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新城:工业园区和产业地产的升级版_嘉恒物流_新浪博客

(1)总部经济的概念

总部经济,可称为首脑经济,是经济活动价值链中的xx部分。广义理解,总部经济是指经济与非经济的、官方与非官方的,带有总部性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这些机构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科研组织,也包括生产、研发、营销、管理等各种经济组织。从价值形态看,总部经济是这些机构和组织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总和。从狭义理解,总部经济是一国内外带有总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经济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宏研究员在国内首次提出总部经济理论,并对总部经济概念进行界定,他认为“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zy}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2)总部经济的产生

总部经济是高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转变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它的形成原因:

A、先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市场和竞争全球化”。

一方面是通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货物、资本、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公司在区位上的选择越来越自由,交易可以通过电子网络来进行,电子银行使得交易结算变得更方便;另一方面后工业社会将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这必然要求经济运作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其中企业的营销、研发或管理总部脱离生产总部而另行设立,这本身就代表一种分工和专业化倾向,因而就使全球的竞争优势基于一定的地域空间上获得,出现了聚集与分散两种不同的作用力,导致了区域机构变迁,跨国公司总部向某些城市集中。

同时由于大量的企业在特定区域聚集,就会产生外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由于外部规模经济,总部在地域上集中,可以共享当地的辅助设施、共同的基础与服务、xx的人力资源供给等,最终带来企业运营成本的节约。

B、总部经济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出现的一个现象。

从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企业总部向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迁移是近一、两百年来持续发生至今仍在继续的一个现象。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工业化、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与之相伴随的是,企业总部向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迁移。如英、美、日、德、法等国xx的城市,包括亚洲的新加坡和我国的香港等地,都聚集了大量的企业总部及其派出机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对各种发展要素、经济资源的需求和吸附空前增大,企业总部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在经济发展格局和空间布局上需要进行合理的配置。

C、总部经济是城市集化效应的结果。

城市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地,金融、贸易、教育、科研、人才、资讯、交通条件优越,具备更为完整的发展要素,特别是大城市,具有更为良好的发展条件,对中小城市的经济资源具有吸附作用。无论是外部机械迁入,还是内生成长,每个城市都聚集一定量的企业总部。另外,城市也是各种非经济的总部诞生地。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城市比农村更具xx性,大城市比中小城市更具优越性,造成不同级别的城市拥有相应等级的非经济的总部。在某种意义上,城市的基本骨架就是各种总部,而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各种类型的总部逐渐聚集。

D、总部经济是企业扩张壮大的必然选择。

企业总是追求净收益{zd0}化,选择往预期收益成本比更高的地区发展。从表面来看,在城市、特别是知名度很高的大城市,商务成本相当高,但这些地方经济运行效率高、市场条件好、综合发展环境优良,企业成长的空间大,企业的发展前景与在小城市是不能相比的,因而导致总部往大城市迁移,这就是城市发展壮大的内在原因。目前,中国已经历了25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即使在全球经济低迷时期,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经过长期的能量蓄积,国内企业正处于扩张冲动的快速成长期,迫切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设立企业的总部;

(3)总部经济的特征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表现出知识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特征:

A、知识密集性:“总部经济”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zg}的区段,企业的研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属于知识密集性劳动。

B、经济集约性:按照总部经济模式发展区域经济,{zd0}限度地利用了中心城市服务业发达、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zd0}限度地利用了生产基地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优势,{zd0}限度地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体现集约经济的特点。

C、产业延展性:“总部经济”形成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经济链条,不但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而且能够实现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和扩散。

D、机构层次型:“总部经济”模式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域,其产业功能、规模都各不相同,具有全球总部、地区总部、国内总部以及行政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多种层次,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

E、发展辐射性:在“总部经济”模式下,可以通过“总部——加工基地”链条实现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向欠发达地区的强力辐射。

