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7月09日_辛黛瑞拉_新浪博客

期末时期

——子由88个月(二)

(一)

最终子由并没有吃到想象中的大餐,当然子由向来是和我们报忧不报喜的,所以他详述了自己的错误:数学因为一道加法题当成了减法作了,扣了一分,数学作业也不免做了。关于免做,子由觉得数学老师是个非常公平的老师,当然我也这么觉得。因为我时常还记得小时候被免做作业或者提早放学的那种高兴心情。而语文呢!除了那条“把油当成水的是阿凡提不是一休”之外,还有一些生字问题。

“那你们班有没有人吃到大餐啊?”我们掩饰不住好奇。

“三个人!”子由的语气里掩饰不了失望。

“我要请你吃大餐啦”

“我要举行期末晚会。”子由的心情立马又阳光起来。

放临时假的这些天,奶奶家起围墙,每天子由早出晚归,回老家“帮忙”,他说,奶奶不会设计,都是要我设计的。我问,那那些工人听你的啊?他却振振有词,他们听奶奶的,奶奶听我的。

(6月29日)好久没在一起玩的儿时妹妹来玩,烧菜、煮饭、带孩子又成了共同的游戏主题。很多时候游戏中的每个同伴都彼此制约或影响着游戏的情节发展以及游戏秩序。子由和俊的游戏主题偏向于建筑家园、设计城市设施以及各个职业工作之间,于是这三个人在一起的游戏,又是如何协调的呢?他们总是喜欢把他们游戏的空间与我们大人的空间隔开,门早就被关上了。“要是放一个录音笔在那里,看看他们{yt}从早说到晚,都说些什么?”我们大人如此想。

傍晚结束的时候,尽管发现他们餐桌上的“菜肴”设计对称均衡,但整个房间还是显得秩序感差了一些,平日里与俊的家园设计、职业工作的游戏主题总是依稀能够看清楚家园之间的界限,以及各自的城市设计主体。二人游戏世界的秩序已经有所发展,但三人以上的团体游戏,就需要组织和分配了,那需要更高水平之上的社会化水平,这是七八岁的孩子还没有达到的水平。

为了举办大餐,子由于三十日进行了大扫除,我躺在一边进行指挥工作。将各类玩具进行归类,将游戏产生的垃圾进行装袋。收拾颜料的时候,拎起颜料盒的时候,颜料溅了子由一脸、一身,我们大笑起来。子由跑过起自己照照镜子,又是一顿笑,接下来便成了子由的{dy}次洗衣服,拿来洗衣皂,抹在有颜料的地方,然后搓洗。真是没有小时候洗衣服的动作那么专业了。不过还是把衣服上的颜料点都搓干净了。

{zh1}的程序是抹地。挤毛巾,从一开始团成一团的挤,挤不干净,水淋了一地,渐渐的,将毛巾捋直,抓住两边搅挤,毛巾终于渐见干湿状态,抹起地来容易多了。遇到有脏东西的地方,子由采取抓捏将脏东西裹进毛巾里的办法,将地面伺弄得很干净。

接下来就是子由给想要邀请的朋友发信息了。“你想参加**举办的期末晚会吗?如果你想参加的话请七月一日到***。”子由不忘标注具体的地址、楼房号甚至从哪边数第几个楼梯几楼。李**哥哥,子由记住的原来是他妈妈;子由{dy}个想邀请的便是她;王**哥哥在子由的记忆中似乎是很投缘的,每次总是想起他,尽管他们只是在一起玩过两次;子由让我发信息给幼儿园时的*老师,我困惑,就是那个中班的老师,子由又为什么会单独记住这位老师呢;子由还想邀请姚**,我终于忍不住对子由说,我的朋友我会请,你还是请你自己的小朋友吧……子由设计的大餐就是在家烤牛排。

