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山城”多奇秀玩转“九山”不知归
“兴安山城”多奇秀玩转“九山”不知归
本报记者马士和李睿军包宝军田澍良王玉梅王钢锋撰文刘迪李丹丹摄影
穿行伊勒呼里山  加入时间:2010-6-10 9:15:29     点击:20


编者按
  
  近日,地委书记李海涛来呼中调研时,看到呼中的高山、秀水、奇石、密林,盛赞呼中不愧为“兴安山城”。现代旅游产业需要“吃、住、游、玩、购”xxxxxx发展,呼中的生态旅游业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此次“走上高高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新闻采访活动中,地委委员、地委宣传部部长刘杰看到呼中美不胜收的景色,也欣然说道:如果您有机会来到呼中,一定要“游山城、行山路、登白山、看山景、观山水、赏山石、品山珍、住山寨、购山品”。这样,您的呼中之旅才会不虚此行,尽兴而归。
  
  呼中印象
  
  六月的呼中,松柏滴翠,繁花似锦。作为“走上高高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新闻采访团成员,记者在大兴安岭之巅探访呼中的魅力与活力,留下深深的印象。
  
  呼中区(局)位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麓,素有“天鹅项下的明珠”之美誉。这个始建于1965年的林业局总经营面积96万公顷,是大兴安岭地区海拔{zg}、气温{zd1}、旅游资源也颇为丰富的“风水宝地”。今天,呼中拥有兼具原始森林科考与保护功能的{gjj}森林公园,荣获“中国{zj1}吸引力的地方”和“全国{zj0}旅游乡村”的称号。
  
  感受呼中的魅力,最直观的便是呼中洋洋洒洒的大绿之美。山是绿的,水是绿的,空气是绿的,整个呼中小镇xx处于一派绿色的拥抱之中,而人们的梦也是绿色的,那梦中有层次分明、朝晖夕晴的山色;有清波潺潺、锦鳞戏水的河流;有博大巍峨的苍山、有气韵生动的森林,尤其是当你驻足在大白山的峰顶举目四顾,那铺开的大绿直染天际,而又浸入人的心田。
  
  感受呼中的魅力,最艳羡的是这里城镇的文明与祥和。呼中镇里,街路井然,整洁一新,就连新建成的棚户区改造区内也见不到似乎有理由残留的建筑垃圾,更有新楼的设计样式新颖美观,吸引人驻足观瞻。6月9日下午,记者见到管理市容的工人用三轮车推着已经拌好的混凝土,沿街修葺偶有残损的路边石,看来,这里的管理与维护已经延伸到细节了。
  
  感受呼中的活力,就请看看呼中发展的脚步吧:“十一五”以来,呼中区的干部职工克服环境决定论的束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确立“以发展和民生为主题,实施四大战略,建设四大基地,构建生态、富裕、和谐三型呼中”的发展思路,并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如今呼中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较“十五”期末均有大幅度增长,全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8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6.8倍,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1.7倍,城镇供水、供暖、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也随之大踏步前进。
  
  看一个地方是不是有活力,还应看其文化发展的氛围和水平。呼中是一个“文气”十足的地方。这里,有像样的公园和广场,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自办的广播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人们十分欢迎和喜爱的生活内容,而一大批新闻通讯员和业余文学创作者正在不断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骨干队伍日益成熟和壮大。这次本报参加“走上高高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新闻采访的编辑人员向呼中的文学创作队伍约稿,居然在3天之内就有一批作者写出20余篇质量相当不错的散文和诗歌,就这一点,呼中便令人刮目相看。
  
  山像山,水像水,城像城,人民生活像在甜美中拔节的甘蔗。
  
  呼中,这颗“天鹅项下的明珠”,正闪烁着日益璀璨的光芒。

            “兴安山城”多奇秀玩转“九山”不知归  

  呼中区立足森林腹地、兴安之巅旅游特色,巧打“冷、净、奇”的优势品牌。


  苍山石林,一亿年的沧海桑田,隐匿深山人不识。2002年,一个猎人无意中的一句话,一个记者天生的好奇心,把幽幽密林中美轮美奂的xx石林呈现在人们面前……
  
  发现:密林中有一片石林
  
  来过呼中苍山石林的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密林深处居然会藏有这样的庞然大物,而且其形状又是那样的奇特,加上后来人们给这些石块取的生动的名字,使石林看上去是那样的惟妙惟肖。
  
  现在,苍山石林已经成了呼中旅游的一大亮点,每年都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这里一睹石林的神秘风采。这片被游人青睐的石林,据说已经在兴安岭上矗立了一亿多年,可是被人们发现,也仅仅是8年前的事情。
  
