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__最有力量感动中国〖励志人生〗

是谁__最有力量感动中国〖励志人生〗

2010-05-14 15:10:31 阅读21 评论1 字号:

【博客素材】—写日志用的淡雅模板

【博客素材】—写日志用的淡雅模板

白芳礼-人物简介

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故于2005年9月,享年93岁。祖籍沧州市沧县白贾村,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

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解放后的白芳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

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xx欣慰。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1974年白芳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

白芳礼老人:

   他是一个海河边上的老人; 
   他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老人,只能依靠政府微薄的退休金艰苦度日; 
   他是一个不算穷酸的老人,18年来个人累积向贫困生捐资35万元; 
   他是一个一辈子都在大街小巷风里雨里蹬三轮直到病倒不能站起的车夫; 
   他是一个死去时无数人为他送灵为他落泪一生一世都不能忘记的大恩人; 
   20年前,他本可以归故里安享晚年,却慷慨捐出不菲的5000元全部积蓄助学,并且毅然决定用老迈的双脚蹬一辈子三轮供给学生不让孩子没钱读书; 
   在天津站人流熙动的道路旁,一个几平米的地盘上,老人建起一个矮破的亭子,这里是只有他一个人的“白芳礼支教公司”,白天蹬车,晚上困了就睡在里面1.5米长的木板上,蹬车赚回来的钱就存起来,等积多了就捐给学校。 
   当老人支教近20年,已经很年迈无力蹬三轮无力经营自己的“支教公司”时,就去车站帮人看车,把挣得的一角两角硬币积攒起来满五百元捐出去。老人还遗憾的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zh1}的一笔钱……” 
   近20年里,他一共捐出高达35万元的助学金,共有300多名大学生获益,这里面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大学生,还有更多没有计数的小学生中学生。 
   人们这样计算他的付出:如果按每蹬一公里三轮车受5角钱,他为贫困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18圈的奔波劳累。直到{zh1}老人在劳累辛苦里重病不起。 
   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戴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他倒为此挺开心,曾对人说:“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穿戴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今儿捡一样,明儿捡一样,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他每天在外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有时候会往开水里倒一点酱油,那已是他的“美味”了。 
   在家他很节俭,每顿最多只吃一块肉或一个蛋,怎么劝他再吃都没用,他总是说:“留着下顿,吃多了白瞎。”偶尔放纵自己的是馋厉害了,就在晚上睡觉时往嘴里放上一星肉,含着,慢慢品滋味。 
   为了多拉一趟活,多挣一块钱,他几乎到了不要命的地步。一年365天,无论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下雪,他从来没有休息过{yt}。早晨6点准时出车,要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 
   他曾在夏天路面温度高达50摄氏度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的路途中,摔到沟里;他曾由于过度疲劳,蹬在车上睡着了;他曾多次在感冒发高烧到39摄氏度的情况下,一边吞着退烧药片,一边蹬车,虚脱的汗水湿透了棉袄;更有不为人知的是,由于年事已高,冬天里他常常憋不住小便,棉裤总是湿漉漉的,他就垫上几块布照样蹬着车四处跑。 
   在你的心里想象这样一幕吧:一个瘦弱的老人,蹬着三轮车,穿着不规整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在师生的惊异目光里到大学去,从身上掏出厚厚的一角两角零币攒起来的钱递给学校领导说是要给困难学生捐钱,大学里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捐款,多是大企业。如今收到来自个人、而且是一个蹬三轮老人的捐款,每个人的表情从惊异木然到感动甚至是痛苦。 
   而这样的一幕老人坚持就是十多年,不曾间断。 
   ………… 
   “自己苦点累点没有关系,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钱到学校有书可以读”,这是20年前老人的动机,也是20年里老人辛苦蹬车的追求和梦想。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瓣膜退行性病变,老年型白内障,神经性耳聋,并有脑萎缩及消化道出血症状。”这是老人病倒的{zh1},医生对他的诊断结果。 
   “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挣钱资助你们读书”,这是老人对在病房里对前去看望他的孩子们说的话。 
   “三轮车、收音机、小黄莺”,这是老人今年逝世时留下的{zh1}的遗产。 
   如果你还不曾为这些简单的话语动容,那么,还有一个数字请你记住,在这个老人逝世的时候他已经93岁了,从74岁的暮年开始至90高龄,他不曾有{yt}如其他老人那样在家中颐养天年,而是在大街上比一个壮年人还拼命的拉三轮,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让那些孩子,那些他毫不认识的孩子们有钱可以上学,可以在教室里安逸的上课。 
   
