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下)_踏雪客_新浪博客

第八章 文化体育产业

将海南打造成中外游客向往的文化娱乐、运动健身和休闲疗养胜地。

{dy}节 文化娱乐业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培育节庆会展品牌。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民俗特色节庆活动,创新办好中国海南岛欢乐节。完善会展服务设施,培育国际会展品牌。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和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

大力发展娱乐演艺事业。丰富大众化娱乐产品,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鼓励发展不夜城、xxx、酒吧街等设施,丰富夜间娱乐产品。

加强国际文化的交流。

专栏10:文化节庆活动

一、中国海南岛欢乐节办成海南国际旅游岛标志性的旅游节庆。二、传统文化类。围绕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例如黎族苗族“三月三”、琼剧、黎族苗族歌舞、儋州调声、临高人偶戏等,策划举办相关活动。三、地方特色文化类。办好海口换花节、冼夫人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四、时尚文化类。举办好新丝路模特大赛总决赛、三亚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等,策划举办国际性选美赛、音乐节、艺术节、电影节以及绘画、摄影比赛等。五、地方产品展示类。围绕海南地方特色水果、花卉、水产等,策划举办专项展销活动等。

专栏11:会议展览活动

一、博鳌亚洲论坛。二、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三、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会。四、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五、国际会议类。积极引进招徕各类国际性、区域性会议、论坛等。六、商务会议类。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行业组织来海南召开年会、营销大会、专题会议等。七、定时定址类展览。创造条件,逐步打造一批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有影响力的博览会、展销会,包括游艇展、旅游商品博览会等。八、临时性展览。积极招徕国内外各类展览。

第二节 体育健身业

积极发展体育健身业,举办有海南岛特色的体育赛事,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大力发展潜水、帆船、帆板、冲浪、垂钓、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滨海运动项目和自行车、登山、漂流、野外拓展等户外运动项目。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赛事活动,举办好公路自行车、沙滩排球等赛事,培育一批体育赛事品牌。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稳步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支持三亚奥林匹克湾等重大项目建设。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不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有效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并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的前提下,科学规划,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促进高尔夫运动与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保健、教育培训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引进高尔夫装备品牌企业,拉长高尔夫产业链条。积极引进国内外xx的高尔夫职业赛、业余赛、巡回赛,培育本土的高尔夫赛事品牌。

专栏12:体育赛事品牌

一、高尔夫赛事。将海南“金椰子”业余高尔夫球公开赛打造成国内有影响的高尔夫赛事。策划引进国内外大型高尔夫职业赛、业余赛。二、自行车赛事。将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办成亚洲{dj0}、世界xx的公路自行车赛,策划举办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极限自行车等赛事。三、沙滩运动赛事。引进举办国内和亚洲{dj0}的沙滩排球赛事。四、水上运动赛事。策划举办帆船、帆板、垂钓、滑水等赛事。五、智力运动赛事。策划举办棋牌类、航模等赛事。

第三节 休闲疗养业

完善休闲疗养服务的网络,大力发展中医康复疗养、温泉康体疗养、森林氧吧康复等疗养服务项目。积极引进境内外知名医疗和保健机构,争取开办中外合资医院,引入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满足境内外游客的休闲疗养服务需求。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产业。

第九章 业

积极引导和发展与国际旅游岛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房地产,科学规划、合理引导房地产业发展的类型、规模和速度,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dy}节 房地产供应体系

发挥生态宜居的特色,积极发展房地产业。优先发展满足常住居民住房需求的房地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发展酒店、度假村等经营性房地产,适度发展满足避寒、疗养、养老等不同需求的度假旅居型房地产。

第二节 保障性住房建设

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有效保障土地供应,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的供应量,进一步推进垦区、林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推进农村危房(含库区移民危房和少数民族茅草房)改造步伐。制定保障性住房建设专项规划,落实保障措施,完善保障体系,到2012年,基本解决好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第三节 规范房地产市场

要加强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使房地产业发展与人口规模、资源和环境容量、城镇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协调。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建设、销售环节的严格规范管理。严厉打击圈地不建、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遏制房地产投机炒作,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第十章 金融保险业

{dy}节 金融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设立独立法人的省级地方银行,健全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银行体系。积极发展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构建保险市场体系。引进和组建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xxxx、债券、基金市场等证券市场体系。

