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走世界》一份{dywe}签证的真实记录15_环球旅行家邹玉麟_新浪博客

45.跨过大西洋来到英吉利/Across the Atlantic to the English


——伦敦塔桥

  我是在伦敦时间晚上9点15分到达伦敦希思罗(Heathrow)机场的,办完入境手续已是10点了。天也晚了,我该到哪里去呢?伦敦的住费一定很高。我想今晚就在机场出口厅将就一夜,权当这也是一次人生经历,而且还可以节约一夜的旅宿费。

  跟我有同样想法的看来大有人在:出口厅已有人拉开架势,白天供旅人休息的长椅子已横睡好些人了。看到这种情景,我很有感触,其实在西方国家,几人结伴自助旅行是不用花很多钱的,背个睡袋,很多地方都能睡觉。如果想与大自然对话,看看星星月亮,还可以找个环境静谧的地方,在草坪上铺上睡袋浪漫一夜,既领略了大自然恬静的风光,也节省了旅馆费,两全其美,又没有人来打搅。一路上我就看到很多西方年轻的背包族,都采取这种方式漫游天下。如果中国大陆的年轻背包族能享有xx证的待遇,我真希望大家有这样漫游天下的机会,体会一番在同一地球上不同的生活经历、学习经历、成长经历,这样能让年轻人更全面地成长起来。因为——经历是年轻人{zh0}的课堂。

  躺在机场出口大厅的长椅上,我想起在纽约机场发生的一件事:那是七个多小时前,在纽约肯尼迪机场登机时,我在机舱口捡了一本蓝色护照。当时就我一人{zh1}登机了,前后都没有人。我想这个丢护照的人太大意了。护照是每个国际旅行的人必不可少的旅行身分,没有护照即使你是国王也不行,这是国际公约规定的。这是一本英国护照,照片上是一位先生。也没仔细看护照的内容,只是为这位丢护照的先生着急,也替他庆幸,他的护照正好被我捡到,如果我眼睛没有留意地上,他的护照不就丢在纽约,他到了伦敦该怎样入境呢?

  护照肯定是同机的人丢的。我疾步上了飞机,我按护照照片开始一排排寻找丢护照的人。西方人的脸型在我看来大致都差不多,就像老外看我们东方人一样。我在同机者狐疑的目光追视下,一直走到{dy}排头等舱,对,就是这位老先生,照片上的他可年轻多了。这位老先生颇有气质,旁边是一位穿着讲究的老太太。我拿护照对着照片上的他说:“先生,这是你的吧!”老先生脸色惊变,拿过护照,看都不看,不停地对我说:Thanks,Thanks(非常感谢,非常感谢……)。我的语言这时不知怎么的,也许是被听不懂老先生流利的英语所急,竟不能表述。我做了个最笨拙的动作,弯腰指着地下,示意是我捡到的。他旁边的老太太脸也涨红了,很激动,站起来对我说:先生,非常感谢。老先生握住我的手,硬是不松手,他问我是哪里人。我告诉他是“CHINA”。老先生想拉我坐在他的身旁。这时飞机已快起飞了。我说:先生,对不起,我要去找我的座位。老先生有些舍不得我走的样子,可我还是挥挥手离开了。

  我的座位在后面三十二排A座。七个小时的飞行后,下飞机我是走的后门。我抬头望到那位老先生似乎还在前面朝后面张望。出境时我真的意识到护照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要是那位老先生没了护照,他可是出不了机场的呀。我想,我是好人,那位老先生肯定也是好人,要不然他的护照怎么让我捡到了呢。好人都是应该有好报的。因为好人的心境是清亮的,不会很世故地给自己增加很多杂念,老天爷是会记住我们每个人念头和举动的。


——导游

  有些事情身临其境时是很可怕的。昨晚我在纽约中国领事馆住处,一摸旅行包“哎呀!”我的心一下收紧了,一扎六千美金不见了。我的钱平时是放在摄影背心后背包里的,拉链拉起保险得很,非常安全。可是刚才一摸后背包,拉链没拉起来,后背包里是空的,再翻背包,也没找到那一沓美金,六千美金呀,怎么得了?这是“五粮液“刚给我汇来的啊。我回忆今天我全在纽约街上。去了赫德森河岸,还拍摄了纽约市长朱利安尼为河岸草坪剪彩的照片和摄像,还去了坚尼路的唐人街。难道我的钱被小偷偷了?我尽量地回忆、回忆……在唐人街时,有一位黑人向我兜售一件T恤,我没理会他。他叽哩呱啦地说了一通,对了,他还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难道是他偷了我的钱?不会吧,就那么一会儿工夫,而且我一向是很警觉的。可是现在钱没有了,我的血像要沸腾起来,镜子里的我脸涨得通红,心里紧张得无以言状。我心里很慌,不停地祈祷,又将手伸到旅行包里去摸(我记得早上出门时似乎将钱塞进了旅行包)。啊呀!终于摸到了那沓钱,原来早上为了保险,我竟将钱塞进了最下层的睡袋夹层里。多么惊心动魄,又是多么吓人呀,我的血压不知升高了多少,人有的时候真是自己要把自己吓死。