F、合作共赢性:“总部经济”模式改变了区域之间对同一产业在企业、项目上“非此即彼”的无序争夺,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实现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之间通过价值链不同功能的再分工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达到共赢结果。

(4)总部经济的结构形式

总部基地是总部经济理论的一种实践,体现了合作、服务、(资源整合下体现)低成本等特点;随着不断的实践,主要表现为中央商务区、企业总部花园两种形式,其中,总部花园又可理解为商务花园,是未来企业总部选址的潮流。

企业总部花园发展对于中央商务区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既要设施完善先进、环境整洁优美,又要具有发达的知识服务业链条与其配套,还要能够满足企业总部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居住、生活的需要。

首先,优化内外环境,完善配套硬件设施。在整体规划方面,企业总部花园借鉴中国传统建筑围合式空间与西方开放式街区的精髓,在公共和私密建筑空间中,将庭院空间与街区空间巧妙运用,令各个独立楼宇既相对开放,又共享庭院空间。在单个总部楼的设计上,通过精心布局和朝向推敲,使每一幢总部楼都获得{zj0}视野与采光,每座总部楼单体摒弃浮华与做作,体现稳健、典雅、含蓄、简洁的企业总部特质。总部基地总体绿化率约50%以上,庭院式中心绿化、点式组团绿化同带状公共绿化相结合,层次分明,分级明确,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总部基地内每个庭院中心均设置一处餐厅,满足企业总部负责的工作用餐需求或休息、会客的需要;设立的健身中心、疗诊所、信贷、银行、邮政、超市、餐饮、娱乐、六星级酒店等配套设施,满足企业总部成员工作与生活的各种需要。

其次,改善区域软环境,吸纳知识型服务企业入驻,为企业总部提供配套服务。要使入驻总部基地的企业总部得到应有的发展,必须在改善区域软环境上下功夫,不断完善为企业总部提供配套服务。为此,企业总部花园不但规划有科研总部群、产业总部群、金融总部群等不同的总部楼宇群落,还规划了服务区、商业区、会展区、绿化区等共享区域,总部基地成立总部服务社,建设了如下四大体系的配套服务:一是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包括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租赁等;包括信息服务体系,通信、网络、咨询、策划等;二是中介服务体系,包括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法律服务等;三是服务支撑体系,包括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与建设发展同步,总部基地内资产管理、技术转化和人才交流、国际会展等专门为企业总部进行信息、金融、人力资源服务的"软件"配套措施已在企业总部花园加快建设和运营;四是专门针对企业总部花园入驻企业的实际需求推出了"总部特色服务",包括客户服务大使、特别安保服务、特约经营服务、配套招商服务、物业管理培训服务等。

同时,企业总部花园通过建立企业家俱乐部、网络社区,实现社区内企业家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使总部基地成为总部的真正家园。因此,企业总部花园的结构形式与中央商务区(CBD)有着明显的不同。

成熟的{zy1}型企业越来越重视在充分展示自身实力的同时,更需要一个独立、坚实而强大的策源基地,以便在尽可能近的范围内,在最适当的时间和最适当的地点,将优势力量在投入到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

总部经济正是市场竞争加剧,经济全球化、专业化以及产业分工精细化等经济发展的综合表现。实践证明,总部商务活动集中的领域,聚焦、辐射效应十分重要。

纽约、新加坡、香港是全球总部的主要集中地,总部经济促进了这些城市(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1)纽约:全球总部经济的成功典范

