羑河岸边的“魏王墓”
山城区石林乡时丰村紧邻羑河北岸,村边的一座古墓内曾经发现了带有“魏王墓”字样的石刻,因而当地人多年来称其为曹操墓。
这个“魏王墓”里埋葬的魏王究竟是谁?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团。
安阳市西高穴村发现曹操墓的消息在岁未年初传开以来,时丰村的“魏王墓”再次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长眠在大墓里的这个魏王的身份也愈发显得扑朔迷离。
时丰村“魏王墓”当年被发现的过程,与已经被有关专家认定为曹操墓的西高穴村东汉大墓被发现的经历大体相同,都是村民在犁地和浇地时发现地面塌陷出一个深洞,人下去以后才知道是个大型的古墓。而两者被发现的时间一个是在几十年前,一个是在几年前。
时丰村的这座古墓坐北向南,里面有3个墓室,墓室均为白色的长条石砌成。村民们介绍,当年墓地塌陷后,当时的生产队组织劳力挖开墓室,将{dy}个墓室内的长条石运回村里当作建筑材料使用了。
村支书王东海帮助采访到了几位当年从墓室内向外运条石的村民。
今年74岁的王天敏和70岁的王学金等老人们说,时丰村的东北边有两个相距约0.5公里的地方,至今人们还称它们为大冢和小冢,这两个地名自古就有。他们记事时大冢和小冢就是两块平地,而现在村里的人谁也没有见过所谓的大冢和小冢,就连他们的上辈人也不晓得大冢和小冢是什么样子。大冢这个地方多年来一直是农田,小冢这个地方随着人口的发展后来建起了民房。
老人们回忆说,大墓未塌陷之前他们都不知道村里有这座古墓。1957年村民王文建在大冢犁地时发现地面突然塌陷出一个深洞,有人从洞口下去后发现里面原来是一座石砌的大墓,有3个墓室,每个墓室都有墓门,而且墓门紧闭。当时的乡干部胡秀清等人闻讯后前来大墓察看,发现墓内有石刻,上面刻有“魏王墓”字样。由于墓室内淤泥太多,人们无法进去看个究竟,又加上当时连续搞“社教”及“小四清”、“大四清”运动,时丰村发现古墓一事没有引起重视,村民便将洞口填平后继续耕种。后来到了“xx”时期,村民在浇地时再次发现大墓塌陷,而此时又赶上当时的生产队建造仓库和牲口棚。由于需要石料,便想起了利用大墓里的长条石,于是挖开了{dy}个墓室。当时,这个墓室里全是淤泥。
村民们进入墓室后发现,{dy}个墓室距塌陷的洞口北边约两米,墓室顶部距地面约4米。打开{dy}道墓门进入墓室后,所看到的{dy}个墓室呈正方形,室内约3米见方,其四壁全部用长约1.5米、宽约0.6米、厚约0.3米的白色条石砌成,上面刻有人物、龙、虎、鱼等多种图案,还有各种花纹。该墓室的顶部全部用长约3.5米、宽约0.6米、厚约0.3米的白色条石筑就。
村民王天敏老人说,当年他们挖开了{dy}个墓室后,大家都想再看一看第二个和第三个墓室里面是什么样子,可是由于墓室深、淤泥多,而且长条石太大,村民们无法打开第二个和第三个墓室的墓门。
村民们从墓室内往村里运条石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当时的时丰村隶属于安阳专区汤阴县,汤阴县和安阳方面的文物部门得知时丰村正在挖掘古墓的消息后,派人来到现场制止了村民的挖墓行为。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到有人挖开过这座大墓。”村民们说,当年塌陷的墓坑被填平后又成了耕地,多年来没有人再往下面挖过,第二个和第三个墓室应该还像原先那样保存在地下。
随村支书王东海来到当年被村民们挖开过的“魏王墓”所在的位置,看到这个至今名为大冢的地方是一片生长着麦苗的开阔而又平整的农田。“《鹤壁市志》也提到了‘魏王墓’,这里面埋葬的是哪个魏王,没有经过考证谁也说不清楚。”王东海说。
用墓里的画像石建房子
用古人墓穴内的石头建房子,大概可以说是时丰村人善于就地取材吧。而村民们当时只认为这些石头上雕刻的人和动物的图案及花纹很好看,却不晓得他们用来建房的石头是古代的画像石。
“大墓里的石头很平整,不用加工直接就能建房子。”村民们说,那个年代谁会有文物保护意识呀,许多文物都在破“四旧”期间给毁坏了。从“魏王墓”里面运出的画像石都被当成建筑材料砌成了墙基,那块带有“魏王墓”字样的石刻后来再也见不到了,它很可能也被砌在了哪一户村民家的墙基里。
村民王学金说,上世纪“xx”时期“魏王墓”的再次塌陷为村里建造仓库和牲口棚提供了很好的石材。当时的生产队组织劳力打开了古墓的{dy}个墓室,将里面的长条石往外运。由于墓室很深,长条石又笨重,村民们只得在塌方处挖出一道斜坡,再套上好几匹骡子一起将长条石一块块地往地面上拉,连续拉了一个多星期。如果不是上级来人制止,另外两个墓室的条石也可能会被拉上来。
后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来归集体所有的仓库和牲口棚作价卖给了村里的7户村民,村民们将破旧的仓库和牲口棚拆掉后又建起了新房,而新房的墙基还是用古墓里挖出的长条石砌成的。
村支书和一群村民带领记者走进村里的一处院落,这个院子的主人叫王志刚,院内的一片空地上早在10多年前已经打好了5间房子的根基,根基打好后,没等接着往上盖,这家人又在城里买了房子,全家都搬到城里居住了。村民介绍,王志刚这5间房的根基用的全部是从大墓里运来的长条石,不算地面以下的部分,仅超出地面的墙基就有半米多高。超出地面的墙基有许多是刻有龙、鱼、虎和花纹等图案的长条石。
热心的村民们拿来铁镐,希望刨开地面让记者能够看到下面的墙基也都是带有图案的白色条石。可是由于当时地面冻得特别结实,只好作罢。
村民们说,王志刚家的房子打好根基后之所以没有接着往上盖,主要是因为有人说用墓里的石头盖房子恐怕不吉利,而且他当时也有了在城里买房子的打算。
王天敏老人则对记者说,他家现在住的房子就是用大墓里的白色条石打的根基,条石上也刻有多种多样的图案。
“魏王”身份谜团待解
既然在这座古墓里发现了带有“魏王墓”字样的石刻,那么当时在它的{dy}个墓室里发现了其他陪葬品吗?村民们没有说,记者也不好妄加推测。而在它被发现之初,就有专家根据墓葬的规格、形制和结构初步判断它起码是一座汉魏时期的贵族墓葬。这样的墓葬里不会仅仅只有画像石吧?按照村民们的说法,除了{dy}个墓室外,其他两个墓室至今未见打开过,那么它里面到底还隐藏着怎样的秘密?长眠在这里的魏王究竟是哪个魏王?
