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送孩子去学围棋是跟风的。少儿学围棋究竟有何益处?
答:小学生校外教育目前很热,大致两大门类,一是学校课程延伸,二是课外才艺培养。围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才艺之一,最锻炼人的思维品质。因为围棋充满着计算,其计算以树状的几何级数增加;算清各种变化后需要判断其优劣,判断需要逻辑推演;然后需要选择,选择还跟棋手的个性心理特点有关。一局棋战线长,成败得失变化多,对人的意志和耐性都是考验。所以围棋是{df}级的智慧较量,对少年儿童的益智,功莫大焉。可以这么说,棋下得好的孩子,他的数学成绩一定出色。
问:多大孩子可以开始学棋?
答:从实践结果看,小学一年级暑假开始比较合适。因为孩子经过小学一年的学校学习生活历练,基本知道上课是怎么回事,能承受40分钟的端坐和注意力,能跟随老师的话语去思考,能理解围棋的一些基本逻辑。很多家长让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就开始学棋,设想学它两三年后学会了,就可以改学其他项目。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坐不住,听课走神,棋上的基本东西想不通,比如“明明我可以吃掉对方的棋子却说我不该去吃,为什么?”培养孩子的急迫心情可以理解,但超越心智发育程度的事终究勉强。费用是小事,接送孩子倒添了不少麻烦,岂不事倍功半。
问:多长时间可以学会围棋?
答:围棋的“学会”,难有固定的标准。以了解围棋规则,知道基本下法来说,2节课就可以解决问题;而真正“会下”、下好,那就没有底了,可以说,终身伴随才是培养成功(不指职业棋手)。反过来说,只要能终身伴随,棋力就不会太低,因为兴趣爱好一直在经受竞争的磨炼,始终没灰心没被自己淘汰就必然达到一定水平,才形成了真正的热爱。
问:我的孩子学棋有两三年了,好像长进不大,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里说的“两三年”往往都指持续时间,而忽略了具体的学习、操练密度。如果每周一次1.5小时,连听讲连实战,除此之外,就下不到棋、看不到棋,也不接触棋书,那么说“二三十年”不见长进也不很夸张。学习围棋的过程很漫长,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不懂围棋的家长对此大多没有足够的认识。一般来说,考虑到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学习围棋起码的时间保证是寒暑假里隔天半天2.5至3小时,开学期间每周2个半天各3小时并完成老师规定的家庭作业。(这里不指以培养职业棋手为目的的棋校。)时间得不到保证,进展就慢,进展慢就影响孩子及其家长的积极性。客观事实没法改变,这也是围棋家传较多的一个原因。
问:有的教学点人多,有的人少,怎样选择呢?
答:围棋教学业已成为大中城市的一种产业。产业就必然受市场经济的支配。从学习者得益的角度看,刚开始入门的孩子可以选择20人左右的大班,因为这时的孩子较小,处在以“玩”为主的状态,这时的教学内容很浅,可以集体灌输,大班通常收费稍低。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比如突破了授课老师的九子关之后,孩子对围棋逐渐进入自觉状态,不再是赢棋就开心而是感到赢得太轻松没意思,这时就必须及时进入个别辅导,大班就做不到这一点了,可以选择10人以下的小班,有条件的应该采用传统的师徒结对方式。至于像全日制学校30、40甚至50人的教学班,那就只能是“玩”而不是“学”了。
问:怎样选择老师呢?几段水平才具备教棋的资质?
答:虽说“名师出高徒”、“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都是真理,但围棋的启蒙老师并不需要极高水平。这和学习乐器演奏不一样,乐器演奏是肌肉和肢体的运动,一旦养成了不良习惯颇不易改正,而围棋不存在这个现象(持棋手势不规范正是一个反例)。历来许多热心普及围棋的人士,自身棋力平常,但都乐意在“青出于蓝胜于蓝”之际把徒弟转介给更高明的老师继续深造。目前,有自信承担教学任务的,都能胜任;教学中能熟习启蒙教材,不照本宣科的,就是不错的老师。
问:能介绍一下比较有效的学棋方法吗?
答:学棋方法,除了常见的听讲棋和自己下棋之外,更为重要的方法是看棋书摆棋谱(通称打谱)和复盘,以及观战。现实的困难是,孩子认字有限看不了棋书,水平低记不住下过的棋无从复盘,老师人手少不足以应付众多学生的复盘需要,孩子小观战耐心不够而且观战机会不多。这些都是影响学习进步的客观因素。这就一需要对孩子耐心等待,二需要老师有意识引导,教会学生打谱,教会学生记录,都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三年级小学生的识字量和理解力、动手能力足以胜任这些事情,“授之以渔”就终身受用。网络是可以利用的途径和资源,但需要家长监督,注意控制时间,保护视力。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