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逝去的水部菜头桥

引用 逝去的水部菜头桥

2010-06-26 06:44:27 阅读11 评论0 字号:

 

引用


 

  古时候,福州水部有三座桥: 燕桥、太平桥、菜头桥。随着旧城改造的进程,燕桥已被开发商拆毁。太平桥也已成旱桥,围进入火巷里一小区里(见下左图)。然而,菜头桥却不知所踪。 

逝去的水部菜头桥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福州有民谣曰:“竹横前后屿,柳倒大小桥。郑唐题诗菜头桥,玉带环腰紫林庵”。鼓山脚下的竹屿、横屿、前屿、后屿这是众所周知的。“柳倒大小桥”:大桥即现六一北路现白宫大酒店旁的桥,也就是民国时期建的的福州第二桥;小桥即现六一北路原市商业车队边上的小桥,以前种有许多柳树垂于岸边。“紫林庵”即现泮洋村紫林庵,是旧时旅客歇憩投宿的必经之路。福州话称萝卜叫“菜头”,但“菜头桥”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有关资料中没有详细介绍。因此,我要考证“菜头桥”的具体位置。

  福州历史上有一个阿凡提式的人物叫郑唐

(堂)与“菜头桥”有关的,他的家就在菜头桥旁,《闽都别记》、《全闽诗话》、《福建通志》等典籍都载有他的传记。八十年代福州xx的编剧张传兴将流传在福州民间的郑堂的故事撰写成《郑堂的故事》一书,将郑堂秉性刚直,聪明过人,一生无意功名,却善于运用巧计惩治凶顽,打抱不平的形象描绘的淋漓尽致。

 《闽都别记》第二百九十二回有郑唐(堂)与“菜头桥”的描述:时值元宵灯节,无处不灯火辉煌,郑唐遂于板桥搭一灯棚,以菜头削雕为木笔灯,周围悬挂。郑唐便将雕削菜头灯之法传授给诸邻居,大家都学做菜头灯挂卖。由于制作菜头灯所用菜头甚多,各处菜头船都赶到板桥头叫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板桥地名不知不觉中竟被改为“菜头桥”。元宵佳节过后,虽说菜头灯不再制作,菜头船仍然汇集于此xx。

  郑唐撰联菜头灯,每晚都有新对联。路途极远的人都会赶来观看,虽然看不懂是何意思,但灯棚之下总有人看得明白,自会解释给其他观众听。众人听了,无不道妙,一传十,十传百。{zh1},弄得人人皆知。故雕削菜头灯出卖可谓供不应求。

《闽都别记》成书于清乾隆年间,以此推算,菜头桥的建成年份应早于乾隆年间。

  在福州,问板桥则无人知晓矣,说菜头桥有人知道,但很少人知道其具体位置。对年青的一代来说,板桥也好,菜头桥也罢,都不知道在哪里。

  看过穆睦博友的《火巷里口的水涧殿桥》一文,我对文中的福新路与火巷里交界处的一座石桥——“水涧殿桥”(见右下图)产生了迷惘。据有关资料介绍,民国初年兴建的福州{dy}条马路“福新街”沿途有十四座桥梁,其中{dy}桥就是“水涧殿桥”。现在,我们首先要确定“福新街”是否就是现在的福新路?如果是的话,福新路与火巷里交界处的一座石桥就不是“水涧殿桥”。逛遍水部周边的大街小巷都没发现有“菜头桥”的痕迹,如果不是“水涧殿桥”,难道是“菜头桥”?

逝去的水部菜头桥 - 囊邮斋 - 囊邮斋的博客

  一个休息日,我又一次来到火巷里,向路过的几位有一定年龄的老人询问“菜头桥”的痕迹,得到的均是摇头。我不甘罢休,就进入火巷里的寺庙里询问,刚好碰上一位当地的中年人。他说,菜头桥是在河西岸的水部阔埕,实际也是旱桥,就是现在的榕城花园小区内。火巷里巷口的石桥叫“水涧殿桥”,当年,桥头的水涧殿建为水涧小学,近几年改为阳光国际幼儿园。

 遗憾的是,1990年由于开发榕城花园小区,菜头桥被彻底拆毁,只成了留在人们记忆中的菜头桥。

  这样,我们可以确认,“菜头桥”原址就在离火巷里“水涧庵桥”西南侧几十米处的榕城花园小区内。“水涧庵桥”是“福新街”上的{dy}座桥。当年,福州{dy}条马路就是经过几米宽的“水涧庵桥”,现在的福新路是后来扩建的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逝去的水部菜头桥】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