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当前我国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累计存有量已达700多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全国665个城市生活垃圾年成运量约1.6亿吨,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包俊臣介绍说。 包俊臣介绍的数据反映了我国日益增加垃圾存有量的压力,这些垃圾往哪里去?是政府、企业、百姓头疼的问题。 从2007年6月至今,十余起大型的公众抗议,反对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 北京六里屯、上海江桥、南京天井洼、广州番禺,曾经一连串的垃圾焚烧争议,使垃圾问题转向城市治理公共危机,江苏吴江垃圾焚烧厂更在万人抗议声中下马。 北京环境卫生科研所所长吴文伟认为:“垃圾问题正转化为民生政治问题,我国垃圾成分复杂,处理难度高,除去废品收购以外,垃圾分类严重不充分,有机含量高、热值低的成分极难处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林聪也有同样的观点:“我国固体垃圾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服务业垃圾、少量建筑业垃圾等的固体废物,其成分非常复杂。” 日益增加的垃圾与处理技术匮乏极为不对称,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未来城市3至5年内,中国城市面临的问题不是生产,而是消费,城市发展将遇到两个瓶颈,一个是能源问题,另一个便是垃圾处理。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很多市长开始以抓厕所问题提升城市形象,未来几年,垃圾的概念将更多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事实上,我国前后投资超过了1500亿元处理垃圾,苦于没有技术支撑,这些投资就变得无效,如今具有中国特色的垃圾技术现在还太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在论坛上感叹说。 “学院派”的缺失是垃圾技术创新迟迟不前的原因,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杜文利博士介绍说:“由于垃圾专业又苦又累,我国高等院所到现在还没有中试实验设备,而垃圾专业的博士在中国一共也就10余人。”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探索显出可贵性,同事意味着垃圾产业开始萌动。“在未来5年内,这个市场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杜文利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