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棚蔬菜成就农民致富大产业_中华会计网校

  阳高县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大县如何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这一课题,阳高县立足县情实际,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由“吃饭农业”向富民产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的突破口,将设施农业作为主抓手,在加快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使大棚蔬菜成了阳高人民致富的大产业。

  阳高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gjj}扶贫开发重点县,现有耕地92万亩,其中水浇地38万亩,农业自然条件比较好;阳高蔬菜历史悠久,上世纪七十年代曾与山东寿光齐名,被国家命名为全国蔬菜基地县。作为农业大县、蔬菜大县,长期以来,该县在“兴菜强农富民”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推动,但由于诸多因素制约,蔬菜产业发展步履蹒跚。到2006年,全县蔬菜大棚仅有391栋,面积仅占蔬菜种植面积的1%. 2007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多方论证,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攻方向,咬定目标,强力推进,三年累计新建日光温室3345栋,移动大棚从无到有,达到6221栋;到2009年底,全县设施蔬菜面积突破1万栋达1.31万亩,是历史上大棚数量的13.8倍,蔬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5%;2010年确定建设目标8000栋,目前已全部铺开建设,并逐步探索出一套科学、完善、符合高效农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组织、建设、服务体系。

  抓“两头”,全面营造保障大棚蔬菜快速发展的组织体系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必须把政府的推动作用贯穿发展的全过程。为此,阳高县成立了设施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县农业、水利、农机、财政、发改、信用联社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参与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的组织和领导;成立了设施农业发展产业办公室,在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层层落实责任,确保目标完成。

  此外,党政相关部门对接扶贫搬迁移民,全县建成三间瓦连一个日光温室大棚、生产生活一体化的移民新村2个;县总工会牵头组织下岗职工发展日光温室100栋,县委组织部组织广大“村官”与农民对接建日光温室,广大干部积极动员亲朋好友建设日光温室等,全县上下形成了党政齐抓、全民参建、部门帮建、社会共建的发展格局。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关键要让群众这一头也热起来,上下联动,才能见效。该县采取乡镇干部分片包村,深入农户宣传全县发展设施农业的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积极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学习广开眼界;在群众接受程度比较慢的地方,乡村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建设。

  县政府根据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合理确定了3种建设模式:高标准的砖混结构日光温室,经济节能型的土大棚,提早延晚型移动大棚;按照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区划推动,基本满足了群众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建设大棚的积极性,如今,部分村民把盖房娶媳妇的钱先拿出来建大棚,紧邻阳高县区的农民也纷纷过来投资,多元化发展之路,促进了设施蔬菜的大面积发展。

  破“两难”,全力构建支撑蔬菜快速发展的建设体系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的产业,作为贫困县,困扰{zd0}的难题就是融资。为此,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阳高县对涉农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倾斜设施农业建设工程和投向设施农业基础建设。近年来,全县共整合实施项目18个,统筹安排资金1.65亿元,先后完成14个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等重大基础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设施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合理借助资本助推大棚蔬菜发展,是阳高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该县抓住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革的契机,通过小额xx、联户担保、扶贫贴息等形式,积极争取发放支农信贷资金2.3亿元,扶助农户,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针对信用社存贷比例出现的不均衡状况,县委书记、县长出面协调,全县对公存款、涉农资金及其他单位的项目资金在政策充许的前提下全部在信用社开设账户,倡导党员干部、社会各界带头并动员亲戚朋友存款信用社,到今年4月底,全县累计为信用社新增存款6000万元,有效强化了信用社的xx支持能力。

  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是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一个基本要求,为此,土地的合理流转和有序集中是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县里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乡镇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流转,采取土地互换、入股、转包、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三年共流转土地1.16万亩,涉及农户4000多户,为全县设施农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全县重点建设的千亩园区有7个;百亩以上的片区有12个,形成了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格局。

  创“两优”,努力打造实用设施蔬菜发展的服务体系建得起,还要稳得住,为此,阳高县积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及时解决设施蔬菜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围绕生产搞好技术服务。在大棚蔬菜种植的过程中,该县一方面选派农民赴山东寿光等地学习,把外地的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来;另一方面高薪聘请技术管理人才,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利用农业信息中心,免费向农民及时提供市场购销、生产管理、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实用技术信息。为保障技术服务到位,县里组建了产业发展技术中心,技术员包乡蹲点、分片入户,一个棚子一个棚子进行技术指导,实现技术指导的全覆盖。三年来,全县累计引进蔬菜新品种136个,推广了碳气入棚、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128项,科普率达到27%,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30%.在搞好技术服务的同时,针对春季风大易损棚膜的实际情况,县财政每年都筹资50多万元,为全县大棚户统一参保,让农民安心种植、放胆发展。

  围绕销售搞好市场服务。农民种地最怕的是农产品卖不出去,换不成钱;为此,县委、县政府首先强化品牌建设,目前全县有8个品种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让阳高菜放心上市。其次出硬招畅通销售出口,去年,县委书记曹进平、县长姚振华带领乡镇、涉农部门领导和部分农民经纪人,专程到大同市宾馆、企业、学校、批发市场进行考察走访对接,为阳高蔬菜做宣传,提高阳高菜的市场占有率;从长远考虑着力加强专业市场建设,目前投资3164万元的绿色蔬菜储运集散中心即将投入运营;全县蔬菜生产集中的乡镇都建起了蔬菜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注重引导发展专业合作社,目前已达到68个,他们连接市场与农户,每年组织外销蔬菜占到全县的60%以上,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大增强了阳高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阳高县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以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为载体,加快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跨越。阳高的实践证明,发展设施农业,对于拉动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全县农村经济繁荣的作用非常明显,这无疑是北方高寒地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从中引发这样一些思考:

  思考之一 贫困县加快脱贫致富,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贫困县‘贫’在思想观念上,‘困’在思路胆识上,归根结底差在思想解放的程度上”,县委书记曹世平面对记者这样道来。为此,三年来阳高县大规模外配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开眼界,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到应县、榆次、寿光观摩学习;面对寿光铺天盖地的40万栋蔬菜大棚,大家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对照反思后,全县各级自我加压,调高目标,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每年要以不少于5000亩的速度推进,三年内力争突破3万栋,户均达到半个棚,成为全省设施蔬菜种植强县;正是基于这样的气度,阳高县设施蔬菜实现了快速发展。

  思考之二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必须强化政府的宏观引导和推动作用。晋北地区农业发展环境和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相对较弱,尤其是长期形成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广种薄收的发展模式,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要求相差甚远。阳高县选择发展大棚蔬菜作为强农富民的主导产业,突出了自身的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符合当地的实际和农民的意愿;在设施蔬菜发展的起步阶段,县委、政府调动一切可用的力量,整合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形成合力,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迈进;阳高的发展路径,应是落后地区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新典范,值得借鉴。

  思考之三 加快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变,必须在转变经营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发展机制上做文章。常言道,思路一变天地宽。阳高正是在穷则思变中,跳出了传统农业的旧模式,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全面突围。令人更加欣慰的是,大棚蔬菜产业对于阳高来说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开始,建设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也已起步;组建集团公司,抱团发展,实行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阳高也初露端倪,只要坚持不懈的实践、探索、创新,阳高打造全省蔬菜强县的目标定能早日变为现实。

郑重声明:资讯 【大同大棚蔬菜成就农民致富大产业_中华会计网校】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