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级女声》看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弊端
新闻071班? 刘晓臣 0721200164
?
2004年,胡南卫视推出的低门槛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在神州大地掀起了收视狂潮。该节目也被《新周刊》评为2004年“年度创意TV秀”。随后,又迅速出现了类似节目::湖南经视的《明星学院》、华娱卫视的《我是中国星》(现在改名为《华娱星制造》)、上海卫视的《莱卡我型我SHOW)),还有央视《非常6+1》的特别节目《梦想中国》等等。这类电视选秀节目的出现一方面是符合当前“草根文化的崛起,精英文化的打破”的潮流,但过快、简单的模仿带来的是节目内容单调、品位不高,商业气息过于浓厚,数量众多.形成品牌者寥少等弊端。
一、《超级女声》引发的社会争论
2004年,由湖南卫视推出的低门槛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在神州大地掀起了收视狂潮。这档既不悦目也不悦耳的平民选秀节目,在“上星”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收视奇迹:在2004年的6月I日到7月10日之间,同时段的收视率排名仅次于中央一套(据克顿顾问公司的数据)。在一本正经的青年xx大奖赛日渐式微的情况下,这种制造草根偶像的另类节目却己经成为当前收视率的保证。这种节月在形式上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早己盛行于欧美的《POP IDO以流行偶像)》及《AMERICAN IDOL(美国偶像)》等节目。
火爆的选秀节目也激起了大众广泛的社会争论,炮轰的角度从节目本身的角度,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从商业运作角度,从文化角度等,很快很大程度超过了节目本身的内涵和影响。
1.?????? 教育角度:挑战传统教育理念,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2.?????? 社会心理角度:浮躁之风,投机心理,礼仪熏心等。
3.?????? 商业角度:商业炒作、重利轻义、迎合受众低俗化等。
究其选秀节目产生负面影响的社会原因,首先是表现在外在的社会中的浮躁之风,影响了青少年各方面价值观的形成,这是选秀节目盛行的社会本质原因。当代文化的主体是大众文化。从传统社会向大众社会的转变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它主要表现为教育普及、经济繁荣、公众闲暇增多以及消费观念流行。伴随这一过程,传统的以精英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也逐步转变为以大众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化。其次电视在电视选秀节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塑造人格还是营造社会风气,电视都以其极低的接收门槛和强烈的现实感对大众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平民偶像崇拜的“助推器”。
?
二、电视选秀节目的社会文化背景
1、时代主题发生转换:草根文化崛起
随着市场化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人一个世纪以来强大而持久的政治热潮在日渐突出的经济主题下迅速消退,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性在公众生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现。“政治生活在公众生活中收缩了它的领地,退回到背景位置上,让人民专心于自己的私人生活。”随着双休日制度的推行和节假日时间的延长,人们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据统计,中国城市居民可支配的空闲时间从实行双休日前的平均每天3.5 小时增加到之后的5.5小时,大量的空白时间需要由轻松惬意的活动来填补。休闲娱乐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众日常生活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这一过程,传统的以精英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也逐步转变为以大众草根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化。电视在文化转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塑造人格还是营造社会风气,电视都以其极低的接收门槛和强烈的现实感对大众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平民偶像崇拜的“助推器”——电视
当前的我国的电视己经成为了拥有最多受众和相当大影响的大众传媒,电视的xx性日益提高,电视的社会地位也引人注目。电视通过向社会提供娱乐的方式提供大量信息,电视是讲故事的工具,从当代人的童年时xx始就不断提供各种故事,培养人们的素质和倾向。当代文化是一种信息文化,信息的加工、存储、传递成为人类普遍和主要的实践活动。电
视,正是伴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足迹而产生的。《超级女声》制造了一场“全民狂欢”,有人说是娱乐领域的一次民主选举,正是由于受众能够观看电视,按动“拇指”来感受前所未有的自由、民主才使得这场狂欢具有平民主义精神。而电视文化就是这种平民主义精神的根源。
三、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弊端
1、内容单调.品位不高
这类节目在形式上基本都是一个模式:首先,参赛选手现场演唱或即兴表演小品或其他才艺展示,然后.评委进行现场点评,淘汰掉一部分选手,{zh1},加上观众xx,共同决定胜利者。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节目雷同的现象相当普遍,缺乏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久而久之,观众没有了新鲜感,节目也就失去了竞争力。尽管这些节目号称“大众化”、“平民化”,但其品位格调不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首先,参赛者自身的素质不高。电视“选秀”节目的胜出者可以进人唱片公司或演艺公司,被包装后推向娱乐界,有可能会大红大紫。这对于那些想一夜成名的人尤其是许多爱做明星梦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而且,比赛中基本上没有涉及到选手文化素质的内容,因此,许多人认为只要长得漂亮或是嗓音条件不错就能胜出。于是,观众在节目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稚气未脱的中学生在卖力地展现自己,有的装酷,有的发唠,自以为表现优良,其实是丑态百出。其次,过分讲求娱乐性。例如,“超级女声”宣称:不论专业或业余,不论5岁或者88岁,不论美丑,也不分贵贱,只要你觉得你能唱,你敢唱,就来唱吧。于是,南京赛区就出现了70岁的参赛者薛鸣华。同时,因为比赛是全程展现,其中自然不乏一些参赛者出洋相的镜头,唱不上去者有之,台风滑稽者有之,五音不全者有之,答非所问者有之,肉麻当有趣者也有之。观众从这种“洋相秀”中也获得乐趣,看看别人出丑,放松一下自己疲惫的心情,何乐而不为呢?缺乏深度和文化内涵、品种单调,是目前大部分电视娱乐节目{zd0}的不足,它们像快餐一样,让人吃的时候很开心,但吃完之后却没有回味。
?
