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作出的声明是,任何都有其天生的缺点,就是:在提供便携性的同时,整体
的强度远远不如直刀!以下所描述的情况,只发生在非正常使用中.任何刀友不应该在没有
充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重复我所进行的试验.
略有遗憾的是,在当时进行此试验时,并没有实时拍摄照片,也没有想到要作为资料保
留下来的想法...因为当时还不认识各位刀友,包括我自己,也还不是刀友!
刀是仿的(或拼的)"110",已经不在我身边,可能是被LP扔掉了,之前的一些原委,不
想说了......
但我是极端认死理的人,凡事一定要弄得清清楚楚,知其所以然.
手上的两条伤痕早已痊愈,不过有时拿起别人的110之类(我自己不用这个刀,没有好
感),还是会下意识的摸一下自己的食指.
{dy}个伤痕是无意中造成的,当时异常激动,用力将刀砍在家具上(庆幸当时选择砍家
具),刀片向下折回,狠狠地报复了我的行为,在右手食指上砍开2CM长的伤口,深!---刀磨
得很利,咬起人来毫不客气.
而我当时并未发觉受伤,只是诧异刀片离开了原先的位置.
将刀片推回原位后,再次做同样的事情!刀片依然向下打开了.只是打开的角度不大,
也没有咬进手指.
连续出现同样的事故,一定有其必然性在内.在心情稍为平复的时候,好奇心驱使我重
复刚才的动作.这时再次被咬了!另一条伤口,切入xx层,但没有伤及血管.
休息一下,我用止血贴和纱布包上手.在报废的办公椅上反复砍了大约30次,希望找出
解锁的原因和规律......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做完这个试验后我的心情xx放在研究刀子
的事情上,居然把最初造成我砍东西的原因放下了.
以下是我对背锁型折刀意外解锁的一些分析.
由于刀轴和手柄的相对位置始终固定,在此模型中我们视其为固定点(不讨论其发生
变形或位移的可能性).打开后的刀片由三个受力点决定其位置和稳定:对于线锁折刀来说
,是中轴,止刀柱和锁片与刀片的接触部;对于轴锁折刀来说,是中轴,止刀柱和锁柱;及其
他一些形式的折刀,都满足三个点的要求.
而背锁折刀,我们表面上只看到一个点,和一个面,也就是刀片与锁片的接触面.当然
实际上,也是三个受力点,除了中轴外,一个在锁片的最上方的受力点起到向前顶住刀片的
作用,一个在锁片下端勾状部的后部,起到向后拉住刀片的作用.这三个点虽然距离很近,
但也能起固定的作用,在完好无磨损的情况下,甚至比其他的锁片结构更稳定.
但问题是,后两面个点并不是固定的,当锁片转动时,这两个受力点同时移动,此刻没
有任何东西阻碍刀片转动了!
那么被一根弹簧棒顶住的锁片为什么会转动?一种情况是:持刀的手掌把锁片尾端压
下了,于是,解锁.
但在用力下砍的时候,更多出现的是另一个原因:振动.
振动的来源是刀片:当刀片尾端被固定时,用力砍下.刀片在接触物品的短时间内被向
上扭曲,此时刀尖处于初始位置的上方.如果刀片砍入物体并留在其中,可能会情况较好些
.但如果刀片没有砍入,马上离开物体,此时刀片前端没有约束,就会快速向下弹回.
但它并不是恢复到原位就了事的,刀尖会向下弹到几乎等于刚才向上扭曲的同样距离
.之后在二者之间振荡,在内部磨擦力的作用下,振幅不断减小,{zh1}停在初始位置,损失的
能量以放热形式散发.
当刀尖上下振动时,由于中轴是固定的,处于中轴另一端的刀片尾部也会随之上下振
动,当然运动方向和刀尖相反.而刀片尾部的振动将锁片弹离原位,最终造成解锁的发生!
可以作以下试验,用两个手指捏一下振动中的音叉头部或任何一个振动中的弹簧片,
看看振动的力量有多大,能否使手指无法捏紧!
而在这个解锁的过程中,锁片的中轴原来应起到的定位作用xx不生效,也难怪,因为
对于刀片来说它原本就只能作前后的定位.
背锁当然是坚固的,但它不是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