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参与海南省金融企业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推动设立小额xx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第二节 金融服务创新

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提升金融国际化服务水平,xxx促进投资、贸易、货币兑换、刷卡消费等便利化。推进外汇服务便利化,推动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改善结算环境。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完善外汇支付环境。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开展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鼓励创新型保险产品,拓展大众保险市场。

第三节 金融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推进金融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鼓励开发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发行面向中外游客的“海南国际旅游岛”xxx。推动发展以银行为主体的小额支付“一卡通”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

第十一章 商贸餐饮业和现代物流业

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塑造培育品牌,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将海南打造成为“国际购物中心”、“美食天堂”、区域性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

{dy}节 商业零售业

到了2020年,旅游购物消费占旅游消费的比重达到40%,旅游购物消费对零售业的贡献率达到50%。

积极发展与旅游相适应的多层次商业零售业态。加快出台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的管理办法,稳步推进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实施,统筹安排好离岛免税店、离境免税店的建设和经营,积极探索在现行监管模式下引入竞争机制。引进奥特莱斯(Outlets)商业模式,提供土地等优惠政策支持,建设大型品牌直销购物中心。完善大型购物中心、专业商品交易市场、专卖店、折扣店等多种经营业态,推动连锁经营、直销配送和网上购物等经营方式创新。

加快商业零售设施建设改造,大力改善商业服务环境。在主要旅游城市,结合城市建设和旧城区改造,规划建设特色商业街区、xx名店商业街、步行商业街,引进国内外xx商品和连锁企业落户。

推进海南岛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策划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办好国际旅游商品展销会。

第二节 餐饮业

深度开发、挖掘海南岛特色饮食文化,推进餐饮业连锁经营,大力培育海南餐饮品牌。保护、弘扬海南传统特色餐饮美食。引进国内外xx餐饮企业和餐饮品牌。在旅游城市和大型度假区建设美食街、酒吧茶艺风情街、不夜城等餐饮服务集聚区,鼓励发展特色主题餐厅、主题酒吧、咖啡厅和茶艺馆。

第三节 现代物流业

依托洋浦保税港区和海口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航运、中转等业务,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将海南省打造成为面向东南亚、背靠华南腹地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在完善监管制度和有效防止骗取出口退税措施的前提下,在洋浦保税港区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

优化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建设洋浦保税港区、海口综合保税区、桂林洋经济开发区等园区。

培育和引进物流xxxx。

第十二章 热带特色现代农业

{dy}节 热带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

冬季菜篮子基地和热带水果的基地。

南繁育制种基地。把海南的南繁育制种基地建设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xx橡胶基地。无规定的动物疫病区。力争在2020年以前通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非免疫无口蹄疫区认证。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第三节 乡村旅游和森林旅游

促进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展示、田园观光、农业生产体验、瓜菜采摘、农家旅馆、特色餐饮、垂钓捕捞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结合生态文明村和旅游小镇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古村古镇型、民族村寨型、生态观光型等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依托旅游城市和重点度假区、景区,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憩带。

充分利用热带雨林资源的优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然景观区,实现自然资源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通过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型交通网建设,使海南岛中南部热带雨林集聚区的10个自然保护区和11个森林公园贯通连片,形成整体优势。适度开发住宿、餐饮、宿营地、自驾车营地、文化娱乐、休闲运动等旅游服务设施,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扶贫开发、山区发展的有机结合。

第十三章 新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坚持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下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工业扩张。

{dy}节 新型工业

高起点、高水平发展临港工业,集约发展油气化工、林纸一体化、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制药等产业,重化工业严格限定在洋浦、东方工业区,其他工业项目集中布局在现有工业园区。

按照点状园区化集中布局,优化园区产业定位。洋浦经济开发区要发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xx作用,重点发展乙烯、浆纸等产业,进一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东方工业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和能源产业,建立临港精细化工基地。海口高新区重点发展汽车、制药产业,形成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应用。老城开发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gjj}软件产业基地。加快海口保税区西移,实现老城和海口工业的一体化发展。昌江国家循环经济区发展铁矿资源利用、新型建材、核电等产业,发挥循环经济区的示范作用。临高xx港经济开发区发展电子、水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推进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建设,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

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加快海口药谷建设,加快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建设。

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建设一批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