(七月一日)这天早晨,子由和爸爸早早的就去了超市进行采购。事实上,子由的期末晚会没有爸爸的支持是不可能有举办的机会的。爸爸总是有更多的热情去支持子由的想法。

孩子在与不同同伴(当然是会游戏的同伴)的游戏中,总是有不同的收获。上次子由从姐姐的游戏中重新燃起了对电子玩具的热衷,更是用纸片制作了更多面值的钞票,进行卖卖的游戏,当然子由的游戏中从此还有旅游项目。而这次大餐中,子由和自己的朋友还是负责了玩和吃,子由爸爸负责的煎炸牛排等烹饪工作。{zd0}的哥哥擅长于搭建各种多功能的车子,然后一一介绍,子由有的只是钦佩,更有的是专注着的倾听。子由说,我要听着记住,然后我自己也来试一试。

子由不忘给我一一介绍:哪是他搭建的,哪是哥哥搭建的,哪是他和哥哥合作搭建的。有的是一脸的自豪,能和哥哥合作的自豪。

“老板”或者更多的词{dy}次走进子由的游戏当中。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游戏中总是拥有自我经验基础上的游戏词汇,每当孩子们的游戏交叉融合之时,他们的游戏词汇便会彼此学习和模仿,于是每个孩子自身的游戏故事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当然大餐之后的日子里,子由每天又开始琢磨用乐高搭建各种功能的车子。

 

(二)

 

大餐之后呢?我当然在心里分析子由的语数学习,甚至在想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一年级、二年级的学习目标又在哪里呢?在《宝贝宝贝》当中,我并没有记住周国平对自己女儿更多的记述,因为我有自己对子由成长的记录。不过很显然,周国平女儿在幼儿园的经历在周国平的印象里并不是那么美好的,或者说不是那么游刃有余的,但到了小学却更多是美好的记忆。原因更多起于他女儿的更多识字以及阅读。事实上,小学的基础部分他的女儿在家庭里已经有了足够的掌握,所以孩子在学校如鱼得水!也就是说恰恰他们家的家庭熏陶符合现有学校的教育教学机制。因为他们的生活中其实充斥着识字的要求,成人的强烈意识,强烈意识下的不自觉行为,而低年级学习的根本核心,就是生字学习,考试更多的就是对生字的巩固,包括课文填空、字形辨识等等,然后利用识字来阅读。要是我不作为一名老师,不是一个幼儿园老师,那么我或许也会和更多的父母一样与周国平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更多共鸣:注重学习知识的技巧和方法!视角更多的偏向于学校知识体系!那么我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就是另外一种环境了,以知识熏陶为主的一种环境!而不是如此这般“迁就”孩子的需求被动的给他提供他想要的环境。比如他的游戏材料多一半靠自己搜集。只有在更广的范围里,我参照他的游戏水平进行有选择的购买和提供。这一切表面上似乎都跟学校知识体系无关,或者说没有那么近的关系。

为什么我反对将孩子送到任何的学习班或者培训班,因为我深知那些班的本质何在,无非做学校学习的重复功能。孩子只是多了更多被控制的时间。

我时常在想学校学习,到底缺失了什么?我时常在作一个比较,这和我小时候的教育有什么不同。那些课文当中,有多少孩子真正理解它的内在?还是和我小时候一样的死记硬背?那些生字字词,有多少孩子在自己经验水平中理解运用,还是和我小时候一样的分离隔阂?

子由也是在慢慢的趋于记住而不是理解?或者在这种趋于记住而不是理解的过程中所以才会印象模糊,以致达不到xx?我强烈感觉到学校学习和子由生活的剥离,而我更想子由能够依赖自己的现有能力来进行学校的学习。只有我自己清晰的知道,子由凭借了自身的能力水平在进行自己的学校学习。这是我们为什么要请子由吃大餐的缘故!

