朱磊先生说一下。

朱磊:感谢论坛组委会的邀请。大家说创意是为了给消费者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但对自己来讲创意就是赚更多的钱进来产生更多更好的创意。谈到创意产业我自己是蛮羞愧的,因为之前我对这个行业比较陌生,xx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分享一种感受。我在一次设计展上看到一个很可爱的小娃娃,但始终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后来翻资料才查出来。当我{dy}次看到这个产品的时候我很想买,但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产品叫什么名字,这是一个问题;二是我喜欢这个东西要去哪里买,我不知道,因为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是什么;三是我看到街头上卖这个东西,但根本不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
{dy}个问题是我想买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包括我想买不知道去哪里包括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知名度不够,如果你的知名度不够没法对你的创意进行保护。其实大家知道创意是一个非常脆弱的东西,除非你的材质非常特殊、设计感非常强烈的话,可以从工艺上保证别人无法复制;如你做的包包仅仅是外观,别人很容易就可以模仿出来了,这样你的品牌不够强、消费者对它的意识不够强的时候,影响就不好。但LV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作为一个外行可能看不出来真假LV,xx的LV可能只有专家才能鉴赏出来;但是这个品牌告诉消费者,这个产品怎么使用,甚至包括一些知识。我也提醒各位设计师,你们对自己设计出来的产品都非常有感情,对它的每个细节都非常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也了解。我觉得设计师非常可贵的是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融入到产品里去,但虽然你认为这个产品是一个产品,但消费者只认为它是一个物品,它自己不会说话,它不会自己告诉消费者。
当你去做品牌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我们做这样一些产品的时候,我们的设计师是从个人的审美趣味去生产,但消费者接触产品的时候,他为什么来购买?非常死忠的消费者看到这样的产品因为感动而购买,但有些消费者是因为这个产品里包含着一种生活姿态和社会地位,如果是第二种的话就非常麻烦。一个消费者走进宜家的时候会感觉不一样,因为宜家告诉消费者:你购买我的产品是因为你想要一种简约的生活,使你的家变成非常现代、非常小资的生活环境。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你的产品是在向消费者传达一种什么生活方式?你的生活方式是需要消费者理解的,对你的产品有非常深刻的认识,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讲是非常前卫的,你需要用消费者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为什么使用你的产品。
我们创建出一个产品,但不知道怎么去做推广。我觉得还是从对消费者的认同角度来讲:我们用过多的精力思考怎么满足自己的表达和对艺术的追求,但当设计产品的时候,有没有勾画过你的消费者是什么样子?刚刚的发言中只有丘雅提到她的消费者是什么样子。各位有没有想过你的消费者是什么样子?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你通过什么途径找到他/她。所以要思考你的消费者圈定在什么地方。
我个人的一个感觉:如果说你的品牌做得还不是很大的时候,做推广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我上个星期去山东济南开一个会议,那个会议是关于高速公路广告的会议,每一个高速公路的广告都是由路权公司和路权公司委派的公司负责,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非常紊乱。在会议上,我说你们的竞争性是非常弱的,但你们可以组织成一个实体联盟,意味着你在定价时形成自己的一套方式,在服务上有一整套措施,更重要的是在品牌上能够形成自己的品牌。我们的设计师也一样,当你的品牌很小的时候,自己传播力量是很微弱的;但如果你把一个产品放在客厅的沙发上,另外一个产品放在其他的产品上,结合起来就是不一样的。
大家非常xx自己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功能和能够给大家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创意产品,现在都还很小,要以丰富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

主持人:大概回应一下朱磊的一个问题,现在很多销售包括很多渠道找到我们,包括我也调查过购买的这些人,因为我做过一次专业的调查:从04年到08年四年间,专业展览的策展人、参展人以及参观人都不太变,基本上是翻来覆去的。一件东西,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商品,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用品,就是他家里的一个东西,更强调功能性。所以同一个东西在不同人来说有不同的名称。我们又谈到了很多品牌,每个品牌的差异化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播。下面请一下张先生。
我觉得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牌子:如果你觉得他说的很精彩给他打个Yes,如果你不认同可以举No,我们可以随时打断让你发言。我们是一个研讨会,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参与进来,谢谢!

张啸吟:刚才听了几方的想法之后我想到一个问题:在我们设计和做产品过程中忽略了{zd0}的一部分人群,就是消费的人群。我们有一些超前。我们在产品中表达什么东西,或者我们的理念、我们设计的东西意味着什么对消费者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需要的是更实用的东西。还有个很好玩的问题,就是刚才说的电视购物:我觉得电视购物并不一定是创意产品最适合的消费平台,因为他做的是最实用性的东西,最适合消费者用的东西。我们的创意产品放进去,用什么样的角度切入?我觉得这是最需要解释的。如果我们放到里面,如何跟老百姓解释设计理念,等等。
厂方代表的想法在我看来,好像是设计师设计的本来不是商品,而是为后来的人做了很多尝试,但恰恰在这个时代我们是弱势的牺牲者:我们牺牲了很多时间做一些很莫名其妙、很新、很超前的东西,但并没有人来买单。本来有一个好的平台——刚才几位说的问题{zh1}归结到平台,但不一定是电视购物,不一定是什么形式,除非它的形式特别好;如果有{zh0}的模式或平台总结这几方的话可能有人愿意为这个东西买单——但不是设计师本身。如果设计师不断地买单、不断地花钱投入,这个量微乎其微,因此我觉得还有另外一方。我不知道是具体的哪一方,所以这个应该是要讨论的问题。谢谢!

