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农办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_义乌市旧村改造_新浪博客

一、2009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2009年,市农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惠农政策,突出工作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效推动了我市的新农村建设,确保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抓调研、促发展,新农村建设政策进一步完善。

围绕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紧扣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作为市委、市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参谋部的作用,参与起草出台了五大惠农政策,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一是《关于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发〔2009〕1号),提出6大方面24个小项的改革内容,进一步创新统筹城乡机制,xxx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二是《关于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义农办〔2009〕1号),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整合完善,进一步明确义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实施程序、资金补助及建设标准,拓宽村庄整治内容。三是《“宅基地换住房、异地奔小康”工程实施办法》(义政发〔2009〕75号),创新安置模式,提高补助标准,吸引山区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快推进宅基地向城镇换住房的试点。四是《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实施办法》(义政发〔2009〕82号),通过发挥市财政奖励资金的引导作用,使广大农村注重对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五是《城乡新社区建设实施办法》(义政发〔2009〕84号),提出新社区建设按照城中村、镇中村、近郊村、远郊村四种不同的改造模式进行分类指导,明确安置面积和实施程序,提倡水平房安置,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升建设水平和档次。为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并掌握这些政策,我办会同建设、国土、纪委等部门对市机关部门的主要领导、13个镇街的全体干部、800个村(居)书记、主任及村官助理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政策宣传培训,累计培训人员5000多人。

(二)抓整治、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09年我市共拨付新农村建设资金12166.9万元,累计拨付5.94亿元,全市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受益面达97%。一是大力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围绕三年改造建设农房4.6万户(计划完成5.3万户)这一工作目标,将农房改造建设列入重要日程,成立了城乡住房工作领导小组,专门从国土、建设部门抽调人员进行合署办公,对工作进展及运转情况进行调度。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159个村开展旧村改造,其中有44个村全面完成;共拆除旧房3.97万户,建筑占地面积307万平方米;建新房3.27万户,建筑面积1765.67万平方米。二是抓好村庄整治扫尾。将自来水、道路、外墙粉刷和污水治理等整治扫尾工作列入年度考核任务,09年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93个村,道路硬化74个村,新增道路硬化111公里;完成外墙粉刷97个村,粉刷面积291万平方米;完成78个村的排水排污工程。同时,全面完成了75个待整治村、18个已整治村的省考核任务,为我市争取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奖励资金682万元。三是加大对示范村的管理与培育力度。将村庄整治与休闲观光、产业发展相结合,注重连片连线整体规划,组织编写《村庄整治建设工作指导手册》、《示范村风采》、《新农村建筑外墙装饰》,引导全市农村因地制宜开展村庄整治;委托浙江大学等单位,高标准、xx次的开展村庄整治专项规划设计,建成了以城西街道何斯路村、赤岸镇桥西村、大陈镇同坑殿下村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新农村;加强政策引导,对镇(街道)培育连片、连线的示范区块,整体规模较大,示范带动明显的工程,按资金投入情况,{zg}予以25%资金配套;对示范村实施动态管理,重点加强对59个省、金华市级示范村的日常监督检查,对保持创建标准的村,年终时予以1.5万元的奖金,达不到创建标准的每次扣5000,三次不达标的予以摘牌。

(三)抓试点、促创新,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

围绕统筹城乡配套改革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由我办牵头的三项改革。一是推进城乡新社区建设模式改革。按照“高低要结合、功能要分区、土地要节约、环境要改善、利益要保障”的原则,在全市确定了31个试点村,积极推进高低结合、功能分区、“空心村”改造、集中安置等改造模式创新,通过“三改”即改垂直安置为水平安置、改生产生活混用为功能分区、改多点分散管理为统一的社区管理,努力实现农民居住面积、农民财产性收入、城市建设用地“三增加”。其中,月白塘村功能分区改造于6月11日顺利开工,{dy}阶段6幢6层公寓楼已结顶,第二阶段3.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年底开工;田畈村于12月28日开工建设;北苑街道上里角塘、下里角塘等村开展高层集中安置也完成了规划,正着手实施;大陈镇宦塘村、上溪镇仙溪村等“空心村”改造试点村的小高层公寓已开工建设,建成后村里的经济困难户、老人户等将优先入住。二是开展“以承包权换保障、宅基地换住房”改革。全面实施“宅基地换住房、异地奔小康”工程,指导相关镇街成立了相应组织,开展深入调查摸底、拟定工作计划、商定实施细则等工作,为明年全面启动异地奔小康安居小区建设打好基础。积极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截止目前,全市共有3608人参加土地流转养老保险,2968人领取每月170元的养老津贴。三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运营模式创新。认真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实施办法》和《考核实施细则》,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工作措施,注重模式创新,完善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补助资金额度挂钩,初步构建起市、镇(街道)、村、户四级联动的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体系。09年下半年市财政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以奖代补资金475.3万元。四是做好“扩权强镇”中的权限下放工作。制订下发《市农办扩权强镇实施办法》,明确权限下放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并加强业务培训和跟踪指导,为镇街用足用好政策,提升综合发展能力提供了保证。特别是规范了市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使用。09年全市共实施扶贫项目54项,目前已完成51项,实际总投入资金812.9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500万,镇街配套117万,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在84号文件中,进一步简政放权,把旧村改造农户的房屋确权和分户报批权限下放给镇街,切实提高农房改造的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度。