   白芳礼老人,那么真诚那么纯粹。 
   在老人的周围,反衬的是一帮尸位素餐酒囊饭袋碌碌无为的官员,还有那些富裕的却只图一己享乐不问天下穷困的有钱人们。这是责任和良知的{zh0}体现。 
   可是,老人今年却没有被评选上《感动中国》人物。 
   此刻,我不这样怀疑,就是没有智商,或者没有良心。 
   静下心想一想老人的事件,或者老人的xx,在或者说成是老人的神话——因为这本身是太难以让人致信了,我感到一阵阵的害怕。 
   这是怎样悲壮和残忍的一件事啊? 
   一个走向中兴的国家,一个东部发达地区,一个堂堂直辖市,有很多的孩子上不了学,只有仅仅一个如此年迈虚弱的老人站出来,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民族的未来蹬一辆三轮,以微薄的所得资助孩子上学,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年,直至九十高龄。也许老人明白不了如此大的道理,并不知道他的行动可以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事业。 
   老人的行动,是在给某些当政的地方官怎样狠狠地耳光呢?这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怎样的荒唐和耻辱。在为老人的感动之后,是极大的悲哀和痛苦,对政府的无视感到可耻和愤怒。 
   教育的责任难道到{zh1}要沦落到由一个多病体弱的九旬老翁蹬三轮来担当么? 
   老人的行动无疑是在给某些人的政绩反讽和抹黑。 
   于是,到{zh1},老人二十年蹬三轮的感人故事,就论为一场揪心的悲剧,而且是这个社会多重的悲剧!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下,该上学的孩子上不了学需要救济没有救济,该享晚年的老人无法安享晚年必须承担起资助孩子上学的责任,这些都该政府的出面,可是政府却失职了沉默的消失。 
   于是,或许,很多人不愿老人的故事再提起,很多人希望这个故事从大众的眼里消失,这样,才符合我们的太平图景,才能让某些人的良心安宁。于是,老人也就没有道理可以进《感动中国》了,这里面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张扬了国家形象,而老人,于国家形象是无益的。至于那些xx,在实际的操作里又有多大的作用呢?十万个人的名字,小于一个人的批示。 
   在我看来,《感动中国》里有两类人物,一类是官方的或者主流的,另一类就是平民的底层的。他们都让人感动让人钦佩让人尊重。然而,在骨子里,我却更加的认同那些来自平民的感动,愿意对他们光辉的人格力量施与更多深深的敬意。 
   他们默默无闻,他们被称为草根,他们卑微,在某些人的眼里,甚至卑贱。可是他们在默默地生活里,坚守着道德和良知,他们热忱他们善良,他们不屈的挺立,他们的生活从来不被xx,他们的内心从来不被解读,可是,至少有那么的一个时刻,在这越来越人情淡漠缺少真爱的社会里,他们的灵魂之光那么耀眼,他们在呐喊的一刹那,图景是那样的惨烈悲壮让人发自心底的震撼。 
   察看过去的纪录,《南风窗》评选白芳礼作为年度人物;在不少论坛里,也可以看见网友的追念;老人辞世后的追思会,有天津万人参加;南开大学的BBS里,有很多人在为老人鸣不平……有这么多人记得老人,也许也就足够了。《感动中国》又能说明什么呢?作为中央媒体,我只感觉到她日渐下降的xx,整个日渐庸俗的媒体圈除了娱乐大众就是愚弄大众,除此,还说什么呢? 
   只是但愿,在这个善于遗忘的社会里,白芳礼的故事不要被人轻易的淡忘,和那些记入历史的人物一样,永远的被我们记住,我们的国家,在一个角落里有这么善良的一位老人。 
   对于老人自己来讲,他的付出,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谁来回报有谁来xx。 
   荣誉,对他而言只是虚名浮云,毫无疑义。(虽然,也许包括他自己,都会对这种天真的善良不被承认而黯然。) 
   斯人已去,唯愿平安!纠缠于此的所有争论,已变得没有多少意义。 
   
   在我的心里,老人是应该进《感动中国》xx人物的,因为老人深深的感动了我,还有我身边的很多人。这也是今晚写这么多字的原因所在,一直在写小说,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用心的为一件别的事情书写了。 
   在此,把《感动中国》年度最感动奖颁给白芳礼老人,颁奖辞: 
   
   一位年逾九旬的病弱老翁,一辆破烂不堪的旧三轮车, 
   一个老人无私奉献的感人情怀,一个二十年助学的惊人神话, 
   这个来自海河边的故事,带给我们无限的关于教育的思考。 
   一项使命,失落了一代人的耻辱;无数残骸,堆积起一个人的丰碑!

 

白芳礼-个人荣誉

1987年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天津市河北区勤俭持家
1988年天津市“老有所为”精英奖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区级先进生产者
1989年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天津市
标兵户区级勤俭持家标兵户
1991年天津市关心下一代标兵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
1992年全国尊师重教先进个人
1993年天津市文明工商户区级学雷锋文明个体劳动者
1994年市、区级先进个体劳动者
1995年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1996年天津市优秀个体工商户天津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天津市工商联优秀会员
1996年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标兵
1997年全国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文明工商户
1998年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天津市文明工商户区级关心教育下一代先进个人
2004年获中国xx贫困奖“奋斗奖”提名入选“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评选
2005年天津市慈善老人 依然是提名入选“感动中国·2005年年度人物”评选

白芳礼-感动中国

2009年3月13日,由46家中央和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主要商业网站联合举办,红网承办的首届中国网络媒体“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历时两个月终于揭晓。在100名“感动中国人物”名单中有一个熟悉的名字让我们再度为之动容,他就是2005年感动河北年度人物———白芳礼。

白芳礼老人曾两度入围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名单,但两度落选。2004年度“感动中国”评选,白芳礼网络xx仅排在
之后,名列第三,但{zh1}榜上无名。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他去世后的新闻报道让更多人知道了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网友和国人。他再次入选2005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名单,却再度落选。第二次落选引起网友强烈不满。

原本默默无闻的白芳礼,不曾有过豪言壮语,也称不上有什么丰功伟绩,但他的故事,他非凡的事迹,感动了周围的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这种感动通过网络得到了更为广泛地传播。他感动了无数网友、无数国人。


网友们从来没有忘记他,关于他的帖子至今还在很多论坛流传,而每年央视“感动中国”评选的时候,他的名字和故事更是会被网友频繁提起。

《他感动了中国,却没能感动央视》类似的帖子至今仍有人在顶。

此次网络评选中,白芳礼在100名入选者中得票排名第四。在这个没有奖品、没有奖金、没有颁奖晚会的网上评选中,他终于“感动中国”。对于此殊荣,白芳礼的儿子
很是平淡。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对荣誉就看得很淡,只喜欢踏踏实实做事。如果九泉之下能感知的话,也不过是淡淡一笑而已。”

【博客素材】—写日志用的淡雅模板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是谁__最有力量感动中国〖励志人生〗】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