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防治长效机制,解决三峡生态及库区隐患的建议_冀鹏丞:先天下之忧 ...

昨天,在重庆团全团会上,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和移民问题成为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副市长、市委移民工委书记谭栖伟透露,三峡库区在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上,均存在重大问题,建议国务院尽快制定《三峡库区管理条例》,依法治库。

今年是三峡工程验收和进入后续工程的对接年。据透露,目前,由国务院三峡办牵头编制完成的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总体规划报告,已通过中咨公司评估,正等待国务院审批。

谭栖伟介绍,目前三峡移民搬迁安置遗留问题较多,存在着淹没学校与医院搬迁欠账、非耕地未补偿、破产关闭国有工矿企业职工安置资金缺口、半淹企业淹没线上资产损失及功能恢复、城集镇基础设施恢复等诸多问题。针对移民就业,尽管这些年加大投入,但重庆库区15个区县城镇调查失业率仍高达8.1%,有21.9%的城镇移民吃低保。涪陵及其以下8个重点区县城镇调查失业率为8.95%,人均GDP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只有25%。

谭栖伟称,三峡库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54人,是全国平均数的2.1倍,是同类山地丘陵地区的4倍。后靠农业安置的15.57万移民中,有6.3万人均耕地不足0.5亩、2.8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3亩。

库区石漠化严重

生态问题,也成为三峡库区面临的另一个难题。

作为全国地质灾害密度{zg}的地区之一,重庆库区隐患点达10792处。蓄水175米高后,有2500余处监测预警点可能复活,已发生地质灾害(险情)252处(其中新发生172处)。由于处置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同时,库区山高坡陡,石漠化现象相当突出,水土流失面积占48.6%,大量的坡耕地、劣质耕地需要改造。农村面源污染占70%,已超过工业污染,还有15条一级支流回水区发生“水华”现象。

建议提高三峡电价

此外,历经几十年论证的三峡工程,在产业布局上也显得不足和滞后。谭栖伟称,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比较多的资金,而三峡库区是{gjj}连片贫困区。因此,建议国务院尽快建立三峡后期发展的长效补偿机制,例如,在电价上提高一两分,作为补偿。此外,国家转移支付,用于生态治理;尽快制定《三峡水库管理条例》。(刘薇)

  

人大代表吁建三峡生态经济区 称之生态脆弱地区

3月2日,湖北宜昌三峡坝区阳光明媚,雄伟的三峡大坝在金色的菜花映衬下格外壮丽,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据了解,2008年三峡工程基本建成。今年汛前,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工程将全部完成。待条件具备,汛后三峡工程将蓄水至坝前水位172米或175米。 中新社发 韩玉洪 摄

  

人大代表吁建三峡生态经济区 称之生态脆弱地区

2008年1月30日,积雪笼罩中的长江西陵峡银装素裹,分外美丽。自1月12日以来,长江三峡湖北宜昌西陵峡江段持续雨雪天气。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三月三日电 (记者 全安华)全国人大代表叶青今日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库区资源丰富,但也是生态非常脆弱的地区,政府必须提前介入,建立三峡生态经济区,合理规划,不能亡羊补牢。

  叶青代表说,三峡库区,包括湖北、重庆两省市的二十二个县市区。资源丰富,仅矿产资源就含一百余种,累计潜在价值接近四千多亿元人民币。同时,三峡库区由于地质地貌复杂,保土保水能力极差,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加之因三峡工程修建,有十一座县城、一百一十四个集镇搬迁重建,公路、码头等基础设施复建重修。自然、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突出,稍不注意,就会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叶青表示,三峡地区又是一个相对非常贫困的地区。要改变现状当地政府就必须开发资源。目前,重庆、湖北已经对库区的天然气和铁矿石资源进行开发,发展当地经济。

  叶青说,宜昌到万州铁路、高速公路即将开通,极大地便利了三峡的交通条件,三峡库区大规模的开发即将开始。政府应尽快提前介入这个地区,尽快规划这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建立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新办企业必须进行生态设计,用生态工艺替代传统工艺,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保持生态学上的洁净,确保三峡的生态环境,不能亡羊补牢。

  来自三峡库区的李国璋代表说,发展经济不能走老路,要规划成一个整体,不能搞诸侯割据,形成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这是对生态{zd0}的破坏,对资源{zd0}的浪费。要按照生态环境状况全面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区域经济共同体,减少重复投资。(完)

  新华网重庆5月22日电 (记者张舒宁)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22日在此间举行的2010年度三峡库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库区各县(区)应尽快开展全面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通过公开每个区域和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信息、明确每个乡镇对口联系的专业技术队伍等措施扎实做好今年的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自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受每年周期性的30米水位升降和移民迁建等工程活动影响,库区老滑坡复活几率增加,新生突发地质灾害增多。库区共发生形变或地质灾害灾(险)情132起,塌岸97段长约3.3公里,紧急转移群众近2000人。在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范围外已发生新生突发性灾(险)情30多处。