——我拍的纽约州长和纽约市长(中朱利安尼,他曾与奥巴马一起参加总统竞选)

  现在已到伦敦时间凌晨3点25分。在长椅上躺了几个小时,我怎么也睡不着。闭上眼睛总在想刚刚发生的事情。这里太吵,机场工作人员不停地在做清洁,弄得到处都是响声,睁开眼,屋顶上的日光灯把大厅照得如同白昼,刺眼得很。我想,已凌晨3点过了,也应该有困意吧,哎呀,我又弄错了,今天我是从纽约过来的,飞机飞行了七个小时,纽约的时间与伦敦的时间在时差上相差五个小时,现在的伦敦时间凌晨3点25分不正是纽约晚上9点25分吗?我还没有倒过时差来,怎么能在晚上9点25分睡得着觉呢?于是,我干脆背上包,拿出地图,按图索骥由机场走着去伦敦城。

  真是奇异的感觉呀!走着走着,伦敦城从夜色里渐渐剥去外衣,矗立在了我的眼前……

46.又为签证着急/Also anxious for the visa

 


——王宫前的广场

    没想到接待我的大使馆三秘张吉明就是纽约王副总领事的女婿。昨天王副总领事送我上机场时,曾告诉我说,他的女婿在英国使馆,特意给了我电话,方便联系,结果还没打电话彼此就认识了。而且,更为蹊跷的是《徒步走世界》出版后我寄送了一本给在杭州市省府路小学上学的我的儿子邹杭成的班主任沈老师,春节回杭州儿子对我说,爸爸,沈老师给全班同学都讲了,英国大使馆的张吉明就是她的学生。沈老师要我们象张大哥学习,好好读书,将来报效祖国。通过这些插曲,看来这个世界真的太小了。

    中央电视台驻伦敦记者站记者李庆庆正在大使馆摄像。她说,正好北京要做一个全球华人、华侨迎国庆的节目。她要采访我。


——我与李庆庆

    使馆没有住处,小张给我联系了新华社。在新华社住下来后,便去伦敦街上转了一圈。下午回来,分社记者周杰说,使馆来电话通知,明天早上马振岗大使要与你共进早餐。

    马振岗大使是在官邸与我共进早餐的。马大使亲切地说:“你作为{dy}名中国人乃至{dy}名亚洲人徒步环游世界,我认为意义很重要,这体现了我们中国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的精神。你在建国五十周年之时来到英国,我们很高兴,你到了使馆,就是到了自己的家。

    早餐间,我向马大使转达了李肇星大使向他的问候。在美国时,那天李大使接见我,特意给我一张他的名片。他知道我要经过伦敦和巴黎,便专门在名片上写了一句话:问候马大使、吴大使。我知道李大使的用意,他送我名片写上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在为我沿途提供方便。李大使说,在外交部我们四人是好朋友,英国的马振岗,法国的吴健民,日本的陈健,美国就是我。


——我与马振岗大使

    时间离新世纪越来越近了。尽管英国给了我半年的签证,可我在英国走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因为新世纪到来那天我应该是在巴黎,所以我决定英国的徒步路线从伦敦开始,到达朴次茅斯后,渡英吉利海峡去法国。

    我又遇到麻烦了。法国驻英国使馆的官员说,我去欧盟的签证应该在北京办理。使馆陪同我去法使馆办事的张先生向那位官员解释了我的情况,那位官员口气松动了。他说,如果同意我在伦敦办欧盟签证,必须提供机票、黄皮书,还有经费证明。 我说,我不乘飞机,准备乘船渡海峡。官员说,即使渡海峡也必须向我们提供船票。

    事情真的就难办了。我是徒步,究竟哪天走到朴次茅斯,连我都说不准,我又到哪里去找船票呢?还有我自出国门就没有黄皮书,因为走时匆匆忙忙,又不懂那么些程序,也没有人指导,只是出境时在首都机场交了六十元人民币,卫生检疫部门给了我一张有效期半年的收据和一盒xx。(按出入境检疫法规定:凡申请出境居民住一年以上的中国籍人员,国际交通工具上的中国籍员工,必须持有卫生检疫机关签发的健康证明,办理出境手续。)再则,我的经费是走一路“五粮液”给我汇一路,经费证明只有那张五粮液集团营业执照的复印件。我没有船票,没有黄皮书,也没有经费证明材料,陪同我的张先生没有办法了。

    其实最关键的就是没有黄皮书。法国使馆要求的也就是黄皮书。而我没有。又不可能回国去体检办理黄皮书,即使能够回去拿来黄皮书,我也回不了伦敦了。我的英国签证是一次进出。我又开始祈祷,又开始相信,天无绝人之路。