张文主:如果谈到品牌我想从广告上简单讲一下,谈到品牌一般人想到设计一个LOGO,然后有一套符合这个企业的包装识别,然后传播出去,这是传统的做法。但是参加这个会议以后就在想,以各位的财力做这样的东西肯定是做不起的,目前看起来可能只有魔力猫稍微有这个机会这么做,因为魔力猫已经发展成比较正规的企业在运作,那是一个方向。以现在这样的形式,我觉得有一个方法比较好,就是从生产到包装到定位到渠道一起打包出去,我们不用分开去解决,这个时候需要你们宽阔的胸怀和志向。我希望有一个概念是,如果你们真的要往前走,我觉得“抱团”是正确的方式:你们要整合品牌,大家就是一个品牌。这个平台里假设有20个设计师,举例由一方跟别的地方去谈,在这些频道里能不能开出一个时间,是年轻人会去接触的一个时间,这一段都是创意产品;或者在网络上也有一块区域,这个理念里有十个品牌或二十个品牌……以目前你们的销量我觉得是不可能的,这就符合改革开放时小平同志所讲的“要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十个品牌里一定会有一个或两个人跑得最快,那些人到时候会拉起后面的人上来。当你有很多单子的时候给其他人几张——“打群架”。当北京有新的商场,举例比如说新光天地,能不能有创意商品区;你们一定是打包,不管是在网站,还是实际的商场,甚至是一条很有名的街如南锣鼓巷等等,能不能你们每一次都在一起,甚至在一个店里划出一块。你们整体是一个综合的品牌,集合大家的力量进行营销的时候就比较轻松一点。甚至回过头来你们找人生产的时候,影响也会不一样。当你们有打群架的概念以后,从渠道谈判到生产谈判都会有优势。甚至我建议你们有一种私人的交往。我年轻的时候是画漫画的,当时的环境跟你们也是一样,我们是台湾人{dy}批画漫画的,以前都是看日本漫画。我们在南部做漫画产业,当时我们大概有20个人一起做;台北也有一个企业,{zh1}这两个企业都出了很多很有名的漫画家……一南一北互相吹捧,我们带起了整个台湾画漫画的风气,最终有几个人冒出来留在漫画界,现在台湾漫画很有名了。
我觉得你们就应该分享你们的创意,甚至在生产上可以合作:比如你做不到的他可以做到,他可能会以另外的方法解决。学术交流很重要、经验交流很重要,一定要大家互相分享。你们这代人有这样的机会,下一代人可能没有这样团体合作的机会,就是商业商品的联盟和学术上的联盟,联合起来去创造品牌,一起去打市场。

刘琼雄:接着张老师的话谈谈,因为创意市集是我们发起的,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做这个,也是随着大家的成长开始敢做这样的研讨会。今年我提出一个口号就是“在一起,创意更有力量”,就是有这么一个意思,今年我们有一个计划就是100家设计师、100家渠道去滚动。现实情况中我也想讲一下:因为创意设计理念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圈,有一些人成长得非常快,有一些人可能一成不变,有些人可能越做越差,慢慢做一些低品质的东西,他觉得那样能生存。比如他卖5块钱一个的头发夹子,{yt}能卖几百个;他自己的重点产品都不再做,就光做那个去了。有些设计师开始分化,有些人觉得不屑于跟这样的品牌站在一个平台上做,不愿在同一个店或街上卖,大家的水平是不同的,不可能一下有这样一个整体出来。我们以媒体的优势精选出100个品牌——但我想现在在中国可能还选不出100个,所以今天这一次只选了10个。还包括那些渠道我也在精选:北京、上海、广州和其他的城市,加起来这样的店面大概有多少个,把这些人的经验结合起来跟大家分享,打造一个准入通道,一个创意产品的快速通道。
刚才讲的快乐购是“媒体零售”,我们也想探索一下这个方向。一开始大概还是从网络商店开始做起,到时候可能会推出一些跟设计师的合作协议,在网络上代卖或其他的方式。对媒体来说,做这个事情是非常难的,因为他们不是专业的,做这个xx是以互动的模式进行起来,让读者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可以快速买到的方法,也就是刚才朱磊老师讲的那个方式。换句话说,我觉得媒体零售跟媒体的关系,还是目前创意产品比较容易达到效果的一个方式,特别是跟一些定位非常吻合的媒体的合作。像《城市画报》这样定位的媒体,这几年来,我们能感觉到读者的稳定性跟增长性——我不准备在这里介绍《城市画报》,我只是讲这个趣味的消费者都有成长和增长,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影响他们,以我们的趣味告诉他这样是好的,一步一步去做。在宣传这些创意品牌的时候我们也在总结:我记得一开始,我们是以设计师为单位的去介绍的,后来我发现这样可能不是很适合。大家听这个设计师讲很多他的理念、他的生活方式和他是怎么做创意的,还不如直接讲他的产品,把他的产品拿出来,全部讲这个产品和他{zx1}创作的东西,他想表达什么。所以去年我们开始转向这样的一个侧重点。这个后来也没有xx坚持下去,在选的时候也特别难。

