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清两种瑗

汉、清两种瑗

汉.蒲纹瑗清.钩连云纹瑗

 

胡家燕

 

伴曲   牵手 

 

“瑗”,古玉器名,大孔的璧,在新石器时代墓中便已出现,一直延续到清代。

“瑗”,也有一种说法,古代社交中的一种器物或男女相好以“瑗”相送的信物,内径大,为的是便于两人的手握之,手牵手,以“瑗”传递,反之,以“玦”了情,“玦”和“瑗”形状一样,仅是从中拉了一道缺口

 

汉、清两种瑗,除了纹饰、工艺上的区别外,根本不同在于清.钩连云纹瑗没有成器后的透闪石风化层,这就断定了它不是元代或元代以前的出土玉器,因而有误将此瑗认定为东汉时期的玉器。

后深入研究,得出它的嵌金、刻工属印度工,“嵌金”方式不属“错金”,结论属清。

 

汉.蒲纹瑗

综合鉴定参数   

材质:碧玉。

颜色:褐绿、白色。

矿物成分:阳起石-透闪石含量99%。

显微结构特征:阳起石-透闪石结晶呈纤状集合体。

成器后变化:成器后灰白色风化透闪石呈膜块(鸡骨白)分布,伴析出铁沁。

成因:属出土玉器,具古玉特征。

     

汉.蒲纹瑗正面,外径21.3厘米,内径10.5厘米,厚0.5厘米。

 

汉.蒲纹瑗反面。

 

汉.蒲纹瑗局部。

 

清.钩连云纹瑗

综合鉴定参数   

材质:青白玉。

颜色:褐、青白色。

矿物成分:阳起石-透闪石含量99%。

显微结构特征:阳起石-透闪石结晶呈纤状、毛毡状集合体。

成器后变化:无成器后风化透闪石层。

成因:和田产地玉。

     

清.钩连云纹瑗正面,外径13.8厘米,内径8.3厘米,嵌有“寿命于天”金字。

 

清.钩连云纹瑗,嵌金“天”字。

 

郑重声明:资讯 【汉、清两种瑗】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