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_企鹅便笺盒_百度空间
列韦斯花边(Leavers): 国内又称里巴花边,生产工艺最古老。

列韦斯花边的制造商全世界屈指可数。列韦斯花边是经典和高贵的代表,是真正的加莱花边。 列韦斯花边数百年前用手工操作器械生产;之后,由部分机器模仿手工操作程序替代。花边的生产过程与布料织造相类似,由16000根纱线同时工作。花型的每个细节由二个花板控制获得,就象钢琴奏乐的原理一样。 列韦斯花边生产要求工人具有很高的技术素质和经验。参加生产的人数约比生产拉歇尔花边的人数多5倍。织造列维斯花边的准备工作非常繁琐和重要,需要很高的专门知识和技巧,如纱线张力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列韦斯花边的特点: * 花型设计过程繁琐,150-200对花板构成一组花型。 * 花型图案精细、清晰、立体感强 * 花边边缘清晰 * 与拉歇尔花边相比,具有更好的柔软性

拉歇尔花边(Rachel): 拉歇尔(Rachel)和特里科(Tricot)是两种经编针织工艺。19世纪,有一种经编围巾以法国xx女演员"Rachel"的名字来命名,至此,Rachel一直沿用至今。 拉歇尔花边是由拉歇尔多梳栉经编机生产的,最多拥有78梳栉,梳栉越多,花型设计的空间就越大。拉歇尔花边又分传统拉歇尔花边(Rachel)、针织电子贾卡拉歇尔花边(Jacquardtronic)、针织电子压纱拉歇尔花边(Textronic)。

传统拉歇尔花边(Rachel): 传统拉歇尔花边织造设备是机械控制的,它的花型是靠链板的运动而获得的,更换花型要重新排列链块,相当复杂耗时,因此这种花边的起订量较电子拉歇尔花边大。 国内简称的拉歇尔花边是指机械控制的传统拉歇尔花边不包括针织电子贾卡拉歇尔花边和针织电子压纱拉歇尔花边。 生产传统拉歇尔花边的机型有MRSS32(32梳)、MRGSF31/16(32梳,压纱板前16梳)等。

针织电子贾卡拉歇尔花边(Jacquardtronic): 电子控制的拉歇尔生产设备,它的贾卡装置使花边底网变化多样,花型生动丰富。设计人员运用专门的CAD系统将花型设计信息转换成经编机可读的机器信息,储存于磁盘中,将磁盘插入机器即可生产。这样,技术的进步不仅扩大了花型设计的空间,更缩短了艺术设计和实际生产的距离。 生产针织电子贾卡拉歇尔花边的机型有MRPJ73/1、MRPJ43/1 等。

针织电子压纱拉歇尔花边(Textronic): 生产针织电子压纱拉歇尔花边的机器的工作原理与生产针织电子加卡拉歇尔花边的机器原理相同,只是它多一个压纱板,这可使花边更具立体感。针织电子压纱拉歇尔花边具有刺绣花边的效果,其特征为凹凸立体感强。所以,针织电子压纱拉歇尔花边与列韦斯花边最为接近。 生产针织电子压纱拉歇尔花边的机型有MRESF31/1/24、MRESF53/1/24。

除上述几类花边,还有刺绣花边和钩编花边。

花边主要品种

一、钩针

钩针俗名钩花,古称“花绦”、“络子”。

  钩针多用钢丝、铜丝、竹或牛角制造,是一种带弯钩的针。右手操针,左手拉线,通过弯钩的钩拉、缠绕,就可编结出不同的花纹,通常有朝天凳、象眼块、莲花瓣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胶东妇女多用棉纱、毛纱或化学纤维钩织花边、窗帘、盘垫、沙发靠垫、缝纫机罩、头巾、披肩、汗背心、童帽、书包、提袋等制品。1956年,省内开始出口钩针制品,主要有盘垫打套和沙发靠垫等。乳山艺品厂、海阳绣花厂、黄县绣花厂等企业,把钩针工艺同其他花边制品结合起来,先后设计生产出满工台布、床罩、沙发靠垫、钢琴罩及衣、裙、鞋、帽等新产品,20多年来产销两旺,成为抽纱业中又一大宗出口商品。产地分布于海阳、乳山、黄县、牟平、诸城、五莲、安丘、桓台等地。1981年,全省年产值3310.31万元。