主持人:我先大概总结一下前面的一些问题。先说创作方,从创作方和销售方面来引导消费者,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在消费者,包括刚才张先生说的我们是超前的、甚至有一点引导消费者。但是我举个例子:一个在广州服装协会的朋友经常去巴黎、伦敦看时装周,他说我们一直追随国际流行趋势、一直在xx时代潮流,但他们拿到中国市场销售以后发现遇到一个问题:消费者不买单。产品本身有问题吗?其实没有问题,至少它符合所谓的流行趋势、所谓的引导潮流。但发现中国的老百姓都不知道这是趋势、不知道这是值得推荐的东西。比如国外流行咖啡色,今年设计师设计的都是咖啡色,到了老百姓终端的时候,他认为咖啡色不喜庆……所以这说明缺乏一种培养。
谈到了创作方式,中国很多创作方式有问题,中国的很多创作方式叫求同存异。什么叫求同存异呢?就是没有住过别墅的人可以设计出别墅,是怎么来的呢?是照着很多别墅的图学习,所谓的按照业主的需求改,所以他没有一个“来”。从哪儿来的?没有,它是嫁接的。所以中国现在所有的广告都说“国际流行趋势”、“德国原装进口”,消费者就买单;因为它是一个嫁接广告,老百姓觉得是好的。没有人去培养中国的苗,哪怕是一个小苗没有人去培养,从消费、销售、生产都没有。比如我前两天在广州地铁见了一个小姑娘,她背了一个LV的包。我问她知不知道LV是什么,她说不知道。她连LV都不知道但她买了LV的包!所以我们的产品没有问题、我们的销售渠道也没有问题,关键是我们的消费者。如何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如何去有所为地将刚才说的所谓使命感传达给消费者,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方式?因为对于老百姓来说,又谈回服装的形式,说中国的消费创意对于设计不是很敏感,我就想:难道中国人现在都是光着身子不穿衣服的吗?其实他在消费东西、他在购买产品,只不过你的东西是否适合他,他不知道。希望大家可以多说一下。
前两天有一个创意产业的杂志问我创意产业,我说中国的创意产业就是个口号罢了,没有落实到具体。我们为什么考虑生产商和销售,我们更考虑产业的东西,很多人包括专家没有去xx代工厂。由于这次金融危机,很多人找到我想做自己的牌子转内需,他遇到的问题是要有自己的牌子和产品:他找到了设计师,但他又不相信设计师能做出符合他需求、能大量销售给消费者的东西,他就参考国外的模式,又拿着一个嫁接的模式让中国的设计师帮他呈现,所以我们始终没有中国自己的东西。我更希望大家就这个东西进行讨论。

李习斌:我接着往下说。我很同意这个观点,也是最现实的问题。不是说我们的消费者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缺乏自己的观念,我们的价值观都是西方的价值观。LV在中国非常流行,就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奢华和身份。中国的发展非常快速,所以大家都在追求财富或地位;我觉得这是时代的特点,没有褒义和贬义,中国需要这样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对中国创意和生命力来说是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怎么在保持住自己理想的同时,在这个土壤里生存;为了以后的理想,很好地度过这样一个过程。山林做的相对概念,我们走的都是不是市场而是美术馆,销路也不是特别理想。购买我们产品的人大多是外国人:他们觉得这个具有中国的特点,或是具有某种现代化的东西在里面,很有味道。从族群来说相对比较xx,或者说他们比较有自己的想法。
一个品牌的发展是要让大多数人知道为什么,也就是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就是告诉你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好的,你可能需要是这样的。我们设计师的身份可能稍微要做一些调整:设计师和艺术家到底是什么?设计师不是艺术家,艺术家xx是自我,设计师是为消费者提供一种生活方式的族群,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想想我们的消费者在哪儿,我们的族群在哪儿。设计师走在左手,消费者在右手,设计师应该找到销售者带领他寻找到目标和生活,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这是我现阶段思考的一个结果。就是说现阶段要好好发展的话,坚持自己的理想发展下来有可能会成功,就好像你指着那个黑色的煤球说是白的,你说了100遍没有人相信是白的,但你说到101遍的时候有个人可能认为它是白的。这样的成功率可能不是很高,所以还要沉下心想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慢慢找到他们的需求,去xx。我们设计的产品,我觉得在座的每位都愿意去接受的,只是以什么样的定价或概念去接受,和怎么样去接受的问题。这是我的想法。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创意品牌三方创作•生产•销售研讨会记录(1)_陶瓷设计师谢炼勇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