2、商业气息过浓,xx性受质疑
仔细留意这类节目不难发现,过浓的商业气息,极端的功利性使得这类节目没有给人一种具有xx性的感觉。现在,“出名”正在成为娱乐业最实惠和便捷的赚钱方式。在娱乐界,“十年磨一剑”已经成了“瞎耽误工夫”的代名词,因为制作公司已经没有耐心让一个艺人像张国荣那样在舞台上被嘘上8年,才出人头地。在商业利益的牵引下,“另类出名”就成了捷径,而{zh0}使的帮手就是传媒。于是,要么由唱片公司或演艺公司主导,要么由某企业冠名,选秀比赛在电视屏幕上如火如茶地开展起来了,让人目不暇接。事实上,其背后是有力的商业操纵,有的胜出者其实早已被唱片公司看中,只是为了赢得关注,才安排其在比赛中获奖。此外,一个比赛的xx性如何,关键在评委身上,如果评委本身不是xx,素质不高,那么比赛的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尽管许多“选秀”节目的主办方都称评委是业界资深人士,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们大多是唱片公司或演艺公司的人员,也有电视台的导演及流行xx,有些人进人业界还只有几年时间,本身就不专业,怎么算得上资深人士呢?而且他们往往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待选手,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素质评判。在纯商 业和二流评委的操作下,再好的比赛节目也会变味,最终的产品恐怕也失去了质量保证。虽然个别人可以从“选秀”节目中胜出,可他们中又有多少人有发展的实力和后劲呢?难道比赛的目的就是产生一些鳖脚的明星来愚弄受众吗?
?
3、数量众多.形成品牌者寥赛
?
尽管“选秀”节目数量众多,但真正形成品牌的却很少,大多数节目都很短命,比赛办过一届便很难再继续了。以湖南卫视为例,它先后举办了“艺星制造I超级偶像选拔赛”、“冰力先锋全国乐队选拔赛”、“酒吧xx电视大赛”、“快乐中国·超级女声”、“金鹰之星电视新秀大赛”等活动,但没有哪一个成为像央视的“全国青年xx大奖赛”那样的品牌节目。品牌经营已成为媒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的增长点。只有重视品牌,科学经营,媒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目前的“选秀”节目大多内容单一、形式雷同,个性不突出,很难让观众有xxxx的感觉。品牌的基础是质量,质量升华才能形成品牌。但此
类节目商业性过强,缺乏文化内涵,在质量上无法形成有力的保证。没有观众忠诚度的节目,是不会长久火爆的。电视媒体应该靠节目的品牌赚钱,而不是靠简单xx其内容来获取一时的利益。不可否认,电视“选秀”节目是在娱乐化的大潮下应运而生的,是电视媒体翻新的一张“娱乐牌”。电视人在为此类节目的高收视率欣喜的同时,也应注意其存在的诸多
问题,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节目,否则,它也可能最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
?
?
参考资料:
?
1.????? 张同道主编:《时尚拼贴-一解析中国电视栏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dy}版,第49页。
2.????? 陈龙:《在媒介与大众文化之间:电视文化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dy}版,第26页。
3.????? 郑欣等著:《平民偶像崇拜——电视选秀节目的传播社会学研究》,2008年{dy}版,第3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