第三节 新型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支持现有工业园区、高新园区、特色工矿业企业等进行旅游化改造,增设旅游服务设施,增加供游客观光、体验和参与功能,培育产业特色鲜明、品牌内涵丰富、有竞争力的工业旅游产品,形成一批工业旅游景点。加快发展旅游装备制造和旅游商品加工业,重点发展海上游艇、轻型水上飞机、房车、越野和户外运动装备、潜水设备、高尔夫用具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加强研发设计,发展特色旅游食品、服饰、工艺品加工业。

第十四章 海洋经济

{dy}节 现代海洋产业

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推进临港工业、海洋能源和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把海南建成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工和服务基地。适时规划建设海南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鼓励发展商业石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修理项目。支持国内大型企业在海南建设修造船、海洋工程设备项目。积极引进大型船舶企业到洋浦工业区和xx港经济开发区发展游艇产业。

第二节 海洋渔业

压缩国内捕捞,积极拓展外海和远洋捕捞,努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培育发展休闲渔业,增值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加快划建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积极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加快中心渔港和国家一级渔港建设,推进西沙渔业补给基地和外海捕捞基地建设。

第三节 海洋旅游

重点发展滨海度假旅游、海洋观光旅游、海岛旅游、邮轮旅游、游艇旅游、海上运动旅游等。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开通空中、海上旅游航线,积极稳妥开放、开发西沙旅游。在特殊海洋生态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独特地质地貌景观及其周边海域或海岛建立海洋公园,范围涵盖现有珊瑚礁、海鸟、海洋生物、海洋历史遗迹等海洋自然保护区,统一规划、分区管理,适度开发潜水、垂钓、海底观光、海上休闲运动等旅游产品,打造{sjj}海洋探奇景观区,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

第五篇 保障措施

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

{dy}节 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省直管市县体制,进一步扩大市县政府社会管理权限,激发市县发展经济的活力,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将工作重点转向编制规划、制定标准、市场管理、整体营销和统筹协调。加强旅游综合协调职能,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二年内实现各级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的人员和财务关系与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脱钩。

加快旅游行业协会体制改革。组建“海南省旅游联合会”。

第三节 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

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加快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旅游厕所、旅行社、导游、购物、节能减排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体系。

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

第四节 对外开放

发展开放型经济。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加强海南与国际知名院校、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支持海南与国外知名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合作,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支持国外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进入海南,逐步对外商投资旅行社开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

创建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环境。落实好国务院出台的方便境外游客赴海南旅游的入境政策。在综合执行效果并建立健全外国人在海南入境、居留、出境全过程动态综合管控体系的前提下,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视情况争取增加入境xx证国家。适当扩大国务院已经批准的五个海港口岸水域开放范围,设立游艇停泊点和游艇活动区域。

第十六章 政策措施

{dy}节 投融资政策

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其他有关中央专项投资时,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省和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财政扶持、资金整合、社会投入,按资金来源和用途分工,分别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基金、海南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海南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海南生态旅游建设专项资金、海南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海南投资信托基金。推进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研究将海南优势产业增列入《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

专栏13:海南旅游投融资平台(略)

第二节 财税政策

针对海南特殊情况,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海南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并在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特别是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边境地区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海南的支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协调,落实将海南9个山区市县列入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政策和将尖峰岭等7处{gjj}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生态补偿试点政策。

省级财政每年新增财力55%以上用于民生项目支出。省级财政设立海南省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保险发展资金、农民小额xx贴息资金、中小企业成长性奖励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引导专项资金。

第三节 土地政策

实施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分类安排土地利用计划,优先保障国际旅游岛建设鼓励扶持类建设项目用地。实行建设用地指标分类管理,保障旅游、保障性住房、高科技、新型工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甲类指标用地,适度安排乙类指标用地,禁止供应别墅类用地。

稳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编制乡村旅游项目规划,稳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试点。探索完善以原生态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和高尔夫旅游等生态旅游项目的用地政策。逐步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统一交易市场,推进城乡土地一体化管理,原则上土地一级开发由政府主导。

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探索在征地补偿时,用地单位单独列支社保资金。

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岛屿开发利用,依法加强西沙和无居民岛屿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法进行土地确权登记。

第四节 海域和海岛管理政策

认真落实围填海年度计划管理制度,建设用围填海计划指标主要用于国家和地方重点建设项目及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编制海岛保护规划,对可利用无居民海岛制定保护与利用规划。按照《海岛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无居民海岛进行使用确权登记。

