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广州)
人类对于肉类的大量需求让温室效应更加严重。现在,美国科学家研制出科技含量更高、“有血有肉”的素鸡——与你在寺庙里吃到的素鸡相比,它们就是真正的鸡肉。
“人造鸡肉”纹理和真鸡肉相同
南都周刊6月24日报道 在人类可以获得足够的农作物食品的时代,吃不吃肉已经上升成了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我们真的需要为了生存而去杀死动物吗?
从生态的角度看,对于肉类的需求是气候恶化的一大祸首。从那些猪牛羊鸡体内排出的废气,还有大养殖场堆出来的粪便,对于全球的温室效应“功不可没”。这样看来,“人造鸡肉”这种绝妙的想法会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津津有味地享受一块多汁的鸡胸肉,而它不过是由对地球无害的植物制成的仿制品,不是很棒吗?
这个春天,密苏里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式宣布,经过十多年孜孜不倦的研究,他们终于发明了世界上{dy}块人造鸡肉,它属于一种豆制品,但不仅闻起来味道像鸡,而且口感也惟妙惟肖:既不绵软,也不太硬,嚼起来就像真的肉一样妙不可言。当你把它撕开的时候,它裂开的纹理就像鸡肉一样,带着无数细密的肉丝。
素食界为密苏里大学的突破而狂喜。“就如火腿一样,鸡肉的仿制一直就是不可摘取的圣杯,没人能成功。”
素火鸡(Tofurky)的发明者,59岁的蒂博(Seth
Tibbott)这么评价。蒂博是美国俄勒冈州一家名为海龟岛的食品公司(Turtle Island
Foods)的老总。这家公司专门出产味道无可挑剔的仿造火鸡肉。他们曾经试图仿造鸡肉,却以失败告终。“火鸡肉本身带有一种浓烈的野味,”蒂博透露,“所以它能跟味道强烈的香料很好地融合。”但鸡肉那种独特的精瘦质地,以及它微妙的清淡肉香却远远没有那么容易仿制。
跟其他竞争者一样,蒂博正积极考虑收购密苏里大学的这项发明。根据“北美豆制食品联盟”(Soyfoods
Association of North
America)的统计,2008年美国豆制食品的销售额是41亿美元,而1992年的销售额仅为3亿美元。但是,要是拿它跟每年的肉制品销售额相比的话,前者只是颗可怜的小花生米。美国人每年起码会花5000亿美元用来买肉。如果哪种肉类仿制品能攻占这个市场的十分之一,那足够它的老板赚得盆满钵满了。
多年以来,生物工程教授谢富弘就一直在琢磨,怎样解决仿造鸡肉这个难题。在桂格麦片公司任职时,他曾成功地用甘油丙三醇将早餐麦片中的葡萄干变软和。在他看来,仿造鸡肉无非是将黄豆、麦面筋、油和水混合在一起而已,大部分肉类仿制品——包括素鸡——都是这些原料混合出来的。问题是,用什么法子混合?怎么将这堆粘糊糊的东西变成一块鸡肉呢?
这位出生于台湾,在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完成学业的教授,跟他的拍档赫夫Harold
Huff,一位说话粗声大气的密苏里人开始在实验室里捣腾开了。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鸡肉的质地问题,这个问题已经让其他仿制者头疼了好多年。在一头动物被摆上案板前,它全身的肉块曾长年浸润在一种生机勃勃,充满了氧气、xx、糖分和等离子体的液体中。这种液体叫做血液。而素肉在上桌之前可没有在血液中畅游的荣幸,你怎能指望它们变出鲜嫩又有嚼头的口感呢?
这个问题的确不简单,但也比想象中的容易。首先,你得先将麦粉和干豆蛋白粉拌均,然后加入水,再倒入巨大的食品工业压模中。(这是个庞大的机器,你必须爬上一架梯子才能够着它顶端的洞。)一开始,这堆搅拌物就像是蛋糕面糊。当它们被加热到175摄氏度,顺着机器齿轮慢慢被挤压运送出来时,面糊会由上至下凝结出复杂的纹路。为了找到这个恰到好处的加热温度,谢富弘和赫夫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去实验。另外的几年,则用来研究使产品在融化之前迅速冷却的方法。
剩下的问题就是,这些“鸡肉”尝起来到底怎么样?足不足以吸引素食者和美食家们呢?
当美国记者探访他们的实验室那天,两位教授找来了一些烹饪专业的大学生,和他们一起创造了三种菜色:烤鸡肉三明治,龙蒿叶鸡肉沙拉,还有墨西哥葱爆肉片。菜品的搭配并不是非常出色,调味也只能说是一般般。但当那些肉片穿过齿尖,在口中被咀嚼开的时候,那完xx全就是无骨鸡胸肉的口感。它们有着细密的纤维,又不太肥腻。这种豆制品并不像其他素食汉堡一样融成一团,而是丝理分明,非常有嚼头。一句话,这就是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