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心似莲花开_一瓢饮_新浪博客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还不到莲花盛开的季节,我却有些按捺不住了。好想乘着清爽的微风,漫步于十里荷塘岸边,领略那红荷翠叶的旖旎风光和浑然天成的朴拙野趣。
  曾经去过不少地方,观赏了无数的被荷叶莲花洋溢着的诗意与风情。尤其是江南水乡,因为有了圣洁的莲而显得清净、灵动,莲也因为有了连绵的水而增添了娇媚、神韵。
  曾多次挑灯伏案,揣摩着历代诗人篇章中有关咏荷、颂莲的意境情趣。他们咏荷言志,借莲抒情,即使你不曾到过荷塘,也能从名篇佳句中体味到荷叶的姿容和莲花的飘香。
  虽未生活在江南水乡,却对莲花情有独钟。因为莲花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层涵义。
    虽对莲花知之不多,却由衷地赞美莲子。因为莲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即使沉睡千年,只要有合适的水分和土壤,它便绽葩吐蕊,叶绿花红。
  有水的地方多有莲花。盛夏时节,荷的枝枝绿茎,以其高贵挺拔的身姿,亭亭立于明镜般水面;如伞的绿叶上突兀出一片片如雪团似胭脂的莲花,那是一种奇特的粉红颜色,白中带粉,粉中透红。含苞待放的花朵,总有着一种欲说还羞的情状,叫人一见,就心生欢喜。
  有莲花的地方必有莲子。就如同莲花开时尽情绽放一样,莲花凋谢时莲子便长成熟,可谓花开莲现,花落莲成。此时的莲子朴实无华,一副谦谦君子的风范,紧紧坚守在黑而坚硬的外壳里,保护着那颗浓绿待发的莲心。
  曾经有幸到杭州西湖一游,在孤山茶亭里,一边慢慢品茗,一边凭窗伫望。徐徐清风中,西湖里那绿装无语的团团莲叶,凌波微步,百态千姿。娇羞嫩艳的朵朵莲花,一片香浮,醇酣胸扉,的确让人赏心悦目。不由得让你咏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名句来。怪不得,千百年来,有那么多的骚人墨客,艺术家竟然五体投地拜倒在那绿衣裙下,为之吟,为之咏,为之画,为之雕凿。
  以后不管再走到哪里,只要站在有荷的池塘边,就一定会情不自禁地与荷叶亲近,与莲花对话。每次都会发觉,这碧绿的荷,能让你曾经在浮躁中麻木了的心绪,在行云般的流水里慢慢地复苏,变得神清和气爽;还能让你曾经眼花缭乱的目光,一如那荷塘中游来游去的鱼儿,拥有了宁静和平缓。如果撑船划过莲蓬之间,你一定能感觉得到,此时的莲花就像一位让人爱、让人恋的美少女,清新无邪、圣洁优雅,蕴涵着一种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和妩媚,真的会让你回味无穷,也会让你藕断丝连。至于那荷风、那荷香、那烟雨绿荷染蓑笠的田园意趣,也只能在梦中去品了。
  莲,是一部古老的童话,不仅让你感动不已,而且让你体会造物的艰辛和神奇。一粒出土的千余年前的莲子,竟然在现代温度和湿度的调控下,绽开了千秋的笑靥。
  我无法想象这粒发育饱满、已经成熟了的莲子,就像是江南水乡里一位面色红润、体格健壮的村姑,正透着青春气息,刚刚与姐妹们沐浴了秦时明月,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被深埋湖底,沉睡在茫茫黑暗里,不见了天日。那粒莲子是否想过还能有机遇,再度发芽开花,实现自己的抱负呢?不得而知。但是,我相信它的那颗坚韧的饱含着爱的心是永远不会死的,一定会以那恒久的苦涩,涵养着不屈的底蕴和不灭的勇气。为着有朝一日能让生命展示出最美的姿态,它执拗的从不曾放弃过那近乎不见一线的希望,默默地用千年的漫漫长夜等待着亭亭于阳光之下那精彩的一瞬。
  这清净的莲花也是佛的象征。莲花开放于炎热夏季的水中,炎热就是烦恼,水则表示清凉。在烦恼的尘世间,莲花送来的是沁人心脾的清凉境界,向世人展示的是清净的功德和清凉的智慧。所以,从烦恼中得到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人,都是莲花的化身。他们是净土的圣人,无形无骸,显现于凡夫俗子面前,便是以人间所熟悉的形象来表现。我们所见到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中的圣贤,都是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在莲台之上,代表着清净和庄严的法身。
  细细想来,人生亦如这莲。有的人像莲花一样出污不染,虽饱经风侵雨蚀,却始终亭亭而立;有的人如莲子一般历经磨难,虽难有出头之日,却始终坚强不屈。还有的人谦逊淳朴的犹如这团团荷叶,有一种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和不艳羡任何名利的超然,心甘情愿地用自己宽大的胸怀,衬托起莲花的美丽和娇艳。
  茫茫天地间,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留存一掬荷塘般纯净的水,保持一颗莲花般纯洁的心,拥有一份莲子般不渝的情。
  莲花!惟其静美,今年盛夏时节,一定会再次游历荷塘,观赏莲花,给生活增添无限情趣,亦可雕凿心中的莲花。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心似莲花开_一瓢饮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