纽约是目前举世公认的国际城市,也是全球总部经济的成功典范。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竞争优势和独特魅力来自于它在银行、证券、保险、外贸、咨询、工程、港口、新闻、广告、会计等领域为美国甚至全球提供的优质服务及其由此奠定的难以取代的国际地位。这里不仅云集中了全球相当数量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外国银行及从事金融交易的其它公司,而且也是世界{zd0}跨国公司总部最为集中之地。在财富500强中就有46家公司总部选在纽约,而美国其他任何大城市都不能与其相比,如芝加哥和休斯顿分别只有15家,只及纽约的1/3,其它大城市更不能与纽约相比。纽约制造业总部云集,与其发展形成了配套的新型服务业。在纽约,有法律服务机构5346个,管理和公关机构4297个,计算机数据加工机构3120个,财会机构1874个,广告服务机构1351个,研究机构757个。纽约有制造业公司有1.2万家,许多全球制造企业都在这设立了总部机构(如洛克菲乐中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经济中心,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纽约总部经济形成的主要城市资源因素有:纽约具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纽约具有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纽约金融、保险业非常发达;纽约新型服务业发达;纽约文化、生活环境优越。

(2)新加坡:东南亚及全球总部集中地

今天的新加坡已俨然成为东南亚乃至全球最为xx的总部聚集地之一,在全球贸易和国际金融业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乎所有的外域跨国公司都选择了新加坡为进军东南亚的起点,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地区总部来实施其海外扩张战略。{zx1}统计显示,全球有6000多家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仅中国就有超过230家企业在此投资,美国和欧洲投资的企业分别超过了2000家,日本企业1800家,印度企业800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企业800家。去新加坡投资的企业家大都选择制造业、电子、化学、技术、后勤、电信、信息科技、广告、旅游、高级餐馆、酒店、银行、保险及建筑业等。另据统计,早在1994~1996年的3年间,国际跨国公司与新加坡公司就在该国建立了62个大型研究与发展中心,总投资额达14亿美元,仅1995年一年就有30个国际型研究与发展中心在新加坡设立,总投资额为7亿美元。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表的2003年国际投资研究资料表明,自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的15个月间,跨国公司在52个国家和地区内新建立或重新部署了829个公司总部,其中624个落户在英、美等发达国家,191个分布在新加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总部在美国的IBM就在新加坡设立了地区总部,负责IBM在亚太地区的生产与销售。由表可知,新加坡在发展中国家(地区)中对于跨国公司总部{zj1}吸引力,而且其发展规模已远远超过部分发达国家,成为亚太地区当前极具实力的“总部基地”。

(3)香港:亚太总部集中地

香港的总部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对于香港经济已经产生相当的影响。随着香港的总部经济由“自发”发展向“自觉”发展的转变,随着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联合的进一步加强,总部经济对于香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香港的确有骄傲的资本,弹丸之地竟拥有107个国家的领事馆或总领事馆,比纽约的93个还多。而作为亚太地区传统的“总部经济”中心,目前有超过3800家跨国公司在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办事处,在整个亚太地区位居榜首。

近年来,吸纳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竞争相当激烈,新加坡乃至内地一些城市都在与香港争夺“总部经济”{dy}高地。但到目前为止,香港仍是跨国公司亚太地区总部的{sx}之地,其他城市短期内很难取而代之。数字表明,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主要从事商业及服务业方面的业务,这也充分显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在吸纳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据统计,2005年有逾500家海外公司来港设立地区总部;2006年有1200家海外公司在港设立地区总部,为历年之最,香港的跨国公司亚太地区总部{sx}之地的地位依然稳固。在香港的种种优势之中,现在最为跨国公司看重的是紧贴内地这个庞大市场。尽管内地某些城市在某些方面或许超过香港,但总体来说,香港在开放度、商业、服务、通讯和交通等商业环境方面仍处于优势。如香港具有独特的自由港地位,能做到经营自由、货物进出口自由、资金进出自由。此外,香港还具有低税率、金融体系健全、法制环境理想、产权观念牢固等优势。因此,香港已连续多年被世界xx机构评为全球经济自由度{zd0}的地区。

(4)纽约、新加坡、香港发展总部经济策略

在总部经济的形成过程中,纽约、新加坡和香港的政府都采取了各有特色的促进措施,确保对全球总部的吸引,并促使经济成功转型。

为了扭转总部外迁不利局面,纽约1976年开始实施调整战略,其中主要包括实施城市工业园区战略。一是建立“袖珍工业园区”;二是建立“高科技产业研究园”。三是全面改善与提高该市的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营造更好的“总部环境”,努力使人口和外迁的企业总部回流、落户纽约。