    正担心的时候,新华社伦敦分社的同志对我说,使馆领事部郑义先生来电话,他们已与法国使馆联系好了,下午1点30分接我去法使馆办签证。

    意想不到的是,签证办得十分顺利,郑义驾车到法使馆,半个小时就拿到Visa,而且是申根签证。

 

——我获得的申根签证

欧共体、申根签证小贴士:欧洲统一思潮存在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高潮。1951年,欧洲一体化先驱和法国外长舒曼首先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即)。1951年4月18日,法、意、xx德国、荷、比、卢6国签订了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之后1955年6月1日,6国外长在意大利举行会议,建议将煤钢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随后几年里签订了《》、《》,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 ,(通称,简称)。欧共体开始向过渡。1999年1月1日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正式使用欧元,并于2002年1月1日取代11国的货币。而且,欧共体还签署了实行统一格式的申根签证。这项协议由于是在卢森堡的边境小镇(SCHENGEN)签署而得名,它规定了成员国的单一签证政策。据此协议,任何一个申根成员国签发的签证,在所有其他成员国也被视作有效,而无需另外申请签证。截至2008年底,申根的成员国增加到25个,他们是: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瑞士和马耳他。

 

47.游历伦敦之风水轮流转/Traveled to London, turned 

upside down


——环球游轮

  我在纽约的日子里,不知怎么搞的,耳边总是盘旋着一种声音,就是《泰坦尼克号》中的主题曲。这首歌是加拿大歌星席琳·迪翁演唱的。纽约港是泰坦尼克号未能到达的目的地,为此我还专门去了一趟港口,打听去伦敦的轮船。可是,乘轮船的时间太长,于是放弃了横渡大西洋的机会。当然,匆忙的决定总将后悔。

  说实话,我对城市不擅恭维,到伦敦来是有件事想做,需要到英王室档案馆去翻“历史”。当然,这件事是我的心病,“解药”就在英国,在英王档案馆。那是我看过一位美国史学家撰写的关于世界探险方面的论文。他在文中说,事实上中国人是旅行探险的鼻祖。史学家列出大量的事实,介绍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孔子、孟子。而我惊讶的是,文章里说在当今英国王室档案馆里还收藏着中国明朝时,英王召见二个由中国徒步走到英国来的中国僧人的文档。

  不过那位美国史学家不无感慨地又写道:“尽管中国人做出了许许多多为促进世界文明和发展的丰功伟绩,可是由于中国人的含蓄与臆想,却让这些事实演义为离奇怪诞的鬼怪神话故事,让人难以确认真伪了。”史学家举例说:唐朝的玄奘和尚去印度取经,原本是一部人生写真探险求索的经历,却被后人杜撰出一部《西游记》,再有老子这位道德哲人,中国人硬是牵强附会,把一个活生生的老子给挟持到了神牛背上,让他向西而去······

  可是,我的英文实在太差,不要说去王室档案馆查资料,就是去找王室档案馆的门都寻不着东南西北。考虑来考虑去,我想,就算是查找到那段记载又有什么用呢?五千年中华文明,明明白白书写在中国历史里,仰韶文化、四大发明,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而文明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这个责任当之无愧地落在了当代中国人的身上,弥补历史的遗憾,弘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的民族精神,这才是吾辈的使命和责任啊。


——伦敦牛津街

  伦敦是英国首都,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伦敦由伦敦城 (亦称金融城) 及周围32个市组成,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700万。

  伦敦始建于二千多年以前,十一世纪成为商业和政治中心,十八世纪为世界{zd0}的港口和国际贸易中心。伦敦金融城是世界{zd0}的金融中心之一,集中了全英{zd0}的银行、交易所和各种企业管理机构;西伦敦是王官、议会、政府各部门所在地,也是大商店、剧院和高级住宅区;东伦敦以下至河口为伦敦港区、船坞、码头、仓库林立。


——伦敦出租车

  伦敦有很多值得浏览参观的地方,伦敦塔、白金汉宫、西敏寺教堂、圣保罗大教堂、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等。而象征伦敦以及英国的标志——大本钟当属{sx}。

  伦敦是座古老的城市,街道似乎不太适应现代人的生活环境的需要了;伦敦已经见不着狄更斯笔下四轮马车载着戴礼帽的绅士和围着狐毛巾的贵妇人在街上游荡;伦敦古老精致,一度是不可一时的日不落帝国的心脏,而今日之伦敦只剩夕阳余辉那一点光芒了。这些,在我认为应验了中国的一句老话:风水轮流转。


——伦敦公共电话亭

  当然,伦敦可看的东西不少,黑颜色的出租车和红颜色的双层巴士流动在伦敦街道上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让人在感观上有种另类的感觉,别于世界其它的城市。


——伦敦公交站牌

  游历伦敦,我就是这样边走边看,吟着徐志摩的诗朝爱丁堡方向走去:“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苏格兰风笛手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徒步走世界》一份{dywe}签证的真实记录15_环球旅行家邹玉麟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