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申论,知识储备相当重要。虽然说申论题目的答案都在材料里面,但是若是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很难揪出材料背后出题者的真实意图的。以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为例,这则材料是讲网络的出现和迅速扩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概括材料后大概可以将影响分成两个方面,积极的和消极的。在问题中,要求应试者就给定材料中反应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在对材料进行分析之后,若是对互联网的影响这样的话题不是很熟悉,往往很难做出正确的答案。更引申一步,就是说解题的时候,一定要对材料所反应的问题的大的背景有所了解,否则很难做出合理的答案。
研读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联系。一份有水平的申论xx,绝不应该是让应试者一看就通的xx,决不是一则材料一个内容,内容之间缺乏必要联系的xx。以2009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为例,这份xx有24则材料,在公务员考试中材料绝不算是少的。这些材料的主要话题是说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浙江政府企业积极献计献策,度过经济危机难关。其中从第材料9开始便是谈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在材料21中谈到一家加工企业,以前经常接国外定单,老板悠闲得很,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再也清闲不住了,并且面临倒闭的危险。企业的老板说我这是一家小型企业没多少家底,亏不起,还不如趁早关门,若是孤立看这个材料,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显得多余,但若是联系前面的材料12便会发现,这则材料同材料12其实可以联系起来,它们都是讲在经济危机关头要加强中小企业合作,共同度过难关,这样以来两则材料便很好的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
文字表达能力在申论答题中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申论专业培训或训练后,拿出一份规范的申论xx,很多人都能熟练地分析那些材料是谈现象或者叫揭示问题,那些材料是阐述问题产生的根源,哪些材料是就问题提出的解决之策。但是,若是要将上述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比较规范的表现在答题纸上,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工,而且这个工作需要长期的训练。以2009年江西申论真题为例,作答要求的第三题是:阅读给定材料,面对金融危机,在转危为安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这道题实际上这就是个对策题。细读材料可知,材料中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很多对策,零零散散十几条,有中央政府的,有地方政府的,有企业的,要把这些零散的对策按照出题者要求的逻辑顺序把它们整理出来的确是个不小的问题。
已投稿到: |
|
---|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