新加坡政府在发展总部经济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大力发展金融和商业服务业。政府先后制定《1972年度预算报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发展规划》(1981年)和《新加坡经济:新方向》(1986),确立了亚太地区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的地位。二是制定吸引“总部”的差别性优惠政策。包括特准国际贸易计划、商业总部计划、营业总部地位、跨国营业总部奖励等。

香港特区政府从各个方面改善经营环境,以期吸引企业总部入驻。一是香港兼具良好区位条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不仅拥有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而且其国际机场空运能力xxxx。二是香港具有健全的法律制度。香港的法律原则、法治精神和司法独立性、稳健性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三是香港税收制度、金融环境良好。香港拥有一个简单易行和具吸引力的税制。四是香港坐拥亚洲及中国大陆这片xx腹地,成为香港吸引大公司地区总部或亚太总部入驻的重要条件和优势资源。

(5)总部经济对纽约、新加坡、香港产生的影响

纽约、新加坡、香港在发展全球总部经济后,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定位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A、纽约:巩固了全球经济中心的地位

总部经济巩固了纽约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一是全球金融中心。除有美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380家银行外,美国10大银行中的4大银行总部位于纽约;二是现代服务业中心。美国6家{zd0}会计公司中的4家、10家{zd0}咨询公司中的6家在纽约,10大公共关系公司中的8个位于纽约。

B、新加坡:从“制造基地”到“总部基地”

20世纪70年代,制造业成为新加坡占主导地位的经济部门。到了80年代初,新加坡全面接受了跨国公司的资本、技术、企业家精神和管理模式,为后来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以金融和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吸引大量跨国公司总部入驻,制造成本的上升又迫使企业将制造环节外迁,同时它们的总部及科研开发部门留在这个城市国家内,最终完成向总部经济的转型。

C、香港:总部经济助推其向国际化大都市转型

一是总部经济使香港的国际商贸、运输中心地位得以加强。二是总部经济加强了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将金融优势转化为经济繁荣。三是总部经济促进了香港国际信息中心的建设。香港是当今全球资讯流通最自由的国际大都市,正成为优越的国际信息枢纽之一。

(6)发展总部经济的一般性条件

在对纽约、新加坡、香港等城市研究之后总结出一个城市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具备五个方面的条件:对一个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一般性条件进行如下概括:

{dy}个条件是区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能够使得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性价值活动的创造。提高城市的人力素质,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该城市创业发展,是该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比如,在过去4年里,香港特区政府用在教育方面的开支比1997年时增加46%,良好的人力资本是香港成为外国公司亚太地区总部和地区办事处{sx}的至关重要的原因。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国际化人才和开放式的知识创新氛围。丰富的人力资本和教育资源,可以满足公司总部知识密集型价值创造活动的特定需要。纽约、香港、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等这些城市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吸引大批集团公司总部所需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入驻,这是其发展总部经济具有的优厚条件。

第二个条件是区域要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比如纽约、香港、新加坡等城市,公司总部在这些城市聚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城市xx的区位条件。这些城市xx的港口,为总部物流提供了便利。另外,便利的交通运输,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也是决定总部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便利的交通网络,有利于公司总部与公司内其他分部、子公司、加工基地之间的各种联系,这能够使公司主要决策者与相关人员之间有良好接触,掌握公司运营脉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条件是区域必须具有便捷的信息获取以及良好地同异地沟通的信息通道,同时在基础性资源条件方面能够同附近周边地区形成较大的差异。便捷的信息、网络可以大大节约公司总部与制造加工基地分离导致的空间成本,进而有力地吸引银行、集团公司总部的落户。如三个全球性城市,即纽约、香港、新加坡集中了数量极多的大跨国公司的总部,这与其便利的信息获取和沟通渠道是密不可分的。与此同时,在基础性资源方面,比如土地、普遍劳动工人等,该区域与其周边地区应形成较大的落差。这样可以增加企业利用区域之间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进行获利,从而促使总部经济在该区域的形成。