  那是2002年,呼中电视台记者、现呼中电视台副台长徐立柱听当地的一位老猎民说,在苍山林场的施业区,有一片大石头,各式各样的形状,很是奇怪。老猎民很随意的这么一说,徐老师却记在了心里,回家后他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在这深山密林之中,怎么会有什么石林呢?可是回想当时老猎民肯定的语气,以及他形象的描述,徐立柱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他又一次联系猎民,这位猎民见自己随意讲述的一件事情有人如此重视,当即拍胸脯答应带着徐立柱去实地寻访,以证实自己所言不虚。
  
  当时正值冬季,他们从老猎民发现石林的那座山的西南角入山,刚走出没多远,没膝的积雪就给他们出了一道大难题,可是石林的诱惑让徐立柱顾不得考虑这些,他不断催促着猎民加快脚步。一个多小时以后,他们终于来到了山顶。徐立柱在老猎民的引导下,抬头望去,天呐,在这被大雪覆盖的雪山之上,在这被树木包围的密林之中,居然真的有一片石林,它们或站立、或对望、或仰卧,每一块石头都有着巨大的身躯,姿态却又那么的灵动。徐立柱当即拍下了这些巨石的影像资料,回到台里后当做一条新闻播放了出去。这条新闻一经播出,在呼中林业局立刻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几天之后,国家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到我区考察,他们得知这条消息,马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徐立柱带领他们亲身感受了这一北国奇观,所有人几乎同时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呼声……
  
  与此同时,地区旅游局也开始着手开发这片石林,2003年春天,大兴安岭万物复苏,这片沉睡了一亿年之久的石林,终于被世人唤醒,因为石林是在苍山林场施业区被发现的,所以就被命名为苍山石林。这里的巨石仿佛是被藏匿在密林深处的一颗颗宝石,在人们的xx下,终于散发出应有的光芒……
  
  南北石林相呼应北国深山有奇石
  
  都说大兴安岭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呼中正是这神奇兴安岭的腹地,这里除了拥有广袤的森林之外,另有一处与云贵之巅相同的地貌景观——苍山石林。
  
  石林位于呼中林业局苍山林场东南6公里处山顶的一片密林中,由一块块硕大的花岗岩聚集成峰,宛如万丈碧波中的海市蜃楼,高大雄伟;又如烽火台上英姿潇洒的将军屹立于林海中,惟妙惟肖。几十座石林,形态各异,拔地而起,峰峰相连。立于峰下,仰首翘望,高入云天。登及峰顶,俯瞰群山,蔚为壮观。这片石林位于北纬53度,是我国最北部面积{zd0}、海拔{zg}的石林。
  
  这里的岩石构成以流纹质角砾凝灰质熔岩为主。“蘑菇石”是苍山石林的标志性景点,极具观赏价值。一亿多年前,该地域火山爆发,方圆数公里内,地上流淌着火山口溢出的滚烫的酸性岩浆,空中不时落下喷射的碎石和火山灰,形成了流纹质角砾凝灰质熔岩。同时因地壳运动,产生了南北、东西、北东、北西四个方向的断裂,岩石内部出现垂直地面的不同方向的节理。以后经几千万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和水流冲刷,便有了南北走向的呼玛河与其他方向的支流以及支流的支流,其中也包括苍山东沟。而“蘑菇石”周围的岩石因不如“蘑菇石”坚硬被渐渐剥蚀掉。
  
  景区内植被属寒温带针叶林区,由于完整保存了自然景观和森林生态环境系统,从山顶到沟谷,从沼泽到灌木丛,从草甸到水域,风景区的大森林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未被人类开发的原始状态,给众多种类众多数量的野生动物以xx的栖息条件,构成了得天独厚的野生动物乐园。
  
  走进苍山石林,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大型雕塑宫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里打造得山势险峻,奇石嶙峋突兀。因为地处深山,这里植被保护完好,森林茂密,石海松涛,气势惊人。山中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春夏两季,映山红一簇一丛地盛开在石崖间、岩石上,巨型“蘑菇石”被参天乔木、山花、杂草、飞鸟簇拥着,大大小小的石头与大自然的万物xx地结合,仿佛有了生命,让人浮想联翩。于是,这些美丽的石头,在大兴安岭就有了许多神奇的传说,
  
  其中一个版本还把这苍山石林与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联系到了一起,让人听完之后不禁在心里生出这样一个小疑问:这石林莫非真是天降神物?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据说,一日玉帝在早朝上让那孙大圣管理蟠桃园,王母娘娘得知后,同时准备召开蟠桃盛会,可是这管理员孙大圣却不在盛会邀请的人员当中,大圣一生气,踢翻了天庭摆放的灵芝仙草和仙蟾。
  
