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上涨,谁受益?/唐海林_唐海林爱的宣言_新浪博客

今夏,安徽部分粮食主产区出现{qg}风潮。新麦(红麦)市场收购价超过托市收购{zd1}价约四五分钱,达到0.92元,创安徽新麦收购价历史同期之最。与2009年粳稻拍卖几近疯狂的火爆程度相映成趣,市场需求强劲货源“炙手可热”,成为2010年粮食收购“{qg}”风潮的序幕。

目前,在安徽全椒、来安、天长等多地已出现新麦“{qg}风”,市场收购主体“你慌我忙”出价一路走高,与往年托市收购正常启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唱主角”不同,今年该县的市场化收购异常活跃,{qg}新粮成风。为了抢得更多粮源,来自销区的储备和加工企业,他们往往委托本地的粮食经纪人,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替其收粮。价高质宽使得上市的新粮大量流向市场化收购主体。激烈无序的市场竞争,加剧了农农产品价格上涨。

今夏,什么原因造成各种收购主体与个体粮食经济人,非粮资金介入掀起涉农产品的{qg}风潮?

一,大众对于粮食涨价预期强烈。社科院2010年的《农村经济绿皮书》预计,今年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性比较大,总体水平涨幅可能达到4%左右,其中粮食生产价格上涨率更可能超过5%。。今年全国多地发生自然灾害,加之多种农产品价格次第上涨,都使人们看涨后市粮价,一些收购主体包括一些原本不从事粮食加工的企业也参与进来,这种赌涨价盼高额利润的心态加剧了粮食{qg}风潮。

二,托市“{zd1}收购价格”体系受到冲击。2010年,在国内粮食供给相对比较充裕、国有粮食库存水平比较高和国际市场价格走低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呈现出上涨的态势,这也表明中国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可能发生重要变化。受今年初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今年安徽小麦生育期普遍推迟,新麦上市较往年迟半个月左右。加之后期小麦拍卖停止,因此,不少加工企业和储备库都等着新粮上市补充原料和仓容。企业与市场主体,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定价。这种突破“{zd1}收购价”的涨价行为,已经成为粮食主产区未来的价格晴雨表。它也表明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粮食收购市场前沿,市场风险也正在积聚。

三,此外,一些农民的惜售心理也是出现市场{qg}的原因之一。笔者曾在“中国粮食百强县”安徽庐江县调查针对对当地农户做了一项卖粮意向调查,结果发现:30%的粮农希望粮食一上市就卖掉,因为粮食在家不仅占场地,而且单独保管比较难,加之还有市场风险;45%的粮农希望粮食经济人与粮贩子上门收购,这样可以减轻农村劳动力外出人手不足的难处与避免舟车劳顿之苦;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粮农在国家连续上调托市收购价和近期农产品涨价的影响下,对粮价后期上涨预期强烈,有存粮打算。

棉花,小麦等农产品价格上涨,有资产品与人民币升值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主要还是受到国家战略储备与市场调节拉动了这一轮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粮食拍卖价格居高不下——拉动收购价格,巨大的利润与与商机,使得社会上多种资金与多种市场渠道的介入加剧了收购力度与收购难度。

难点:一,抢粮源,扰乱乱市场正常收购秩序。目前,全国各地粮食市场收购主体多而乱。这些本地的,外地的收购大军,他们的{qg}不仅抬高了新粮价格,而且由于在水分、杂质等方面的要求过于宽松,不仅扰乱了整个粮食市场的收购秩序,影响后续收购,从而也给粮食储备与国家储粮安全也带来负面影响。

二,高价收购,推高粮价和通胀预期。2009年庐江县粳稻收购价格就从0.86元起到后来1.2元左右,每百斤几乎上涨了2元。这样的高差价,使得粮食收购主体与各种粮食收购个体争抢粮源,囤积粮食,等待市场价格上涨。因此,这一高成本价格必然会推高下游相关产品的价格。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涉农产品的价格与粮食消费市场的产品价格必然跟着走高。“粮食是百价之基”,盲目的涨价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三,“{qg}”引发粮食的跟风炒作,造成市场的不稳定。近几年,在收购季节全国各地的粮食收购点,出现了一些并非从事粮食购销的公司和个人介入收购,出现了社会闲散资金进入粮食收购,跟风炒作赌后期涨价的苗头愈演愈烈。2004年,安徽就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抢粮现象,结果造成全省粮食购销企业10个亿的亏损,至今未还清。因此,如果任由这种{qg}风潮蔓延扩散,那么{zh1}一旦价格下跌,损失也将相当大。市场的不稳定与不确定性行为,最终受害的是农民与粮食收储企业,以及一些经营散户与广大消费者。

国家托市收购政策是维护粮食长治久安的利剑,没有这一项政策的保护,广大农民遇到市场疲软与新一轮卖粮难怎么办?短期的市场行为,造成盲目{qg}风潮迭起。实际上,每一轮粮食{qg}浪潮中广大农民并没有真正受益。实际收购中,粮食贩子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实际收的价格以棉花为例:1.2元/斤;粳稻:0。85元/斤;小麦0.82元/斤等,这一系列价格表明,农民卖出的粮食还达不到{zd1}收购价的水平。这里,还不排除不法收购商缺斤短两,打欠条等不法手段参与的收购行为。

防止“谷贱伤农”与价格走高而广大售粮百姓并没有真正得实惠,必须引起相关职能部门警惕。农发行与中储粮收购公司以及各级龙头粮食加工销售企业,必须强强联手,对于这种“短视”的无规则市场行为保持警惕.清醒。既要稳住市场,稳定民心,保持顺价销售,更要在“泥沙俱下”,狼烟四起的农产品收购市场上有所作为。为维护国家托市价格的公正,保护种粮百姓的长久利益作出{zd0}贡献。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县金谷公司庐南粮食分公司唐海林

家庭住址原{安徽省庐江县乐桥中心粮站唐海林邮编231581电话0565--7766779}邮箱《百度点唐海林链接到我文章》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农产品上涨,谁受益?/唐海林_唐海林爱的宣言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