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标准铸造精品(转自“铸造”杂志社)_亦情轩_百度空间
    2010年4月7日至9日,由、全国铸造学会质量标准工作委员会、中国铸造协会质量标准工作委员会主办,上海宏钢电站设备铸锻有限公司、福建益强铸造材料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中国铸造质量标准论坛——铸钢件的生产与管理”专题会议在上海新苑宾馆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七十位铸钢业界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等莅临本次论坛。
    论坛首先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在开幕式主席台上就座的(封题照片中自左至右)是: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葛晨光研究员,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铸钢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韶铸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启平,上海市铸造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方裪,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铸钢分技术委员会前主任委员、沈阳铸造研究所前副总工程师张仲秋研究员,上海宏钢电站设备铸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钢”)副总工程师吴铁明,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铸钢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暨南大学李卫教授,福建益强铸造材料有限公司陈宜秀总经理。上海市铸造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方裪尽地主之谊,率先发表讲话。他用几个数据(如上世纪80年代时,上海就有铸造企业1000余家,而目前仅剩约390家,到2012年将要减少至200家等)着重介绍了上海铸造业发展态势,尤其是面临“把量减下来,把质提上去”不可逆转的趋势。他特别提到,要想在“黄金地价”的上海地域内搞铸造生产,迫在眉睫的便是面临着必须走产品“精、专、特”及绿色铸造之路的严峻课题与挑战。
                                       张方裪秘书长致辞
    紧接着,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铸造学会质量标准工作委员会、中国铸造协会质量标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葛晨光研究员致欢迎词。他首先向与会专家和代表表示由衷欢迎与感谢,并代表主办单位向为本次会议提供鼎力支持的协办单位——上海宏钢电站设备铸锻有限公司和福建益强铸造材料有限公司致以诚挚的谢意。他指出,本次论坛是在总结2009年“首届中国铸造质量标准论坛”受到业界欢迎与肯定的经验基础上,为促进铸钢标准的宣贯、铸钢生产技术与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而召开的,旨在使我国铸造标准化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并进一步掀起高潮。在回顾近几年来我国铸造标准化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基础上,他尤其点明了标准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要做好铸造标准化工作,首先,要做好我国铸造标准体系的编制工作,要把有利于促进我国铸造行业节能减排、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铸件质量的项目纳入铸造标准体系中;再有,要把好立项关,哪些标准应优先制、修订,要分清轻重缓急;第三,应确保标准制、修订的工作质量,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规定的工作程序组织好铸造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的征求意见、审查和复核、报批工作。目前,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八个分技术委员会,需要制、修订的标准有很多,要实现上述工作目标,确实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铸造产品质量要提高,标准工作须先行;有了标准,宣传与贯彻工作不能少,只有有关方面都吃透了标准的内涵,标准才会真正成为一个利器,进而有助于指导生产,最终获得铸件精品。
    论坛演讲开始,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铸钢分技术委员会前主任委员、沈阳铸造研究所前副总工程师张仲秋研究员以“纯净铸钢及其精炼工艺”为主线,具体以“大型超低碳纯净马氏体不锈钢铸件先进制造技术”为题进行了精彩演讲。他列举了当前航天器制造中用xx铸件代替焊接件的趋势,火车用摇枕及转向架铸件等因列车提速而凸显的安保课题,大型发电机组用高附加值铸钢件的国产化等无不对所用铸钢件的成分、组织及性能控制提出了极高要求等。他还特别强调,要满足这些高要求,一要看对材料的掌握水平,也即谁掌握了先进、适用的材料,谁就将占据未来的铸件市场;二是从源头上有效解决铸钢件质量和附加值的问题,他认为,眼下纯净铸钢及其精炼技术业已是提高铸钢件生产水平的最起码要求。{zh1},他就国家标准《工程结构用中、高强度不锈钢铸件》(GB/T6967-2009)进行了重点解读(因具体内容详多,不便多叙。读者如有需求,请与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张寅副秘书长联系,以下凡涉及标准解读具体内容的,均同此处理)。
