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州市京青农业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总书记2007年在报告中说:“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谈到如何建设新农村的举措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醒目地出现于报告之中。可见农村合作社实际上已经成为我们党 “建设”政策的核心内容。
青州市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2006年初,就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就聘请了专家进行了大范围的培训和发动。根据青州市农经局网站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市专业合作社已达到300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效果如何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近日,我们走访了青州市京青农业蔬菜专业合作社。
青州市京青农业蔬菜专业合作社,京青农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短短3年不到的时间,入社成员达到1000多户,涉及20多个村庄,他们的“社企对接”“农超直供”模式得到山东省供销系统的大力推广,他们的8个有机蔬菜品牌已经在2010年两会期间走上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餐桌,中国绿色食品实业有限公司、北京首航国立工贸有限公司、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鸿拓绿野农场、青岛利群集团、北京物美集团等xxxx已经和合作社建立了长期固定的供求关系,在北京新发地市场,中国绿色视屏实业有限公司专门为合作社免费设立了2000平方米的京青绿色蔬菜展示专柜。2010年4月,北京市相关部门专门组织大型团队,对京青合作社进行实地考察,与这个合作社确立了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可以肯定的说,这个合作社以其独有的特色,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打造了农产品过硬的品牌
合作社对社员的要求是必须服从合作社对蔬菜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要求。
“订单式种植、计划式发展”成为他们的一大特色。为保证能够足量供货,合作社根据市场的调研和需求,制定蔬菜品种的种植计划,有一村一个品种、到多村一个品种,一律实行计划种植。这种模式在蔬菜品种上形成规模效应,在配货上不至于多寡不均。
在管理上是近乎“死板”的几个统一,用他们的说法就是用这种严格的自律保证蔬菜的品质和安全,这也是保证社员的长远的利益。“蔬菜源头检测、质量末端查询”是一种他们自己约束自己的规定。他们在病虫害防治上,建立了严格的巡视检查制度,建立了用药登记档案,严厉杜绝高残留农药的进入,统一农药喷施时间,专门购置要残检测设备,对采摘的蔬菜设立固定检测和流动监测两道安全闸门。他们为每一名社员的蔬菜建立安全检测档案,统一标识,终端消费者通过上面的联系方式可以直接联系到蔬菜生产者本人。
在肥料供应上,大力推广微生物菌肥,实现生态种植。用合作社负责人的话说就是“大医医未病”,控制施肥的目的,在于通过生物菌肥的调节,对土壤结构进行干预,对蔬菜内循环进行调节,形成蔬菜自身的xxx,大力降低蔬菜的发病概率,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数量,从而保证蔬菜的安全。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京青品牌的蔬菜迅速被北京各大蔬菜供应商认可,2009年3月27日,北京物美集团{dy}车京青蔬菜从青州发往北京,短时间内在对食品质量要求严格的首都占有了一席之地。
产销模式创新使合作社达到了多边共赢
传统的蔬菜供应方式大多经过批发商、经销商甚至更多的环节,才能进入消费者的手中。这种流通体制的的弊端就是周转时间长、蔬菜难以保鲜;流通环节复杂,蔬菜来源难以确认,发生质量问题难以查清源头;如此等等,很容易形成菜农、消费者“双亏”的局面。
京青合作社在山东省率先开创了“社企对接、农超直供”的新模式,在合作社运营中走出了一条多边共赢的新路子。他们积极运作,多方联系,与大中城市知名蔬菜企业联系,建立稳固的供求关系,合作社产品解决卖难问题;通过借助便利的交通和顺畅的物流,实现了农民与市民的面对面,菜农的蔬菜当天进入北京大型超市,当天进入市民餐桌,新鲜蔬菜实现了对终端消费者的即时供应。
最直接的效果是消费者能够吃到当天的新鲜蔬菜,并且具有质量保证,因为京青品牌的蔬菜每一个种类都有产地甚至户主联系方式;对于菜农来说,他们的蔬菜享受着社员的优惠,不论价格如何变化,他们通过合作社卖出的每一斤蔬菜,都比当时价格高出0.1元。同时,在肥料供应上,社员享受着厂家的直供价格——每吨优惠500元。平均算下来,每个社员每年这两项的收益应当超过8000元。合作社成员一年间接增收达到800万元!一个社员告诉我们,经济上的增收仅仅是次要的,关键是一个过硬的品牌保证了菜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最重要的。
农业专业合作社最需要的就是智力支持
