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青岛的部分老建筑_刘峰_新浪博客


                           西部老区风景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借条约》。从此,胶澳沦为德国殖民地。
     1914年11月,日本趁德国发动一战无暇东顾之机,取代德国,侵占胶澳,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1922年12月,中国收回胶澳,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等同直辖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收回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并改属山东省省辖市。
     1981年,青岛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4年4月,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老建筑像百年的老人目睹青岛今日的发展。据不xx统计,青岛至今仍存有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等28国风格的建筑千余处,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以下图片主要是青岛中山路附近的老房子。
  

 

在青岛,没有哪一条道路像中山路一样与青岛的城市进程紧密相连,可以说,中山路是青岛历史的缩影,是青岛百年沧桑的一个见证。 中山路是一条享誉海内外的繁华的商业街。德占时期及解放前期,中山路上的各种银行,店铺,商号,洋行,剧场,戏院,饭店林立,xx是上海滩南京路上的缩小版,好不热闹。这里xx可以说是寸土寸金,乃商家必争之地,在全国来讲也数{yl}商业街区。 古老的街道、百年欧洲建筑,缓步走到海边,吹吹清爽的海风,呼吸下带有咸咸味道的空气.
   早年流传着这样的口头禅:
身着谦祥益,脚登盛锡福,手戴亨得利,喝酒春和楼。而孩子们的目标则更为明确: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dy}。中山路在当地人心目中是无法取代的黄金之地。现在的中山路上,坐落有几家大型商场,百盛、青岛海滨食品商店、妇女儿童用品商店、东方国贸、中山商城等。还有即墨路小批发市场和一些其他的琳琅满目的专卖店和时装精品店,在这里既有xx的名品,也有中低端的小商品,更有“xxx”专卖店。xx的"劈柴院",其他诸如饮食、娱乐、休闲的去处也较多,饮食有王姐烤鱿鱼、美达尔、排骨米饭、江西米粉、红屋牛排等。

 

 

 
    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正面高30米处设有平台,两侧有两座对称而又高耸的钟塔,高度为60米,塔内上部悬有4个巨大铜钟,钟声悠扬和谐。大门上方有一巨大的玫瑰窗,两侧各耸立起一高4.5米的十字架。
  教堂装饰系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形式,是青岛地区{zd0}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wy}的祝圣教堂,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从教堂望下走,青岛特有的石块路

 

   中山路17号是建于1908年的胶州旅馆旧址。1945年日本在青岛建碉堡时在这座楼里建了一座暗堡。近年来楼上开了一家私人旅馆。

  



                   红房子里的浪漫故事


                                  中山路的百年婚纱店



   青岛亨得利始建于 1924 年,专业经营中外xx钟表眼镜,是目前山东省同行业规模{zd0}的钟表眼镜连锁企业。现拥有 20 个连锁店,荣获国家“中华xxx”、“中国商业xx企业”、“全国商业信誉企业”和省市级荣誉称号 80 多项。 青岛亨得利在近百年的钟表经营中,一直处于国内{lx1}地位。世界xx品牌的手表如欧米茄、雷达、浪琴、天梭、梅花等 20 多个品牌在本公司设立了特约经销维修中心。
                       中山路的建筑


                                      静静地红房子





                             中山路购物和逛街的外国女郎






                                  中山路


                            中山路的座椅




                               现市南区检察院



                                      老房子






      江苏路15号为青岛基督教堂又名德国xx堂、福音堂、总督教堂。于1908年4月19日奠基,1910年10月23日落成。建筑风格属青年艺术派和新罗马风格的结合。室内装修的某些样式可见拜占廷时期的痕迹

 

 





   太平路31号是一座德国式建筑,建于20世纪初,德占期间德国亨利亲王曾两次下榻于此,因而当时俗称为“亨利王子饭店”。1912年孙中山卸任大总统职务后到青岛考察商务曾下榻于此。现栈桥宾馆。

 



                                      昔日欧式监狱



  
                                   花石楼


 



         
                                       观象路基督教堂

 

   说说中山路上的劈柴院:
   德国占领青岛后,于1902年修建了此路。 它是“人”字形,东端连着中山路,北边连北京路,西边通河北路。从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江宁路成了步行街,于是整条江宁路就叫劈柴院了。江宁路有二十几个院,整条街和几个院是商业、餐饮、娱乐集中的地区,像北京的老东安市场,是青岛人逛街的集中去处。 






   至于劈柴院这名字的来历,有人说,这里原先是个“劈柴市”,全是卖劈柴的。还有人说,这些劈柴除了供市民烧火做饭,还供应大窑沟窑炉烧制砖瓦等等。在刘筠的诗集《青岛百吟》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注释:“劈柴院近中山路,最繁闹之区。院内皆劈柴架屋,故名。贵人不屑一顾,然房租轻而价廉,穷措大得往来其中焉。”这就是说,劈柴院是因为里面盖了许多临时的商用“劈柴屋”而得名的。这些“劈柴屋”,为一些老青岛人所熟知,大多是一些随意搭建的破板房,低矮潮湿。




 
   江宁路的主街上多是酒馆、饭店,除有元惠堂、李家饺子楼、张家坛子肉,多数是一些不起眼儿的小饭铺、糖果店、书场和游乐场。北街则是卖熟肉的,有德州扒鸡、福山烧鸡、南肚、酱肝等。论小吃,这里的锅饼、炉包、馄饨和豆腐脑最为有名,也最抢手。市民们来逛劈柴院,都是一边买着一边吃,一边吃着一边逛。






                        边吃饭边看戏的地方



     江宁路10号好似娱乐大院,有一家电影院叫大光明,周围有永安、共乐几家茶社。“戏法大王”王鼎臣,外号“王傻子”在此演过,新凤霞在西大森的演出空闲时,还独自跑来为“王傻子”帮工。还有相声演员马三立、评书演员葛兆洪、山东快书演员高元钧、曲艺世家刘泰清等等,也都曾在这里练过摊儿。劈柴院的热闹是出了名的,许多南来北往的小客商也时常住进这里,为的就是享受一下这里的“码头文化”。

 



   劈柴院像老北京东安市场一样,是个门类齐全的市场,40年代《青岛晚报》设有“劈柴院”的栏目,每天报道这里的新闻。老青岛人几乎没有没去过劈柴院的,外地来青岛的也多去劈柴院。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青岛的部分老建筑_刘峰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