  原来那灵芝仙草和仙蟾,分别是峨嵋大仙和北海龙王送给王母食用的。被这美猴王踢向人间,落到了大白山脚下(今苍山林场),化作两块仙石,这就是“苍山石林”的灵芝石和仙蟾石。据说,当时土地爷在天上落下两块仙石时闻声惊恐,破石而出,把一块巨石冲开,穿开了一道裂口,就有了如今的“一线天”奇观。
  
  灵芝仙草和仙蟾落户兴安,给这里增添了美妙绝伦的秀色。在高高的大兴安岭,两块仙石灵气大施,使这里山山岭岭长出灵芝,还在沟沟壑壑跳出仙蟾,也就是当地的特产林蛙。经生物学家鉴定,兴安林蛙具有强肾抗衰、xxxx之功效。
  
  这些石头如今都有了美丽动听的名字:有与南天一柱遥相呼应的北国一柱、福寿双全的一线天、财源滚滚的金蟾观天、象征着高贵永恒祥和的元宝山……
  
  也不知道当地人是根据这传说给石头取了名字,还是根据这些石头的名字编排了这么一个小传说,倒是这些原本坚硬的石头,因为有了如此生动形象的名字,和那些流传已久的传说,浑身上下充满了灵气,为呼中旅游增添色彩之外,又承载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观光游玩。

            “兴安山城”多奇秀玩转“九山”不知归  

  采访团中的4位“女将”为了找到{zj0}拍摄视角,不畏艰险,一起登上苍山石林的“点将台”。


  苍山石林:将向世人展娇姿
  
  几次来呼中,一直想看看苍山石林,却没有成行。此次参加“走上高高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大型新闻采访活动,终于一睹石林真容。
  
  曲曲折折的盘山路,带着我们穿过密密的丛林,来到了离山顶不远的停车场。弃车步行上山,踏着石径绕了几个小弯,一个硕大的蘑菇状巨石出现在我们眼前,上面“北国一柱”的字样,让人眼前一亮。绕着巨石看不够,号称“吉祥门”的石缝,传说中八仙下棋用的石桌,还有那斜放着的巨大石板,怎么看怎么像被巨人翻倒的一摞书本,散乱地放在山顶上。加上苍山之上那极具寒温带特色的植被,满山细叶杜松散发的异香,让人深深迷醉。
  
  据说,苍山石林形成于1亿多年前。那么长的岁月里,她独立山中,娇姿不减,该是何等的落寞。
  
  心驰神往之际,看到随行的呼源林场场长张东辉,忙向他打听,这么好的旅游资源,他们准备怎么开发?文质彬彬的张场长向记者说起了他们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
  
  针对林区经济转型实际,呼中区围绕“特色”做文章,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力打造“四大产业基地”。大白山、苍山石林景区道路已经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还建设了停车场,修了森林小木屋,准备开展必要的餐饮服务。目前,他们已完成基础数据的统计工作,下一步要向外招标,利用外来资金对景点进行深入的开发建设。看来,苍山石林“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历史即将成为过去。旅游服务工作的加强,必将推动苍山石林这个景区早日向世人展现她的骄人风姿。
  
  呼中几件宝:红毛柳、麦饭石、偃松籽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旧时人们常这么说。可是如今在呼中,你随便遇上个人,也能告诉你,呼中也有几件宝,那就是红毛柳、麦饭石、偃松籽。
  
  他们为此骄傲着呢!
  
  满滩尽是红毛柳
  
  我们来的不是看红毛柳的时候,红毛柳{zh0}看的时候是冬季。柳树上挂着白霜,树木透着熟的果实一般的红紫色,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红红的火焰。
  
  红毛柳学名钻天柳,是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在东南亚,在我国主要生长在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由于红毛柳喜水性强,因此多生长在河流沿岸。呼中的呼玛河流域红毛柳长势旺盛。站在桥上远眺,方圆几公顷的xx红毛柳颇为壮观。因此,呼中自豪地称自己的家乡是红毛柳之乡。是不是红毛柳之乡不要紧,关键是你要是想看红毛柳,呼中{jd1}是个不错的选择。
  
  神奇药石——麦饭石
  
  几年前,麦饭石在呼中可是老出名了。那时候人们出差在外,一定要准备一大袋子的麦饭石,送领导、送亲戚,沉甸甸的,就像他们的情意。要是哪个姑爷初上丈人的门,带上一些麦饭石,也{jd1}是拿得出手的礼物。现在你串门到呼中人的家里,喝完水向水缸里、水壶里望一望,没准你就能看到麦饭石的影子。要是你问起,呼中人得意着呢:这是我们这儿的好东西,说起来,一二三四五,呼中人对这东西了解得可真不少。可麦饭石是什么东西?很多人不知道。因此,麦饭石只能睡在呼中的深山里。
  
