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卡发展非官方历史回顾(10)--第九章

 

中国智能卡发展非官方历史回顾(10--第九章

 

银行芯片卡升级在期盼中踯躅前行

 

中国xxx市场让众多卡商和芯片商一直翘首企盼,仿佛是一块蛋糕,虽然近在唇边,但是就吃不到嘴里。

自从PBOC1.0电子钱包标准颁布之后,大家就一直力推银行的IC卡。可惜对于银行本身来说,发行IC卡的动力明显不足。

在上个世纪90年初,银行的信用卡xx量都很少,当时想要申请真正意义的信用卡需要一些在今天看来非常滑稽的前提条件,比如:单位的收入证明、担保人、预先存款担保等。xx不像今天这样,在一些大型的写字楼食堂午餐时间隔三差五就能看见某某银行的信用卡推销,除了身份证几乎不用你提交任何额外的证明文件,不仅不要求你预先存款,在你申请办理信用卡的时候还要送你小礼品。所以在当时严格审查的条件下,并且信用卡受理环境并不完善的情形下,银行更没有理由去发行芯片卡,因为对于银行而言即便是发行磁条卡也几乎没有什么风险。实际上后来在全球进行EMV芯片卡升级的时候,银行方面的主要动力是来自于银行对抗磁条信用卡欺诈,而这种动力对于当时和目前的中国xx行来说并不强烈。

所以{dy}版中国银行IC卡规范发布到现在,真正意义的单纯PBOC1.0电子钱包xxx几乎没有怎么发行,但是基于PBOC1.0电子钱包的行业应用芯片卡的确发行了不少,比如用于机动车驾驶员IC卡、用于商户的购物卡或者VIP积分卡,类似的卡片在某些城市xx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所以PBOC1.0的作用并不在于银行发行符合该规范的卡片究竟有多少,PBOC1.0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奠定了中国CPU卡应用的基本模式,包括安全体系、多级密钥分散机制、基本文件结构都被其他的行业应用规范参考和借鉴。

虽然银行没有发行多少PBOC1.0的卡片,但是凭借基于PBOC1.0CPU卡一些卡商在很多行业应用中影响力得到凸显。比如,如果仔细阅读建设部颁布《建设事业CPU卡操作系统技术要求》在附录的文件系统说明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来源于某个卡商的COS手册。

在大家的期盼中,迎来了全球EMV芯片卡的升级,而国内也发布了类似于EMV的银行IC卡标准,这就是所谓的PBOC2.02005版),其中除了翻译、修改了EMV规范之外,把原来的PBOC1.0中关于电子钱包的部分也纳入进来,同时还吸收了中石化加油卡规范中有关灰锁的概念和交通领域中复合应用的概念。

当然EMV本身也在演进,而且VISAMastercard分别在EMV总体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出了VSDCMchip的应用规范。同时,还有VLPOneSmartqVSDC等小额和非接触应用规范。基于此重新修订了PBOC2.0规范,也就是所谓的PBOC2.02008版),增加了小额支付以及非接触qPBOC等电子现金的应用。

至此,可以说中国的银行IC卡规范已经相当完善并且已经和国际标准同步了,当然某些机构或者组织所宣称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银行IC卡标准PBOC2.0”属于典型的欺世盗名,仅是用来欺骗那些不了解具体细节的老百姓或者好大喜功的白痴领导,因为对于PBOC2.0中定义的真正的银行应用而言,无论是电子钱包、xx记应用还是电子现金都是来自于EMV相关规范。相反对于电子钱包的复合应用、灰锁应用这些不是面向银行应用的概念反倒还真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东西。

然而从应用的角度看,中国银行芯片卡的升级换代步伐还是远远落后于全球EMV的迁移进程。在全球EMV迁移的过程中有两点比较关键的因素,是目前国内银行芯片卡升级不具备的,其一是风险责任转移,EMV规定如果在某个时间点之后因为卡片或者终端不支持EMV芯片卡标准,所发生的安全降级交易,如果出现欺诈,那么欺诈的损失需由不支持EMV标准的一方承担;也就是说如果卡片不支持EMV则,欺诈损失由xx行承担,如果终端不支持,则欺诈损失由收单行承担;其二是所谓的安全洼地效应,也就是说如果有些地区已经xx实现了EMV芯片升级,那么欺诈犯罪分子就会涌向那些还没有实施EMV的地区活动,因此各家银行都会尽快实现升级。