农业的发展最需要科技,作为农业专业生产的合作组织,在推广应用新技术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他们的生产模式和生产品种具有相对的统一性。京青农业合作社之所以短时间内获得了成功,他们的科研背景值得重视。合作社的负责人牵头组织了京青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自己的制菌车间,专门研究生产微生物菌肥,在生物菌肥供应生产方面已经形成自己的战略品牌,通过了国家的质量认证;中国农业大学是京青科技公司的合作单位,作为合作捎带的“友情支持”,他们在肥料生产、作物育种、病虫害防治方面,为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当今中国农业科技{zg}水平的指导。农业生产一旦具有了科技的支撑,它的可持续发展就变得前景看好。据合作社的负责人介绍,蔬菜的无害化种植已经不成问题,目前合作社正在考察和努力的就是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将土地的平面效益向立体空间发展。据介绍,高温蔬菜大棚蔬菜后墙土地浪费严重,一般墙基宽度7米左右,一个100米的大棚,墙体占地1市亩多,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目前,他们已经对大棚墙体利用拿出初步意见,在棚内后墙种植特种丝瓜,一叶一果,无限生长,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将墙体占用的土地夺回来,仅这一项,每个大棚增收将在20000元左右。
组织群众成为当今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员对合作社的信任拥护程度远远地超过了某些村级组织。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和社员们交谈,他们说的很直白,我们离不开合作社,合作社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合作社作为一种互助性经济组织,将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组织到一起,本来是一种松散型组织。但是因为社员和合作社之间有一定利益关联,他们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信赖和依存。当这种依存上升到一种社员群体的共同认可程度的时候,合作社的号召力自然变得强大,甚至超过有些村级组织。我们从这个合作社的运作方式中可以看到,他们为社员服务的方式可以说是全方位的,选择使用的肥料,除去京青科技公司的菌肥使社员们尽享“近水楼台”之利外,他们每年组织社员代表到肥料生产厂家直接考察、洽谈,每吨节省500元,厂家直供;种植技术和日常管理各个片区技术员上门指导;供应超市的蔬菜收货上门、结算到户;xx检测固定抽检、上门检测,如此等等,xxx的服务,菜农放心、客户满意。组织群众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向是一个大问题,京青合作社对群众的成功组织对村级组织的xx信誉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做法。
合作社的成功与否,人的因素是个关键
合作社尽管是一个互助性组织,但是,xxx很关键。京青合作社的xxx叫郭忠诚,今年40多岁,经历丰富,先后干过建筑、参加过援藏、经营过纸箱厂等,丰富的阅历,使他的眼界更加开阔,对市场的分析更加准确,在有了一定资本积累之后,他把发展的眼光瞄准了广阔的农村。2000年,与中国农科院联合成立了青州市京青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服务广大的菜农朋友,通过生产微生物菌肥提高农作物品质,向无害化农业进军;面临菜农的生产销售中的盲区和无助,2008年注册成立京青农业蔬菜专业合作社,立足于将菜农组织起来,打造过硬的蔬菜品牌的原则,走上了一条助农发展、帮农致富的路子。由于组织的措施得力,服务的细致到位,就像滚雪球,入社农户有一开始的百十来户,到目前的1000多户,显示了这个合作社旺盛的活力。同时,由于郭忠诚供销社工作的背景,具有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的基础,合作社在给与群众技术支持的同时,开辟了全新的销售渠道,走联合企业、直供超市的道路,合作社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可见,合作社的健康运转,需要明白人的xx。
各级的关心支持成为合作社发展的信心来源
因为青州市各级对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一直非常关注,也是青州市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因此,从京青合作社诞生之日起,从乡镇到市里,对这个合作社的发展都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合作社所在地是何官镇,这是一个农业大镇,如何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就目前看,镇域范围内建立了不少的合作社,比如蛋鸡养殖合作社、胡萝卜合作社等等,但是,就运转规范、效益良好来看,京青蔬菜合作社无疑走在了前面。镇党委书记孟凡华告诉我们,镇里对合作社的发展有专人负责,对于京青的发展,更是重点关注和支持,镇里需要这样的带头作用的合作社为全镇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元素。青州市领导对于京青的发展更是本着扶持带头社,带动一大片的原则,在推广、舆论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市领导王立胜、孙忠礼等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先后多次到合作社调研指导工作。对于他们与大型企业联姻,开创农超直供模式,青州市作为青州市供销系统的创新之举重点推介,成为全省的典型,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正如郭忠诚说的,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有全体社员的努力,更离不了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我们可以说,政府在合作社的发展中定位准确、服务到位、支持得力,对合作社发展起了增强信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