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记事_taolingmengzhu_新浪博客

端午节记事

端午节来了,我首先想到的是外婆。

在老家,端午节同时也是一个访亲节。这里所说的访亲,是指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去探望父母,同时父母也到女儿家去看望自己的女儿和外甥。而且,如果小外甥开始上学了,那么在他上学后的{dy}个端午节则会过的隆重些,因为外公外婆不但要像往常一样来看他,而且还会给他带来衣服、书包、纸、笔、文具盒等许多学习用具。所以小孩子通常都是喜欢过端午节的,因为端午节不但可以吃到粽子,更重要的是将得到一大堆文具。这互相来往探访通常会在端午节前一两天进行。

我不知道这种风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在老家有很多古老的风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这个风俗还保留着,希望它能永远流传下去。关于这个风俗我有太多和外婆有关的记忆。所以每到端午节,我都要想起老家的外婆来。

我七岁开始上学,八岁端午节时外婆给我买来了一大堆的学习用具,外婆希望他的小外甥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那以后直到小学毕业,每次端午节外婆都会给我买许多文具,年年如是。以后虽然不自己跑去给我买文具了,但是每次都要给我一个红包,或者有时我没在家她都要叫我妈妈捎红包来,说是给她外甥自己买点东西外婆从来不会叫我不能贪玩啊,要专心学习之类的话,但是从她那简单重复的动作里我感受得到里面饱含了她殷切的希望,爱重于山。

我知道,在我的周围我的小伙伴当中,我是{wy}的一个受到外婆年年买文具的,其他的人都是买过一次后便不再有了。

而今,外婆垂垂老矣。她为儿女子孙操劳了大半生,现在儿孙满堂,人伦之福可谓尽矣。但是她操劳依旧,子女儿孙使她的劳苦变甜,但也使她的操劳永无尽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节到了,我想念我的外婆,愿外婆健康长寿。

 

到了端午节,当然不能不说粽子。

我喜欢吃粽子,也喜欢自己裹粽子。

我想吃粽子满足的是食欲,而裹粽子得到的则xx一番乐趣。

裹粽子得从摘箬叶开始说起,箬叶外形和竹叶相似,但它却要比竹叶大好几十倍。箬叶得选今年新开的叶子,一是它较软而韧,二是新叶裹的粽子别有一番香味,三是清洁干净,因为老粽叶表面都蒙着一层垢,洗不干净。粽叶摘回来洗干净,用开水一烫即可。

然后是选捆扎粽子的绳子,我们通常采用棕树的叶子,把它撕成细丝带,长短刚好够捆扎之用。

粽子用米{zh0}是糯米,糯米很香。把糯米倒进一种用植物(我说不上名字来)熬出来的汤里浸泡,它可以将糯米染成黄色,而且还增加粽子的香味。然后再准备一些作料比如红枣、蘑菇、糖、豆子、其他干果,或者肉类如猪肉等包在粽子里面。

准备工作做完了,然后就是裹粽子了。裹粽子是需要讲究点技术的,不能太松,松则一煮就散;也不要太紧,紧则不易煮烂而且容易把箬叶涨破。而且裹粽子的绳子不能扎成死结否则吃粽子时拆起来费劲,打活结又要注意能经受得住沸水的翻滚煮泡而不散架。粽子有锥形的、椭球形的、三角形的等等,我只学会了裹圆锥形的粽子。

所以从头开始裹一次粽子须费不少劲,足见要吃上一回粽子叶并不容易,但是乐在其中,非亲为不能知。

粽子味道随着你添加的配料而变化,但我以为素粽子味道{zj0},那一种杂糅着糯饭、粽叶和浸泡糯米的黄汤的朴素的清香,在你解开粽叶的那一刻扑鼻而来,沁入心脾;再加上煮的到位的粽肉(糯饭)那种圆润、晶莹剔透的视觉感受以及口感,教你吃上一次就永远再难忘怀。

小的时候,每到端午节前后我都要裹上好几回粽子来解馋瘾,有时家里没有糯米我就用吃饭用的米代替,味道也还可以。从摘粽叶到裹粽子都是自己完成,不过每次都是奶奶帮我煮的。每回我只裹1015个粽子,全家每个人23个,并不一定要吃多少,尝尝鲜就行。

上初中后因为一直住在学校很少在家里,就再没有动手裹过粽子了。

现在吃着买来的粽子,想起的是以前的味道。于是更想起以前充满童趣和食趣的往事。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端午节记事_taolingmengzhu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