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粉的记忆底片_( ⊙ o ⊙ )_百度空间

不吃粉五年之后,我现在每天吃粉。在小区的门口,常德的米粉,常德香菜牛肉粉、牛杂粉。每天早餐一碗,,三块五或者四块一碗,真贵,但是我还是去吃,因为它让我吃到了道县粉的味道,是道县一中旁边,南门口那家的味道。
虽然它还是很粗,没有道县粉的细腻和柔软;虽然它们店里没有腌菜,也没有冰水。可是有这个味道已经很不错,去了一次后就再也离不开。
这段时间,我每天什么都不做,就等着天黑,因为天黑就可以睡觉,而一觉起来就可以去吃粉了;吃完粉,又等着天黑。
这让我想起在快乐作文的徐经理。
我的前经理,是条顶天立地的好汉,乳名展展。他是典型的“粉”丝。每次去京城出差都像丢哒魂一样。利用秋秋签名这个舆论阵地反复表达他对他挚爱的长沙米粉的相思之情。比如:“好久没恰米粉哒!”、“好想搭摩的回去恰米粉!”“回来哒!米粉指数五颗星!”反正只要事关米粉,他就xx不顾平仄,不顾对仗,不顾文采;流着鼻涕,一点都不像往常一样才华横溢……
我实在想不通,长沙米粉有什么好恰?首先看着就不想恰。粉又粗,汤又少,还不辣。后来我还是吃过一两次的,感觉就是没点味。汤也舍不得多放,平平的一勺,出锅前还要左右斜着抖两抖。配料也不多放,大多是一塑料调羹榨菜,特点是酸。没辣味,汤味里只夹杂着浓浓的碱味,吃前要作死的往里倒陈醋。入口就没感觉,就像嚼着在白开水里捞出来的粉一样,味同嚼蜡。粗粗的粉条咬起来还咯吱咯吱的,影响食欲。总之我恰一次倒一次。于是在长沙的几年几乎就告别粉了。
于是我很不理解像展展这样的长沙人,他长沙乡土气息很重,抽的是白沙,嚼得的是老口子,说的是长沙土话,写的是长沙乡土文学,所以我想他虽是个案,但应该是能代表长沙恰粉一族的口味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他及他们,为什么能把长沙米粉恰出这么浓的韵味?我没有问他,估计一问,他就只顾着流口水和鼻涕,说:“不和你策了,老子要恰粉去哒!”然后把我赶出去。
后来我发现长沙多的是常德津市米粉,遍地都是。我去试吃过一两次,晕死,那不就是长沙的粉吗?心里骂一句:骗子。就扔下筷子走人。




所以在这几年里,当我无数次徘徊在早餐摊位、米粉店前为自己的早餐忧虑、愁苦的时候,就分外想念我们道县的粉。


不光是我,大概在所有道县人的心里,道县县城里的粉都是史上{zh0}吃的粉。外乡的道县人不时互相感叹好久没吃到县里的粉了,还有许多人写文章来想它:说想当年学校管得严,我们翻围墙出去吃粉。那它到底好吃在那里,它真的有这么好吃吗?


我想以下的叙述每一个在外乡的道县人都能张口就来:


“老板,来碗垛垛粉!”这种叫声在清晨大街小巷的粉店前是很韵味的。
粉丝很细,经水泡过,已经通体柔软,一垛垛码成团堆在一个大大的竹篮里待命。一般一团就是一份,有胃口大的,会吃两团,叫“双粉”,也叫“垛垛粉”(音)。


来客了,首先是烫粉。抓一团或两团丢在一个竹制的长柄小篓子里,往滚水里涮两下,看到粉丝已经彻底软透了,就可以把篓子从滚水里起上来,接着往一个大海碗里一倒,就可以去加汤、加配料了。


一般烫粉这道工序由老板自己搞定,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可是在学校附近的粉店就不同,人太多,学生又急,一般老板会准备四五个篓子,让学生们自己烫。于是进店的就争着去抢篓子、抢粉。然后就可以看到四五个人头聚在一起,下面是一口放在煤炉上的大滚水锅,锅里四五把篓子插在滚水锅里动。一个人烫好了离开,空隙马上有人补上,就又密不透风了,外面的人手里抓住粉团,只能干着急。


加汤和加主要配料的地方在一起,一般是老板把关,因为要控制分量。每个店的汤都是一样的,一锅熬了一夜的骨头汤。可是里面的配料和比例就大不同了,一般保密,家传老汤,传男也传女,传内不传外。外人是学也学不来。


汤会加得淹没粉丝的五分之四,,这样粉丝就泡在汤里,汤里的味道也就进去了。
再根据个人喜好、口味,另在一组小锅里加料。每个小锅的料都不同,有肉丝的、牛肉的、牛杂的、三鲜的,等等。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口味、或是你的钱包。口味重的可以吃牛杂、牛肉,口味淡的就只能吃肉丝、三鲜了。这些小锅里的料,也是很讲究技术含量的,每道料都是细细炒、细细熬,火候、咸淡都是精耕细作,马虎不得。足足经过了老板一家凌晨两三点起床,七七不晓得多少道工序才秘制而成,口味自然经得起回味。


配好这些,还不够。老板还为你准备了葱、香菜、干萝卜、油辣椒、剁辣椒等等配料,请君自便。


而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道县粉的两大必备“配料”,一是一盆昨夜才腌好的酸菜,里面有辣椒、萝卜、长豆角等,每一块都清爽可口,非常适合配着油腻、火气重的粉吃。另一种是一瓶可乐瓶装的冰水。冰水也是前{yt}才用凉开水灌好放进冰柜的,到今天一早,温度正好,里面正处于冰水混合物状态。吃两口粉,喝两口汤,会觉得口干,就夹块辣椒吃吃,清新爽口;如果还不尽兴,就倒杯冰水,看着杯子里冰块在沉浮,大大地喝一口,凉意先笼罩整个嘴巴,把口干一扫而空,随后凉意从喉咙直通到胃里、通到五脏六腑,那真叫爽啊!


如果一碟酸菜吃完了,没关系,那里还有一大盆呢;如果一瓶水喝完了,老板会一怒嘴,一个眼神,你就顺着他的眼神走到冰箱前,拉开一看,哇塞!里面还整整齐齐排着一溜的冰水呢!瓶子什么品牌都有:雪碧、百事、鲜橙多……都是老板苦心收集的。里面有些冰水已经全部成了冰了,硬邦邦的。不过想喝得急,总是有办法的,在墙上敲、往瓶口灌开水,能倒出来半杯也成,先解了渴再继续吃粉!


在我的中学时期,牛肉粉在我们心里的地位很重。不仅因为更好吃,还因为贵。那时的肉丝粉是八毛一碗,双粉一块二。牛肉粉是两块,双粉二块五。那时,对于我们来说,能吃上碗牛肉双粉就是xx待遇了,如果还加上两根油条,那真是超级xx了。所以那时候同学之间打赌一般就是:“你不信?那就赌!”“赌就赌!难道怕了你?赌什么?”“牛肉粉!垛垛粉!”“好!要南门口那家的!”……


这就是我们道县的粉。让无数道县游子魂牵梦绕的粉。在离开道县粉五年后,在异乡常德,这个有名的米粉之乡,我总算吃出了一点点家乡粉的味道,我几乎要哭出来。

来源:



郑重声明:资讯 【关于粉的记忆底片_( ⊙ o ⊙ )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