  二、棒槌花边

  棒槌花边又名花边件货。19世纪末叶,英国传教士马茂兰首先将此工艺传入烟台。棒槌花边的编结方法是,先将图纸铺在特制的草编盘上,并在许多木制小棒槌(长约10-15厘米)上分别缠绕纱支,拉出纱支一端,用大头针固定在图纸上,然后操作小棒槌进行编织。经过线与线之间的辫、绞、钩、拉,形成图案。常用的技法有密龙、介花、方结、稀布、密布、双稀、介花关针、灯笼扣、苇竖花、六对抄等。

  1956年,栖霞县绣花厂开始批量生产和出口棒槌花边,{zg}年产值1197万元,原料和产品分别由外贸公司提供和销售。

  1960年后,出现了件货产品镶拼的绣花大套及编织连缀成的满工台布和床罩。70年代,生产出精档镶拼小件,主要图案为S型,故得名“勾勾花边”。因产品最初由意大利世力公司包销,也称“世力小件”。
棒槌花边的主要产区栖霞、福山、蓬莱、牟平等地农村,精此艺者达12万人。1974年开始,栖霞县花边厂派出7名编结人员先后10次去日本、美国、泰国、希腊等地进行技术表演,评价甚高。1979年,栖霞棒槌花边被省二轻厅评为xx产品,同年注册“白洋河”牌商标。该厂毛线、丝绒线花边和花边衣裙同时获省、地两级设计创新奖。1981年新创五对线小龙新工艺,被省二轻厅评为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栖霞棒槌花边在山东省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获省优质产品证书,同年获得国家经贸部产地荣誉证书。

三、青州府花边

青州府花边亦称“栏杆”和“大套”。

  1900年,英国传教士库尔德从意大利引进图样和原料,由宋传典(青州宋王庄人)、白玉章(青州谭坊人)、袁景涛(临淄人)3人集资,在青州城内万寿宫街开设德昌花边庄,并在城关和宋王庄等地设立“栏杆房”。1905年左右,袁景涛等人在临淄开展花边生产。随后有伏元成(西关)、信昌(白兔丘)、益永兴(石佛堂)等十几家庄号相继成立。织工遍及临淄、广饶和益都的城关、高柳、阳河、夹涧一带。

  1935年,烟台仁德洋行与临淄益成祥号、益永兴号、信昌号、德聚公号4家花边庄签署加工合同时,注明为“青州府花边大套”。当时的织花技艺只在家庭和亲友之间相互传授,发展非常缓慢,加之战争影响,至解放前夕已濒临失传。

  新中国成立后,花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56年,临淄的几个花边庄联合成立合作社。1965年,益都、寿光、广饶、博兴等县设厂生产,后又有无棣、临朐、昌乐、潍城区、桓台等地相继建厂投产。1981年,全省产值2119.57万元。此后,因国际市场萧条,花边生产逐年下降。1984年,潍城区、昌乐、临淄等地各厂已呈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985年,全省总产值仅有747.75万元。

  青州府花边的生产工具系长约10厘米、筷子般粗的几十对木制小棒槌,一端缠线,另一端系一串料珠(主要作稳定棒槌和坠线之用)。制作款式复杂的花边,需用棒槌50对左右。

  青州府花边分为满工花边和镶拼花边两种。满工花边以精棉线为原料,用平织、隔织、稀织、密织手法编结成各种花式,整体具有透雕艺术效果。镶拼花边是以编织花边为主体,配镶麻布绣花而成。产品有盘垫、小镶件和台布、床罩等。

益都县抽纱厂生产的“青州府花边”,1979年被省二轻厅命名为xx产品,同年评为省优质产品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1983年获省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质产品证书和国家经贸部授予的荣誉证书;1984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广饶县花边厂生产的“青州府花边”,1979年获省优质产品奖,1983年获省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质产品证书。


郑重声明:资讯 【花边_企鹅便笺盒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