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中关村参加了一个家电论坛,大家讨论的其中一个焦点问题是电视面板的国产化。去年底,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联手开发、生产第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宣告生产线宣布正式启动。同时,该项目的运作主体——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华星光电)也宣布正式成立。
这对我国的彩电行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过去一年,由于全球液晶面板工厂在过去一年开工率严重不足,导致全球消费电子巨头在全球{qg}面板,尤其是液晶面板,供不应求,严重影响了国内彩电的生产,我国几家彩电生产厂商吃尽了苦头。
导致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中国内地企业自己做不了液晶面板,几乎所有的液晶面板尤其是用于液晶电视的液晶面板大小尺寸都依靠进口。中国内地液晶面板技术依旧止步于第5代以下生产线,而五代线以下的面板只能用于手机和小尺寸电脑屏幕。
液晶面板决定着电视厂商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左右着彩电企业的研发进程;而残酷的现实是,我国内地企业远远落后于日韩和台湾地区,处于弱势地位。在液晶电视向大屏幕发展的趋势下,国外大型面板企业掌握着{zxj}的面板技术,掌握着屏资源,话语权自然掌握在人家手里。国内彩电企业看似红红火火,其实底气不足,发展缺乏后劲。
所以,华星光电成立,主要依靠我国自主创新建设的、迄今国内{zg}世代TFT-LCD生产线——第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落户深圳,是我国在建立平板显示产业竞争力和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迈出的关键的极具战略眼光的一步,也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个新的里程碑。如果这个项目进展顺利,一方面,TCL将拥有自主发展话语权,另一方面,优秀的液晶研发团队也将成为对抗日韩彩电企业的一面旗帜。
我国不是没有面板生产企业,只不过作为核心技术并占据整机绝大部分成本的面板生产线一直停留在低次代与较低技术水平层面,而且我国液晶面板产业生产规模至今仍只占世界生产量的10%左右,而且这10%也都是集中在生产小尺寸上的,用于电视制造的几乎为零。所以,现在的问题是,这一面板生产的重大举措能否打破我国液晶电视大尺寸面板受制于人的局面,赢得中国本土企业在全球平面显示产业的话语权?而且日韩企业一直在试图遏制中国国内面板生产商的发展,国内企业真的有实际突破日韩的合围吗?
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彩电平板化的趋势,我国对液晶面板的需求越来越大的现实看,华星光电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Display
当然,这种大型项目离开国家的扶持是不可想象的。好在2009年4月,国务院已经批准印发了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将TFT-LCD液晶平板显示列入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一系列政策充分显示了国家对该产业的重视。所以,业内人士认为,从国家的角度看,进军液晶电视上游的面板行业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全面升级,对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国家拉动内需也相当有利。
华星光电上马8.5代面板,是不是合适?华星光电的技术水平究竟怎样?会不会像此前的一些企业一样就算企业切入了面板生产领域,也只是停留在面板组装层次?
的确,技术的自主创新和突破是打造全产业链家电产业的关键。而中国企业要想获得液晶产业的核心技术,就不能依靠长期以来“市场换技术”的固有思路,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就必须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而这一条道路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必须下大决心大力气来研究与实践。
作为中国内地率先诞生具备TFT-LCD彩电产业链全制程的企业,TCL决心将产业链条向上延伸至核心部件领域,完成新型平板电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形成良好的上下游配套,从整体上提升中国彩电企业的竞争实力,对于改变我国彩电企业“缺芯少屏”的现状,意义重大。
TCL的雄心并非一日之思。早在多年以前TCL就着力于液晶面板产业人才的储备,而今贺成明、陈立宜、金旴植、杜智勇、王国和、黄文君等200人的核心技术人才团队建设已经完成,此批核心技术人才团队学历水平高,业内经验丰富,覆盖了从制造的全流程到研发、品质、基建、供应链等全部环节,可以说华星光电是目前国内高世代面板工厂中技术实力最强的团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研发与创新能力。
8.5代线的选择同样可以视为TCL一个切合中国实际的明智选择。液晶面板生产代决定的是面板分割尺寸的大小,一般来说,第5代线主要针对26英寸以下的产品;第6代线主要针对37英寸及以下的面板;第7代线主要是针对47英寸以下的产品;8代线则主要针对55英寸以下的产品。从市场状况来看,超高世代线虽然能切割更大尺寸的液晶面板,但是实用价值非常有限,投产大产出低。相比较而言,8.5代线则有着非常高的切割效率,切割覆盖尺寸较广。可以说8.5代面板生产线,在近些年来将会是国内未来电视面板的主流,也是适合中国市场的面板生产线,因而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其市场前景。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