第四个条件是区域必须具备良好高效的法律制度环境,具有多元的文化氛围。发展总部经济,除了城市建设等硬件要达到较高标准,更重要的是在城市管理、文化氛围等软件方面具备良好的素质。发展总部经济要具备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城市决策层要努力营造{yl}的投资发展环境,使城市的综合营运成本{zj0},并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法律法规要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加政府的透明度,为投资商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城市的社会服务体系、市场秩序、通关秩序、诚信体系、社会治安状况、城市文明程度等等也要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发展总部经济要使城市成为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熔炉。宽容的多元文化、多元梦想的城市性格正是一个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必备条件。宽容多元的人文环境可以降低企业空间成本,而语言和文化习惯的相同或相近,有助于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流。

第五个条件是区域应逐步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应覆盖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事实上,国际化程度高、对公司总部吸引力强的城市,服务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都在70%以上,比如香港,它的服务业比重已达到了82%。高度发达的服务业、连贯性的鼓励竞争制度、完整的服务业发展战略,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与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

(1)国内总部经济的发展格局

北京从2003年提出建设国内{sg}总部基地(丰台ABP),兴起了国内对于总部经济的研究和关注,总部经济已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部基地建设成为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抓手。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006年,“总部经济”工作被列为上海市经委20项重点工作之一,并专门为此成立了上海总部经济促进中心,负责搭建政府、企业、理论界有效沟通的平台。2007年,上海明确了“总部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提出了用3-5年时间打造国有国际水平的16个总部基地。

成都市2006年春季,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总部经济”赫然在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科技商务、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现代制造、产品研发等不同类别的总部经济区。”总部经济成了成为经济发展的一杆旗帜。目前,成都总部经济“3+X”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呈现,“3”指的是青羊区的青羊工业总部基地和青羊绿舟•税源总部基地、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的空港总部基地、成华区的龙潭总部城三个大型的总部基地项目;“X”指的是其他中小型总部基地项目,包括金牛高科技产业园、锦江工业总部基地、武侯工业园总部基地、天府软件园等园区或园区里的总部基地项目。”

天津、沈阳、杭州等国内多个城市,近两年也相继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的规划,试图在打造区域总部基地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因此,国内总部经济的发展格局呈现以下特点:

A、以上海、北京、广州等为代表的全国性中心城市,发展跨国公司亚太地区总部、中国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

B、以深圳、杭州、成都、青岛、武汉、大连、西安等为代表的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部分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国内大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省级大企业集团总部等。

C、以宁波、济南、厦门、郑州等为代表的省级中心城市,发展国内大企业地区总部、省市xxxx总部及某些优势产业国内大型企业总部等。

(2)国内总部经济的发展特点

在我国,虽然总部经济起步较晚,但发展趋势良好。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热情高涨,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主要有四大特点:

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成为国内总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北京、上海、广州等;

B、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国内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中小城市企业总部向大城市迁移,大城市的企业生产基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双向流动趋势;

D、区域性“总部-生产基地”模式初步形成。

总部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发展总部经济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对中心城市和欠发达地区都有积极的意义。

(1)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大量企业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考虑,选择了企业总部和生产制造在空间地理上的分离,公司总部在特定地域上的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是推动经济空间结构调整。总部经济通过其投资的空间聚集使地区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较大的人口规模、便利的交通条件,容易从外部获得技术、熟练劳动力及高级管理人才等创新要素,从而吸引区外的公司投资,外来的投资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完善和优化了本地的产业链。

二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企业总部的设立将带动区域内产业的迅速升级换代,改变区域内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再次,扩大当地就业。不仅促进商务服务产生的就业,而且与经济的繁荣相连,城市基础设施、物业、绿化等等服务需要,也创造了新的就业。