第五节 其他政策

积极协调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对旅行社按营业收入缴纳的各种收费,落实计征基数扣除各类代收服务费的政策。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旅游企业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鼓励xxx收费对旅行社、景区景点参照超市和加油站档次进行计费,进一步研究适当降低对宾馆饭店的收费标准。积极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可以开发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土地资源兴办旅游业。

第六节 组织协调机制

本规划纲要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批准后,由海南省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规划期限为2010至2020年,每5年修订一次。依据本规划纲要,要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和旅游区建设规划,制定细化方案和具体措施。

成立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强力推进《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成立海南省旅游规划委员会,负责全省重要旅游资源开发和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核。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省国际旅游岛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机构,牵头负责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编制、旅游资源管理和旅游项目审核的统筹协调工作。各市县党委、政府要把国际旅游岛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第六篇 近期行动计划

第十七章 近期行动计划

一、塑造整体形象

1.公开征集海南国际旅游岛徽标、吉祥物,评选或聘任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大使。

2.拍摄海南国际旅游岛整体形象广告、系列公益广告,制作海南国际旅游岛宣传画册、宣传资料。

3.举办好中国海南岛欢乐节、黎族苗族“三月三”等一批文化节庆活动。

4.举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博鳌国际旅游论坛等一批高规格会展活动,引进和培育一批会议会展品牌。

5.举办好环海南岛公路自行车赛、高尔夫赛、帆船赛、沙滩排球赛等体育赛事,引进和培育一批体育赛事品牌。

二、优化旅游环境

6.实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程,继续解决脏、乱、差等问题,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

7.实施社会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重点解决“两抢一盗”等社会治安环境问题,进一步改善社会治安环境。

8.实施旅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解决旅游企业诚信度低、降低服务质量、欺客宰客等突出问题,建立完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

9.开展公民旅游意识宣传教育活动,树立“人人爱护阳光海岛,全民共建度假天堂”的旅游意识,营造亲近旅游、支持旅游、保护生态、热情好客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提升服务质量

10.开展文明景区景点、游客放心购物店、游客放心餐饮店评选活动,打造一批优质服务企业品牌。

11.开展文明导游员、旅游车驾驶员和出租车驾驶员评选活动,发挥先进模范带动作用,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12.建设旅游行业标准体系,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示范点、示范企业建设工作,制定出台、推行旅游行业地方标准和服务质量管理标准。

四、完善规划法规

13.编制海南专项旅游发展规划。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旅游产品建设规划、旅游市场营销规划、国际购物中心建设发展规划等。

14.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条例》,修编《海南省旅游条例》,制定一批配套法规和规章,初步建立海南旅游法规体系。

五、推进项目建设

15.规划一批游乐园等特色旅游景区,吸引专业性大公司落户,启动3-5个项目建设。

16.启动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

17.新建一批旅游度假区和度假酒店。

18.规划建设特色商业街、美食街等配套服务设施。

六、建设基础设施

19.建设博鳌机场,启动西部机场前期工作。

20.建成运营东环铁路,动工建设西环铁路。

21.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

22.做好旅游公路规划,分段推进海南岛沿海观光公路建设,建成一批房车、自驾车宿营地示范点。

23.加快重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邮轮母港基础设施和游艇码头建设。

七、加强公共服务

24.引进国际知名旅游院校。创建海南国际旅游职业学院。

25.开展国家南海博物馆、南海水下考古中心、五指山黎峒大观园等项目前期论证工作。

26.推进解放军301医院海南分院建设,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县医院标准化建设。

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27.建设海南旅游政府网站。

28.建设一批游客到访中心。

29.完善旅游标识标牌的建设和改造。

30.完成旅游厕所建设和改造。

九、创新体制机制

31.推进旅游行政体制改革。

32.组建海南省旅游联合会

33.启动建立海南与周边主要客源地之间的“空中快线”。

34.落实好xx证政策。

35.建设离岛免税店和离境免税店。

36.培育2-3家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37.引进5家以上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引进1-2家外商投资旅行社,争取至少1家外商投资旅行社试点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

十、加快人才建设

38.开展旅游在岗人员培训,举办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大赛。

39.引进一批旅游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40.设立海南省旅游研究院。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下)_踏雪客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