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化验仪器、荧光元素分析仪、量热仪、测硫仪、马弗炉化验仪器设备对 ...

煤炭化验仪器、荧光元素分析仪、量热仪、测硫仪、马弗炉化验仪器设备对水泥行业生产中的影响

2010-06-08 05:37:47 阅读11 评论1 字号:

 

 

煤炭是我国水泥生产的主要燃料,又是水泥生产原燃料消耗的主要指标之一,煤炭质量不仅影响水泥熟料煅烧的产量、质量,而且也关系到水泥生产成本的高低。由于生产工艺设备不同,对煤的质量和种类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只有选择质量合适的燃料才能充分发挥工艺设备的效率,因此,对水泥生产用煤,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加强煤的质量管理,是保证降低煤耗,提高水泥产品质量的重要一环。
  煤的发热量是煤质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水泥生产配料配热量计算的主要依据。煤的发热量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窑内热工稳定的关键,如果煤的发热量测量不准确,必然导致用煤超标的后果。
  “煤发热量测定方法”国家标准已实施近40年,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应用发热量测定仪已成为普通。然而,我国水泥生产中只有少数重点水泥企业在应用发热量测定仪,对进厂原煤和生产用煤的发热量进行控制。而大多数立窑水泥企业至今仍然沿用煤工业分析值加经验公式计算的发热量结果。煤发热量计算的经验公式有它的局限性,不同的煤种推导出不同的经验公式,但所有经验公式计算的发热量结果,与实测发热量都有一定的误差,尤其是一些地方小煤矿生产的煤,采用经验公式计算的发热量结果相差更大。因此,国家有明文规定销售煤必须以实测发热量计价。
  我国立窑水泥厂遍布全国各地,大多是“因地制宜,取材”发展起来的。因此,水泥生产所用燃料比较复杂,有的厂由于当地缺少无烟煤,多采用烟煤或无烟煤加烟煤混合用,并且以煤矸石配料,其中煤矸石的发热量又采用烟煤发热量的经验公式计算,这样所产生的误差就更大。三种燃料配入生料中,就更难计算出准确的配热量。
  长期以来,我国立窑水泥生产煤耗普遍较高,各水泥企业相差较大,其原因除企业管理、生产工艺设备、煅烧操作方法等外,与煤质分析测试手段落后有着直接关系。近几年我们在十几个省市推广使用发热量测定仪,所测定的黑生料发热能量结果,{zd1}在2200焦耳,{zg}为3800焦耳,以熟料热能耗计为6080焦耳。在所测量的水泥厂中,大部分黑生料的发热能量都在3000焦耳左右,以熟料热能耗计为4796焦耳。以上结果,虽然仅是少数水泥厂的结果,但所代表面比较大,南北方都有,因此,降低立窑生产水泥的热耗还大有余地。
  众所周知,煤炭是有机和无机矿物的混合物,是自然界最不均匀的矿物。各企业进厂的原煤,即使是同一批煤炭,其热值也变化较大。回转窑与立窑煅烧工艺不同,回转窑用煤是经过破碎、烘干、粉磨然后入窑,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加工均化的过程,只要加强生产用煤和入窑煤粉的控制,就能保证发热量的稳定。而许多立窑水泥企业的工艺设备比较落后,难以达到燃煤的均化处理,入窑的黑生料料球中发热量忽高忽低直接影响窑内热工的稳定。因此,必须采用发热量测定仪,加强对出磨生料和入窑生料的发热量及时而准确的控制,才能保证入窑生料配热量的稳定。
  热量仪的出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测试仪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小型计算机的问世,取代了长期处于人工操作和繁琐的计算,加快了分析速度。中国建材院开发的系列发热量测定仪,就是在{zx1}发展起点的基础上进行研制的,无论是普通型或全自动型的热量仪均以计算机控制。其软件的开发更是泥生产的需要,编制了各种发热量的计算以及标准煤耗和水泥生产用煤常用煤质指标的计算。仪器的性能已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测量准确度不受样品来源、品种的影响,其温度分辨率:00001℃;精密度≤0.15%;测定时间:15min.


主营产品有:


一、量热仪系列:用于测定煤炭的发热量。
二、定硫仪系列:用于测定煤中全硫的含量。
三、水份测定仪:用于测定煤中水份的含量。
四、碳氢元素分析仪:用于测定煤中碳氢元素的含量。
五、荧光元素分析仪主要测生料、熟料、水泥等掺入料中钙、铁、硫、硅、铝。
六、煤质分析仪系列:HKGF-6000自动工业分析仪,XL-2000型智能马弗炉,WSWK-5微电脑时温控制仪,101-1A、101-2A、101-3A数显鼓风干燥箱。
七、制样粉碎系列:EP-1、EP-2型颚式破碎机;GJ-1、GJ-2、GJ-3型粉碎制样机等。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煤炭化验仪器、荧光元素分析仪、量热仪、测硫仪、马弗炉化验仪器设备对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