  汪民说,今年是三峡工程第三个175米试验性蓄水年,库区沿岸将经历172至175米高水位的真正考验。进入5月以来,中国南方地区防灾形势异常严峻,重庆等地连续遭遇强风、暴雨天气,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他要求有关方面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由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牵头,湖北省、重庆市相关部门配合,全面核查地质灾害有关数据并纳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要求库区各县(区)尽快组织专业队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和核查,分级管理隐患点,在社会媒体上公开每个区域和每个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和群测群防责任人的姓名、联系方式;要求每个乡镇明确一支对口联系的专业技术队伍,专业技术人员汛期和降蓄水期间在当地驻守,一旦发生险情{dy}时间到达现场开展应急处置。

  据汪民介绍,截至目前,三峡库区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已基本完成,项目实施期间,对城集镇和居民集中区的887处地质灾害进行了工程治理,对出现地质灾害灾(险)情的480处隐患点近4.6万人实施了搬迁避让,对3141处隐患点进行群测群防。由于安全监测与防范工作到位,三峡库区未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三峡后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会议对后续防治工作也做出了部署,要求重点管理好重庆巫山、奉节、武隆、湖北巴东等地质条件较差的移民城镇,长江航道、基础设施等重要区域和可能造成灾害的重点隐患,坚持24小时值班、信息报送、专家值班等制度,推动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从保蓄水的突击性管理向保运行的常态化管理转变。

资料图:去年5月,位于三峡库区的秭归新县城区域.该区域多处山体出现滑坡现象,有些滑坡导致道路严重损坏.

资料图:去年5月,位于三峡库区的秭归新县城区域。该区域多处山体出现滑坡现象,有些滑坡导致道路严重损坏

本报讯 面对连日降雨和三峡库区预计完成175米蓄水的压力,三峡库区将进行一次大范围地灾排查工作。近日,在“三峡库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三峡地防办主任柳源透露上述消息。

三峡库区岸长约5300公里,原计划于2008年底蓄至175米最终水位,但最终蓄水至172.5米后停止,数据显示,这一阶段,库区共发生形变或地质灾害灾(险)情132起。崩滑体总体积约2亿立方米,塌岸97段长约3.3公里。紧急转移群众近2000人。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说:“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库区地质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他表示,目前三峡库区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已基本完成,项目实施期间,对城镇和居民集中区的887处地质灾害进行了工程治理,对出现地质灾害灾(险)情的480处隐患点近4.6万人实施了搬迁避让,对3141处隐患点进行群测群防。

柳源说,三峡库区已经形成了汛期前排查、汛期中巡查和汛期后复查的地灾防治检查制度。此次即将开始的地灾排查工作,将对库区做一次全面调查,“哪些点原来看着很明显,但是现在稳定了,哪些看着不是很急,但是几场雨下来,又滑坡了”。

据了解,自2003年汛后至去年底,三峡库区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

治灾难题

地灾搬迁存补偿难题

滑坡体上的55名村民,已全部搬迁。三峡大坝建设之初,凉水井所在的水让村,有1100人移民,超过一半。

涉及搬迁补偿的问题,有些地灾隐患点上的村民并不愿意搬走,觉得没有移民待遇好。杨建安记得,当时政府来了十多个人做工作。

因灾补偿与移民补偿不同。移民补偿不仅有补助金,还有养老保险等后续扶持,而因灾补偿则是一次性补偿。杨建安回忆说,滑坡隐患上的每名村民补偿了4万元,后续保障就没有了。

动员一户,搬迁一户,原来的老房子就必须拆除,搬迁的村民有的投亲靠友,有的搬到其他村,还有的在云阳县城买了房子。

重庆市云阳县国土房管局地矿科科长冉洪钧说,凉水井地区灾情复杂,库区因灾搬迁的补偿没有养老保险之类的后期扶持,补偿金只能用来再找地方盖房,且还要自己加一些钱。

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库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难度大。在后续工作中,{zh0}能多对地灾搬迁群众给予补偿,并使其享受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中,避免“二次搬迁”也是重要内容。但三峡地防办主任柳源坦言,“二次搬迁”后面还有可能会发生。他说,库区的地质条件复杂,搬迁后可能发现那个地方也有危险;而另外一种可能是,原本一块安全的地方,由于工程建设问题,造成新隐患。

5386隐患点多人工监测

因为凉水井滑坡可能危及三峡主航道,目前这里实行的是全自动化专业监测方式,监测设备的投入是150多万元。

对一个地灾点投入这么一大笔资金,在全国都是罕见的,但是一位专业人员说,如果这一地灾点进行彻底治理,至少需要几千万。

三峡地防办主任柳源说,根据前期的调查,目前库区已知的隐患点是5386处,大部分是靠人工监测。目前,全库区群测群防监测年均投入监测人员5956人,平均每年完成监测16.1万点次。

就重庆而言,对保护对象众多的210处隐患点采取专业监测措施,对2547处隐患点全部采取群测群防措施。

重庆市云阳县国土房管局地矿科科长冉洪钧说,因为缺少资金,无法进行大范围专业化的治理和专业监测。一般涉及人员安全、航道安全的地灾点会排在前边治理,而无人区隐患点影响不大的地方,则主要进行群防群测。

冉洪钧担心,如果有的监测员责任心不强,这些地灾点监测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一旦有住人的点发生严重地灾但前期没有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后三峡”地灾防治的规划已经上报。冉洪钧希望,国家可以专门拿出一笔资金进行三峡防治长效机制的建设。



郑重声明:资讯 【建立防治长效机制,解决三峡生态及库区隐患的建议_冀鹏丞:先天下之忧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