可惜的是这两点关键的促进因素在国内都不明显,这是因为国内的持卡人如果出现卡片被恶意盗刷的情况,多数都是持卡人自己承担损失,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密码才能交易的持卡人更是如此;另外应该说国内xxx的欺诈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猖獗到让银行无法忍受,但是目前xxx犯罪呈明显上升态势,而且很多情况下通过诉讼如果持卡人能够提供有效证据证明自己没有可能完成某个欺诈交易,那么银行会被判赔持卡人的损失。

目前国内银行发行的外币卡,基本上都已经是支持EMV的芯片卡,有些银行也面向部分客户(比如理财金客户、或者白金客户)发行了PBOC2.0的芯片卡,但是这种卡片的发行更多是为了彰显这些xx客户的身份地位,而不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有些地方也发行了支持PBOC2.0的新版驾驶员IC卡,有些地方发行了用于支付城际列车车票的PBOC2.0芯片卡。

其中关于PBOC2.0qPBOC应用试点最热门的城市当属宁波,宁波的一卡通号称要支持银联的PBOC2.0以及qPBOC标准,分为A卡、B卡等。一度宁波成了银联和金卡办大会小会必提的一个试点城市,当然众多的厂商也多纷至沓来,热情参与,但是实际xx量并不是很大。

还有另外一些项目是含有一定的政绩目的,比如北京的奥运会、上海的世博会、深圳的大运会等,在这些盛会的举办城市都会一些和支付卡有关的建设项目,比如奥运会期间的升级终端便于受理来自国外的EMV芯片卡,世博会热炒的所谓移动支付概念,面向大运会的支持小额交易的银行芯片卡等。

从已有的信息来看,国内的银行并没有从安全和保护持卡人利益的角度来计划升级银行芯片卡,而更多的是完成政绩任务,做噱头。

因此,要想出现银行主动地大量地发行PBOC2.0芯片卡的局面,现在还不是时候。一段时间之内更多的项目将会发行结合行业应用的银行芯片卡,其实这和原来PBOC1.0的发展模式很类似,直到有{yt}要么监管层下令强制要求所有银行必须把卡片升级为芯片卡(有媒体转述xx人士称,国有商业银行2010年底全面发行芯片卡,全国性股份制银行2012年年底前全面发行芯片卡,从2015年起所有的银行都必须发行芯片卡),要么大面积的欺诈交易出现,并且所有的欺诈损失都要由银行来承担,我们才能真正看到银行芯片卡广泛的普及。

虽然现在包括银联、央行都在督促银行尽快发行芯片卡,但是毕竟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前几天银联因为交易处理的问题和VISA吵翻天,后来有媒体表示银联试图借由PBOC芯片卡标准叫板EMV,从而反击VISA,仔细想来有些值得商榷之处。首先PBOC标准严格来讲不是叫板EMV而应该是抄袭EMV;其次国内的xxx在国内的交易本来就是走银联的网络,即便发行了PBOC芯片卡和现在的情形没有区别;另外难道国内的POSATM升级成支持PBOC芯片卡之后就不能接受来自VISAEMV卡了?果如此,国外的游客在中国如何使用信用卡消费?难道这么大的决策是银联自己就能定的?{zh1}银联PBOC芯片卡在境外的交易处理网络如何建立?难道要重新开山修路?

现在关于PBOC2.0芯片卡的项目的确不少,很多银行都开始行动,但是真正上量的项目不多,单纯银行发行的PBOC2.0芯片卡则更少。但是PBOC芯片卡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现在还说不好这个未来究竟能有多遥远……,也许近在咫尺,也许远在天边。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智能卡发展非官方历史回顾(10)--第九章】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