三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源泉。由于当今世界的先进技术90%出自或受控于资金和研究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因而公司总部在地域上的集聚有利于推动区域技术进步,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四是创新经济运行机制。经济运行机制创新主要是指政府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微观主体的动态决策和市场结构的调整与转变。机制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活力源泉。企业总部进入区域的过程也是个包括政府、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一个动态调整过程。通过对旧体制的改造,建立新的规制,使得系统健康协调的发展,以达到系统优化。

(2)企业总部对中心城市的收益

中心城市总部经济的形成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发展总部经济符合中心城市资源禀赋特点,是中心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来说,总部经济能够为中心城市带来五种效应:

一是“税收贡献效应”,总部对于中心城市的税收贡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税收贡献,企业无论采取那种组织方式,总部如果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都要向总部所在地方上缴一定的税收;另一方面是企业总部员工的个人税收贡献,在总部工作的高级白领,其丰厚的个人收入,必然要通过个人所得税形式为总部所在区域经济做出贡献。

二是“产业乘数效应”。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必然带动相关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为企业总部服务的知识型服务业产业链,包括由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组成的金融服务业,由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由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等等。实证研究表明,跨国公司总部向一个区域迁移,会带动几个、甚至是十几个与其有紧密业务关联的知识型服务公司随之迁移。与此同时,总部经济所带动的商务写字楼、房地产等城市投资对中心城市的增长贡献也是很大的。通过总部经济这种“乘数效应”可以扩大一个区域的经济总量,提升第三产业结构水平和区域经济竞争力。

三是“消费带动效应”。总部对于所在区域的消费带动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部的商务活动、研发活动所带来的各种配套消费;第二方面是总部高级白领的个人生活消费,包括住宅、交通、子女教育、健身、购物等等,这种消费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劳动就业效应”。总部经济发展会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智力人才资源,带来大量高智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产业乘数效应,带动第三产业,包括知识型服务和一般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五是“社会资本效应”。一个区域聚集了大批的企业总部,说明这个区域的商务环境、综合环境比较优越,无形之中提升了这个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地位,促使这个区域的地产升值。同时,总部经济加速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与聚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互动,加快这个城市的国际化步伐。

基于上述分析,总部经济是我国中心城市产业升级、品位提升的动力引擎,也是政府推进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

(3)总部经济对欠发达地区的意义

根据总部经济理论,欠发达地区如能跻身总部经济价值链的制造基地环节,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企业的产品制造功能可直接带来欠发达地区产业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同时,制造基地的形成还能为欠发达地区带来产业聚集效应和产业乘数效应,从而继续放大区域产业总量。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制造基地的落户,可使所在地的各种经济资源得以迅速xx,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二是对就业的影响。一般而言,制造基地所需的普通劳动力要实现本土化,即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这将进一步扩大区域的就业总量。制造基地通过学习培训、技术推广等方式,培育熟练的生产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制造基地生产技术的溢出效应及竞争机制,还将推动生产基地人才素质的提升和外地人才向该区域涌入,促使欠发达地区就业结构趋向高级化。

三是对税收的影响。制造基地的企业大部分属于加工制造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设立的加工制造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大、生产资料流动量大、市场交易量大等共性,这类企业创造的利润和税收数额不菲。此外,制造基地一经落户,固定资产的xx弱流动性决定了此类税源大户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四是对消费的带动。制造基地可从4个方面来影响区域消费总量:企业职工的个人生活消费总量,企业集体新增的消费总量,制造基地形成或入驻而新增的社会公共消费总量,制造基地的关联产业及其就业人数的增加带来的区域消费量的提升。

欠发达地区如果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结构升级的机遇,承接其制造基地转移,形成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增强加工配套能力,是区域经济从欠发达走向发达成熟的重要路径。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总部新城:工业园区和产业地产的升级版_嘉恒物流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