我并不是不关心子由的学校学习,我总是在想,思维品质以及真正的理解和感受才更重要。周国平同样面对女儿做作业的问题,他把作业分成三种:一种是素质教育内涵的,比如语文的作文,数学的理解题;第二种是应试所需要的,比如语文的课文分析,纯粹计算题;而第三种对应试未必有用的,比如重复抄写词语和做大量简单计算题。而我总是觉得,有思考含量的作业才是有价值的。孩子并不知道学习的方法,那么他们面对生字,就如幼儿园的孩子面对拼音该怎么办呢?只有依赖教师!教师的方法!我忆起《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关于认字的游戏。

识字最终是为了什么?表达!表达自我!更便捷的表达自我!那么它们并不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只有识好字了才可以表达!我想起教师有选择课程的权利,似乎小学教师是没有的,他们有固定的教材,也或许教师没有能力去选择适宜适龄孩子的课程内容。我在想,这个权利或者说这个能力是多么的重要!有更接近于孩子生活水平或者理解水平的课文内容吗?肯定有!有能够让孩子产生共鸣的诗歌和散文吗?肯定有!那么由这些出发,孩子才能鼓励真正理解和把握,孩子才能够知道原来这才是对生活的{zh0}表达啊!孩子才会有我也来试试的欲望和兴趣啊!那么在这其中去识字,在识字中去提升自己对字的意义的理解和敏感,这是不是才更有价值呢?

我对子由的学习心中有数。

玩依然是主旋律;看书是子由的自由选择;我给他的讲故事或者朗诵在他要求的时候进行,依然保持一种被动;我希望通过适宜的一些奥数操作题来开拓子由的思维,但绝不超越子由的理解水平;爸爸深知子由的生字学习状态,决定每天给他默写来达到识记的目的。

子由的暑假生活似乎有了某种成熟也有种无奈的味道:作业不免做了,他是一定要做的,我建议他选做,他不肯,于是早晨起来做《暑假作业》;然后练字、写话;和我探讨一会儿奥数;晚上爸爸默写(我将一、二年级的生字给他作了整理)、开始要求他给我讲故事(带着威胁的成分,要么去练毛笔字,要么给我讲故事,他选择给我讲故事)。当然这些事情,当有孩子来玩的时候,是{jd1}让位的。很多时候我隐隐感觉我反对这么幼小的孩子养成某种所谓的习惯!我希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靠培养的。

(七月五日)那天没来参加大餐的王**来玩,两个人一个人当设计师,一个人当工程师,商量、协调,{zh1}决定搭建一架飞机,子由专门设计油管线路,哥哥在设计后备箱设备……我进行了录音。

(七月六日)子由{dy}次给我讲故事,选了小熊比尔和爸爸的故事,我没想到子由的讲述故事已经这样的流畅,或许这本书不认识的字比较少。让他给我讲故事的动机也是为了自然的多认识一些字,或者说看看他能够流畅的象老师要求的那样阅读。可子由爸爸却对子由说:“不要照着上面讲,你可以自己讲述给妈妈听。”看来比我要通透多了!

子由{dy}天写话写了自己去世博会的印象,第二天写了和朋友设计飞机的过程,第三天写了前天在楼下观察的合欢……速度快,表达趋于流畅。

(七月七日)子由默写,爸爸许诺,七天不错,可以让他请吃大餐。可子由又把养鱼的养写多了一横,爸爸开玩笑说缺少打屁股。我正在下载谢尔的童诗《打》,子由兴奋的来读:……如果你要打我就用羽毛!然后一阵的哈哈大笑!是的上次我们就让子由选择是用竹竿做的,还是木头做的,还是塑料绳做的,还是布条做的棒来打屁股呢?真的没想到今天恰巧读到了这首类似的童诗!我们彼此一笑:好吧,再错,就用羽毛打吧!我在想,子由的生活也可以创作很多诗歌呢?或许我可以来试一试,再把这样的诗歌反馈给子由!那不是更有趣?

其实我感觉到了子由的记忆模式,他还是处在表象阶段,往往用的是图画思维,而图画思维是不可能有抽象运算符号那样的xx的。

中午子由爸爸在说:你妈妈在看《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啊,是为子由看的吧!我说:是啊,做妈妈多不容易啊!

尽管每次子由都故意的去整爸爸,但事实上,爸爸在子由的心目中也不是一般的。子由的将来就想象爸爸那样!

有例为证:

餐桌上,吃鸡。子由指着自己的肋骨、背脊说道:“爸爸总是吃的这里,这里!”

我说:“是啊,你爸爸是把腿啊,翅膀啊省给我们吃呢!”

“你做爸爸也也这样?”

“是的!”子由很慎重。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07月09日_辛黛瑞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