                                   张仲秋研究员演讲
                                          与会代表提问
    上午茶歇后,上海宏钢电站设备铸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钢”)副总工程师吴铁明应邀介绍了宏钢如何实施现代化企业科学管理的经验和体会,他演讲的题目是“应用‘1+3’{zy1}绩效管理实现传统制造业管理上的突破”。宏钢在企业经营上实施“蓝海战略”,在企业管理方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从“人治”(经验管理)到法治(科学管理)再到“文治”(靠企业文化管理企业)的创新之路,企业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令业界上下刮目相看(本刊记者在会后专门对宏钢高层领导进行了访谈并观摩了生产现场,另有报道,恕不赘述),尤令所有到访者为之震撼。
                                          陈允南研究员演讲
    下午茶歇后,由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电”)事业部副经理张成春高级工程师作了“巨型水轮机转轮叶片的制造技术”的报告。哈电具有长期生产水轮机设备的历史,并拥有丰富的生产大型铸钢件的技术经验,为大型及超大型(巨型)水轮机的国产化屡建功勋。张经理在演讲中重点就如何解决巨型水轮机转轮叶片铸钢件的变形及裂纹等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颇受与会者xx。
    次日上午论坛开始,首先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铸钢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暨南大学教授李卫对国家标准《奥氏体锰钢铸件》和《铸造高锰钢金相》进行了解读,同时就“耐磨合金钢的技术与应用”进行了阐述。李卫教授通过对上述耐磨钢铸件新、旧标准的对照,重点讲述了新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是如何考虑国内多数铸钢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现状,如何比照现行的国际标准,既追随国际先进,又立足国情,使新标准具有恰当的进步性,也即先进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他还就新标准的合理命名,金相试样、性能试样的合理截取以及对旧标准中合理部分的继承等问题进行了相当翔实的论述。
                                   李卫教授演讲
    在论坛上{zh1}一个演讲的是,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戚墅堰公司”)工程部副主任徐贵宝,题目是“中国铁路关键铸钢件生产质量控制”。他指出,我国铁路业已经历了六次列车大提速,尤其是动车组等高速列车的运营,列车时速由原先的100km增至200km,甚至300km。这无疑对相关铁路用铸钢件,尤其是摇枕、侧架、车钩等涉及安保的关键铸钢件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而如何面对与适应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所有生产相应铸钢件产品的企业无不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与社会责任,因为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情啊!他还就戚墅堰公司如何控制铸钢件产品质量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摇枕侧架铸钢件标准》进行了解读。
    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演讲在结束后,都有为数不少的代表提出各式各样的十分专业的技术问题,有的代表甚至一次提出的问题就有七八个,讨论与交流的氛围浓烈程度,实为少见。和首届论坛一样,论坛从始至终都是在紧凑、高效的节奏下展开和深入,台上,演讲者侃侃而谈,台下鸦雀无声,这样的场面,是记者所很少见到的情景。这无疑从一个侧面又一次说明了,这样的技术论坛在业界所受到的欢迎之程度,而从会后收到的“意见反馈表”中,又进一步认证了这一点。
    铸造标准系铸造生产的法规,而要制订出一项优秀的标准,一个字、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都可能意寓千钧,绝不是随便可以搞定的。在那反复的探讨与推敲过程中,不知有多少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这无疑凝聚着生产者长期积淀的宝贵经验和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与智慧结晶。这样的好东西如若束之高阁,实在是可惜,唯有千方百计地令广大的业界同仁,特别是现场工作者加以真正领会和掌握(即吃透),才是标准工作{zj2}追求的目标和要走的正道。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铸造学会质量标准工作委员会、中国铸造协会质量标准工作委员会正是循着这条正道,在制、修订好各项铸造标准的基础上,再试图通过开辟标准“论坛”这样一个专家与企业界人士近距离交流的平台,力求使大家吃透标准、把握其内涵,这样才有助于在设计、生产和经营的实践中,将标准作为一柄掌控自如的利器加以有效运用,最终获得各方均满意的精良铸件产品,岂不乐哉。

    基于上述的理念,让我们业界同仁齐心合力,不断地总结经验,把这项有益活动一届又一届地有效开展下去,进而实实在在地为推动中国铸造业的趋强发展做一些贡献!

                                                   (文/田世江;图/铸造杂志社)



郑重声明:资讯 【吃透标准铸造精品(转自“铸造”杂志社)_亦情轩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