  麦饭石是一种具有健身祛病作用的神奇药石,含有三十几种人体及生物体所必备的元素。饮用麦饭石浸泡的水能够改善人体的生物化学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及内分泌活动,起到xx、xx、xx、平火清肝、防腐的作用。
  
  在距呼中镇北5公里处,已探明1号矿和2号矿共3处麦饭石矿点,可采面积9平方公里,储量为64万吨,矿石品位较高,是无污染、吸收能力较强的优质矿石。如果此行能通过我们的笔让世人知道,在这高高的兴安之巅上还有着这么神奇的宝贝,也是我们为世人所做的功德了。
  
  偃松籽
  
  我们到呼中刚放下行囊,就在住处的桌上发现了一样特别的东西,要问什么东西?好吃的,同行的记者王玉梅放下包,拿起就吃了起来。也难怪,也就是在呼中这个盛产松籽的地方能有这待遇,在外地是不能见到这稀罕物的。这个山东妹子乘机解解馋也在情理之中嘛!
  
  可是,现在正是六月,当年的偃松籽还没成熟,这东西从哪来的?在我们疑惑之时,晚餐桌上,地委委员、地委宣传部部长刘杰的一席话解开了我们的谜团。他们每年冬季都会用冷冻的方法储存一些加工好的松籽,留给远来的贵客品尝。
  
  呼中这个地方山高林密,200余座800米以上的高山上繁衍生长着茂密的偃松,面积达65591.7公顷,位居全国林区之首,素有“中国偃松之乡”的美誉。偃松树上结实的松果籽内含维生素E、植物蛋白、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素烯酸等对人体有益成分近百种。
  
  秋季一到,松塔挂满枝头,甚是可爱。为了充分保护这一资源,致富一方百姓,几年前,林业局适时提出了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精心打造“中国偃松之乡”的发展思路,精心谋划、科学制定了偃松资源管护经营实施方案及林下资源管理规定,在全区{dy}个对偃松等林下资源按沟系实行了承包管护经营。小小的偃松和林下资源很快形成了产业。现在,这个局偃松籽年平均产量约3000吨,产值近3000余万元。

            “兴安山城”多奇秀玩转“九山”不知归

  呼中林业局偃松颇多,且生长在800米的高山之上,素有“偃松之乡”美誉。

            “兴安山城”多奇秀玩转“九山”不知归

  在苍山石林中杜香遍地,从中提炼的杜香精油,具有净化除味、美容美体等功效。

  
  记者手记
  向兴安之巅挺进
  
  去年,一支新闻采访队伍“重走黄金路·再寻古驿站”,走出了一段xx,走出了一种精神。
  
  采访取得了巨大成功,新闻形式的创新与新闻实践的尝试给新闻改革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6月8日,经长时间的酝酿,短时间的准备,“走上高高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大型采访活动终于成行。在和煦的初夏微风的吹拂下,“走上高高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团旗猎猎,身着军绿色户外装备的各新闻兵种,齐集在加格达奇北山宾馆,在这里,向他们此行的{dy}站——呼中进发。
  
  作为主办单位的地委宣传部、行署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大兴安岭日报社、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史研究室、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地方志办、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档案局的主要领导到场为采访团送行,并将随团到呼中小白山脚下举办“走上高高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大型采访活动启动仪式。
  
  这次采访活动较之去年的“重走黄金路·再寻古驿站”有一个最显著的不同——队伍更加壮大,兵种更趋庞杂。除了有新华社、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东北网的记者加入其中,更有本地的一些知名作家、诗人、书法家、版画家汇聚旗下,他们独特的气质,更给这次采访活动增添了几分生动和灵气。此次活动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时间短,任务重,要走的几个地区和林业局的发展历史短,没有厚重的文化积累,此行,能否完成上级领导如此重托,每个人都在兴奋之余,又带着几分压力。
  
  由于匆忙上阵,服装备办不全。虽然看上去基本上都是军绿色的户外运动装备,但仔细瞧,各自的款式都不一样,帽子的颜色更是有绿的,有黑的,甚至还有两顶是白色的。更有的队员因为时间仓促,还没有拿到适合尺码的鞋或服装,只好局部先统一起来。大家自嘲是“集团军”、“混合旅”,但有一样大家很一致:那就是每个人都还怀揣着出发前的兴奋和大战之前的渴望。
  
  临出发前,送行的领导和同志们与采访团成员合影,这一刻,大家忽然意识到,这次活动的意义非凡,禁不住又多了几分豪迈、几分不安。
  
  车队驶过之处,引来许多路人驻足观看。带着建功立业的激情,带着一颗探索的心,“走上高高兴安岭·穿行伊勒呼里山”新闻采访团,向着兴安之巅挺进。

            “兴安山城”多奇秀玩转“九山”不知归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兴安山城”多奇秀玩转“九山”不知归】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