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互联网里最热闹的是杀毒软件里的“口水战”。360老板首先在四大门户的微博里发飙,指金山在背地里搞小动作,是杀毒业的“岳不群”,引发金山安全CEO王欣应战反攻。然后卡巴斯基亚太董事总经理张立申入围混战,接下来金山和投资的另一家免费杀毒软件可牛又插进来,围攻周鸿祎。现在,360和金山都把对方告上法庭。

说口水战本身没意思。有意思的是,引发战争的原因和背后的竞争格局。这个过程中,腾讯又借机把QQ医生升级为电脑管家、全面入局,江湖风传百度考虑入股一家杀毒软件厂商“寻找代理人”,360的“安全搜索”也谣言纷飞。其实,关于互联网的安全,涉及的公司和战略意图要深广很多。醉翁之意不在酒。

问:周鸿祎发难金山是导火索,金山输了吗?

答:金山跌去的股价不是因为口水战,而是业绩下滑所致。但有一点:据说金山前CEO、现副董事长雷军被请回金山重新主政安全业务,以金山大股东、现任CEO和雷军之间关系之微妙,可见事态之严峻、情节之戏剧。

问:360和金山,免费和收费,必是你死我活吗?

答:免费和收费,当然是你死我活。传统的杀毒厂商的收入注定会被免费杀毒服务“凌迟”处死,这在大众市场是个趋势。瑞星和金山都或明或暗在走一条面向企业级用户收费的道路,可以拭目以待,这块市场到底能不能养活这两家公司。

至于公司之间,你死我活目前看也成立,360把金山安全的主营业务免费了,这两家恐怕只有一家能上市。当然,大家也都可以免费,比如金山就投资了另一家免费杀毒软件可牛。

问:360的收入情况如何?

答:说说传言吧。据说360去年收入3千万美金,今年目标是5千万。收入的一部分是游戏联合运营,类似的其它客户端企业比如迅雷和暴风都有这一块收入。另一部分是软件推广,比如在软件管家推荐经360认证过的软件,用户每成功安装一次会向软件开发方收取一定的费用。还有一部分广告。虽然这些收入被声称为“零花钱”,不过目前“零花钱”却是收入主体。

要注意两点。{dy},之前360有一大块收入来自推荐卡巴斯基等国际杀毒软件的分成费,09年这块收入有“一亿多”,不过后来老周亲手把这一块砍掉了。第二,上面几种收入都属于媒体化的收入,并不包括360声称未来要做的加密网盘、远程服务等增值业务。而只有做了这一块业务,周鸿祎所声称的“Freemium”,即免费提供基础服务、通过增值服务收费的模式才被证明走通,上市才有过硬的概念。

问:3000万美金也就是2个亿人民币,靠谱吗?

答:基本靠谱。目前360员工500来人,多数是技术。就算人均年成本20万,人力成本就是1个亿,再加上极昂贵的服务器和宽带,有接近2个亿的总成本。听说360去年已经盈利,那么收入2个亿就算正常。

问:今年5千万美元能否达到?

答:当然。现在有另一块收入。360浏览器去年的市场份额7%,今年会到15%甚至更高。浏览器里的搜索框,之前向百度导入流量,月收入可有百万人民币。360网址导航的流量已经“直逼”{dy}的网址导航站Hao123,这里也有很大一块收入。

今年做5千万,算是保守的数字了。

问:听说百度想投资另一家杀毒软件,比如金山、江民?

答:逻辑上是对的。安全是个战略高地,所以百度也要寻找代理人,即使百度的业务跟安全没什么关系。360网址导航已经直逼百度的Hao123了,而Hao123估计贡献了百度流量的15%。以安全之名,在互联网上走得通。

如果你能提供或者推荐打上“安全”标签的软件、网站、浏览器,那么大部分用户都会买单。你做的是安全,但收获的是全面的互联网服务的诸多市场。结果就是,你成为了入口,或者收取买路费的门神。所以有人猜测,360下一步应该做的就是“安全搜索”,用360搜索,每个结果都让人放心。这种猜测,听起来咋唬,但想一想合乎情理。

问题是:安全有没有可能做成一个平台?有没有可能生出一个开放的生态体系?如果答案是YES,那么安全的战争才刚刚起了个序幕。360在主动探索,金山们在被迫回应,腾讯在培养感觉,百度在伺机进入,阿里集团在密切观望。说到阿里,它的平台上流的是大宗货物和真金白银,谁会比它有更大的恐惧呢?

问:所以腾讯也不折不挠的做安全,所以一些小公司也会出来做杀毒?

答:正是。安全领域还是战国,混乱得很,谁最终胜出不见得。也许360认为自己稳操胜券,但问题在于:安全太重要了,大公司不会假手于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假如百度真正入股金山,那么金山会怎么做?{dy},甩掉历史包袱,舍掉现有的那点会被360一点点耗掉的一年2个亿的收入,免费。第二,利用百度的资源,强势的推广和严密的封杀。格局会立刻改变。

问:如果5千万美金的收入属实,360明年就可以上市。上市了,对手要封堵360会更难。

答:一种看法是,目前已经没有对手既有精力又有意愿在短短一年内大幅削弱360的市场地位和收入,360明年极有可能上市。另一种看法是,其实有对手期望360上市。原因是:一旦上市,受到监管,做法会趋向于保守;很多公司上市后,表现反而让人大跌眼镜。你看看现在的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如此。比如巨人、阿里巴巴、华友都是模范,上市时风光得不行,可股价疲软都两年了,甚至有的还业绩倒退。{zh1},周鸿祎的个人风格是对把一个小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做大充满激情,而对每季度凑财报、被华尔街分析师制衡的“守成”生活恐怕没啥兴趣。

问:360进入的领域越多,敌人也就越多。哪里是它的界限?

答:金山网盾就像打这张牌。它跟所有浏览器合作,打造“安全的浏览器”,用以打击360自己的做的浏览器。不过网盾却被360的“不兼容”设定了市场份额的天花板,很难再往上去。

跟其它厂商合作,这个思路是对的。360其实也在跟其它厂商合作,考虑入股某些上市公司的某些特定的业务,走合纵连横的战略。现在360在各个板块打下的基业,都是之后跟各个互联网势力合作的基础和砝码。周鸿祎善于战斗,所以肯定不会跟所有人同时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