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真相就能解决问题了吗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自有媒体以来,追索真相仿佛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什么是真相,怎么看待媒体中的所谓真相,确实迷惑了不少看客。这让我想起李缨拍摄的纪录片《靖国神社》,这部纪录片拍摄了整整十年,编导的目的是为了揭示靖国神社的真相。但是影片当年上映之际却引来轩然大波,而争论的焦点并非是影片的真相,其中一个理由是牵涉到意识形态问题。由此,原本作为自由世界普世原则而不干预拍摄制作和放映的日本社会,也因迫于压力使影片难以正常公映。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真相,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同的。同一个事实,在不同信念不同观点不同立场的人那里为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此,让事实说话,这句掷地有声的话也显得颇具嘲讽意义。联想起费耶阿本德那本《告别理性》的书,在书中他以科学的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观念,向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进行挑战,因为他在解读科学促进“进步”与“发展”的时候,让读者看到社会的损害和生态问题这个事实。同样的屡战屡败,调个头,便成了屡败屡战,事实相同,结论可xx不一样。
言归正传,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有本解说日本文化模式的xx论著《菊与刀》,这是作者在二战期间为美国战时情报局写的有关日本的研究报告补充而成,成为研究日本的重要著作。不管书中的分析和观点有何不妥,但是作者用菊花和刀来比拟日本人尚美与尚武的风格还是相当经典,虽然这种比喻对一个民族来说肯定有失简单化。李缨的纪录片也是从刀入手来解读靖国神社的。据说靖国神社里并非供奉牌位,只供奉一把军刀与一册“灵玺簿”。240多万战死者的“英灵”附着于一把军刀,这把被称为“神体”的军刀就连靖国神社的大祭司平常也见不到,其安放之处是神社最神秘的地方。每一年的清洁和一些神秘仪式,军刀都用白布遮挡严实,外人无法得见。灵玺簿则记录所有“英灵”的姓名生平。纪录片以一个92岁的老刀匠作为主线贯穿全片,纪录了靖国刀的生产过程。其间,编导总是有意无意地提问,想让老人回忆一些刀与当时靖国神社、战争与天皇的一些关系,除了提供与刀有关的一些物件外,老人却以各种理由回避有关问题,或言记不起了,或干脆无言。编导只能以一些外在的照片报道来体现自己的意图。不过这条主线在片中很生动,编导千方百计要通过老人来寻得真相,尽管编导的主观愿望有些牵强,而老人有时给人的感觉有些狡黠,本身他只是个象征意义,如果他真的无所不知,反而会很假。只不过,即使他当时接受采访配合很好,未必这就是他本来想法,还要考虑他在摄像机前的一时冲动,及秀的成分,所以用镜头来纪录真相远未达到目的,那只是一时的细节,这里面还有一时的糊涂呢。
纪录片的噱头主要是来自对靖国神社的实景拍摄。因为在东亚各国,毕竟很少有人会去参拜靖国神社,在纪录片里镜头撩开了这里神秘的面纱:那些成群结队衣着二战时期日军军服的老人,昂首阔步的来这里;在熙熙攘攘的参拜人群中,一个美国人,举着星条旗,呼喊口号:“支持日本首相参拜!”身边围成人堆,有人过去和他握手,感谢他的支持,但很快,几个怒气冲冲的日本人冲过来,要夺他的旗子、要把他赶出神社,美国人听不懂,有人想跟两边都做个解释,但场面已经乱成一团,说不清楚。{zh1}是xx把这个又惊恐又莫名其妙的美国人请出了神社;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靖国神社内发表“慷慨激昂”演说,此后,在日本国歌声中众人向神社行礼参拜。这时前排一角突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突然大喊:“反对参拜靖国神社!”,一阵骚动,学生很快给推出人群,有人冲上来把他掀翻在地,学生和他的同伴在阵阵叫骂声里退却。一老者紧逼着他们走了很远,并不动手,只一遍遍呵斥:“混蛋!中国人滚回自己家去!”但这两个学生都是不折不扣的日本人;两个妇人在那里聊天,交流谈论对祭拜神社的看法;台湾原住民出身的高金素梅第八次来到靖国神社。与她同来的台湾人、朝鲜人、冲绳岛人,要求神社把他们祖辈的灵撤出,要带回他们的生地;而那些参拜者神态肃穆地在神社内参观;在一排雨伞客的护卫下,首相小泉纯一郎一行参拜了靖国神社;...... 正如有报道概括的,“二战结束后的整整第60个年头,靖国神社周边成了这部纪录片的舞台”。但这一切是否能传递出日本人对于参拜神社的真相吗,我感到很难理解,因为这些只是表象的真相,深层次还有些什么?
是的,即使有了真相,还有个解释的过程,而解释就要看个人的主观了。据介绍,靖国神社由明治天皇诏令于1869年建造,占地有十万余平方米。初名“东京招魂社”,供奉戊辰战争(1868-1869)中为平定江户幕府势力,将政权交归天皇而战死者的魂灵。1879年改名“靖国神社”,并成为国家纪念战死者的首要神祠。“靖国”二字由明治天皇自《左传》选出,意为安定国家。到2004年12月31日,神社在册“英灵”共2466532人,约80%死于二战,其中包括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原住民27863名,朝鲜人21181名。虽然日本与他国的战争终结于太平洋战争,但“招魂”程序至今仍然进行,只要新发现以往战死者的身份详情,就会增补到名册。1978年,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被合祭为“英灵”。写入名册的所有名字,都必须经过天皇本人过目与认可。这种把俗世间的祭奠变成了一种神教的信仰,而在这几百年间又用信仰绑架了意识形态。这样凡是为国牺牲的将士英魂都将成为神,国家都不会忘记,不管你参与的战争的是非曲直正义非正义。而作为一种信仰你就无法理性去探讨,对先人的缅怀加上对神的信仰,如此形成的民族文化只能是迷信。想想破除迷信轰轰烈烈多少年,如今各种形式的迷信还在到处泛滥,由此可想而知,日本人对靖国神社的态度{jd1}不是以左翼右翼来划分那么简单。纪录片竭力想去解构靖国神社作为刀的一面的影响,我感到确实难以达到编导的初衷。同时,我对纪录片中要强行赋予深刻的理念很不赞同,因为视觉艺术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难以给人以深思。从生理学角度看,看书可以从容的掩卷深思,而影视画面转瞬而逝,如果稍不留神,一些情节就一闪而过,让你不知怎么回事。所以,观众若非带着很强的主观意图去看这部电影,应该不会受到很深的感染。
但是,这部电影在公映时在日本确实引起轰动,最主要的争议不是靖国神社参拜真相的纪录,而是围绕参拜的那些话题,尽管是后加的,尽管是外在的,还是对日本的神教带来了冲击,所以引发的争议也就不足为奇。





这些评论者和鲁迅先生笔下的伸长了脖子的看客是大有不同的,他们敏感的神经极容易被细微的见闻所触动,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剖析的。在他们眼里,像阿Q那样只用“好看好看”来形容杀头的大事是万万使不得的,一定要将实际联系理论,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所在,在处心积虑与握筹布画之后,丢出“投枪与xx”直指人神共愤的要害。诚然,若能造成“一犬吠影,百犬吠声”的优良效果更好。和我们的时评家们多么的相似!他们似乎更愿意在万里晴空下提着灯笼出没在阴暗的角落,而不是在的黑夜中照明打更。





输入您的评论:(不支持HTML标签)

验证码:{djhq}验证码      段首缩进两个汉字:

    
本文所属博客:
引用地址:


郑重声明:资讯 【有了真相就能解决问题了吗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