(四)抓帮扶、促创业,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坚持输血式与造血式帮扶相结合,积极推进农民增收。一是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举办了农家乐休闲旅游节,开展“农家乐”推介会、百名老人乡村一日游、志愿者环保公益活动、驻义外商乡村自助游、农家菜烹饪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吸引城市居民及客商到农村休闲旅游观光;编发《农家乐旅游指南》,组织农家乐发展村及经营户参加“浙江青年最喜爱的特色农家乐评选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助推农家乐产业发展;制订《义乌市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认定办法》,积极推行星级管理,举办农家乐经营业主培训班,加强对全市农家乐发展村(点)的建设引导和规范管理;专项规划了上溪十里桃花坞、赤岸双乔人家等休闲农家游项目,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自主创业。2009年我市农家乐经营点共接待游客155.3万人,实现营业收入5028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1.8%。二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会同市民大学开展十九期、二十期农村劳动力培训和阳光工程项目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意愿,增设市场紧缺(如家政服务、创业培训等)和有助提高富裕农民生活质量的素质培训项目(如烹饪、面点、集体舞、腰鼓等);会同就业管理局落实浙江农民信箱“就业信息专场”的信息采集和输入工作,为广大农民群众和用工单位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2009年,我市累计投入培训经费1205万元,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1612人,其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107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405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16600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500人,实现培训转移就业2353人,圆满完成了省、金华市下达的培训任务。三是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帮扶活动。实行低收入农户动态管理,重新确定3573户低收入农户家庭,落实全市3821名党员干部和690家企业参与帮扶结对工作。2009年,全市共落实帮扶项目2002项,向低收入农户传授种养殖技能63项,有506名低收入农民实现就业,投入帮扶资金1552万元,其中市财政发放生活补助873.万元、干部救助资金185.6万元、村企结对投入资金493.4万元。通过帮扶,共有763户1341人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3500元,低收入农户总户数及人数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了21.4%和19.1%。

(五)抓学习、促实践,农办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根据市委统一部署,以“改革创新服务‘三农’大局、统筹城乡促进社会和谐”为实践载体,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是增强了调查研究的能力。认真抓好思想发动、理论培训、分析检查、整改等各个环节,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朝气蓬勃、勇于创新的农办干xx伍。全办党员主动学习思考,共撰写心得体会10篇,“金点子”3个,科学发展建议1条,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思考》、《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运营机制》、《加快农民住房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坚持规范、培育、引导并举,推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等一系列调研文章,在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理解的同时,提高了用科学发展观服务“三农”大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增强了统筹协调的能力。成立城乡住房、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等领导小组,牵头开展各项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对城乡住房工作试点中出现的一些难点、疑点进行“会诊”,开辟“绿色通道”,明确了84号文件执行中涉及城中村界定等问题。三是增强了xx难题的能力。主动服务基层,针对新社区建设报批程序复杂、办事程序不明问题,修订完善城乡新社区建设办事程序、城乡新社区建设总用地规模审批程序、新社区建设分户用地审批、城乡新社区建设实施细则批复等流程;针对自来水安装及智能水表费用过高问题,会同发改、水务、招标办、公用公司等部门多次协调,将水表价格从2000元/户降至600元/户;针对农村筹资难的问题,与农村合作银行达成了业务合作协议,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三农”工作;针对农保区调整难、用地指标少等问题,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对各镇街农保区调整方案进行了调查,包装成“农房改造工程”、“下山脱贫工程”等两大扩内需重点项目,申请调整农保区共计5249亩,目前已报省发改委审批。

二、2010年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以城乡新社区建设为突破口,抓亮点、谋突破、求创新,全面推进传统农村向城乡一体化的新社区转型,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确保义乌新农村建设始终走在全省的前列。

(一)加快农房改造建设,提升城乡新社区建设水平。

结合2010年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任务,编制好功能齐全、规模适度、布局合理、集约用地、具有可行性的村庄建设规划,以水平安置为主,按照“城中村”、“镇(园)中村”、“空心村”等不同的改造模式,分期分批分类开展新社区建设工作。综合权衡人口规模和公共设施配套,重点改造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区位优势大、基础条件好的中心村,积极推进自然村向行政村撤并、倡导行政村向中心村集聚,推行集中联片建设,引导形成配套完善、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城乡新社区。重点加快“异地奔小康”工程进度,指导相关镇街在完成安置小区规划设计编制的同时,做好山区房产权调查、安置区块土地征收、建设资金落实等各项工作,尽快启动安置房建设(上溪镇馨园小区等),优先安排整村整户下山的农户。在下山群众的就业安置、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积极探索开展“空心村”改造,出台政策,通过对农村危旧、闲置房进行土地审核确权和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等方式,引导郊区农村自行拆除旧房,开展“空心村”改造。按照“节约集约、占补平衡”的要求,立足现有农村土地资源,原村落的土地复垦和开发上要有所突破,做好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盘活的文章,对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村庄,由政府引导进行有序开发。力争到年底,实施8000户的农房改造任务。

