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掉的“灾难”:雷克萨斯如何面对国内市场“召回门”?雷克萨斯(Lexus)的品牌名称源自英文luxury(xx品),从80年代末开始进入北美市场以来,丰田汽车用了近30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xx迎合美国消费者的xx轿车品牌。这一品牌旗下产品同样获得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因为在对豪华、xx的理解上,中美消费者有着诸多的共同点。不过,随着去年丰田汽车全面身陷“召回门”之后,雷克萨斯也未能幸免。几天前,当丰田汽车再次抛出“27万辆雷克萨斯和xx汽车召回”的重磅新闻后,也给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召回”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这个结论可能是“厂商产品存在问题、缺陷或质量问题”,或者是“厂商负责任地将缺陷消灭在萌芽阶段”。不过对于任何一个豪华车或xx轿车品牌,没人会愿意将自己的品牌和召回联系在一起。这也就是为什么丰田汽车在两年前便知道了雷克萨斯相关车型可能存在的缺陷,却在两年后的今天才宣布召回的原因所在。从故障车辆分布区域分析,日本涉及召回车辆为9万辆,美国为13.7万辆汽车。至于剩余的4万余辆汽车,丰田汽车计划下周陆续公布受影响的区域等其他细节。可以肯定的是,国内市场将首先召回5791辆LS系列,LS也是雷克萨斯旗下最昂贵的一款车型。 一个多月前的5月21日,丰田汽车刚刚宣布在国内召回818辆LS460L及LS600hL,原因是车辆转向系统控制程序不恰当,有可能造成方向盘位置偏离。这批车型的生产时间在2009年至2010年,而本次召回的5791辆雷克萨斯LS系列车型的生产时间区间为:2006年9月5日-2008年7月2日生产的LS460、2006年9月5日-2008年8月1日生产的LS460L、2007年7月3日-2008年8月21日生产的LS600hL。召回这批车型,意味着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最尊贵的一批客户们不得不因为车辆质量隐患而把车开进雷克萨斯的4S店,目前相应的补偿措施尚未明确,但所有人都清楚,这些尊贵的客户,是谁也不愿得罪或失去的。 这次雷克萨斯全球范围内的召回,和进/排气门弹簧的材料有关。作为汽车发动机中为数不多的、对材料要求较高的小零部件,进/排气弹簧的寿命和性能对发动机的影响非常直接和明显。即便是一款普通的车型,对该零件材料和热处理的工艺也有着严格的要求。雷克萨斯“栽在”这个弹簧上,让人唏嘘不已。后续的问题是:除了雷克萨斯,其他丰田车型的进/排气弹簧是否存在相似的问题或相同的问题隐患?相同型号发动机,应不仅仅只出现在这27万辆雷克萨斯和xx身上。对丰田汽车而言,更麻烦的事情也许才刚刚开始。 去年一年,丰田汽车总计召回的汽车数量已经超过了其在2009年全球的产销量。对于任何一家汽车制造商而言,这都是难以接受。丰田汽车的股价也在过去的半年内下跌了28%,无论是对客户、股东还是厂商而言,丰田汽车“持续不断”的召回都是一场噩梦。如今,这一噩梦已经传染给了雷克萨斯,对于丰田汽车旗下的xx品牌而言,雷克萨斯对召回的承受能力要远低于丰田品牌。 对于任何一位车主而言,都不希望看到自己的爱车被召回并拆开发动机,进行进排气弹簧的更换,这和一个人被通知去医院做“心脏手术”一样难以接受。丰田也将为此付出数亿美元的代价,这还不包括可能的官司和索赔要求。这些车主们购车时的花费都相当惊人,在中国市场,购买一辆雷克萨斯LS系列车型的裸车价格为140万至210万人民币,税后的实际总花费可能更加昂贵。尽管目前公布的召回数量仅有5791辆,但整个召回过程中,雷克萨斯品牌所要承受的压力可能会比丰田品牌更大。 在经历了连续四年的高增长后,2009年起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出现了罕见的下滑。2008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全年销量便达到了3万辆,具备了国产的潜力,但两年过去了,雷克萨斯迟迟未能推动国产进程。在宝马和奔驰销量一路高歌猛进的2009年和2010年,年轻的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却似乎迷失了方向,前景堪忧。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雷克萨斯国产,两个合资伙伴如何分享这一xx品牌将成为丰田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另外,ES系列车型一旦率先国产,将会对雷克萨斯ES系列现款车型的价格体系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早期购车者的情绪。目前奔驰、宝马和奥迪国产车型的售价区间已经相对合理,雷克萨相应车型国产后,在褪去了“进口车”光环后,售价体系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国产是福是祸?也许丰田(中国)自己也说不清楚。 济仁小评:雷克萨斯中国市场的“召回门”,涉及车型全部为LS系列,对雷克萨斯而言,又将是一场严酷的“大考”。如何去说服这些最尊贵的客人?如何避免奔驰、宝马或奥迪趁火打劫?如何做好相应的赔偿工作?如何避免因召回引发的纠纷和官司?对于任何一个xx轿车品牌而言,任何时候发生的大规模召回都是一场“躲不掉”的灾难。 作者:童济仁 版权声明:本文系搜狐汽车{dj2}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搜狐汽车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 童济仁希望倾听您的声音,如任何建议和想法,可以致信:georgeren123#gmail.com(请将#改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