目前,这些都只能是个未知数。
“魏王墓”石刻不知去向,墓地至今也未经过考古发掘,而多年来当地的人都称它是曹操墓。现在,有关方面已经宣布曹操墓在安阳,时丰村的“魏王墓”还能再说是曹操墓吗?
在“魏王墓”被发现的消息沉寂一段时间后,1985年5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曹操陵墓在何方》一文,这篇文章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我市有关方面及一些文史研究者对“魏王墓”的兴趣和关注。山城区区志办公室主任郭鹏程介绍,时丰村发现“魏王墓”的消息在1992年出版的《鹤壁市大事记》和《鹤壁市志》中都有记载,我市学者姚仲杰曾撰写并发表了《曹操陵墓会不会在鹤壁的时丰》一文,此前最早提出这一疑问的是曾任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的李庆杰。李庆杰看到《曹操陵墓在何方》一文后,给《文汇报》和该文作者徐作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明了时丰村发现“魏王墓”的一些情况。徐作生在回信中说:“有可能的话,我将进行实地勘察。”可是,此后一直没有其他消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市有关部门的人员和一些文史研究者曾经到时丰村进行过实地调查,有多人证实曾经看到过“魏王墓”石刻。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找到这块石刻。
郭鹏程认为,尽管有关方面已经确认曹操墓在安阳,时丰村的“魏王墓”石刻现在也不知去向,但是时丰村这座古墓的墓主身份还是值得加以考证的。他说,历史上除了曹操之外还有个叫冉闵的人也称魏王,冉闵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在“五胡乱华”时期xx了后赵,他建立的魏国在历史上称冉魏,他死后的谥号也叫魏武王。冉闵是安阳内黄人,他的政权活动中心就在当时的邺城,而曹操的发迹之地也在邺城。鹤壁的时丰村一带在当时是邺的一部分,无论是曹操还是冉闵,他们死后葬于邺地都是有可能的。
郭鹏程说,根据明崇祯年间的《汤阴县志》记载,时丰村南边数公里有个冷泉村(今属淇滨区),当年“魏文帝幸洛,道病,有巫师以水饮之立愈”,冷泉村因而得名。试想,魏文帝由邺地返回洛阳时,走的不是从安阳向南的汤阴、浚县一线的平川大道,偏偏要走大道以西崎岖不平的冷泉村一带,他是不是专门要到冷泉村北边的时丰村这个墓地祭拜,今天已不得而知。
安阳发现曹操墓的消息发布后,学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早先就有曹操墓七十二疑冢说、许昌城外说、铜雀台下说、安徽亳州说和河北磁县说等等,而时丰村的“魏王墓”当有何解,记者采访时村民们希望能够早日揭开这个谜。
从时丰村回来后,记者通过电话将采访情况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xx汉魏考古专家刘庆柱作了介绍。刘庆柱说,应当将时丰村“魏王墓”的情况上报给省、市文物考古部门。
安阳西高穴村东汉大墓被有关方面宣布为曹操墓以来,我市山城区石林乡时丰村的“魏王墓”在沉寂多年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这座规模庞大的“魏王墓”有3个墓室,位于羑河北岸。上世纪“xx”时期,埋藏于地下近4米深的这座大墓{dy}个墓室被当地村民打开,在墓室内发现了刻着“魏王墓”字样的石刻及多种图案的画像石。于是,时丰村发现曹操墓的消息传扬一时。1985年5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文史研究人员徐作生撰写的《曹操陵墓在何方》一文后,我市有关人士向徐作生致信说明了时丰村发现“魏王墓”的情况。徐作生在回信中说:“有可能的话,我将进行实地勘察。”
1月5日,记者随山城区区志办公室主任郭鹏程来到时丰村对“魏王墓”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当年曾进入过“魏王墓”墓室的几位村民说,墓室全部是用白色条石砌成的,从{dy}个墓室内运上来的许多画像石被当成了建房材料,画像石上的画像今天还能看到。其他两个墓室当年无法打开,而且至今未见有人打开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xx汉魏考古学家刘庆柱先生时,刘庆柱说应向省、市文物考古部门上报时丰村“魏王墓”的情况。
本文来源: 淇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