(二)加快精品区块培育,提升村庄整治建设水平。

继续做好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涉及的已整治村与待整治村的督查考核工作,确保省、市建设任务的完成。立足于提升村庄整治建设档次,深化村庄整治建设内涵,引导各村积极开展村庄规划,开展徽派建筑、江南水乡等整治试点,结合“空心村”改造,以拆除危房和违法建筑、修缮旧房、解决住房困难、畅通道路、外立面粉刷、古建筑保护、村庄绿化等工程建设为重点,与当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有机结合,打造培育一批精品区块。继续加强对现有示范村的创建和日常管理,使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不符合要求的,按规定予以摘牌。加大示范村创建力度,力争新创建8个金华市级示范村、50 个义乌市级示范村。

(三)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管理机制,提升农村公共设施运转水平。

认真总结上一年农村设施管理维护的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市、镇(街道)、村、户”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农村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的工作合力。用足用好市财政专项资金,加大镇街以奖代补力度,做好村级自筹,引导农民合理缴纳物业管理费,探索建立基础设施运行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引导条件成熟且积极性高的镇街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管理社区化、专业化、物业化的道路,对试点运行良好并取得明显成效的管理模式,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推广先进经验,逐步引导各镇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完善本辖区内的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模式,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四)加快农家乐旅游项目建设,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

加大对农家乐项目的扶持力度,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产业的实施意见》,确定市财政对相关项目建设的补助标准,加大对高品位项目的补助力度,充分调动各方投资、建设积极性,推动农家乐整体水平提升。加强农家乐发展镇街和发展村的联系指导,确定“欢乐田园”主题乡村旅游区、“二乔故里”风情休闲园和“桃花坞”乡村旅游区等三大重点工程及大陈北山、后宅坞灶等农家乐重点发展村的年度建设计划,明确阶段性发展目标,定期开展检查、指导,确保重点项目和发展村建设稳步推进。继续扩大宣传,在成功举办农家乐休闲旅游节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载体和活动形式,丰富文化内涵,扩大我市农家乐品牌的影响力。

(五)加快农民转移就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一是继续深化农村劳动力培训。强化资源整合,会同教育局、农业局、人劳局、市民大学等部门推进培训模式创新,尽可能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实现各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突出抓好农业企业负责人、专业合作社成员、“农家乐”经营户等人员培训,培育一批农民致富带头人,推进农民培训由数量型、普及型向质量型、提高型转变。强化就业推介,为富余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和就业后服务管理“xxx”服务,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和转移就业率。二是继续抓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和村企结对。认真落实低收入农户动态管理和“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就业推介、扶持力度,按时发放补助金,确保15%的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三是指导镇街开展好扶贫工程项目建设。会同财政局做好每年500万专项扶贫资金的转移拨付和工程监管,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

一是强化新农村建设工程资金和质量的监管。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镇街村财务联管制度,严格大额资金支付程序,结合工程施工合同、设计合同、材料采购合同等文本的正规化,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管。另一方面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通过对镇街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或聘请一部分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工程管理,培养一支新社区工程建设的专业管理队伍;明确高层、小高层公寓的建设必须由有相应施工资质的单位承建,并办理施工许可,或委托有一定资质的代建公司统一实施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保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二是为农民提供土地和物权保障。积极向上争取农村建设指标,特别是已上报农保区调整的两大工程项目,为农民建房提供用地。会同国土、建设等部门,加快出台集体建设用地转国有、公寓房进入二级市场登记交易、高层裙楼或标准厂房的红利分配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审批流程,确保农民住房的用益物权和财产性收入。三是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积极协助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稠州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农房改造和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周期对现有金融产品进行合理化改进,明确金融机构在推动农房改造步伐、支持农家乐产业发展、扶持低收入农户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同时创新更多金融产品来满足“三农”多元化资金需求,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七)加快农办队伍建设,提升“三农”服务水平。

加强农办自身和镇街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调查研究、统筹协调、运用政策、指导基层等各方面的能力,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夯实强有力的组织基础。一是加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农房改造、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农民持续增收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与时俱进地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创新举措,努力提高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为市委、市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强化组织协调。依托电视台、广播电台、义乌商报等媒体,加大“三农”的宣传力度;完善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联系点制度,及时研究、解决“三农”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切实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抓好学习培训。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自身工作人员和镇街农口队伍业务素质,提高政策的执行力;运用政策宣讲等形式,开展面对面地培训,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把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宣传到每一个村、每一位农户。四是加xx能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对农村基层工作的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切实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

 

 

                                                                                                                                                                                        二○一○年一月十四日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义乌市农办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_义乌市旧村改造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